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82)
2023(9590)
2022(7868)
2021(7314)
2020(5974)
2019(13784)
2018(13130)
2017(25476)
2016(13352)
2015(14982)
2014(14849)
2013(14559)
2012(13669)
2011(12361)
2010(13322)
2009(12448)
2008(11784)
2007(11027)
2006(10321)
2005(9501)
作者
(35805)
(29516)
(29050)
(27979)
(19171)
(13960)
(13567)
(11422)
(11132)
(11109)
(9962)
(9834)
(9627)
(9547)
(9390)
(9339)
(8667)
(8633)
(8523)
(8285)
(7587)
(7265)
(6979)
(6939)
(6813)
(6802)
(6601)
(6520)
(6043)
(5842)
学科
(52172)
经济(52121)
管理(38198)
(38042)
(31879)
企业(31879)
(27314)
金融(27314)
(24920)
银行(24916)
中国(24912)
(24265)
(16693)
(16631)
地方(16062)
方法(15862)
(15169)
业经(13620)
数学(12843)
(12632)
贸易(12616)
数学方法(12603)
(12367)
(12326)
中国金融(11281)
农业(11033)
理论(10094)
(9818)
财务(9771)
财务管理(9756)
机构
学院(179512)
大学(177604)
(79612)
经济(77635)
管理(66583)
研究(65149)
中国(57950)
理学(54614)
理学院(54029)
管理学(53281)
管理学院(52887)
(41897)
(37978)
科学(33304)
中心(32383)
(31431)
财经(30636)
(29614)
(27752)
研究所(27529)
北京(24809)
(24697)
(24311)
(24305)
经济学(24284)
(24212)
师范(24051)
(23795)
银行(23465)
财经大学(22616)
基金
项目(106299)
研究(86016)
科学(83745)
基金(75222)
(62990)
国家(62388)
社会(53912)
科学基金(53643)
社会科(51185)
社会科学(51174)
(41147)
教育(39498)
基金项目(37670)
编号(36643)
(34551)
成果(32540)
资助(31488)
自然(31025)
自然科(30289)
自然科学(30283)
自然科学基金(29740)
课题(27006)
(24959)
重点(24401)
(23703)
(23674)
(22715)
(22700)
项目编号(22558)
国家社会(21933)
期刊
(97190)
经济(97190)
研究(64970)
中国(46134)
(38769)
金融(38769)
(31957)
管理(28287)
教育(26730)
(24088)
科学(20239)
学报(19832)
技术(17086)
大学(16620)
经济研究(15839)
农业(15373)
财经(15338)
业经(14955)
学学(14898)
国际(13887)
(13239)
(13034)
问题(12118)
图书(10261)
(9891)
论坛(9891)
世界(9855)
理论(9482)
现代(9049)
职业(8510)
共检索到3138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志  
在当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真正迈出国际化建设步伐的关键时期,科学合理的战略定位和推进策略极为重要。本文强调要充分发挥金融中心作为“系统的系统”、“组织的组织”功能,注重以“金融信息港”为基础系统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模式,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促进会”为核心组织启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新策略,在借势、造势、用势中找准突破口和着力点,以更高的起点和要求推进新一轮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韩汉君   王玉  
打造强大的国际金融中心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金融强国之“强”,既是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之“强”,也体现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能力之“强”。以此为导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始终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充分利用上海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基础,为金融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在未来发展中,为进一步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应积极发展离岸金融业务,推动离岸金融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循序渐进加强离岸金融市场产品创新,强化金融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开发和跨境互联互通建设,以此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际化水平并向更高能级的国际金融中心迈进。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张宏鸣  
文章认为,目前官方和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的人民币自由兑换是上海建立国际金融中心的前提条件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文章认为,本币的自由兑换决不是国际金融中心建成的前提条件,从国际经验看,国内金融中心从来就不是国际金融中心的必经阶段,即使在目前,本币在所有国际金融中心的业务中也并非举足轻重。离岸市场已成为所有国际金融中心的主流形式,在人民币自由兑换前,建立隔离型离岸市场,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突破口。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干杏娣  
随着中国加入WTO ,中国经济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也进入了实质起步的新时期。本文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基本策略应是 :发挥政府推动作用 ;发挥后发优势 ,借鉴国际经验 ;加快经济金融体制的市场化发展 ;抓住潮流 ,发展特色。上海应根据国际上金融中心发展的水平与上海的差距 ,制订出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划。本文就各金融市场运行与结构的有关内容 ,尝试提出导向性的发展指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金鹏辉  
