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27)
2023(11165)
2022(8804)
2021(8014)
2020(6698)
2019(15228)
2018(15083)
2017(28994)
2016(15718)
2015(17398)
2014(17262)
2013(16956)
2012(15269)
2011(13851)
2010(14208)
2009(13676)
2008(13561)
2007(12416)
2006(11552)
2005(10693)
作者
(44350)
(38059)
(37085)
(35451)
(23620)
(18032)
(16689)
(14575)
(14346)
(13192)
(13029)
(12393)
(12147)
(11995)
(11769)
(11426)
(10954)
(10904)
(10836)
(10664)
(9638)
(9275)
(9266)
(8723)
(8493)
(8454)
(8452)
(8293)
(7645)
(7376)
学科
(66075)
经济(65978)
(52990)
(46534)
管理(44090)
(32291)
企业(32291)
农业(30869)
业经(21150)
方法(20031)
中国(19853)
(18940)
(17045)
数学(16896)
数学方法(16675)
(14147)
地方(13377)
(12589)
(12180)
(11616)
银行(11601)
(11166)
(11073)
(10952)
贸易(10945)
(10707)
(10597)
金融(10595)
农业经济(10498)
发展(10485)
机构
学院(223889)
大学(221166)
(96538)
经济(94629)
管理(84015)
研究(79345)
理学(71842)
理学院(71114)
管理学(69906)
管理学院(69511)
中国(62730)
(56140)
(46872)
科学(46404)
(45645)
农业(42614)
(40123)
业大(38527)
中心(36940)
(36096)
研究所(35860)
财经(34799)
(31548)
北京(29050)
经济学(29049)
(28958)
师范(28707)
(27821)
(27628)
(26735)
基金
项目(146705)
科学(116459)
研究(110569)
基金(107147)
(93364)
国家(92479)
科学基金(79116)
社会(72655)
社会科(68413)
社会科学(68400)
(57771)
基金项目(56417)
教育(49300)
自然(48583)
(47445)
自然科(47402)
自然科学(47392)
自然科学基金(46544)
编号(45572)
资助(41955)
成果(37416)
(33618)
(33263)
重点(33232)
(32947)
(31893)
课题(31441)
国家社会(30673)
(30203)
(29087)
期刊
(117384)
经济(117384)
研究(68619)
(60785)
中国(53235)
农业(40703)
学报(35443)
(35266)
科学(34190)
管理(29746)
大学(28681)
学学(27112)
(25795)
金融(25795)
业经(24431)
教育(23517)
(19816)
技术(18632)
财经(17535)
问题(16920)
经济研究(16264)
(15071)
农村(14882)
(14882)
农业经济(14275)
世界(13396)
(13299)
经济问题(11642)
(10625)
技术经济(10614)
共检索到3532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邓大才  
经过 2 0多年的改革 ,承包权无论是在内容 ,还是在时间的长度上都已经是一项独立的权能 ,但是由于在地权结构中 ,所有权依然处于强势地位 ,地权制度的改革难以到位 ,还有可能使整个农业改革跌入制度供给陷阱。文章认为 ,新一轮农地制度变迁就是要弱化所有权 ,明确承包土地的财产性质、生产要素性质 ,淡化承包土地的社会功能 ,并改革与之相关的农村行政体制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亚荣  陈利根  
历史上,我国农地经历了从原始公有制向国有制再到私有制的变迁,而建国后则经历了从耕者有其田到集体所有的变迁。文章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对我国农地所有权制度的变迁作了分析,并为《物权法》的制定、当前集体农地所有权制度创新提出了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小平  
文章认为,农地所有权虚化现象是农地制度改革的发展方向,有进一步虚化的必要性。强化承包经营权应从明确承包土地的财产内容入手,淡化承包土地的社会功能,恢复承包土地的生产要素性质等方面来进行。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剑波  
村委会作为农村基层唯一合乎法定体制的正规制度安排,承担着政府代理人、集体产权代理人、社区管理者相互矛盾冲突的三项职能。这一制度设计缺陷,引发了对土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制度的深入探讨。本文通过对土地职能、村委会角色与职能冲突及集体所有制问题的讨论,提出了土地集体所有家庭经营制度的治理结构问题,认为集体所有是均分土地的基本前提,而土地均分又是保障“人人有饭吃”的制度基础。在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条件下,土地集体所有是既有的现实选择,这就使集体所有治理结构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随着农户经济结构的转型正成为农村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永健  耿弘  孙文华  
