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64)
2023(8107)
2022(6779)
2021(6619)
2020(5270)
2019(12111)
2018(12246)
2017(20848)
2016(12201)
2015(13320)
2014(12956)
2013(11603)
2012(10267)
2011(9289)
2010(9731)
2009(8948)
2008(8479)
2007(7293)
2006(6694)
2005(6326)
作者
(28134)
(23131)
(23006)
(22350)
(14712)
(11165)
(10707)
(9045)
(8701)
(8493)
(7891)
(7747)
(7339)
(7303)
(7190)
(7090)
(7031)
(6898)
(6819)
(6741)
(6016)
(5648)
(5574)
(5475)
(5275)
(5233)
(5222)
(5217)
(4679)
(4559)
学科
(32682)
经济(32638)
管理(23627)
教育(21661)
(19330)
(17612)
企业(17612)
中国(16960)
理论(12798)
教学(10526)
(10277)
(10055)
方法(10040)
业经(9563)
(9197)
(9020)
(7733)
地方(7278)
数学(7016)
数学方法(6752)
(6426)
(6375)
贸易(6370)
体制(6365)
农业(6278)
(6154)
(5999)
银行(5996)
(5979)
(5813)
机构
大学(145683)
学院(143905)
研究(54273)
(47535)
经济(46181)
管理(44788)
理学(37368)
理学院(36788)
管理学(35752)
管理学院(35429)
中国(35005)
教育(33252)
(33008)
(32298)
师范(32143)
科学(30478)
(26363)
师范大学(26265)
(25631)
(24139)
研究所(23540)
中心(22865)
北京(22011)
技术(21078)
职业(20937)
(19857)
(19367)
财经(18634)
(17867)
(16860)
基金
项目(88482)
研究(76773)
科学(70409)
基金(58262)
(49278)
国家(48626)
社会(44912)
教育(44346)
社会科(42084)
社会科学(42074)
科学基金(40901)
(36543)
编号(35809)
成果(33084)
(32341)
基金项目(28918)
课题(28572)
(25488)
自然(22894)
资助(22791)
自然科(22348)
自然科学(22343)
自然科学基金(21889)
重点(21768)
项目编号(21616)
规划(21310)
(20954)
(20666)
(20439)
(18835)
期刊
(61155)
经济(61155)
教育(60106)
研究(58511)
中国(44081)
(20391)
学报(18553)
管理(18193)
(17440)
科学(17172)
技术(17062)
大学(16020)
职业(15725)
学学(12876)
(12023)
金融(12023)
农业(11668)
业经(10605)
技术教育(10244)
职业技术(10244)
职业技术教育(10244)
经济研究(10127)
财经(9372)
(9209)
论坛(9209)
图书(8574)
(8298)
(8286)
高等(7503)
问题(6809)
共检索到243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金志远  
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国家层面的民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8次。总体上来说,前7次课程改革过于注重传承主流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相对忽略。这次新课程改革,找到了实现这两种文化传承有机整合的途径和机制。在课程改革的文化观上,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并存;在课程改革的方法论上,处理好主流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的互动关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蒋艺芝  
一直以来,农业作为整个社会的生命基底,让中国人的乡土记忆隽永而绵长。然而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受工业化、信息化以及经济利益主导的冲击,区域乡村地区的发展处于落后的弱势地位,长时期呈现出低端输出和被动改造的状态。在区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区域乡村社会的图景必然会发生改变。而在此基础之上,民族区域的文化传承教育又是促进和复兴乡村文化的基础,也是走向区域乡村文化兴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路径之一。文章以湘南瑶族文化传承为研究点,来辐射在区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方式。此外,关注区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区域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区域乡村学校教育的走向,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靳玉乐  
多元文化教育的深入发展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它不仅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广阔空间,还为它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支持。以此为指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逐渐明晰起来,简言之,即“一个目标、两个转变和三个着力点”。 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以学生为本,反对权威主义和精英主义,致力于教育机会均等和追求社会正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强  
世界上任何民族的语言都承载着本民族的心理意识和思维习惯,记载着本民族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延续不断的思想意识表现。民族语言既能反映本民族的发展历史,又能规范本民族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知方式和对现象的解释方法。本文从外语教育的视角,论述外语教育对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影响,从而进一步展示外语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关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邓双喜  
作为基础教育教师培养主渠道的师范院校,必须坚持与基础教育对接,全方位推行教师教育课程改革,保持高师教师教育课程的进步性和实践性,确保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正确的方向。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阚维  
