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79)
- 2023(10673)
- 2022(8789)
- 2021(7855)
- 2020(6527)
- 2019(14791)
- 2018(14049)
- 2017(27124)
- 2016(14566)
- 2015(15499)
- 2014(14779)
- 2013(14722)
- 2012(13396)
- 2011(12269)
- 2010(12240)
- 2009(11232)
- 2008(10906)
- 2007(9818)
- 2006(8796)
- 2005(7443)
- 学科
- 济(65192)
- 经济(65111)
- 农(45786)
- 业(45401)
- 管理(33725)
- 农业(30315)
- 方法(25530)
- 企(24038)
- 企业(24038)
- 数学(23273)
- 数学方法(23075)
- 业经(17996)
- 中国(15690)
- 财(13321)
- 地方(12815)
- 贸(12811)
- 贸易(12808)
- 学(12671)
- 易(12513)
- 制(11625)
- 发(10694)
- 农业经济(10220)
- 技术(9584)
- 环境(9541)
- 策(9156)
- 村(9100)
- 农村(9090)
- 体(8972)
- 土地(8805)
- 收入(8617)
- 机构
- 学院(207972)
- 大学(203960)
- 济(90746)
- 经济(89339)
- 管理(78522)
- 研究(72603)
- 理学(69733)
- 理学院(68993)
- 管理学(67776)
- 管理学院(67435)
- 农(64874)
- 中国(54583)
- 农业(50437)
- 科学(47360)
- 业大(43773)
- 京(41058)
- 所(37813)
- 财(36518)
- 研究所(34949)
- 中心(33803)
- 农业大学(32099)
- 江(30495)
- 财经(29995)
- 经济学(28001)
- 经(27694)
- 经济学院(25757)
- 范(25502)
- 业(25353)
- 师范(25129)
- 经济管理(24976)
- 基金
- 项目(150760)
- 科学(118914)
- 基金(112071)
- 研究(103677)
- 家(101151)
- 国家(100267)
- 科学基金(84912)
- 社会(70066)
- 社会科(66323)
- 社会科学(66305)
- 基金项目(60295)
- 省(59944)
- 自然(55512)
- 自然科(54295)
- 自然科学(54278)
- 自然科学基金(53320)
- 划(49498)
- 教育(45408)
- 资助(43683)
- 编号(39709)
- 农(35978)
- 重点(33981)
- 发(33623)
- 部(33289)
- 创(31682)
- 国家社会(30565)
- 业(29795)
- 创新(29667)
- 成果(29379)
- 科研(29331)
- 期刊
- 济(97599)
- 经济(97599)
- 农(67951)
- 研究(54160)
- 农业(46014)
- 学报(42179)
- 中国(40387)
- 科学(36829)
- 大学(31702)
- 学学(30672)
- 财(24662)
- 业经(23194)
- 管理(22839)
- 业(22433)
- 融(19532)
- 金融(19532)
- 经济研究(14954)
- 问题(14687)
- 技术(14325)
- 教育(14203)
- 财经(13979)
- 农村(13537)
- 村(13537)
- 农业经济(13491)
- 业大(13401)
- 版(13267)
- 经(12075)
- 世界(12055)
- 农业大学(11902)
- 资源(10867)
共检索到2954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朱红根 解春艳 康兰媛
本文在农地确权福利效应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实地调查数据,考察了农地确权前后农户福利变化情况及农户之间福利差异,并运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探讨了引起农户福利变化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地确权后农户福利水平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但农户间福利水平差距缩小;农地确权政策宣传情况、农户参与意愿和农地确权整体满意度对农户福利变化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农户户主年龄和村庄地理位置显著地负向影响农户的福利变化。从分位数回归结果来看,农户户主年龄在低端和高端分位点上对其福利变化的影响更加显著,而耕地面积在中分位点上更加显著;地理位置对农户福利变化的影响在中分位点上显著且其系数有上升趋势;确权颁证只能显著提升中高分位点上的农户福利变化的幅度;农地确权了解程度对农户福利变化影响的整体趋势是先增加后减少,农地确权参与意愿和整体满意度对农户福利变化的影响趋势为逐步增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哲 李梦娜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2011年和2013年数据,实证分析了农地确权对农户家庭总收入及收入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地确权能直接增加农户家庭的总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但并未对农业生产收入产生直接促进作用;农地确权通过产权经济激励促进农户家庭的农业生产收入,并通过土地交易价格对财产性收入起促进作用;农地转入和农地转出均能提高农户家庭的总收入,但农地确权仅通过农地转出实现总收入的增加。
关键词:
农地确权 土地流转 农户收入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奕山 纪月清 钟甫宁 陈志钢
