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615)
2023(15512)
2022(13363)
2021(12437)
2020(10397)
2019(23663)
2018(23265)
2017(44969)
2016(23975)
2015(26613)
2014(26157)
2013(25943)
2012(23490)
2011(21115)
2010(21327)
2009(19817)
2008(18217)
2007(15996)
2006(14029)
2005(12407)
作者
(66906)
(55331)
(54879)
(52194)
(35022)
(26433)
(25101)
(21533)
(21113)
(19744)
(18959)
(18447)
(17363)
(17288)
(17275)
(16786)
(16379)
(16289)
(15830)
(15693)
(13635)
(13424)
(13367)
(12630)
(12424)
(12213)
(12202)
(12097)
(11047)
(10832)
学科
(98613)
经济(98522)
管理(66097)
(64512)
(53132)
企业(53132)
方法(40956)
数学(35216)
数学方法(34794)
中国(30544)
(27328)
金融(27323)
(26933)
地方(26647)
(25643)
银行(25602)
(24725)
(24350)
业经(23123)
(20074)
(19679)
农业(18601)
(16968)
贸易(16951)
理论(16734)
(16385)
(15424)
财务(15349)
财务管理(15324)
(14946)
机构
学院(327985)
大学(327421)
(131540)
管理(130200)
经济(128659)
理学(112853)
理学院(111639)
研究(109926)
管理学(109648)
管理学院(109083)
中国(86357)
(69368)
科学(67565)
(59548)
(54311)
中心(51308)
(50319)
研究所(49516)
财经(47856)
业大(47457)
(47394)
(43918)
北京(43869)
师范(43553)
(43425)
(40356)
(39574)
经济学(39517)
农业(39094)
财经大学(35728)
基金
项目(227306)
科学(179159)
研究(168853)
基金(164256)
(142200)
国家(141028)
科学基金(121602)
社会(106127)
社会科(100683)
社会科学(100656)
(89557)
基金项目(87313)
自然(78065)
教育(76424)
自然科(76222)
自然科学(76206)
自然科学基金(74777)
(74687)
编号(69783)
资助(67032)
成果(56110)
重点(50977)
(50175)
(49094)
课题(47721)
(47703)
创新(44449)
国家社会(43348)
项目编号(43121)
科研(43034)
期刊
(143912)
经济(143912)
研究(97506)
中国(62909)
学报(49297)
管理(47071)
科学(46806)
(46362)
(43825)
(39526)
金融(39526)
大学(37507)
教育(36994)
学学(35216)
农业(31654)
技术(28053)
业经(24632)
经济研究(23381)
财经(22638)
(19411)
问题(18316)
图书(17471)
理论(16357)
科技(16135)
(15975)
技术经济(15497)
实践(15073)
(15073)
商业(14945)
现代(14888)
共检索到4842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中国农业银行三农政策与规划部课题组  孔德昌  张鹏  刘献良  
目前,随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演变和要素成本上升,东部地区转移落后产业、优化产业结构的要求日益迫切。而我国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丰富、要素成本低、市场潜力大等比较优势,且随着"西部大开发"、"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的相继实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硬件设施、产业基础、政策环境等都不断优化,承接相关产业转移的能力不断增强。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耿选珍  
首先以河南省为例利用物流需求系数,分析得出中西部地区的物流业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其承接产业转移的进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全面剖析了中西部地区当前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物流业存在的缺陷,最后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立强  华晓红  杨立东  
两岸产业合作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两岸经济和贸易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在ECFA的推动下,两岸产业合作越来越紧密。从国际产业转移的视角来看,两岸产业合作实际上又是亚太地区产业转移的重要组成部分。换言之,两岸产业合作的形式、领域和发展走向都与全球范围内的国际产业转移有着密切关系。在当前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即将到来的大背景下,未来两岸产业合作的前景和途径如何就成为当前重要的研究问题。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曾小平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和发达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产业的国际大分工,以鼓励和吸引外国投资为主要目的的加工贸易,凭借对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在助推国家整体经济水平与对外贸易规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根据中国海关信息网相关数据可知,自1982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在全国对外贸易进出口额中占比8.4%到1996年占比达50.6%,直至1998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郑涛  左健  韩楠  
本文结合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从制造业选择与比较优势角度解释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并利用2004~2012年中西部地区4个省份的经济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此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由于中西部地区制造业选择背离了自身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导致中西部的制造业企业缺乏竞争力,进而造成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以此为基础阐述在东南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背景下"一带一路"战略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并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出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杨晓波  
详细地分析了重庆市建设"国家级"城市新区即两江新区的实践和推进政策,比较分析了成都市和西安市争取做"国家级"新区的政策措施。最后,对西部地区建设城市新区进行了展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闻岳春  
