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65)
2023(14165)
2022(12344)
2021(11655)
2020(9744)
2019(22531)
2018(22266)
2017(43354)
2016(23568)
2015(26376)
2014(25934)
2013(25414)
2012(23370)
2011(21072)
2010(21364)
2009(19560)
2008(19171)
2007(16717)
2006(14958)
2005(13137)
作者
(65638)
(54391)
(53670)
(51511)
(35031)
(25890)
(24619)
(21180)
(20683)
(19559)
(18509)
(18285)
(17371)
(17235)
(16890)
(16677)
(16157)
(16033)
(15644)
(15513)
(13455)
(13324)
(13117)
(12540)
(12130)
(12107)
(12072)
(12048)
(10895)
(10670)
学科
(91357)
经济(91256)
管理(70251)
(65304)
(55200)
企业(55200)
方法(38825)
数学(33108)
数学方法(32626)
中国(27545)
(23955)
(22929)
地方(20423)
业经(20299)
(19512)
技术(18576)
理论(17581)
(16856)
贸易(16847)
(16836)
(16321)
农业(15754)
(14468)
(14383)
(14374)
环境(14357)
银行(14343)
(13776)
(13708)
财务(13704)
机构
大学(325380)
学院(324175)
管理(131007)
(129303)
经济(126278)
理学(113073)
理学院(111808)
管理学(109937)
研究(109580)
管理学院(109322)
中国(81054)
(69972)
科学(66719)
(59892)
(53931)
中心(49230)
研究所(48885)
(48020)
(47476)
财经(47282)
业大(45896)
北京(44545)
(44322)
师范(43987)
(42956)
(40506)
(39207)
经济学(37834)
农业(36903)
师范大学(35519)
基金
项目(220646)
科学(174329)
研究(164946)
基金(158977)
(137067)
国家(135898)
科学基金(117774)
社会(102989)
社会科(97551)
社会科学(97526)
(86142)
基金项目(84327)
自然(76092)
教育(75877)
自然科(74342)
自然科学(74327)
自然科学基金(72950)
(72247)
编号(68079)
资助(65073)
成果(55929)
重点(48895)
(48362)
(47352)
课题(47350)
(47229)
创新(44138)
项目编号(41973)
教育部(41778)
国家社会(41480)
期刊
(142614)
经济(142614)
研究(100455)
中国(63381)
管理(49309)
学报(46476)
科学(44505)
(43819)
(42656)
教育(41914)
大学(35821)
学学(33178)
农业(29703)
技术(29333)
(29144)
金融(29144)
业经(23204)
经济研究(22701)
财经(22066)
问题(19646)
(18817)
图书(18168)
科技(16507)
技术经济(16010)
理论(15988)
(15599)
现代(15505)
实践(14766)
(14766)
(14243)
共检索到4822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潘娜  宋雪儿  黄婉怡  
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发展治理体系离不开我国地方海外人才政策的变现能力。本文针对我国15座新一线城市“十三五”期间颁布的海外人才政策,以史密斯公共政策执行过程模型为基础,构建基于理想化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环境因素的四维政策变现评估框架,进行海外人才政策安排设计与落地实施的综合评价及横向比较,分析归纳不同新一线城市海外人才政策变现的特点与效果,并总结其政策优势与不足,进而从政策工具的均衡性、政策设计的分类化以及政策内容的长效化等方面有针对性地优化完善海外人才政策变现效率和品质,以激发新兴城市海外人才治理活力。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朋林  唐珺  
在对现有人才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优化调整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在处理高维、非线性、非正态特点数据问题上具有独特优势的投影寻踪模型,从空间域上对我国15个"新一线"城市的人才环境进行定量化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科研经费、每万人中大学生数量、专利申请受理量、教育支出等软环境影响因素业已成为新时期影响人才环境的主要因素;15个"新一线"城市的人才环境评价水平总体上偏低,其中13个城市得分处于中下水平;城市之间人才环境存在比较优势,部分城市在一些特定指标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地区之间的人才环境存在差异,东部地区明显优于中、西部地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新一线"城市人才环境、吸引优秀人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更加注重优化人才软环境;充分发挥地区间的比较优势;强化对用人单位主体功能的发挥。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范金  张晴  
文章比较了一线和新一线城市间创新效率,得出主要结论 :在综合创新上,深沪京构成领先型、穗杭苏宁甬等构成率先型、汉莞沙蓉构成提优型,渝镐津郑青沈昆等组成追赶型;在知识型创新上,京宁武等组成第一梯队,深津郑等组成第二梯队;在技术型创新上,京深沪等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9城市组成率先引领型,汉蓉镐等10城市组成紧追争先型;知识型与技术型创新的有效融合是提升城市综合创新的关键,京深综合创新差距提供了极好的例证。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童晶  
以新一线城市为主体的区域金融中心正在强势崛起,中国金融业版图加速重构。本文经过金融数据挖掘和分析研究,得出天津的金融综合竞争力最强,成都的金融产业绩效较为突出,重庆的金融结算平台具有核心优势,武汉的科技金融富有潜质且要素市场发展较快,杭州的互联网金融最发达,同时金融生态环境占优。新一线城市的金融集群优势正在快速形成,但与全国性金融中心上海、北京、深圳的差距仍然较大,金融市场规模、金融机构实力、金融产业绩效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隋艳颖  
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下简称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为例,利用面板数据,建立多指标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对四座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表明,四座城市整体创新能力都处于高位,而且一直保持提升态势,但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增速不同,出现分化,各有优势和不足,深圳总体优势明显。据此,进一步提出四座城市在差异化发展的同时,应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实现优势互补;采取多种举措确保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核心地位;提高产学研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建立政企研界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谢永康  梁旭  姚玲珍  