利用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8省95个村庄的跟踪调查数据,考察各类因素基期值对村庄后期是否成为首批确权地的影响。Probit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村庄劳动力外出与本地非农就业比例、土地流转状况、区位特征、财政对上级的依赖性、村干部年龄和过往土地调整情况影响村庄成为首批确权地的可能性。这意味着,评估确权政策对劳动力迁移或土地流转的效果应考虑该政策推广的选择性偏误问题;与先行试点区相比,后续政策推行将面临不一样的执行难度。
关键词:
农地确权 土地流转 劳动力迁移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黄佩红 李琴 李大胜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年和2015年数据及各省(区、市)农业部门确权进度信息,从农户视角出发,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结果表明:确权使农地转出可能性降低7.3%,户均转出面积减少0.66亩,转出租金每亩提高44.9元/年;使农地转入可能性提高1%,但对户均转入面积和租金率无显著影响。可见,要建立高效的农地流转市场,仅通过农地确权还远远不够,还需加快推进职业农民培育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坚持市场构建、主体培育和行业优化三管齐下。
关键词:
农地确权 农户 农地流转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黄佩红 李琴 李大胜
基于农地流转市场是情感市场和要素市场的特征,结合集成行为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构建"农地确权→心理认知+交易成本→农地流转"的分析框架。利用广东省9个市的农户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实证研究得出:确权使农户农地转出的参与性提高15%,户均转出面积增加0.34亩,转出年租金率每亩提高230元,转出签订书面合约的可能性提高52.9%;确权通过转出态度、社会规范、控制认知、交易成本四个中间机制对农户农地转出的参与性产生影响,其中,转出态度的传导效果最大,交易成本的传导效果最小;心理认知机制和交易成本机制具有交互效应,确权后,交易成本的降低能够提高农户农地转出态度的积极性、增强社会规范的影响力、加强农户农地转出的认知控制,从而促进农户农地转出。
关键词:
农地确权 农地转出 交易成本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文声 秦明 苏毅清 王志刚
本文通过识别出农业生产激励、交易费用、交易价格以及农村要素市场联动四种中间传导机制,构建了"农地确权—中间传导机制—农地流转"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本文基于2011年和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全国追踪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农地确权影响农户农地流转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农地确权在整体上并不影响农户农地转出,但会抑制农地转入;(2)对于发生过农地调整、有公交车到达以及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的村庄,农地确权更能促进农户农地流转;(3)农地确权通过农业生产激励和交易费用机制抑制农户农地转出,并通过交易价格机制对其产生促进作用;(4)农地确权通过农业生产激励促进农地转入,并通过交易费用机制对其产生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林文声 秦明 苏毅清 王志刚
本文通过识别出农业生产激励、交易费用、交易价格以及农村要素市场联动四种中间传导机制,构建了"农地确权—中间传导机制—农地流转"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本文基于2011年和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的全国追踪数据,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对农地确权影响农户农地流转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农地确权在整体上并不影响农户农地转出,但会抑制农地转入;(2)对于发生过农地调整、有公交车到达以及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的村庄,农地确权更能促进农户农地流转;(3)农地确权通过农业生产激励和交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冯华超 钟涨宝
利用湖北、山东、广西三省(区)五县744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通过构建农地确权-中介变量-农地转出的分析框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倾向值匹配方法,本文实证分析了农地确权对农户转出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从整体上来看,农地确权对农户转出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受政策实施前地权状况的影响,农地确权对发生过农地调整、村委会流转作用较小村庄的农户转出行为影响效应更大;农地确权通过劳动力流动、交易费用机制对农地转出具有正向作用,而通过意愿交易价格机制对农地转出具有负向作用。从三种机制来看,交易费用的中介效应最大,意愿交易价格机制次之,劳动力流动的效应最小。未来在强化农地确权政策,发挥其积极效应的同时,还要注意到其对农地流转产生的不利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郑淋议 钱文荣 刘琦 郭小琳
本文利用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CRHPS)数据库3期农户面板追踪数据,以化肥和农药为例,运用符合新一轮农地确权改革渐进性特点的多期DID模型和OLS模型实证检验了农地确权对耕地生态保护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确权通过提升地权稳定性、地权安全性和地权完整性,强化了农户层面的耕地生态保护,它不仅使得农户每亩化肥投入额减少了17%,化肥施用量减少了9.41千克,也使得农户每亩农药投入额减少了12%,农药施用量减少了143.14毫升。不过,农地确权对耕地生态保护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异质性,农地确权主要对一兼农户有显著的影响,而对二兼农户的影响较小。因此,未来有必要通过产权保护推动耕地保护,针对不同群体采取差别化的耕地保护策略,进一步深化以化肥、农药减量为目标的耕地生态保护。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星光 刘军弟 霍学喜
