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50)
- 2023(15242)
- 2022(13097)
- 2021(12327)
- 2020(10786)
- 2019(25223)
- 2018(25484)
- 2017(48549)
- 2016(26364)
- 2015(29774)
- 2014(29703)
- 2013(29003)
- 2012(26424)
- 2011(23778)
- 2010(24036)
- 2009(22475)
- 2008(22333)
- 2007(19737)
- 2006(17105)
- 2005(15386)
- 学科
- 济(104058)
- 经济(103921)
- 管理(77874)
- 业(72690)
- 企(61665)
- 企业(61665)
- 方法(49681)
- 数学(43965)
- 数学方法(43197)
- 财(31153)
- 农(27651)
- 中国(26747)
- 制(24900)
- 业经(22575)
- 学(20448)
- 务(18787)
- 财务(18706)
- 财务管理(18656)
- 地方(18404)
- 贸(18339)
- 贸易(18331)
- 易(17823)
- 农业(17806)
- 理论(17786)
- 企业财务(17670)
- 体(17177)
- 银(16962)
- 银行(16929)
- 融(16155)
- 金融(16150)
- 机构
- 大学(367327)
- 学院(366979)
- 济(148300)
- 经济(145159)
- 管理(141231)
- 理学(121669)
- 研究(121116)
- 理学院(120344)
- 管理学(117824)
- 管理学院(117138)
- 中国(92417)
- 京(77218)
- 科学(74188)
- 财(73557)
- 农(62127)
- 所(61266)
- 财经(57051)
- 中心(56483)
- 江(56061)
- 业大(55435)
- 研究所(55236)
- 经(51681)
- 农业(48900)
- 北京(48453)
- 范(46554)
- 师范(46043)
- 经济学(45660)
- 州(43864)
- 院(43845)
- 财经大学(42349)
- 基金
- 项目(245260)
- 科学(192890)
- 基金(177975)
- 研究(177314)
- 家(155865)
- 国家(154619)
- 科学基金(132592)
- 社会(111233)
- 社会科(105487)
- 社会科学(105453)
- 省(96722)
- 基金项目(93423)
- 自然(87144)
- 自然科(85172)
- 自然科学(85148)
- 教育(84266)
- 自然科学基金(83586)
- 划(81673)
- 资助(73895)
- 编号(72329)
- 成果(59254)
- 重点(55885)
- 部(54593)
- 发(51719)
- 创(51499)
- 课题(50483)
- 创新(48185)
- 科研(47519)
- 制(47309)
- 教育部(46974)
- 期刊
- 济(160508)
- 经济(160508)
- 研究(107455)
- 中国(75183)
- 财(59857)
- 学报(58521)
- 农(55845)
- 管理(53307)
- 科学(52549)
- 大学(44739)
- 教育(42770)
- 学学(41977)
- 农业(37116)
- 技术(35254)
- 融(33268)
- 金融(33268)
- 财经(28234)
- 经济研究(26085)
- 业经(25673)
- 经(24175)
- 问题(20914)
- 业(20692)
- 统计(19390)
- 版(18093)
- 技术经济(18062)
- 策(17616)
- 理论(16959)
- 贸(16773)
- 财会(16155)
- 科技(16042)
共检索到5469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阮荣平 刘爽 郑风田
2016年中国开始了新一轮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其间经历了临时收储政策取消以及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建立两个阶段。利用2010~2017年全国31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基于DID设计,本文分析了此次收储制度改革对玉米生产的影响。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收储制度改革对玉米生产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时间异质性。在收储制度改革的第一年,改革对玉米总产量、播种面积和单位面积总投入均有很强的负向影响;在收储制度改革的第二年,虽然改革对玉米单位面积总投入依然具有较强的负向影响,但是对玉米总产量以及播种面积则呈现出正向影响。其原因在于,对玉米生产者来说,改革第一年没有配套支持制度,玉米种植收益下降;而在改革第二年,以生产者补贴为主的配套支持制度建立,玉米种植收益上升。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颖 刘大鹏
粮食收储制度的完善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应有之义。通过梳理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演变历程发现,供需关系变化始终贯穿粮食收储制度演变,依靠市场力量和市场手段是粮食收储制度改革的主要方向与思路。以2016年开始的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为例,下一步玉米收储制度应在“价补分离”的框架下,一是调整政策导向,促进玉米生产恢复发展;二是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完善玉米生产支持政策体系;三是合理设定储备规模,确保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四是建立玉米深加工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以期巩固或扩大改革成效、实现新形势下的玉米稳产保供。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江华 李明月
