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83)
2023(9278)
2022(7219)
2021(6539)
2020(5344)
2019(12388)
2018(12440)
2017(23014)
2016(12110)
2015(13264)
2014(13254)
2013(12372)
2012(10993)
2011(9819)
2010(10191)
2009(9410)
2008(9559)
2007(8673)
2006(8242)
2005(7828)
作者
(33382)
(27965)
(27659)
(26404)
(18168)
(13241)
(12607)
(10667)
(10541)
(10036)
(9608)
(9351)
(9326)
(9104)
(8922)
(8602)
(8283)
(8174)
(8069)
(7827)
(7193)
(6986)
(6775)
(6439)
(6348)
(6308)
(6272)
(6204)
(5581)
(5532)
学科
(50144)
经济(50083)
(38169)
管理(35633)
(32492)
企业(32492)
中国(17484)
(15629)
方法(14770)
技术(14677)
业经(14156)
(12869)
数学(11793)
数学方法(11604)
(10600)
地方(10338)
农业(10278)
(9952)
(8874)
贸易(8868)
(8797)
银行(8781)
(8714)
(8656)
理论(8617)
(8607)
(8500)
(8468)
金融(8468)
(8069)
机构
大学(167035)
学院(166454)
(72534)
经济(71081)
研究(63295)
管理(62300)
理学(52345)
理学院(51769)
管理学(50854)
管理学院(50500)
中国(46801)
(36726)
科学(35538)
(33296)
(31619)
研究所(28333)
(27595)
中心(27241)
(25626)
财经(25206)
(24037)
师范(23839)
北京(23780)
(23043)
(22926)
经济学(22179)
业大(21785)
(21229)
经济学院(19743)
技术(19598)
基金
项目(106210)
科学(84617)
研究(82094)
基金(76337)
(67284)
国家(66290)
科学基金(56346)
社会(53147)
社会科(50403)
社会科学(50387)
(41379)
基金项目(38720)
教育(37883)
(34682)
自然(33441)
编号(33337)
自然科(32700)
自然科学(32693)
自然科学基金(32110)
资助(29782)
成果(28107)
重点(24611)
(24550)
课题(24221)
(23442)
(23165)
国家社会(22849)
创新(21660)
(20927)
(20780)
期刊
(88984)
经济(88984)
研究(57454)
中国(42904)
管理(28408)
教育(26739)
(25634)
(25074)
科学(23929)
学报(23464)
大学(18919)
技术(18817)
学学(17152)
农业(16750)
(16449)
金融(16449)
经济研究(14599)
业经(14513)
财经(12984)
(11456)
问题(11187)
技术经济(10125)
(9982)
(9974)
(9535)
论坛(9535)
国际(9165)
世界(9131)
科技(9124)
图书(9034)
共检索到2760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孙早  梁晓辉  许薛璐  
新技术革命呈现出三个基本特征:不同学科、领域之间的技术相互融合的范围、深度进一步扩大;通过不同领域技术的融合,形成有别于传统产业的新型高端产业;高端产业间的相互作用会形成以区域为中心,以创新为根本的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西方工业化国家为了加快实现发展高端产业的目标,提出了一系列优先发展的新兴技术和先进的制造部门,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有关工业研发投资与人力资源培养的政策。可以预见,工业再升级战略将从生产技术与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两个方面大幅提高西方国家的工业劳动生产率,进一步巩固其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在新一轮的工业升级竞赛中,中国要积极利用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制定应对战略,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含桦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欧美的"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催生深刻变革。"中国制造"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世界制造业格局的重构中,大力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竞争力成为必然选择。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张久琴  
近来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讨论日渐增多,其中以英国《经济学人》四月份刊登的保罗·麦基里的专题报告和美国趋势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出版的一部《第三次工业革命》著作,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尽管两位学者认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角度、内容都有不同,都承认目前社会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定义、起止时间等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 关于现在是第几次工业革命也很难给出统一的结论。但有一个共识就是,在现在这个阶段,世界范围内生产力、生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芮明杰  
新一轮工业革命已经悄悄降临,这一次新工业革命不仅仅是由于新技术发展导致一些新兴产业发展,而是由于新的技术革命导致制造业生产方式与制造模式发生巨大的变化。面对这样的变化,美国等发达国家掀起的所谓"再工业化"实质是要抓住新一轮制造业的大变革,占据新一轮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优势地位,恢复美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我国目前制造业产值虽然超过了美国,但就我国制造业总体水平来说,一是技术含量还不够高;二是处在制造业价值链的中低端环节;更重要的是我国的制造业生产方式与制造模式还停留在工业化初、中期的状态,与新一轮工业革命相去甚远。能不能抓住新的工业革命这一历史机遇,甚至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赶超,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韩祺  
近年来,有关新一轮工业革命的论述引发人们关注。新一轮工业革命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率、提升农业附加值、加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加快实现我国"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将加速改造传统制造业发展模式,为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地位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同时,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大幅提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宁  夏友富  
对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和评价指标体系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分析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面临的问题,提出基于产业公地的集群式升级路径,构建包括技术创新、资产结构、人才结构、产出结构、绿色发展、两化融合发展等6项准则层指标及20项方案层子指标的产业升级评价指标体系,并借助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得出指标权重,最后从产业政策、军民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及全球价值链嵌入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祥  张世凤  