土地是专业化农户最重要的生计资本,而地权不稳定抑制农地租赁市场培育,不利于刺激生产性投资,从而影响农户生计策略选择。因此,本文利用陕西和山东等2省6县762户专业化苹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新一轮农地确权改革对农户生计策略选择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农地确权颁证提高农业经营收入,降低非农工资性收入,促使农户生计策略倾向于农业型。与未确权户相比,确权户选择农业型生计策略的概率显著提高55.58%。在影响机制上,一方面,农地确权颁证通过扩大土地经营规模,促进农业型生计策略选择的提升;另一方面,农地确权颁证通过显著改善农地可交易性和地权稳定性预期,激励生产性投资,从而引导农户选择农业型生计策略。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得如下研究结论:改善农业经营者生计可持续性的关键在于改善农户土地要素可得性,鼓励农业长期投资,提高农业经营收入,而这依赖于以农地确权颁证为主要措施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新艳 罗必良
利用广东、江西两省农户的调查问卷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确权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及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从农户转出的实际行为来说,确权尚未产生显著性影响;就农户的选择意愿而言,确权会显著促进其流转意愿,确权对农户提高流转租金、采用正式合约具有显著性正向影响,确权会诱导农户合约短期化、对象选择非身份化的意愿取向。从总体上看,确权会促进农户农地流转行为从关系情感转向理性计算,从非市场化转向市场化。将确权工作所诱导的农户农地流转意愿转化为实际效果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配套改革。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许金海 胡新艳 陈卓
本文立足于中国农村独特的农地制度改革背景,发掘创业行为背后的产权制度根源。基于2016—2018年广东省阳山县4449户农户家庭全部成员就业创业信息的面板数据,利用广义DID模型细致评估了农地确权对农户创业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农地确权显著拓展了农户的县域创业空间,这主要是激励了农村政治与经济两类精英家庭的创业行为;而文化精英家庭的潜在创业空间因资金缺乏而有待释放。(2)农地确权主要通过发挥市场在土地和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优化当地营商环境来吸引农村精英返乡创业。而且,农地确权并不显著影响县域创业行为的生存周期,表明其创业效应不带有政府强推的“运动式”特征。(3)农地确权改革激发的创业活动有显著的就业带动效应,且“差序格局”特征明显。文章结论揭示了农村地区创业所蕴含的地权改革作用逻辑,是农户从“外出打工”向“返乡创业”生计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高叙文 方师乐 史新杰 卫龙宝
产权和生产率的关系一直是发展经济学研究的热点,而中国新一轮的农地确权为探究两者的关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生自然实验。本文利用浙江大学中国家庭大数据库(CFD)2015年和2017年的数据,通过面板固定效应模型,研究了农地确权政策是否、多大程度上以及如何影响农地生产率。研究结论显示,农地确权会显著提高农地生产率(3.7%),且其效应存在时间异质性。对确权1年以内的农户没有影响,但能显著提高确权1年以上农户的农地生产率(5%)。进一步的机制探究发现,稳定的产权能增加农户对农地的长期投资,同时加速农户的农地流转行为,进而提升农地生产率。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应瑞瑶 何在中 周南 张龙耀
本文基于2010~2015年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搭载问卷面板数据,结合全国新一轮农地确权工作进程的差异,使用双重差分法和三重差分法考察了农地确权对农业长期投资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现阶段农地确权显著提高了与特定地块相连的农业长期投资——农家肥投资。农地确权对农家肥投资的影响在经历过土地调整的农户中更大,表现出一定异质性。此外,农户对自有农地的农家肥投资水平高于转入农地,这种不同农地产权状态间的农家肥投资强度差异会因农地确权进一步扩大。最后,农地确权对于与特定地块不相连的农业长期投资——农业机械投资并无显著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耿鹏鹏 汪成云 赵亮
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活跃农村要素市场,从而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能够促进粮食生产。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推动产权交易市场化和农地经营规模化,通过优化农地资源配置、签订书面合同和扩大农地经营规模促进粮食生产。市场化水平会弱化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的粮食增产效应;社会化服务会强化新一轮农地确权政策的粮食增产效应。稳定地权、明晰界定地权边界的农业制度改革方向与国家粮食安全目标兼容,应统筹降低市场交易费用,推动农地流转人格化交易向市场化交易转型,从而有效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