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全球金融中心中的排名稳步上升。上海已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体系最齐全的城市之一,初步形成了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7%。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新时代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上海市委提出了"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币国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宣文俊  
要加快推进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需要在市场体系、基础设施、人才培养、经济体制和法制环境等方面进行大量的工作。其中尤以法制环境建设为重中之重,因此,本文就以法制环境建设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研究目标聚焦如何尽快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这点上。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以WTO规范国际金融市场开放的文件《金融服务协议》为脉络,以世界著名的国际金融中心法制环境建设经验为借鉴,以操作性强、规范高效为原则,提出一套适应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的立法需求和司法、执法策略,以促进和保障上海早日建成国际金融中心。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刘明志  
文章指出上海金融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期货市场、黄金市场的全球影响力也不断上升,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不仅具备诸多优势也面临有利的国际环境;因此应抓住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支持和市场力量的推动创新作用,进一步调动境内外参与者的积极性,不断丰富和完善对内对外服务功能,尽快提高金融业国际化程度,扩大金融业的国际影响,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我国形成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合作的新优势服务。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任新建  李浩  张苑  
打造全球人民币资产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对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在分析上海打造全球人民币资产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具备的基础、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瓶颈后,提出上海打造全球人民币资产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的总体思路与重点举措。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于春敏  
金融创新的发展,需要一个对创新活动具有良好包容性和适应性的制度环境,这其中,法律环境的健全和完善发挥着基础性作用。但我国现阶段的金融法律多以危机防范为导向,保守僵化有余、弹性灵活不足;法律缺位与法律冲突问题并存;金融创新成果的法律保护滞后;金融法律体系庞杂、认知困难。要优化我国金融创新法律环境,在立法理念上要适度向效率目标偏移;及时清理现有法律法规,查漏补缺;通过法律的明确规定把好金融创新的市场准入关;尽快完善金融创新的法律保护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浩余  
上海金融中心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关键环节建设,对于提升上海金融中心的整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根据国际金融中心的指标评估与分析得到的结论证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目前正处于由国内中心金融到区域(APEC)金融中心转变的阶段。上海的区位优势明显,但是金融集聚优势不明显,制度与政策的限制重重,导致国内金融机构缺乏国际竞争力,金融业务创新原动力不足。若不在这个关键环节着力改善,将阻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进程。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胡定核  
一、发展上海金融市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重大意义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否认价值规律,排斥市场的调配作用。物资统一分配,产品统购统销,财政统收统支,银行信贷资金按计划保证供应。在这种体制下,金融业得不到发展,银行起作用的范围极其狭小,当然根本不可能也不需要通过金融市场进行融资活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天大研究院课题组  王元龙  
本文认为国际金融多中心是中国布局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选择,国际金融多中心可顺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助于维护金融安全,促进竞合效应的发挥,符合中国主要城市金融实力格局。选定上海、香港和北京作为布局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城市,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利益,与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发展现状是相适应的。布局建设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总体政策取向是:中央政府总体推进国际金融中心的布局、加大金融软件设施环境的建设力度、培育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金融机构、探索培养和吸引金融人才的长效机制、加强具有实际需求的金融创新。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陆冠虚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定位应该是以国内经济发展为依托,从制度设计上服务于国内市场的功能型国际金融中心。受制于各种条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路径依赖和渐进性的特征,必然遵循国内金融中心——区域(亚洲)金融中心——全球金融中心这一发展路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要中央大政策的支持,需要上海地方政府提供舞台,需要全国的协作,更需要市场机制发挥基础性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