现行征地制度矛盾很多,亟待改革,这是决策界和理论界的共识,但到底应如何进行改革,却争议很大。本文首先分析了新一轮征地制度改革的路线之争,并遗憾地指出:现在的改革思路具有某种不彻底性,在对不彻底的改革思路引导下的改革现实进行全景式扫描的基础上,分析了征地制度现实改革三个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对新一轮征地制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征地制度 反思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江华 李明月
现行征地制度已经成为当前突出的经济问题, 涉及到社会的安定,征地制度改革迫在眉睫。从 1999年起,中央法制办、中央农办、国土资源部等多个部门相继成立了征地制度改革课题组,为即将进行的征地制度改革进行理论准备和实践探索。以此为标志,新一轮征地制度改革拉开了帷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江华 李明月
现行征地制度亟待改革,这是决策界和理论界的共识,但到底应如何进行改革,却颇有争议。首先分析了新一轮征地制度改革的路线之争,并遗憾地指出:现在的改革思路具有某种不彻底性。在对不彻底的改革思路导引下的改革现实进行全景式扫描的基础上,分析了征地制度现实改革存在的三个严重问题。最后,提出了对新一轮征地制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新一轮征地制度 改革 反思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声俊
本文客观回顾了实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一年来取得的明显成效,出现了"六大变化",尤其是初步建立起市场形成玉米价格的新机制,开始把玉米"收储"困境引出了"死胡同"。同时,文章深入评析了"玉米改革"中产生的新问题。从"问题倒逼"思维方式出发,着力阐述了进一步深化玉米收储制度改革需要采取的新举措:坚持以新理念为引领,做到"三防三促";坚持稳中求进,做到"三稳三进";坚持探索新路径,发展"三融合"形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声俊
本文客观回顾了实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一年来取得的明显成效,出现了"六大变化",尤其是初步建立起市场形成玉米价格的新机制,开始把玉米"收储"困境引出了"死胡同"。同时,文章深入评析了"玉米改革"中产生的新问题。从"问题倒逼"思维方式出发,着力阐述了进一步深化玉米收储制度改革需要采取的新举措:坚持以新理念为引领,做到"三防三促";坚持稳中求进,做到"三稳三进";坚持探索新路径,发展"三融合"形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声俊
本文在客观分析玉米产品特性和玉米供求关系的阶段性转变的基础上,阐明保障玉米优质产能、健康发展的重要性;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的必要性;稳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迫切性。在此"三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探讨实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的政策要义。实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是一项重大系统工程,必须以五大新发展理念为指引,狠抓一个根本、两个条件、三个关键,创新价格形成机制,稳健推进本轮具有"先试"、"先改"意义的重大改革。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旭旭 武舜臣 储怡菲
基于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的日交易数据,分四个阶段测度了玉米临时收储制度改革前后期货市场羊群效应的表现差异,结果表明:羊群效应仅在改革前期货市场价格下跌时期,即2015年3月10日—2016年3月15日期间出现,其他三个阶段都不显著;收储制度改革确实给玉米期货市场投资者理性带来影响,且这种影响多发生在价格下降和政策环境不明朗阶段;随着改革的继续推进,玉米期货市场的有效性得到恢复。由此可知,竞争性的粮食价格不仅让期货市场有了用武之地,更凸显了其在稳定现货市场方面的重要性。
关键词:
收储制度改革 玉米期货市场 羊群效应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蕾 高艳
2016年国家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取消了东北地区、内蒙古的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转而推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市场出现了玉米供应链不稳定及其价格波动较大等现象。为实现玉米供应链稳定及其合理定价,首先对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后玉米供应链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其次,通过梳理文献资料归纳出16个影响玉米定价的相关指标,并利用2008年~2017年的统计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生产成本因素对玉米定价的影响最大,然后依次为玉米种植面积、玉米产量、玉米国内消费量等因素,玉米出口量因素的影响度最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峰 李光泗 王金秋
