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83)
2023(14880)
2022(12226)
2021(11189)
2020(9421)
2019(21423)
2018(21027)
2017(39955)
2016(21108)
2015(23753)
2014(23373)
2013(22619)
2012(20673)
2011(18605)
2010(19033)
2009(17729)
2008(17468)
2007(15900)
2006(13873)
2005(12396)
作者
(59077)
(49469)
(48951)
(46631)
(31495)
(23452)
(22095)
(18925)
(18702)
(17695)
(16887)
(16700)
(15895)
(15791)
(15476)
(15186)
(14461)
(14390)
(14311)
(14128)
(12423)
(12130)
(11925)
(11311)
(11026)
(10952)
(10907)
(10852)
(9906)
(9778)
学科
(81289)
经济(81154)
管理(70271)
(66533)
(57890)
企业(57890)
方法(35549)
数学(30472)
数学方法(30078)
(25113)
中国(24042)
(21760)
(21037)
业经(19818)
技术(19134)
(16492)
(15594)
理论(15588)
财务(15532)
财务管理(15497)
(15372)
(15192)
银行(15159)
(14928)
金融(14921)
企业财务(14750)
(14487)
贸易(14476)
(14466)
(14063)
机构
大学(297055)
学院(295762)
(119260)
经济(116720)
管理(114627)
理学(98368)
理学院(97348)
研究(96706)
管理学(95779)
管理学院(95210)
中国(73868)
(61819)
(60641)
科学(55917)
财经(47090)
(47074)
(46079)
中心(44636)
(44009)
(42686)
研究所(42239)
业大(40822)
北京(38911)
(38463)
师范(38015)
经济学(37180)
(36210)
(35866)
财经大学(34873)
农业(34151)
基金
项目(197587)
科学(156821)
研究(148269)
基金(143230)
(124990)
国家(123619)
科学基金(106434)
社会(95444)
社会科(90433)
社会科学(90406)
(78133)
基金项目(74527)
教育(70402)
自然(66641)
(65363)
自然科(65150)
自然科学(65129)
自然科学基金(64020)
编号(59428)
资助(58024)
成果(50171)
(45791)
重点(44708)
(44143)
课题(43063)
创新(41940)
(41627)
(41511)
国家社会(39912)
教育部(38756)
期刊
(133542)
经济(133542)
研究(89996)
中国(67051)
(49899)
管理(47244)
学报(45363)
科学(41610)
教育(41178)
(40042)
大学(36032)
学学(33581)
(28933)
金融(28933)
技术(27979)
农业(26527)
财经(24502)
经济研究(21864)
业经(21750)
(21005)
问题(16649)
科技(15449)
(15097)
(14526)
技术经济(14210)
(14183)
图书(13345)
商业(13331)
(13108)
论坛(13108)
共检索到4531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娟  
当今,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优化的重要抓手,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风险和制度风险。新一代人工智能应作为效能阀门在内容生产、产业融合和产业转型三方面推动国家创新体系深度优化,提升国家创新体系转化效率,为多元创新主体开拓成果产出思路、拓宽成果转换路径提供保障。然而,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发应用有可能会扰乱市场秩序,对国家创新体系优化造成场域障碍;诱发数据安全风险和算法应用风险,对国家创新体系优化形成数据屏障;增大知识产权保护难度,对国家创新体系深化打开规范缺口。基于此,为发挥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助力作用,应基于技术资源与创新成果连接点,从规范供给、制度运行和人才支撑等维度系统建构创新成果转化体系,扫清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国家创新体系深度优化的环境障碍、机制桎梏和规范屏障,从而建设面向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创新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霞  
国家创新体系的深度优化需要积极利用好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国家创新体系的口径:一是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二是行政主体的创新管理效率改进,三是加快创新体系优化的成果转化。但是,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运用于创新体系优化也存在技术应用、思想异化以及成果转化三个方面的风险。针对于此,需要从技术本身出发,从规制与保障两个方面促进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国家创新体系深度优化。一方面,完善技术应用,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数据安全治理,强化“价值理性”建设,避免思想异化风险;另一方面,在知识产权保护、产业发展以及人才保障方面建构激励制度,引导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其背后的开发、应用者积极参与到国家创新体系深度优化当中。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霞  
国家创新体系的深度优化需要积极利用好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国家创新体系的口径:一是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二是行政主体的创新管理效率改进,三是加快创新体系优化的成果转化。但是,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运用于创新体系优化也存在技术应用、思想异化以及成果转化三个方面的风险。针对于此,需要从技术本身出发,从规制与保障两个方面促进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国家创新体系深度优化。一方面,完善技术应用,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数据安全治理,强化“价值理性”建设,避免思想异化风险;另一方面,在知识产权保护、产业发展以及人才保障方面建构激励制度,引导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其背后的开发、应用者积极参与到国家创新体系深度优化当中。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徐远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技术的创新性成果,是优化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新引擎。从现实基础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国家创新体系优化建设是市场的选择,能够满足创新体系高效管理、成果转化的实践需要。但是,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自身底层技术逻辑不完善、规范基础缺位,其在嵌入国家创新体系优化的过程中极易衍生基本人权侵扰、意识形态扭曲、规范认定困难等技术制度风险。为进一步发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正向价值,应当以数据安全和算法监管为着力点,搭建以核心共识和科技伦理为价值内核,以完善国内法规体系、对接国际贸易规则为外部保障的框架体系,发挥人才的主体作用,以技术要素整合调配创新资源,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俊   谭丰隆   陈婧  
