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863)
2023(18153)
2022(15694)
2021(14618)
2020(12516)
2019(28431)
2018(28202)
2017(54860)
2016(29637)
2015(33137)
2014(32443)
2013(31838)
2012(29082)
2011(26088)
2010(25969)
2009(23862)
2008(23412)
2007(20421)
2006(17720)
2005(15161)
作者
(85305)
(70748)
(70394)
(66664)
(44879)
(34085)
(31848)
(27741)
(26773)
(24933)
(23800)
(23714)
(22346)
(22115)
(21850)
(21558)
(21434)
(21085)
(20369)
(20253)
(17489)
(17299)
(17167)
(16059)
(15863)
(15703)
(15691)
(15644)
(14177)
(13946)
学科
(112948)
经济(112824)
管理(89949)
(86244)
(72564)
企业(72564)
方法(55581)
数学(48779)
数学方法(48154)
(33085)
中国(31012)
(30312)
业经(25562)
(24039)
(22914)
(22072)
财务(22002)
财务管理(21962)
(21736)
贸易(21722)
技术(21238)
(21154)
企业财务(20844)
地方(20330)
农业(20063)
(19608)
银行(19539)
(18554)
环境(18470)
理论(18290)
机构
大学(417430)
学院(415599)
管理(165528)
(164735)
经济(161363)
理学(144458)
理学院(142903)
管理学(140316)
管理学院(139571)
研究(134263)
中国(100915)
(87563)
科学(84752)
(77207)
(69750)
(66725)
业大(65321)
财经(62810)
中心(61266)
研究所(61021)
(58356)
(57298)
农业(55333)
北京(54589)
(52100)
师范(51465)
经济学(50033)
(49018)
(47438)
财经大学(47123)
基金
项目(289334)
科学(226728)
基金(210862)
研究(205941)
(185640)
国家(184132)
科学基金(157896)
社会(130392)
社会科(123649)
社会科学(123616)
(112671)
基金项目(112435)
自然(104850)
自然科(102466)
自然科学(102436)
自然科学基金(100608)
(95399)
教育(94877)
资助(86642)
编号(82584)
成果(65508)
重点(64721)
(63602)
(61356)
(60721)
创新(57402)
科研(56181)
课题(56049)
教育部(54418)
国家社会(53798)
期刊
(170537)
经济(170537)
研究(116681)
中国(72240)
学报(70731)
科学(62159)
(61843)
管理(60485)
(59123)
大学(53305)
学学(50667)
农业(42508)
教育(40698)
(35502)
金融(35502)
技术(34897)
财经(30287)
业经(29150)
经济研究(28223)
(25853)
问题(22799)
(22009)
科技(21070)
(20171)
技术经济(19809)
理论(19667)
图书(19349)
商业(19130)
统计(18258)
业大(18192)
共检索到5878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友才  牛晓童  
本文将新《环境保护法》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利用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2011—2019年的数据,使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分析该法的实施是否符合"强波特假说"。研究发现:(1)新《环保法》作为史上最严的一项环境规制法律,显著提高了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效率,且在政策窗口期内随实施时间的延长其政策效果更加显著。(2)新《环保法》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重污染企业进行创新,进而提高企业效率,即存在技术创新的渠道机制。(3)新《环保法》对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效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股权集中度越高的企业受政策影响越显著;国有控股企业与非国有控股企业相比受政策影响较不显著;该法的实施对规模较小的企业影响较为显著。即新《环保法》对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影响符合"强波特假说"。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志斌  黄馨怡  
技术创新是企业追求持续竞争优势和价值最大化的重要途径。随着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新《环保法》")的实施为契机,在理论分析新《环保法》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基础上,以2012—2017年我国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新《环保法》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及企业战略在两者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新《环保法》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战略在新《环保法》与技术创新之间起到中介效用。本文的研究结论深化了对新《环保法》施行价值的认识,同时对政府和企业强化环境管理有一定的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建江  熊智桥  石大千  
基于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新《环保法》实施对重污染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新《环保法》对重污染企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新《环保法》通过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激励效应与企业外部的市场竞争缓解效应共同促进重污染企业转型升级。异质性分析发现,新《环保法》对东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以及国有重污染企业均有显著的政策效应,但并未体现在中部地区、非高技术产业以及非国有重污染企业。因此,“双碳”目标下可适度提升环境规制水平,多措并举推动重污染企业转型升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罡  
本文以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为准自然实验,以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实验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新环保法实施对重污染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及其后果。研究结果表明,新环保法实施显著减少了重污染企业的长期贷款,并且对重污染企业产生了信贷约束效应;相应地,导致了重污染企业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新环保法实施后,污染企业商业信用显著增加,这为短贷长投提供了融资来源;分样本检验发现,国有企业和大规模重污染企业信贷融资约束效应更明显。本文还发现,新环保法实施后,重污染企业规模投资显著减少,而研发投资并未明显增加,经营风险则显著上升。本文研究表明新环保法发挥了信贷资源配置效应,抑制了重污染企业投资规模,但目前还未能实现重污染企业技术升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常青  崔广慧  
本文以2003-2014年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新会计准则中环保类规定的实施对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新会计准则实施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环保投资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发现,新准则中环保类规定的实施对不同产权性质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保投资的影响效果具有显著差异。即实施新准则中环保类规定后,国有控股的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环保投资额明显增加,而非国有控股的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环保投资额变化不明显。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常青  崔广慧  