公租房政策是我国解决居民住房问题的重要战略政策,不仅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政策性尝试。文章采用DEA的效率评价分析方法,对我国一线城市公租房制度运行的效率进行了评价。分析表明,目前我国一线城市的公租房制度运行效率偏低,原因不应当归咎于资金投入不足,主要是投入资金配置不合理,资金运行结构效率较低。因此,为了提高公租房制度的运行效率,各地应当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制定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公租房分配制度,调整公租房投入资金的使用结构,解决城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提高公租房制度的实际运行效率。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海刚  
在人才环流和国际人才竞争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改变对海外高技能散居群体的态度,不再将其视为最终的"人才流失",而是国家获得高端经济、人力资本以及全球竞争优势的"潜在资源"。散居者政策成为当前以促进海外高端人才环流为目标的新公共政策。这一政策体系通过重构公民类别、赋予有限的公民权利,强调文化/种族归属的意识形态认同,以及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职业发展机会等政策工具,充分发挥散居群体在国家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国建设中的作用。在具体的实践层面,不同国家根据自身的特点形成了各具特点的政策体系,印度形成了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余兴安  李志更  奉莹  
激励人才向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具有重大现实及深远历史意义,是一项长效的制度安排。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的激励政策机制逐步形成并产生了明显成效,但面对新时期的发展需要,仍需要健全完善激励制度体系,进一步强化人才到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和岗位流动及就业的驱动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任丹丹  
本文基于我国19个(新)一线城市2011年-2015年的旅游产业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和曼奎斯特指数模型(Malmquist Index)测算(新)一线城市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研究发现,(新)一线城市旅游效率整体水平较高,不同城市的旅游效率演变模式不同,但大部分呈现递增趋势,其中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依靠技术进步。最后根据效率大小和效率变化特征把19个城市分为四大类型,通过对比研究,分析每类城市的旅游发展特征并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艳涛  李燕  黄鲁成  
文章首先构造了一个归国人员满意度与城市竞争力关系的理论模型,然后采用《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中国城市竞争力年鉴》等数据,实证分析了影响归国人员满意度的各种因素。研究发现,"经济基础"和"科技环境"两者本身对归国人员满意度起着显著的直接影响,而"社会环境"和"人力资本"两项,则通过"经济环境",对"归国人员满意度"产生间接效应。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邓婷  路辰  崔智恩  张炎武  倪士光  许靖敏  
科技评价是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激励和保障。但其评价需要随着时代发展、社会需要而不断改革完善。本研究运用深度访谈的质性方法对几位一线科研管理专家地行了访谈,发现了科研人员受限过大、长效性价值未体现等问题,并具体探讨了财务指标僵化、研究类型未区分等问题原因,进而提出了对策建议。希望借此促进科技管理者、科学家和评价专家之间的对话,为推动深圳市科技评价的改良优化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超静  
本文以我国一线城市为样本,研究公益性投入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公益性投入对商贸流通业发展具有显著驱动作用;公益性投入的赋能效应存在区域差异性,对一线城市商贸流通业的赋能效应显著强于新一线城市;控制变量对一线城市商贸流通业的影响更强。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素文  
房租是由房屋租赁市场的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决定的,而房屋租赁市场的需求和供给都受到房屋交易市场所形成的房价的影响。房价对房屋租赁市场需求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房屋租赁市场和房屋交易市场的替代效应所导致,房价对房屋租赁市场供给的影响主要由房屋租售比和房价的上涨幅度决定。我国一线城市房价近十年的平均年上涨率为10%左右,这导致了我国一线城市的房屋租售比维持在极低的水平。随着房价的平稳,房租必然大幅上涨,故必须采取措施增加一线城市房屋租赁市场的供给,以供给量的大幅增加稳定房租。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祥  王丽娅  
在坚持"房住不炒"原则下,我国房地产市场渐趋平稳。本文旨在发现我国新一线城市交通体系成熟便利度与城市房价的内在联系,为未来新一线城市的内外部交通建设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外部交通便利度对城市房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位于交通枢纽位置且外部交通发展成熟的城市的房价相对较高;城市内部交通中,常规公共交通中公共汽车数量的增加会对房价产生较小的抑制作用,而城市内部道路交通拥挤度的提高则会推高城市房价,且很难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本文为新一线城市交通系统建设及城市房地产政策提出建议。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小亮   程硕   陈衎   肖争艳  
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在全国房地产市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维持一线城市房价平稳从而对保障全国房价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XGBoost等机器学习方法和SHAP值可解释性方法,对四大一线城市房价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在2012年前后的动态变化进行测算并分析,研究发现:第一,预期因素是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且其影响在不断增强。第二,供给因素和需求因素对一线城市房价上涨也起到了较为重要的作用,不过其作用呈现出减弱态势。第三,货币政策等因素对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影响相对偏弱,并且近年来其影响进一步下降。考虑到预期因素是一线城市房价上涨的最主要因素,因此对一线城市而言,稳房价的关键在于稳预期。进一步地,结合实证结果可知,需要让房价更多地由基本面因素来决定,并且通过稳定房地产调控政策来稳预期。一是从供给端发力,构建一线城市土地供给与房价以及土地供给与常住人口之间的联动机制。二是从需求端发力,缩小一线城市与其周边城市以及其他三四线城市之间的公共服务差距,从而减轻一线城市的外来人口压力以及由此引发的住房需求增长。三是保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连续性、一致性、稳定性,通过稳定政策来稳定房地产市场的预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