党的十九大要求,加快推动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能否有效激发市场机制作用、提升粮食生产效率,对稳定国内粮食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利用2011-2020年玉米主产区247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DID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基于市场扭曲和市场风险双重视角分析收储制度改革对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收储制度改革对东北三省一区玉米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正向影响,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幅度呈现波动变化;(2)收储制度改革的影响存在较大区域差异性,改革对于内蒙古和黑龙江两地呈现较为明显正向影响,尤其是对该地区第一、第四和第五积温带区域影响最为显著,而对吉林和辽宁两省影响并不明显;(3)收储制度改革通过缓解市场扭曲和加剧市场风险两条路径影响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市场扭曲的缓解有助于提升玉米全要素生产率,而市场风险的加剧则减缓了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政府应该关注收储制度改革后玉米生产效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功能,同时配套抗风险、防波动稳定机制,以确保玉米生产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海峰 李光泗 王金秋
党的十九大要求,加快推动粮食收储制度改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收储制度市场化改革能否有效激发市场机制作用、提升粮食生产效率,对稳定国内粮食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利用2011-2020年玉米主产区247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DID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基于市场扭曲和市场风险双重视角分析收储制度改革对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收储制度改革对东北三省一区玉米全要素生产率总体呈现正向影响,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幅度呈现波动变化;(2)收储制度改革的影响存在较大区域差异性,改革对于内蒙古和黑龙江两地呈现较为明显正向影响,尤其是对该地区第一、第四和第五积温带区域影响最为显著,而对吉林和辽宁两省影响并不明显;(3)收储制度改革通过缓解市场扭曲和加剧市场风险两条路径影响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其中市场扭曲的缓解有助于提升玉米全要素生产率,而市场风险的加剧则减缓了玉米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政府应该关注收储制度改革后玉米生产效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功能,同时配套抗风险、防波动稳定机制,以确保玉米生产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国祥
玉米出售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生产者收益。中国玉米价格如果完全由市场决定,农民销售玉米价格极有可能与国际市场价格趋于一致,中国玉米生产者亩均收益将明显下降。在假定中国玉米生产成本费用不变的情况下,2004-2014年虚拟计算结果表明,若按美国玉米生产者出售均价计算,虽然在不考虑家庭用工费用和承包地自种的机会成本情况下,中国玉米生产者仍然能够盈利,但若考虑全部生产要素成本费用,中国玉米生产者将会严重亏损。中国玉米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改革必须充分考虑国际市场的影响和冲击,既要建立玉米生产者补贴制度,又要完善玉米边境保护措施,更要掌控国产玉米生产者市场价格形成的话语权。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五荣 丰晨宇 陈华帅
在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下,不同规模城市的落户门槛呈现两极化: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不降反升,中小城市逐渐实现零门槛。研究差异化的落户政策对农村流动人口创业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劳动力资源在不同城市之间的配置效率。本文基于2014~2016年120个城市的落户门槛指数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降低城市落户门槛会显著提升农村流动人口的创业概率,且对生存型创业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降低城市落户门槛主要通过提高城市人口集聚度和农村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两个途径促进农村流动人口创业。进一步研究发现,降低城市落户门槛的创业促进效应在大规模城市、低受教育程度、高家庭收入和年轻农村流动人口群体中更为明显。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管培俊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的关键阶段,长期困扰高校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特别是用人机制的瓶颈性因素进一步凸显。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迫切要求进一步加快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步伐。深入推进新一轮高校人事制度改革,也不可避免地被提上教育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