农地城镇化是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构建SCP分析范式,以产权弱化及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入手,重点分析了农地城镇化过程中土地租值的产生及利益各方为争夺土地租值所造成的制度绩效下降,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农地城镇化制度的变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产权弱化造成农地征收价格偏离市场价格,形成土地租值。(2)利益各方采取隐性价格机制及非价格机制对土地租值展开争夺并造成租值耗散,诱发社会矛盾。(3)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失衡、农地损失过度、社会福利损失是产权弱化背景下农地城镇化制度绩效低下的主要表现。(4)中国农地城镇化制度变迁的历程是土地产权管制不断放松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目前已展开试点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宅基地上市流转制度,在农地城镇化制度设计方面得到了一些有益启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志刚  曲福田  黄贤金  
本文基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分析体系,从农业绩效优化的角度探讨了转型期中国农地所有权的最适安排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转型期间,农地集体所有制无疑要优于私有产权和国有产权。这主要是由于市场化程度的相对落后以及国有制下多层委托—代理关系的高成本弊端等因素的限制,使得农地所有权的私有化和国有化往往是低效或是无效的;而农地集体所有制则随着排他性权利的赋予、农地市场的开放以及村民自治等方面的完善,弥补了私有制和国有制的诸多缺陷,成为一种相对较优的所有权安排模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童列春  
流行理论认为中国农地集体所有权制度设计脱离物权固有逻辑,主体不明确、客体不确定,还存在权能虚化与承包经营权关系不清等诸多缺陷。这种理论误解原因在于未能把握农地资源所有权特质,对于农地集体所有权的群体性主体理解不当;脱离中国社会情境所预设的制度功能,没有在公有制政治前提下理解农地的归属和利用问题。中国农地集体所有权是本土性物权,它是农民集体对于农地所享有的所有权,其权能依照情势选择性地休眠或者激活,在现阶段可以采用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模式。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江华  李明月  
现行征地制度矛盾很多,亟待改革,这是决策界和理论界的共识,但到底应如何进行改革,却争议很大。本文首先分析了新一轮征地制度改革的路线之争,并遗憾地指出:现在的改革思路具有某种不彻底性,在对不彻底的改革思路引导下的改革现实进行全景式扫描的基础上,分析了征地制度现实改革三个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对新一轮征地制度改革的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江华  李明月  
现行征地制度已经成为当前突出的经济问题, 涉及到社会的安定,征地制度改革迫在眉睫。从 1999年起,中央法制办、中央农办、国土资源部等多个部门相继成立了征地制度改革课题组,为即将进行的征地制度改革进行理论准备和实践探索。以此为标志,新一轮征地制度改革拉开了帷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江华  李明月  
现行征地制度亟待改革,这是决策界和理论界的共识,但到底应如何进行改革,却颇有争议。首先分析了新一轮征地制度改革的路线之争,并遗憾地指出:现在的改革思路具有某种不彻底性。在对不彻底的改革思路导引下的改革现实进行全景式扫描的基础上,分析了征地制度现实改革存在的三个严重问题。最后,提出了对新一轮征地制度改革的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兵  曹阳  
中国政府在苏南地区主导了农村信用社新一轮制度变迁,其标志性成果是将部分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本文利用苏南9家农村商业银行与15家农村信用社1999~2008年的相关数据,从商业可持续和支农力度两个方面,对农村信用社新一轮制度变迁的效果进行评估。实证结果表明:新一轮制度变迁能够促使农村商业银行提升自身商业可持续能力;在支农力度方面,新一轮制度变迁产生的效果则差异显著:一方面,它的实施有助于农村商业银行为大型乡镇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但另一方面,却造成了农村商业银行相对减弱了对中小型乡镇企业的支持力度。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郭振宗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瑞卿  
面对入世后世界农业的冲击和挑战 ,改革现有的农地制度 ,提高农地产出率及农产品商品率 ,增强我国农业的竞争力 ,已迫在眉睫。本文对近年来有关人士提出的农地制度变迁的主要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 ,并认为我国目前农地制度创新的理性模式是 :集体所有制下的租地农场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怀  
中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多重困境:产权主体模糊,导致产权残缺;"激励不相容"和"信息不对称",导致"土地腐败";农民没有"退出权",导致该制度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为了解决中国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本文提出"渐进性合约型制度安排",即"以确权为基础,以合约为纽带,以法治为保障",推动农地制度顺利变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怀  
中国现行农地制度存在多重困境:产权主体模糊,导致产权残缺;"激励不相容"和"信息不对称",导致"土地腐败";农民没有"退出权",导致该制度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为了解决中国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真正实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本文提出"渐进性合约型制度安排",即"以确权为基础,以合约为纽带,以法治为保障",推动农地制度顺利变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