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757)
2023(21037)
2022(18280)
2021(17031)
2020(14623)
2019(33526)
2018(33132)
2017(63927)
2016(35286)
2015(39482)
2014(39416)
2013(38813)
2012(35899)
2011(32520)
2010(32620)
2009(30408)
2008(30306)
2007(26944)
2006(23600)
2005(21028)
作者
(105037)
(87782)
(87188)
(83159)
(55901)
(42262)
(39605)
(34275)
(33247)
(31481)
(29689)
(29441)
(28068)
(27814)
(27491)
(27205)
(26810)
(26053)
(25313)
(25225)
(22110)
(21605)
(21524)
(19979)
(19723)
(19577)
(19496)
(19447)
(17953)
(17436)
学科
(137718)
经济(137542)
管理(104479)
(98658)
(82404)
企业(82404)
方法(62990)
数学(54916)
数学方法(54126)
(40380)
(38434)
中国(35372)
(30915)
(30762)
业经(30657)
地方(26492)
(26337)
贸易(26329)
(25574)
(25182)
财务(25086)
财务管理(25031)
农业(25005)
企业财务(23670)
理论(22314)
(22251)
银行(22164)
(21022)
技术(21001)
(20995)
机构
大学(503978)
学院(502713)
(197743)
经济(193371)
管理(192162)
研究(171550)
理学(165888)
理学院(163984)
管理学(160687)
管理学院(159801)
中国(127691)
科学(109485)
(107388)
(94759)
(93595)
(89022)
业大(81251)
研究所(81040)
中心(77904)
(75956)
财经(74560)
农业(74161)
(67613)
北京(67457)
(64654)
师范(63861)
(61767)
(60416)
经济学(59233)
财经大学(55199)
基金
项目(340738)
科学(265171)
基金(245836)
研究(241269)
(217567)
国家(215799)
科学基金(182921)
社会(149905)
社会科(142010)
社会科学(141971)
(134150)
基金项目(129818)
自然(122247)
自然科(119379)
自然科学(119340)
自然科学基金(117178)
(113544)
教育(111547)
资助(102300)
编号(97709)
成果(79779)
重点(77130)
(74279)
(71946)
(70117)
课题(68192)
科研(65993)
创新(65575)
计划(64046)
大学(62951)
期刊
(216056)
经济(216056)
研究(144786)
中国(96800)
学报(89864)
(84857)
科学(77499)
(75108)
管理(70479)
大学(66801)
学学(63224)
农业(57570)
教育(52715)
(44573)
金融(44573)
技术(43089)
财经(36520)
业经(35360)
经济研究(34673)
(31221)
(30507)
问题(28184)
(26263)
科技(24185)
图书(24086)
技术经济(23945)
业大(23558)
理论(23192)
统计(22979)
(22626)
共检索到7399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琼华  张琳  钟钰  
在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两个“大局”下,国内粮食支持保护政策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自2015年国家开启新一轮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以来,政策连续调整对我国稻谷生产及粮食安全带来的影响值得关注。本文聚焦新发展阶段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的背景,基于2004—2019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广义合成控制法,分析新一轮政策调整对稻谷播种面积、单产及产量影响的作用机理与政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新一轮政策调整对稻谷播种面积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且政策作用效果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对稻谷产量波动产生一定的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在最低收购价格不再连续上调的压力下,稻谷播种面积出现明显调减,产量增加主要依赖于单产提升。因此,需关注本轮政策调整的影响及风险,在保持国内最低收购价政策基本框架稳定的前提下,坚持循序渐进主原则和市场调节主方向,进一步推动政策改革深化,同时完善配套支持政策,加强生物育种和科技创新,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丰  胡舟  
本文基于农户供给行为理论和价格预期理论,建立主产区稻农的供给行为模型。采用GLS法对2004-2014年稻谷主产区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三个品种的面板数据进行估计,考察了农业种粮成本上升时的粮食最低收购政策实施效果。实证结果表明,政府每年公布的最低收购价对主产区稻农的种植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各类生产成本,尤其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一定程度抑制了最低收购价的实施效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清淞  喻妍  李崇光  
