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07)
- 2023(2917)
- 2022(2496)
- 2021(2365)
- 2020(2057)
- 2019(4926)
- 2018(4744)
- 2017(9064)
- 2016(4787)
- 2015(5186)
- 2014(4917)
- 2013(4985)
- 2012(4729)
- 2011(4379)
- 2010(4647)
- 2009(4263)
- 2008(4464)
- 2007(3918)
- 2006(3747)
- 2005(3452)
- 学科
- 济(19679)
- 经济(19654)
- 管理(10854)
- 业(10056)
- 企(8047)
- 企业(8047)
- 方法(6998)
- 农(5965)
- 学(5959)
- 数学(5616)
- 数学方法(5446)
- 中国(5005)
- 财(3952)
- 业经(3872)
- 理论(3866)
- 关系(3709)
- 地方(3597)
- 农业(3566)
- 制(3549)
- 贸(3485)
- 贸易(3483)
- 易(3346)
- 融(2979)
- 金融(2978)
- 和(2768)
- 银(2734)
- 银行(2719)
- 税(2687)
- 经济关系(2684)
- 策(2683)
- 机构
- 大学(71560)
- 学院(68856)
- 研究(28824)
- 济(26989)
- 经济(26474)
- 管理(23494)
- 中国(20993)
- 理学(20194)
- 理学院(19864)
- 管理学(19253)
- 管理学院(19116)
- 科学(18541)
- 京(16441)
- 农(16289)
- 所(15713)
- 研究所(14452)
- 财(12960)
- 农业(12866)
- 中心(11927)
- 业大(11817)
- 江(11483)
- 范(10806)
- 师范(10692)
- 北京(10289)
- 院(10051)
- 财经(9999)
- 经(9138)
- 科学院(8913)
- 师范大学(8905)
- 州(8551)
- 基金
- 项目(45669)
- 科学(35944)
- 基金(33989)
- 研究(31848)
- 家(31326)
- 国家(31101)
- 科学基金(25362)
- 社会(19871)
- 社会科(18798)
- 社会科学(18790)
- 基金项目(17478)
- 自然(16946)
- 省(16804)
- 自然科(16585)
- 自然科学(16577)
- 自然科学基金(16298)
- 划(15166)
- 教育(14696)
- 资助(13774)
- 编号(12361)
- 成果(11216)
- 重点(11046)
- 部(10222)
- 发(9897)
- 创(9208)
- 课题(9096)
- 计划(8905)
- 科研(8867)
- 国家社会(8687)
- 创新(8668)
共检索到1108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叶兴庆
2 0 0 4年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迈出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步伐。新一轮粮改至少在 3个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一是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和价格 ,粮食购销市场化最终完成 ;二是束缚新型市场主体成长的体制性障碍被铲除 ,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受到高度重视 ;三是粮食补贴政策发生历史性转换 ,由以前的补流通环节改为补生产者。与此同时 ,新一轮粮改在有些方面的制度安排存在局限性 ,最低收购价、收购市场准入、中央和省两级粮食储备等制度的效果如何 ,还有待实践的检验。新一轮粮改表明 ,改革需要有直面历史包袱和市场挑战的勇气。
关键词:
粮食 流通 体制改革 市场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兴庆
1998年夏收前夕出台的新一轮粮改,是新一届政府施政纲领中承诺的五大改革的第一项,因而格外引人注目。这一轮粮改可谓酝酿已久。1996年秋国务院在大连召开粮食工作座谈会,就提出了要按“四分开,一并轨”的思路改革粮食流通体制。其后组织专门班子研究粮改的具...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徐振宇
粮农、私营粮商、基层国有粮食部门以及打击私营粮商的“执法”部门之间的博弈形 成了政府所不愿看到的低效率均衡 ,最多也只是一种被扭曲的收入再分配的结果。而不 法私营粮商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在新一轮粮体中 ,政府付出了巨额 成本 (直接表现为国有粮食企业的连年巨额亏损 ) ,农民利益也没得到真正保护 ,粮改的目 标难以实现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穷国政府对粮食市场进行行政性控制的必然结果。
关键词:
粮食流通 体制改革 博弈 私营粮商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陆洪
文章以探讨"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为切入点,从职业指导的内涵、目标和模式三个方面阐述了目前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的局限性,提出了构建基于职业发展的高职院校职业生涯教育模式的新思路。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指导 局限性 职业生涯教育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龚明华 王剑
针对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出现的局部过热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进行了一系列货币政策操作,相关部门也以其它措施进行配合。本文分析这一期间货币政策执行的效果及存在的局限性,研究我国在货币政策实施中面临的特殊制度背景,进而提出在我国现阶段实施货币政策所应具备的"大智慧"和"大思路"。
关键词:
宏观经济调控 货币政策 局限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晨竹