20世纪后期以来,肩负着时代赋予的重任,世界范围内的课程改革如春潮涌动,又伴随着大量争议,一路走来。与15年前相比,随着大国崛起和本土化教育经验被国外重新认识,当前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自信程度以及学校教育实践层面对课程改革的自觉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但是,我们仍然需要屏心静气,检视我国课程改革的种种经验、教训。在宏观层面上:我们需要回答:全球化大潮下,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课程改革应当如何进行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本土化探索?如何能够促进教师对课程标准的建构,推动课堂教学实践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惠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这体现了社会发展对未来人才的要求,同时也对教师教育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教育必须树立为基础教育服务的理念,鼓励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加强与中小学教学的互动、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等,以确保教师教育改革的实践性和方向性,实现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引领与促进作用。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顾玉军  
在全面推进新课改的进程中,如何立足区情,在已有的基础上确保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这是西部基础教育发展的关键,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增宝当周  钟进文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类课程是中华文学多元一体的重要表现,对了解基本国情、增强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深远。面对新文科建设带来的机遇,新时代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类课程要以彰显中国多民族文学特色、创新传承民族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价值引领功能为目标。在重新规划课程体系顶层设计和加强课程管理的基础上,不仅要以学生为中心,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更要在专业融合趋势中不断探索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类科际整合课程建设路径。借助智能化、数字化等现代技术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由此打造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学科发展,服务国家文化发展战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牧华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如何从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把文化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很好地统一起来,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期编发教育 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多元文化课程发展摸式研究”课题组的一组文章,旨在引起更多研究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椎进我国多元文化背景中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路书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意味着一种文化的变革。在这一文化变革过程中,中国固有的教育传统、教师惯常的生活方式在某些方面不由自主地充当了阻滞者的角色,起着阻碍作用。要克服这些阻力,只有通过文化启蒙、构建合作制度、唤起教师的主动参与等方式,达成全体改革参与者的价值认同和教师生活方式的转换。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喜萍  韩清林  杨红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优化知识结构,熟悉学习者的特点,注重有关学生体验方面的知识更新,加强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转变评价观。教师知识结构理论模型包括三个基础、五个支撑和两个核心。优化教师知识结构,应坚持教师任课结构优化与教师学科专业结构优化相结合原则,重视导向机制、动力机制和教学整合机制的作用。在职培训课程设置应坚持课程目标的多样性、课程内容结构的非正规性以及课程展开方式的实践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程良宏  
从教材改革入手推进课程改革是新课程改革的启动之选。这一课程改革推进视域尽管有其必要性,但也有使改革成为单一的技术操作行动、遭遇改革的瓶颈阻碍之危险。当下的课程改革需要回到课程改革作为文化变革实践这一继承性变革的视角,通过关注课程改革的文化处境、保持必要的文化张力和尊重教师的文化主体地位,将自上而下的专业化改革行动与自下而上的文化创造与革新相互联结,以突破课程改革作为教材改革实践的痼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龙海霞  
世界教师教育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需要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与时俱进做出相应调整。本文以课程改革为视角,从调整课程结构、强化实践课程和整合课程内容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从而为教师教育一体化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贺能坤  张学敏  
西南少数民族创造了极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但传统的保护方式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只保存了非物质文化的"形",不能保存蕴藏在非物质文化之中的民族精神、民族心理等"神"的内容,无法真正实现传承。根据非物质文化传承的要求,应积极对民族地区的学校教育进行改革,并通过学校的辐射作用建立有利于民族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学习型社区,培养民族非物质文化"活的传人",从根本上建立起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的"再生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