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60)
- 2023(15082)
- 2022(12254)
- 2021(11280)
- 2020(9366)
- 2019(21008)
- 2018(20505)
- 2017(38218)
- 2016(20309)
- 2015(22342)
- 2014(22175)
- 2013(21141)
- 2012(19146)
- 2011(16997)
- 2010(17605)
- 2009(16426)
- 2008(16124)
- 2007(14909)
- 2006(13128)
- 2005(12038)
- 学科
- 济(68193)
- 经济(68073)
- 管理(65088)
- 业(62880)
- 企(53020)
- 企业(53020)
- 中国(24843)
- 方法(23932)
- 制(21953)
- 财(21717)
- 农(21269)
- 数学(19368)
- 业经(19293)
- 数学方法(18998)
- 技术(18446)
- 银(17095)
- 银行(17062)
- 行(16298)
- 融(15667)
- 金融(15660)
- 理论(15237)
- 体(15081)
- 学(14791)
- 农业(13514)
- 务(13077)
- 财务(13016)
- 财务管理(12981)
- 技术管理(12730)
- 贸(12506)
- 贸易(12493)
- 机构
- 学院(277058)
- 大学(275904)
- 济(107435)
- 经济(104862)
- 管理(104250)
- 研究(92975)
- 理学(87515)
- 理学院(86579)
- 管理学(85043)
- 管理学院(84507)
- 中国(74966)
- 京(58525)
- 财(57113)
- 科学(54739)
- 所(45979)
- 江(44425)
- 财经(43329)
- 中心(43303)
- 农(42546)
- 研究所(41124)
- 经(39152)
- 业大(38159)
- 北京(37295)
- 范(35771)
- 师范(35348)
- 州(35252)
- 院(34855)
- 农业(32884)
- 经济学(32699)
- 财经大学(32051)
- 基金
- 项目(182750)
- 科学(143894)
- 研究(138681)
- 基金(130049)
- 家(114016)
- 国家(112670)
- 科学基金(96179)
- 社会(87372)
- 社会科(82555)
- 社会科学(82531)
- 省(73299)
- 基金项目(67201)
- 教育(64572)
- 划(61355)
- 自然(59895)
- 自然科(58549)
- 自然科学(58530)
- 自然科学基金(57489)
- 编号(56522)
- 资助(51973)
- 成果(47816)
- 创(43047)
- 重点(41517)
- 课题(41393)
- 部(39547)
- 制(39481)
- 创新(39347)
- 发(38915)
- 国家社会(36074)
- 性(35677)
共检索到439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霞
国家创新体系的深度优化需要积极利用好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国家创新体系的口径:一是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二是行政主体的创新管理效率改进,三是加快创新体系优化的成果转化。但是,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运用于创新体系优化也存在技术应用、思想异化以及成果转化三个方面的风险。针对于此,需要从技术本身出发,从规制与保障两个方面促进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国家创新体系深度优化。一方面,完善技术应用,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数据安全治理,强化“价值理性”建设,避免思想异化风险;另一方面,在知识产权保护、产业发展以及人才保障方面建构激励制度,引导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其背后的开发、应用者积极参与到国家创新体系深度优化当中。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霞
国家创新体系的深度优化需要积极利用好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国家创新体系的口径:一是市场主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二是行政主体的创新管理效率改进,三是加快创新体系优化的成果转化。但是,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运用于创新体系优化也存在技术应用、思想异化以及成果转化三个方面的风险。针对于此,需要从技术本身出发,从规制与保障两个方面促进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国家创新体系深度优化。一方面,完善技术应用,实现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的数据安全治理,强化“价值理性”建设,避免思想异化风险;另一方面,在知识产权保护、产业发展以及人才保障方面建构激励制度,引导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其背后的开发、应用者积极参与到国家创新体系深度优化当中。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娟
当今,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优化的重要抓手,但同时也面临着技术风险和制度风险。新一代人工智能应作为效能阀门在内容生产、产业融合和产业转型三方面推动国家创新体系深度优化,提升国家创新体系转化效率,为多元创新主体开拓成果产出思路、拓宽成果转换路径提供保障。然而,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发应用有可能会扰乱市场秩序,对国家创新体系优化造成场域障碍;诱发数据安全风险和算法应用风险,对国家创新体系优化形成数据屏障;增大知识产权保护难度,对国家创新体系深化打开规范缺口。基于此,为发挥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助力作用,应基于技术资源与创新成果连接点,从规范供给、制度运行和人才支撑等维度系统建构创新成果转化体系,扫清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国家创新体系深度优化的环境障碍、机制桎梏和规范屏障,从而建设面向科技自立自强的国家创新体系。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徐远