[目的 /意义]数字化时代的图书馆发展需要紧跟新技术发展的步伐,如何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是未来的重点方向。[方法 /过程]基于美国运用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图书馆案例,梳理其特征表现,并对其进行内核拆解,在两者基础上提出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图书馆——“LibGPT”的发展路径。[结果 /结论 ]研究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图书馆具备服务场景的交互化和智能化、图书馆资源的海量化和整合化、图书馆管理的自动化和延伸化等特征,其内核在于智能化的技术本质、全面化的角色定位与链条化的工作机制,基于此提出应从发展主体、内容、边界3个层面构建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LibGPT”。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屠李  赵鹏军  张超荣  蔡亦青  
新一代人工智能将为城市规划领域包括思想、技术、方法、管理在内的全面变革带来可能性,贯穿城市规划管理全过程的城市规划决策也必然会因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而得到优化。首先梳理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演进及其阶段特征,阐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若干技术突破方向,进而分析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城市规划的互动关系;同时,在厘清城市规划决策的不确定性、科学性、民主性、动态性等四个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审视了我国城市规划决策系统在决策信息、技术、主体和反馈四个方面的问题;最后,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中与前述城市规划决策问题密切相关的四个技术突破方向入手,即大数据智能、人机混合增强智能、互联网群体智能和跨媒体智能,对我国城市规划决策系统提出了优化策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袁雄  
国家创新体系实质上是促进技术创新的制度。必须用创新的思维来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创新的关键是制度创新。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有很大的制度创新空间。亟待建立和变革的制度有:加快以股份制为中心内容的企业制度改革,应十分重视税收制度的安排,建立风险投资制度,建立技术创新的激励制度,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完善法律制度等。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胡昌平,邱允生  
探讨国家创新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和国家创新体系的结构与功能,并分析国家创新体系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 ,认为制度创新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处于优先地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媛媛   高帅科  
城市数智化转型在人工智能发展下逐步推进,并起到赋能经济社会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外生冲击,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城市数智化转型对企业劳动收入分配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对非试点城市而言,试点城市内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显著提高。异质性分析发现,试验区设立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效应在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员工议价能力高的企业、东中部地区和市场化水平低的企业更明显。机制分析得出,城市数智化转型能够增加企业现金充裕性、提高企业人力资本水平,进而增加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分析表明试验区的设立能够改善企业内部的收入不平等,尤其是劳动错配程度较大地区的企业。本文丰富了人工智能试验区的经济后果研究,为推动人工智能落实发展、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永伟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用目的技术(GPT)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种新出现的技术,生成式AI具有GPT所要求的普遍适用性、进步性和创新孕育性等特征,因而很可能会成为全新的GPT。生成式AI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模型就是OpenAI的GPT系列等,这里的GPT全称是“生成式预测训练”(Generative Pre-Training)模型。无论是出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还是出于加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考量,发展生成式AI都是当务之急。从目前看,我国在发展生成式AI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障碍,这就要求政府用好产业政策,为其发展扫清障碍。与此同时,作为GPT,生成式AI的发展一定会伴随着“创造性毁灭”过程,由此带来技术性失业、收入分配恶化,以及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应当用好相关政策加以应对,尽可能趋利避害,让生成式AI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郭晗  
生成式人工智能对新质生产力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将海量数据转化为可应用的劳动对象,提高新质劳动对象的利用效率,促进新质产业体系的系统变革,改进新质劳动技能的应用能力。人工智能技术在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与产业融合还不够紧密,可能造成数据安全风险、产业鸿沟风险、产业场景化风险以及劳动需求结构性风险。需要以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旨,完善多元治理框架,构建分类分级的风险管理规则,完善人工智能监测预警响应机制,以政策制度切实保障劳动力具体利益。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三女牙   郝晓晗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将人类带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成为教育者认识、改造教育世界的重要伙伴,有望助力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本文首先探讨了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作为新知识、新动能之于教育的重要意义。其次,阐明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创新面临的现实挑战,包括教育本质的新思考、人智协同的新图景、教育基础设施的新要求、教育伦理的新风险、教育公平的新鸿沟。最后,从“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两方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创新的未来进路提出了启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彭晓静  彭育博  
本文考察了河北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发现其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上存在产业起步慢、竞争力不强、要素支撑作用弱、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提出应长远规划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着力培育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群、加大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等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