稻谷最低收购价是我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重要措施。2004年以来,政策实施的基本目标围绕稳定国内粮食生产、保障国内粮食安全展开,其关键在于把握最低收购价格形成的市场预期效应。基于早、中、晚籼稻和粳稻的省级数据,采用面板估计方法分析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在不同区域和时期对其市场价格预期的影响。研究发现:(1)无论在非政策执行区,还是政策执行区的非执行期内,稻谷最低收购价均有助于形成积极的市场预期,但其影响在非执行区弱于前1期市场价格的影响,而在执行区强于前1期市场价格的影响。(2)在政策执行区的执行期内,基于最低收购价格的托市效应,前1期市场价格对预期的价格差额(市场价格与最低收购价的预期差额)具有正向影响,最低收购价格则呈负向影响。因此,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的改革应围绕政策执行目标充分考虑未来政策改革对市场预期的冲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清淞  喻妍  李崇光  
稻谷最低收购价是我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的重要措施。2004年以来,政策实施的基本目标围绕稳定国内粮食生产、保障国内粮食安全展开,其关键在于把握最低收购价格形成的市场预期效应。基于早、中、晚籼稻和粳稻的省级数据,采用面板估计方法分析稻谷最低收购价格在不同区域和时期对其市场价格预期的影响。研究发现:(1)无论在非政策执行区,还是政策执行区的非执行期内,稻谷最低收购价均有助于形成积极的市场预期,但其影响在非执行区弱于前1期市场价格的影响,而在执行区强于前1期市场价格的影响。(2)在政策执行区的执行期内,基于最低收购价格的托市效应,前1期市场价格对预期的价格差额(市场价格与最低收购价的预期差额)具有正向影响,最低收购价格则呈负向影响。因此,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的改革应围绕政策执行目标充分考虑未来政策改革对市场预期的冲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彭长生  王全忠  李光泗  钟钰  
2014年,中国稻谷最低收购价达到顶峰后开始连续下调,由此产生的调整预期对水稻生产形成较强的价格风险冲击,农户做出何种行为响应值得关注。本文基于湘、赣两省农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2018年,两省水稻种植总面积均有所下降,小农户多选择"调面积",而大农户则更多选择"调结构"。进一步采用修正的Nerlove模型分析发现,滞后期种植面积、农业生产要素流动性、水稻种植收入预期等是影响农户决定水稻种植面积及调整的重要变量。价格下调预期对水稻种植面积及变动的影响并不显著,对种植结构调整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稻谷最低收购价持续下调初步显现出种植结构调整效应和质量结构升级效应。随着土地进一步向大农户集中,稻谷最低收购价下调对中国水稻的产量风险整体影响较小。相关部门应密切关注收购价下调的风险累积,利用本轮稻谷最低收购价调整的条件,加快稻谷市场化改革步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牛碧珵   陶然  
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借鉴货币政策中的“泰勒规则”原理和当前我国稻谷最低收购价形成机制,本文实证检验影响稻谷最低收购价的各项因素,并对各因素的效应规模和重要性进行评价。研究发现:上年最低收购价、过去两年平均总成本、上年库存水平、上年最低收购价与市场售价价差、国内与国际稻谷市场价价差对本年度最低收购价有较强影响;不同品种的稻谷最低收购价受上述因素的影响程度具有显著差异。进一步分析发现,差异性主要来源于稻谷供给弹性和用途的差异。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我国稻谷最低收购价形成机制,使稻谷最低收购价能够调整及时、幅度合适。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唐明义  
今年,国家相继出台了早稻1.4元/公斤、中晚稻1.44元/公斤的最低收购价格政策。从早稻购销情况来看,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的出台,对稻谷价格(目前主要反映为收购价格)形成托底效应,也给粮食流通环节带来了较大的政策压力,尤其是主产区的粮食购销企业和农发行。在最低收购价格预案没有启动的情况下,这种政策压力将会直接转化为经营风险压力。主要表现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罗东  矫健  
最低收购价政策是中国重要的粮食市场调控措施,近年来执行范围不断扩大,价格稳步提升,起到了支撑国内收购市场、稳定生产和提高农民收入的效果。从运行机制上看,该政策属于WTO黄箱政策中的特定农产品支持,根据加入WTO承诺,应低于基期产值的8.5%。从测算结果看,近年来该措施符合WTO相关规定,但运行机制和办法仍存在一定问题,未来应加以完善和调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惠莉  邢志平  
本文以吴振华编著的《稻谷收购市场定价研究》一书为基础,分析了我国稻谷收购市场价格形成的机制,并就不同条件下如何稳定价格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士春  肖小勇  李崇光  
食品安全指标超标粮食(以下称超标粮食)收购处置是2018年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的重要内容。超标粮食收购处置的公共益品特征决定其只能由公共部门执行,由于县级政府具有进行源头治理的属地优势,超标粮食收购处置的责任被层层下压到县级政府;县级政府收购处置超标粮食的行为受到来自中央政府、县级政府官员、市民、种粮农民、中储粮及农发行等六方利益诉求的共同影响。目前,影响县级政府收购处置超标粮食行为的利益诉求方在力量上存在强弱差异。为了推动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保障食品安全,建议短期内,由中央政府或者省级政府统一收购超标粮食,但主要由县级政府承担处置费用;从长远看,在解决上级政府监管缺失等问题的基础上,可考虑由县级政府完全承接超标粮食收购处置责任。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曹慧  张玉梅  孙昊  