生成式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技术的创新性成果,是优化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新引擎。从现实基础来看,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国家创新体系优化建设是市场的选择,能够满足创新体系高效管理、成果转化的实践需要。但是,由于生成式人工智能自身底层技术逻辑不完善、规范基础缺位,其在嵌入国家创新体系优化的过程中极易衍生基本人权侵扰、意识形态扭曲、规范认定困难等技术制度风险。为进一步发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正向价值,应当以数据安全和算法监管为着力点,搭建以核心共识和科技伦理为价值内核,以完善国内法规体系、对接国际贸易规则为外部保障的框架体系,发挥人才的主体作用,以技术要素整合调配创新资源,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俊 谭丰隆 陈婧
[目的 /意义]数字化时代的图书馆发展需要紧跟新技术发展的步伐,如何结合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是未来的重点方向。[方法 /过程]基于美国运用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图书馆案例,梳理其特征表现,并对其进行内核拆解,在两者基础上提出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图书馆——“LibGPT”的发展路径。[结果 /结论 ]研究发现,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图书馆具备服务场景的交互化和智能化、图书馆资源的海量化和整合化、图书馆管理的自动化和延伸化等特征,其内核在于智能化的技术本质、全面化的角色定位与链条化的工作机制,基于此提出应从发展主体、内容、边界3个层面构建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驱动的“LibGPT”。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李涛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革新将带来生产力的重大飞跃,Sora的出现势必对现代图书馆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作为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驱动力量,Sora 所赋能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在图书馆可视化知识服务体系、智慧虚拟空间、优化算法技术以及智慧化信息建设与管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以促进智慧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但与此同时,Sora 也带来了知识产权、过度收集读者个人信息和数据、算法滥用等法律风险。深入分析这些法律风险背后的内在逻辑,可以发现在将 Sora 与智慧图书馆融合时,应明确 Sora 作品的权利归属,建立 Sora 作品的识别体系与算法监管制度,从而构建起完善的智慧图书馆法律保障体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屠李 赵鹏军 张超荣 蔡亦青
新一代人工智能将为城市规划领域包括思想、技术、方法、管理在内的全面变革带来可能性,贯穿城市规划管理全过程的城市规划决策也必然会因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而得到优化。首先梳理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演进及其阶段特征,阐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的若干技术突破方向,进而分析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与城市规划的互动关系;同时,在厘清城市规划决策的不确定性、科学性、民主性、动态性等四个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审视了我国城市规划决策系统在决策信息、技术、主体和反馈四个方面的问题;最后,从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中与前述城市规划决策问题密切相关的四个技术突破方向入手,即大数据智能、人机混合增强智能、互联网群体智能和跨媒体智能,对我国城市规划决策系统提出了优化策略。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城市规划 规划决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孙成昊 谭燕楠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步,也导致选举政治呈现新变化。在“信息”“选民认知”以及“投票行为”的选举宣传研究框架下,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推广使美国选举活动具有信息生成自动化、动员群体目标微观化及过程治理有机化等新特征,可能强化或动摇选民固有认知观念,影响投票倾向。在美国选举宣传中,若大规模滥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或将在舆论场中产生煽动、误导、干扰与冷漠等多重运用场景。选民安全性、代表性与主体性的缺失或使美国政治在安全、功能与制度层面面临新的风险,对代议制选举及美式民主的冲击或将深刻塑造美国未来的政治制度与秩序演进。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美国选举 选举宣传 代议制民主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彭晓静 彭育博
本文考察了河北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发现其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上存在产业起步慢、竞争力不强、要素支撑作用弱、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提出应长远规划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着力培育人工智能特色产业集群、加大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河北 人工智能 产业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媛媛 高帅科
