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25)
2023(12958)
2022(10317)
2021(9133)
2020(7683)
2019(16921)
2018(16646)
2017(32395)
2016(16952)
2015(18482)
2014(18020)
2013(17617)
2012(15802)
2011(14218)
2010(13807)
2009(12639)
2008(12378)
2007(11087)
2006(9831)
2005(8924)
作者
(50927)
(42676)
(42417)
(40163)
(26813)
(20418)
(19091)
(16550)
(16191)
(14982)
(14479)
(14011)
(13720)
(13375)
(13134)
(13103)
(12809)
(12742)
(12336)
(12240)
(10642)
(10509)
(10391)
(9632)
(9611)
(9498)
(9295)
(9214)
(8547)
(8298)
学科
(75155)
经济(75088)
(52284)
管理(51270)
(42467)
企业(42467)
方法(31262)
数学(26870)
数学方法(26611)
(20705)
中国(20633)
业经(19124)
(18172)
技术(17376)
(15272)
产业(14791)
地方(14508)
(14481)
贸易(14476)
农业(14356)
(14099)
(12838)
(11660)
财务(11623)
财务管理(11609)
企业财务(11197)
理论(11123)
信息(10584)
(10323)
银行(10274)
机构
大学(247481)
学院(245548)
(104568)
经济(102856)
管理(96800)
理学(84593)
研究(84280)
理学院(83719)
管理学(82256)
管理学院(81815)
中国(60981)
科学(52819)
(51586)
(46379)
(44664)
(42405)
业大(40459)
研究所(39075)
中心(38342)
农业(36784)
财经(36767)
(36068)
(33627)
经济学(32970)
北京(31653)
(30755)
师范(30295)
(30159)
经济学院(30096)
(28437)
基金
项目(174755)
科学(138779)
基金(129910)
研究(121750)
(116375)
国家(115523)
科学基金(99035)
社会(81670)
社会科(77818)
社会科学(77797)
基金项目(69079)
(67857)
自然(64341)
自然科(63019)
自然科学(63000)
自然科学基金(61942)
(57026)
教育(54220)
资助(51208)
编号(46670)
重点(39493)
(38245)
(37883)
(37476)
成果(36462)
国家社会(35812)
创新(35078)
科研(33320)
计划(32737)
教育部(32416)
期刊
(107580)
经济(107580)
研究(67037)
中国(45991)
学报(45686)
(41510)
科学(39607)
管理(35059)
(33726)
大学(33594)
学学(31733)
农业(28187)
技术(21751)
教育(20849)
经济研究(19237)
(18971)
金融(18971)
业经(18427)
财经(18347)
(15983)
(15672)
问题(14744)
图书(14463)
技术经济(13784)
科技(13696)
(12497)
(12010)
商业(11958)
业大(11813)
(11085)
共检索到352687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朱雪峰  王卓  杨蕙璇  
基于2010—2019年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专利引用数据,利用度中心性与结构洞指标揭示网络结构演化对技术多元化的影响机理,并探究两者间联合效应对技术多元化两个维度(核心技术和非核心技术)的门限效应。结果表明,非核心技术情况下,相对于能力获利策略,创新主体更倾向于控制知识外溢风险;核心技术情况下,创新主体不仅占据结构洞中介位置获取信息资源,还通过提高异质性知识的吸收转化能力形成路径依赖,降低核心技术能力僵化性从而获得潜在收益。此外,度中心性对核心技术存在三重门限效应,对非核心技术存在显著双重门限效应。结构洞对非核心技术具有倒U型影响关系,对核心技术存在显著双重门限负向作用。最后提出加强核心技术识别与挖掘、非核心技术探索以及注重不同门限区间技术溢出调节作用等策略。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鲁成  王亢抗  吴菲菲  娄岩  苗红  
本文以北京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对象,在传统专利地图的基础上,结合专利授权率、研发能力、专利技术价值、技术机会、技术优势等分析方法,采用国内专利和国际专利数据,对北京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了定量与微观层面的分析,在与国内外地区专利情况的对比中明确了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北京发展新一代新兴技术产业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上述思路和分析方法对于分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现状与对策也具有指导意义。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欢芳  张幸  宾厚  何燕子  
基于对中国31个省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区位熵和Moran’s I指数的测算,考量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状况。结果显示:中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总体上呈现较高水平的空间集聚,特别是在中国东部地区表现显著,且其产业集聚的空间差异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空间相关性、信息技术应用等因素的影响。鉴此,建议开拓网络经济新空间,推动"互联网+"、发展信息技术新优势及深化信息体制改革等,以促进其产业集聚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程刚   李傲翔   李旭辉  
探究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绿色创新能力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对于加快产业结构绿色转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度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绿色创新能力,借助Dagum基尼系数、方差分解方法及QAP方法揭示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绿色创新能力的空间差异、结构来源和形成机理。研究发现:(1)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水平呈稳步上升态势,并兼具东高东北低与南高北低的分布特征;(2)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绿色创新能力地区差异在样本考察期内呈波动上升趋势,区域间差异成为空间非均衡的主要原因;(3)人力资本差异是造成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绿色创新能力不平衡的主要结构来源,资金投入差异、经济效益差异、对外开放差异对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绿色创新能力差异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弱,而区域绿色创新能力差异形成机理存在地区异质性。研究结论对于揭示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绿色创新能力差异现状、推动形成优势互补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绿色创新高质量发展格局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斌  李国秋  
信息技术的发展程度和水平对信息化测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新一代信息技术具有生态系统、移动、宽带、智能、绿色等特点。文章讨论了:信息技术的代际变化对信息化测度对象的影响;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信息化测度范围的影响;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对测度手段和方法的影响;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ICT测度成为综合性测度。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邵云飞  殷俊杰  杜欣  
