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04)
2023(8751)
2022(7283)
2021(6501)
2020(5581)
2019(12904)
2018(12823)
2017(23533)
2016(11755)
2015(12856)
2014(12594)
2013(12475)
2012(11663)
2011(10879)
2010(11121)
2009(10456)
2008(9996)
2007(8871)
2006(8051)
2005(7323)
作者
(33558)
(28347)
(28218)
(26562)
(18061)
(13348)
(12580)
(10831)
(10652)
(9983)
(9804)
(9317)
(9308)
(9137)
(8730)
(8505)
(8358)
(8110)
(8053)
(7451)
(7161)
(6947)
(6703)
(6582)
(6484)
(6351)
(6079)
(5823)
(5735)
(5482)
学科
(77296)
经济(77257)
管理(39127)
(35991)
(31915)
企业(31915)
方法(27305)
数学(24347)
数学方法(23967)
地方(18652)
中国(16544)
技术(16260)
业经(13446)
地方经济(13354)
(11998)
技术管理(11856)
(11393)
(10307)
理论(9502)
(9356)
金融(9356)
(9184)
环境(8686)
(8424)
银行(8421)
(8236)
(8207)
(8205)
(8137)
贸易(8127)
机构
大学(175255)
学院(174312)
(86103)
经济(84715)
管理(69243)
研究(61429)
理学(59818)
理学院(59201)
管理学(58017)
管理学院(57659)
中国(45586)
(35543)
(35508)
科学(33815)
(29725)
财经(28220)
经济学(27744)
中心(27027)
研究所(26725)
(26316)
(25565)
经济学院(24531)
北京(22683)
(21843)
(21508)
师范(21331)
业大(21214)
(21211)
财经大学(20830)
(20712)
基金
项目(114286)
科学(92734)
研究(84751)
基金(84651)
(72793)
国家(72258)
科学基金(63505)
社会(57861)
社会科(55136)
社会科学(55124)
(45563)
基金项目(43589)
教育(39187)
自然(39005)
自然科(38250)
自然科学(38245)
自然科学基金(37566)
(37238)
资助(34465)
编号(31718)
(29685)
创新(26708)
重点(25897)
(25831)
成果(25503)
(25152)
国家社会(24776)
课题(23221)
教育部(22508)
人文(21962)
期刊
(99847)
经济(99847)
研究(57432)
中国(37517)
管理(31525)
(26223)
科学(22552)
学报(21689)
(19000)
技术(18947)
教育(18935)
经济研究(17871)
大学(17533)
学学(16382)
(15745)
金融(15745)
财经(14974)
业经(13270)
(13132)
技术经济(12883)
农业(12701)
统计(12392)
(12211)
问题(11996)
科技(10050)
决策(10033)
(9657)
世界(8785)
国际(8503)
商业(8189)
共检索到2734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传淑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探讨开放型经济建设的必要性,以便更好地加快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建设,本文首先介绍了开放型经济的经济学属性及其内涵,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要开创怎样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最后讨论了开放型经济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在当今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背景下进一步深化开放型经济建设的举措,以期能够促进我国新兴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谢红  巫才林  霍伟东  
1.夯实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即是启动力,基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首先,我国应通过中西部地区,加强与中亚、南亚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航空、铁路、公路、光纤、通信、油气管道等立体的、多维的互通互联通道,为我国对外交流提供载体;其次,我们应该树立共赢理念,"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发展绝不仅仅是发展国内部分,而更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之泰  
习近平主席关于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启发我们对丝绸之路进行重新审视。从战略价值看,丝绸之路经济带是远远高于丝绸之路的一个全新的概念,是丝绸之路的升华,体现了我国战略方面的全新思维,将影响我国经济的长远部署,是经济领域事关我国世界地位的重要战略考虑,可以形成我国改革开放新的前沿,是影响未来世界的一件大事,探讨并落实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和发展是我国很长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然而,如果没有物流的基础和支持作用,任何地区的发展和对外沟通都会受到制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和建设必须物流先行,要下大力气进行现代物流系统建设。为更好地奠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基础,我们必须注重物流"桥头堡"的建设;注重当...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学军  张金艳  
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背景下,为了提高西北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水平,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包括开放环境、开放规模和开放潜力在内的评价体系,借助SPSS20.0对西北五省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西北五省区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并将其划分为开放型经济优势型、开放型经济潜力型、开放型经济劣势型。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合作和开放意识、加快操作层面的体制机制建设、加强西北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积极承接"两个转移"等促使西北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崔巍平  何伦志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大战略构想,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则是西部地区趁势而起的动力引擎。因而,分析区域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借鉴一般系统理论,构建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系统动态耦合模型,定量分析西部地区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耦合演进过程和趋势。结果表明:利用科技创新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西北地区的耦合性基础将更好于西南地区。因此,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大好契机,继续打好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基础,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步伐。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霍建国  