城市数智化转型在人工智能发展下逐步推进,并起到赋能经济社会和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为外生冲击,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探究城市数智化转型对企业劳动收入分配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对非试点城市而言,试点城市内企业的劳动收入份额显著提高。异质性分析发现,试验区设立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升效应在国有企业、资本密集型企业、员工议价能力高的企业、东中部地区和市场化水平低的企业更明显。机制分析得出,城市数智化转型能够增加企业现金充裕性、提高企业人力资本水平,进而增加劳动收入份额。进一步分析表明试验区的设立能够改善企业内部的收入不平等,尤其是劳动错配程度较大地区的企业。本文丰富了人工智能试验区的经济后果研究,为推动人工智能落实发展、提高劳动收入份额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永伟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用目的技术(GPT)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作为一种新出现的技术,生成式AI具有GPT所要求的普遍适用性、进步性和创新孕育性等特征,因而很可能会成为全新的GPT。生成式AI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模型就是OpenAI的GPT系列等,这里的GPT全称是“生成式预测训练”(Generative Pre-Training)模型。无论是出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还是出于加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考量,发展生成式AI都是当务之急。从目前看,我国在发展生成式AI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障碍,这就要求政府用好产业政策,为其发展扫清障碍。与此同时,作为GPT,生成式AI的发展一定会伴随着“创造性毁灭”过程,由此带来技术性失业、收入分配恶化,以及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应当用好相关政策加以应对,尽可能趋利避害,让生成式AI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关键词:
生成式AI GPT ChatGPT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陈亮
人工智能法学的繁荣是打造人工智能法学学术共同体、指导和研究人工智能法学研究与教学的必然要求。人工智能法学学科建设须从统一学科名称、厘清学科内涵、提升学科地位、完善学科体系等方面繁荣人工智能法学,助力我国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体系建设。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云 黄威威 尤宇
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是建设科技强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首先,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对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内涵进行界定与延伸;其次,基于系统论与自组织理论构建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生成机制与评价模型,并深入分析其生成机制、关键特征和评价维度;最后,综合国内与国际知名国家创新评价报告,从“效率”和“使能作用”两个视角初步筛选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评价指标体系,结合Matlab数据分析工具,利用群组决策特征根法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法对关键指标进行识别,最终构建包含7个维度的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征信
[作者]
王东方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开发与应用可分为“海量数据的收集”“海量数据的训练”“模型的重复迭代”以及“模型的应用”四个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开发模式可分为“独立开发模式”“用户参与模式”以及“开源提供模式”三种。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个人信息权益的侵害风险主要包括:个人信息的非法收集与处理、已公开个人信息的不合理使用、用户生成信息的非法再处理以及个人信息泄露或非法保留。相应的规制路径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在宏观上,应坚持包容审慎监管理念以及敏捷治理理念;在微观上,具体的规制方案应着眼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不同开发模式,明确不同主体的个人信息合规处理要求以及应承担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三女牙 郝晓晗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出现将人类带入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成为教育者认识、改造教育世界的重要伙伴,有望助力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本文首先探讨了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作为新知识、新动能之于教育的重要意义。其次,阐明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创新面临的现实挑战,包括教育本质的新思考、人智协同的新图景、教育基础设施的新要求、教育伦理的新风险、教育公平的新鸿沟。最后,从“培养什么人”和“如何培养人”两方面,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创新的未来进路提出了启示。
关键词:
AIGC 教育大模型 人智协同 未来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