2017年初,中国已开始着手调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本文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改革对粮食市场和农民收入的影响。通过运用全球农业贸易局部均衡模型(PEATSim),本文设计了2017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成本+利润"、保本价和取消最低收购价格等政策模拟方案,在开放市场条件下评估了各种最低收购价格调整方案对粮食生产、消费、价格和农民收入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17年稻谷最低收购价格的下降对中国粮食市场的影响总体比较小,小幅下调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的影响也比较有限;但较大幅度下调(超过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杨洋  张世龙  
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对提高小麦产量、确保粮食安全和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99—2019年中国14个小麦主产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SBM模型对小麦生产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分析了最低收购价政策对小麦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小麦主产省份生产效率整体上偏低,在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前小麦主产省份的生产效率均呈下降态势,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后小麦主产省份的生产效率呈稳定波动变化态势,但政策执行省份和非执行省份的生产效率有明显差异,前者呈上升态势,后者呈下降态势。在双重差分方法的因果识别下,最低收购价政策对提高小麦生产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引入竞争性政策、排除省份宏观经济发展因素和安慰剂检验后,这一结论依然成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曹晨  宣烨  
“优粮优价”是增加优质粮食有效供给,更高层次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本文首先阐述了最低收购价政策对“优粮优价”的影响机制,然后通过构建“充分统计量”模型,基于2016~2021年粮食市场交易数据,实证估计了市场化收购中质量变化对市场价格的边际影响,并据此测度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优粮优价”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最低收购价政策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市场化收购中的“优粮优价”效应;二是最低收购价政策对市场化收购中的“优粮优价”效应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三是最低收购价政策在2018年前对市场化收购未发挥“优粮优价”效应,但在2018年后却产生了明显的“优粮优价”效应。据此,文中提出了因地制宜多渠道助力“优粮优价”,统筹并举强化两类收购质量导向,重质保量稳步推进粮食收购市场化改革等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朱满德  严西南  
最低收购价政策是稳定生产者预期、保护和调动生产者种粮积极性的重要工具之一。利用DEA-Malmquist方法与双重差分模型考察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及其改革调整对小麦全要素生产率的现实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小麦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最低收购价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了小麦技术进步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政策的改革调整总体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但年际波动较为明显。结论的政策启示在于:要坚持和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发挥稳预期、稳信心功能和对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支撑作用,同时要增强政策弹性和实施灵活性,更加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在政策改革调整时要注重采取综合措施保障种粮基本收益,防范对粮食生产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可能冲击,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波  
本文基于2005-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以早籼稻、中籼稻、晚籼稻、粳稻、小麦等五种主要粮食品种为例,构建了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效果模型,使用双重差分设计和反事实模拟方法进行评价。双重差分回归结果表明,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和品种异质性,该结论也得到了反事实模拟方法的验证。因此,我国政府在设计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时,应实行差别化定价政策,以充分体现品种差异、品质差异和区域差异,促进粮食供给结构调整。同时,从最低收购价格中把粮食补贴剥离出来,发挥最低收购价政策兜底作用,调动市场在价格调节与资源配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