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整合是适应新一轮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下一阶段提升中国制造业质量和效率,充分释放潜在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关键和趋势。制造业和服务业的一体化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如何实现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发展也是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充分认识了现代新一轮技术革命背景下经济社会出现新特征,基于此,深入剖析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新技术发展对产业融合带来的机遇,最后,提出促进产业融合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董小君  
当前正在掀起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各国寻求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必由之路。新一轮工业革命是以智能化、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制造业革命,智能金融将形成第四次金融革命,新能源发展则成为突破成本制约的关键因素。这意味着世界经济正在发生"类别"变化,而不是"程度"的变化。针对此次变革,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和先进制造业2.0(AMP2.0),德国提出"工业4.0";我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差异在于:德国的优势在制造业中间环节,美国的优势在技术创新,我国的优势在市场创新。各国表达方式不同,其根本是谋求本国利益最大化与持续竞争优势。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长缨  
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已储备累积了一大批新技术,它们正陆续进入大规模应用期,预计"十四五"时期将成为工业革命以来第六次技术长周期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起点。"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将出现多点突破、交叉汇聚的特征,而技术应用最明显地表现为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5G技术有可能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事件。新一轮科技革命是生产力的重大变革,将在增长动能、产业结构、分配体系、全球分工、国际治理等方面对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杜传忠  金华旺  金文翰  
突破性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具有显著的技术颠覆性、非连续性和产业关联带动作用等特征。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突破性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后发经济体实现产业赶超提供了机会窗口。通过对突破性技术创新内涵及特征进行理论溯源,提炼出突破性技术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和路径;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例,分析了突破性技术创新对我国三次产业升级的影响;提出了加快突破性技术创新发展、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即强化基础性创新研究,加大对行业共性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支持,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以及金融的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黄经南  马灿  周俊  
人工智能引领的第四次技术革命正在席卷全球。而新技术应用在影响社会、经济的同时,也将对城市及空间造成一系列冲击。我国正处于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亟需未雨绸缪应对新技术冲击下的城市空间变化。首先回顾了历次技术革命与城市空间变化的关系,并从生产方式变革、交通技术进步和生活方式变化三个方面归纳了技术革命影响城市空间的一般路径;随后在总结第四次技术革命主要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空间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的不同尺度将产生的一系列变革;最后分析了新技术革命对我国的影响现状和趋势,并提出了应对城市空间变革的城市规划策略。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茉楠  
当前,国际产业力量加速调整,国际经济体系变革进入了深水区和空前复杂期,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展开更为激烈的博弈与角力,主要体现在一些新产业和新科技领域,这对中国而言是前所未有的新挑战,中国亟待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国家竞争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宋耀  刘厚俊  
基于熊彼特“创造性破坏”的理论,分析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差异并没有因工业化的赶超而缩小的一些原因;并对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今后应如何发展经济进行了再思考。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柯平  邹金汇  孙晓宁  
[目的/意义]新近发布的《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是推动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框架性、指导性文件,本研究通过第四次产业革命论证传统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分析《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对文化强国与数字中国战略的贯彻,并对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出建议。[方法/过程]采用政策演进分析方法,从文化消费者与文化企业数字化需求、数字藏品市场发展与监管等方面分析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结果/结论]明确数字型文化企业为主体的新文化产业布局,从公共数字文化协同发展、数据安全协同发展、学科专业教育协同发展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何磊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城市化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城市化的健康与否,与城市化过程中所采取的途径和方式,即城镇化的发展模式有很大的关系。本文从城镇化历史进程中城乡关系变化的视角出发,对英、法、德、美等工业化国家的城镇化演进过程进行比较研究,认为这些国家的百年城镇化演进都连续地发生了三次可称之为革命的变化。依次为:向"城市病"宣战、"农村转变城市"兴起、"区域网络型"城镇化模式形成。三次革命在客观上显示了现代城镇化演变的规律性特征。以此作反思,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理应是一条既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又能够很好地吸取历史教训,且具有一定前瞻性的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