在梳理联盟组合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综述了联盟组合的内涵、涌现、配置以及管理方面的研究成果,明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高度不确定性、技术生命周期短、创造性毁灭、资源依赖程度高等产业特性,联盟组合是企业获取互补性资源、培育和提升创新能力,以应对上述产业特性的重要组织模式。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指出现有研究的局限以及未来研究方向,还需围绕产业特征,深入探究联盟组合与创新能力的内在联系和影响机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邢纪红  龚惠群  
文章以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从自主研发的活动能力、创新成果的科研产出能力以及商业产出能力等三个方面构建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建立评价模型,并以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关18个子行业2009-2015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对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和实证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闵素芹  李群  
文章选取了分行业的年度数据,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和面板协整检验,研究了科技人力资源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协整关系,通过面板变系数模型进一步分析了科技人力资源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科技人力资源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存在行业间差异,但是总体上来看,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贺俊程  谭君崇  王伟兵  李晓霞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三十多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取得成就(主要表现在信息技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升以及两化融合愈益凸显等四个方面),进而深入分析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产品"缺核少芯"、跨国大型骨干企业及国际化行业品牌缺乏、技术进步需求与投入不足等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即实施核心技术超越发展战略,大力培育骨干企业,深化国际合作交流,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健全人才支撑体系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邢纪红  龚惠群  
文章以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从自主研发的活动能力、创新成果的科研产出能力以及商业产出能力等三个方面构建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建立评价模型,并以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关18个子行业2009-2015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对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和实证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贺正楚  潘红玉  吴艳  
目前,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公共服务领域要构建的平台和要具备的服务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从全行业及企业层面构建宏观管理的公共服务平台;二是构建专门服务于企业具体业务、具备特定服务功能的公共服务平台;三是从方案及应用案例层面构建资源库平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邢纪红  龚惠群  
文章以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从自主研发的活动能力、创新成果的科研产出能力以及商业产出能力等三个方面构建了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建立评价模型,并以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相关18个子行业2009-2015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对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和实证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申俊喜  刘元雏  
本文采用产出角度的DEA (MUILTI-STAGE)方法,利用上市公司数据,根据Fare定义的有偏产能利用率概念,测算了2007—2016年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产能利用率、技术效率和设备使用率,并运用随机面板Tobit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能利用率平均值仅为0. 647,远低于国际公认的正常产能利用水平,沿海地区产能利用率高于内陆地区,制造业行业产能利用率远低于服务业;政府补助和金融支持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能利用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沿海地区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制造业的负向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朱伟珠  李春发  
区域技术创新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之一,研究两者的协调关系及时空演变特征,对探讨如何促进技术创新,加快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利用全局时序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八大经济区(2004-2013年)技术创新能力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系统分析,借助Geo Da空间分析软件和协调度评价模型对两者的协调发展关系、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两者的高水平区集中在沿海地区,呈线状分布。自东向西即从东南沿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康俊  刁子鹤  杨智  宋美娜  
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第五代移动通信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普及与商业化应用给营销战略变革带来了广泛影响。本研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系统性回顾,得出新一代信息技术对营销战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营销外部环境变革、营销能力变革及营销组织架构变革三个方面,并分析了各方面变革的具体表现及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新一代信息技术加剧了营销战略所面临的技术、市场及竞争三个维度的外部环境变化;提升了企业在市场感知、顾客连接、品牌资产管理、营销计划与执行、营销组合运用五个方面的营销能力;推动了营销组织架构在内部结构、绩效度量,以及控制和激励机制三个层次的转变。基于上述变化,本研究进一步针对营销战略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市场预测、适应性战略调整、匹配、激活、绩效核查、资源吸引及资产管理七项具体活动提出了管理建议,并探讨了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企业营销数字化转型及营销战略创新研究提供参考。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