汉朝的"丝绸之路"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标志,丝绸之路开启的不仅是通商之路,更重要的是开启了中国与西方文明的交流通道,彰显了中国对外开放的悠久历史,中华民族对外开放的愿望与精神一直延续至今。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期间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其战略意义十分深远,不仅给中国新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文平  徐劲松  
本文运用超效率DEA方法测算丝绸之路经济带9省市2007—2012年的区域创新效率,并利用Malmquist指数法对区域创新效率进行动态对比。结果表明:各地区创新效率差距较大,四川、重庆、陕西和甘肃在创新效率方面处于领先地位,青海和宁夏的创新效率主要受制于创新规模,广西、云南和新疆在创新资源投入方面存在较大冗余;Malmquist指数表明经济带整体生产率略有下降,综合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下降是制约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瓶颈因素。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蔡春林  
中央领导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或"新丝绸之路")建设,相关部门全力配合强力推进,发展前景广阔。新兴经济体在新丝绸之路建设中具有独特地位,尤其是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部分新兴经济体在新丝绸之路建设中具有得天独厚、无可比拟的优越条件和天然禀赋优势。这是新一轮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新兴经济体加强合作、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时间节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韩玉军  王丽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由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提出来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仅具有重要的国内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国际意义。从国内意义上来说,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战略,是加快西部大开发、促进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能够带动沿线城市的开放和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开放前沿。从国际意义上来说,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能够推进中国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安江林  
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外区段)是中国进口石油、天然气、核能资源的主要供应基地和能源运输的主动脉,是中国常规能源与新能源实现合理组合,能源结构转变的领先区域和向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供应能源产品的战略基地,建设好这一地区,维护其发展、繁荣和稳定,就是强化、扩展和维护中国的能源"命脉带"。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雅楠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商贸流通建设需要一个核心力量,这个核心力量来源于城市或地区载体。本文以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为抓手,构建科技创新中心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西部五省区省会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和对比分析,以期不断促进和强化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之间的商贸流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郝晓莉  卓乘风  邓峰  
创新驱动能源结构优化是资源密集型地区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05~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地区创新能力对能源结构边际效应的区域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创新能力在优化能源结构过程中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整体能源结构较为低级,且呈现出"高→低→高"的时间变化趋势,经济带两端地区的能源结构层级高于中间地区;各地区创新能力存在较大差异,西南各地区的创新能力明显高于西北地区;区域创新在驱动能源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在一些地区甚至出现反向驱动效应;创新在驱动能源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存在双重门槛,随着创新能力跨越各门槛值,其驱动能力呈现出"反向驱动→强正向驱动→弱正向驱动"的态势。本文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沈蓉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所做的演讲中郑重提出,为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宏伟构想自提出以来,陆续得到沿线各国的响应,一些经济合作正在"以点带面,从线到片"地逐步开展,成果渐显。2014年9月,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的上合组织领导人峰会上,此话题再次引发关注和讨论,不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卓乘风  邓峰  白洋  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  
通过计算2006—2014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区、市)的区域创新及信息化评价指数,进而构建耦合协调模型,算出二者之间的协调度,并测算区域间和区域内协调度的差异变动,得到如下结论:(1)丝绸之路经济带各地区的区域创新水平与信息化水平整体不高,且区域创新要滞后于区域信息化(2)各地区的区域创新与区域信息化发展呈现出高水平耦合共振状态,但是当考虑二者的综合发展水平时,二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虽然逐年向好,但发展状况参差不齐,考察期内尚未达到优质协调状态;(3)经济带整体协调度差异先扩大后缩小,地区内差异是总体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程广斌  张雅琴  
将科技创新分解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2个阶段,运用SUPER-SBM模型对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份科技创新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并选用面板Tobit模型对技术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体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省份科技创新效率不断提升,但不同省份之间在科技创新的不同阶段效率差距较大。劳动者素质对技术研发效率的提高有显著正向影响,对成果转化效率影响不显著;对外开放对技术研发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成果转化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政府支持对技术研发效率影响不显著,对成果转化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对技术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效率影响均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