美国奥巴马政府强力推动并主导的TPP对竞争政策做出了统一规定,明确了竞争法实施的相关措施,同时将国有企业的竞争治理作为重中之重进行规范。TPP竞争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新设标准体现了美国的战略利益诉求和将经济贸易关系政治化的企图。我们要认识到TPP竞争政策的局限性和内在目的,努力与各国共同建立符合全球化进程的国际竞争政策。
关键词:
TPP 竞争政策 国有企业 竞争中立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时红秀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本文分别从预算制度、税收制度及政府间财政关系三方面对新一轮财税改革的重点内容和方向进行展望:健全现代预算制度,重在拓展功能和全面规范;优化税制结构,提高直接税比重,提升税收治理能力;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在大国治理的探索基础上,配合辖区调整和财政层级简并改革,实现各级政府间财力格局的再平衡。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岚 张吉昌
企业并购———中国新一轮企业改革的突破点●王岚张吉昌企业并购即企业的兼并(merger)和收购(acquisition),无论从宏观上对整个社会经济,还是从微观上对企业个体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乔治.J.斯蒂格勒所言:“纵观美国...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杜传忠 金华旺 金文翰
突破性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具有显著的技术颠覆性、非连续性和产业关联带动作用等特征。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突破性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后发经济体实现产业赶超提供了机会窗口。通过对突破性技术创新内涵及特征进行理论溯源,提炼出突破性技术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和路径;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例,分析了突破性技术创新对我国三次产业升级的影响;提出了加快突破性技术创新发展、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即强化基础性创新研究,加大对行业共性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支持,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以及金融的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车坦阳
本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并购的发展变化进行回顾总结, 阐述了企业并购的一般意义及对我国目前改革的现实意义。其目的是梳理企业并购的发展思路, 弹调企业并购作为资本运营的核心对我国目前的企业改革的重要现实意义, 为我国今后的企业改革提供有益的经验与借鉴。
关键词:
并购 企业改革 突破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吕炜 陈海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全面部署和深刻阐述。本次大会首次将财政定义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彰显财税体制改革在总体改革中的突出地位。本文基于中国财税改革发展实践,在剖析本轮改革逻辑与规律基础上,对本轮改革的历史定位、改革路径、可能存在的障碍及改革方向进行了研究。笔者认为,新一轮改革勾勒了以预算管理制度和税收制度、中央和地方事权调整为主线的路线图,同时也面临体制性约束、既得利益集团阻挠和相关配套制度改革滞后等方面的障碍,未来应更好地界定政府与市场关系,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以保障及推动财税体制改革的顺畅运行,从而筑牢财政这一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关键词:
财税体制改革 国家治理 经济转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子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树成
本文探讨我国新一轮改革怎样选择总体突破口的问题。首先回顾了30多年来,在前4轮改革中,是怎样选择和确定突破口的。分析表明,前4轮改革突破口的确定,均基于对社会基本矛盾的认识和对改革所处阶段的把握。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当前新一轮改革应以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作为突破口,这是基于对社会基本矛盾的新认识和对改革所处新阶段的把握。最后,本文以我国现实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食品安全犯罪层出不穷为例,进一步做了分析。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魏远竹 张春霞
分析了福建省新一轮林改的主要内容及其具体做法,包括明晰山林产权归属,核发山林产权证书,以及进行相关的配套改革等,指出这是一次针对林业生产关系和林业分配体制的大调整。在此基础上明确了新一轮林改的主要特色及其理论贡献:一是使林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得以真正地分离,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得到落实;二是理顺了林业生产与家庭经营之间的关系,指出2者之间不存在根本的矛盾;三是在集体山林产权的初始界定方面实现了平等。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周显峰 叶万和 丘健雄
中国承包商在国际工程项目中面临着一系列具有共性的问题,近些年具有"高金额、高风险、高损失"特性的EPC项目迅猛发展,从而进一步凸显了中国承包商面临的共同难题。中国承包商经常重复同样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自身存在的一系列主观局限性。而中国承包商想要实现海外EPC项目管理能力的突破,必须学会借助"外脑"的专业力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