1 999年 1 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 ,这标志着在美国实行了近70年 ,并由美国传播到世界各地 ,而且对国际金融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金融分业经营制度将彻底走向终结。该论文首先考察了美国新一轮金融改革即上述法案通过的国内外背景 ;然后阐述了此轮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 ;最后笔者分析了新法案通过及实施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并认为总体上是积极影响大于消极影响。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胡兴华  
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浪潮逐步形成。如何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并根据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重新制定和调整我国的产业政策,成为顺利实现我国产业结构转型,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关键。本文通过对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特征和趋势的研究,对我国承接国际产业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原磊  
产业政策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定产业、优化产业环境和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国产业政策存在多目标冲突、多主体博弈、影响市场秩序、缺乏政策评估等问题。全球正迎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这是一场技术、管理、制度和政策的全面协同变革,将对我国产业政策的目标、运行机制和手段产生重要影响。为此,应从聚焦优化产业环境、加强中央和地方的协调配合、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强调政策评估与调整四个方面推动我国产业政策转型。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吴伟萍  
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孕育着新的机遇,广东应以这次产业转移为契机,及时调整产业发展路向,并通过营造适宜产业发展的环境、创新利用引资渠道、发挥产业“簇群”效应、培育技术创新体系、重构粤港澳经贸合作平台等措施,有效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史恩义  王娜  
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是中西部地区实现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路径,而承接地金融发展又是影响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通过构建扩展的内生技术进步模型并利用中西部17个省市动态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由于存在吸收能力方面的差异,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较小,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显著为负;金融发展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西部地区的吸收能力,在金融规模和金融结构作用下,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明显,且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对地区产业升级的促进作用依然大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作用。因此,中西部地区仍应加快金融发展,提高承接地的吸收消化能力,促进金融与产业的有效融合。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白永秀  赵伟伟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所处的背景已经不同于前10年,表现出一些不同以往的新特点,具体表现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认识定位更到位、目标更明确、实施思路更清晰、发展层次更深入、更注重以人为本、更注重科学发展、更注重经济发展质量。为了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实现发展模式、产业领域、开发主体、开发内容、开发地域等五个方面的战略转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肖小爱  
面对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广东省东莞市原有的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换取发展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制约着东莞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内外两个方面,探讨了东莞承接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及向内部转移产业的机遇与制约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促进生产结构调整的对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杜传忠  金华旺  金文翰  
突破性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具有显著的技术颠覆性、非连续性和产业关联带动作用等特征。新一轮产业革命背景下,突破性技术创新不断涌现,为后发经济体实现产业赶超提供了机会窗口。通过对突破性技术创新内涵及特征进行理论溯源,提炼出突破性技术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作用机理和路径;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为例,分析了突破性技术创新对我国三次产业升级的影响;提出了加快突破性技术创新发展、促进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思路,即强化基础性创新研究,加大对行业共性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支持,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以及金融的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傅强  魏琪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国际分工格局和生产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国际产业转移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本文从全球价值链理论视角分析了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动因和特征。研究认为:全球价值链的持续深化主导了本轮国际产业转移;跨国公司根据产品价值增值特性组织全球生产,促使产业转移的主体、内容、方式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我国应沿着全球价值链阶梯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采取灵活多样的产业转移方式和价值链治理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