本文以2003-2014年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新会计准则中环保类规定的实施对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新会计准则实施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环保投资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发现,新准则中环保类规定的实施对不同产权性质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保投资的影响效果具有显著差异。即实施新准则中环保类规定后,国有控股的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环保投资额明显增加,而非国有控股的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环保投资额变化不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连智华  尹克寒  
文章以2011—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通过建立"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并引入交乘项,以此检验环保信息披露与融资约束交互关系。结果显示: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保信息披露对融资约束扮演着调节效应,即公司环保信息披露质量越高,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越低;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环保信息披露对民营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缓解能力更显著;相比于中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环保信息披露对东部地区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缓解能力更显著。基于此,提出完善环保信息披露制度,强化环保信息披露的奖惩力度,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审计工作以及引导金融机构等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连智华  尹克寒  
文章以2011—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通过建立"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并引入交乘项,以此检验环保信息披露与融资约束交互关系。结果显示: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保信息披露对融资约束扮演着调节效应,即公司环保信息披露质量越高,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越低;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环保信息披露对民营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缓解能力更显著;相比于中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环保信息披露对东部地区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缓解能力更显著。基于此,提出完善环保信息披露制度,强化环保信息披露的奖惩力度,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审计工作以及引导金融机构等对策建议。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郝芳静   谢远涛   刘小娇  
生态环境问题是中国政府和民众关心的重要话题。新《环保法》于2015年1月1日开始实行(1),根据2007-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借助于“新《环保法》”这一准自然实验,将企业分为重污染企业和非重污染企业,检验了“新环保法”对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发现:“新环保法”能够提高重污染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且对国企和绿色专利影响更大,能够激励企业的创新发展,这为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及我国相关政策法规建设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林劼  田凤平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已经由中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政府实行严格的环境规制将成为一种长期趋势。本文采用2010~2014年我国31个省(区、市)、267家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对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企业投资取向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第一,我国环境规制与企业投资取向之间存在"门槛效应";第二,我国的费用型环境规制与企业的生产性投资、技术投资之间存在负向关系,与企业的类金融投资呈倒"U"型关系;第三,我国的投资型环境规制与企业的类金融投资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与企业的生产性投资、技术投资呈"U"型关系;第四,当前我国政府实施的环境费用规制对企业投资取向产生"挤出效应",并且随着规制强度的提升,其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力先强、后弱;第五,我国政府实施的环保投资规制则对企业投资取向产生"激励效应"。最后,本文基于实证结果分别针对政府层面与企业层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功富  
地方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是否改善了地区环境质量,地区环境污染是否是企业环保投资决策考虑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两个问题,文章分别以省际面板数据和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保投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政府干预越严重的地区,环境污染越严重;环境污染不是企业做环保投资决策考虑的因素;政府干预对企业的环保投资决策没有影响;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相比进行了更多的环保投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段一群  徐赛兰  
近年来,中国政府正采取日趋严格的命令型环境规制政策试图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但微观层面的经济主体对此如何响应?本文以新《环保法》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18年A股上市企业微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命令型环境规制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新《环保法》的实施抑制了重污染企业的投资规模,其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2)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国有企业、高研发强度和处于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中的企业,新《环保法》对企业投资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因此,政府要进一步强化针对性的激励政策协同,为异质性重污染企业提供更公平的市场环境,进而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克服企业因经济动力不足造成对投资的抑制效应。本文不仅丰富了新《环保法》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和机制研究,更为完善环境立法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建议。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崔广慧  姜英兵  
基于2006—2015年沪深A股重污染上市公司数据,系统考察了环保产业政策支持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而言,环保产业政策支持对企业劳动力需求并无显著影响。区分产权性质后发现,环保产业政策支持对国有企业劳动力需求发挥显著抑制作用,而对非国有企业劳动力需求发挥有效促进作用。环保产业政策支持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主要通过要素替代效应与产量扩大效应两种机制实现。进一步研究表明,环保产业政策支持总体上加大了企业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但主要体现在非国有企业中。环保产业政策支持对企业薪资水平整体无显著影响,对国有企业劳动力薪资水平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对非国有企业劳动力薪资水平产生显著正向影响。拓展了企业劳动力需求影响因素的研究视角,丰富了环境规制的经济后果研究,为进一步理解环境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
[期刊] 改革  [作者] 姜英兵  崔广慧  
以2006~2015年沪深A股重污染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环保产业政策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环保产业政策有利于企业加大环保投资,且主要体现在国有企业中,这种有利影响可以通过压力效应与激励效应两种机制实现。进一步考察环保产业政策支持下企业环保投资的经济后果发现,企业环保投资短期不利于提升企业价值,但有利于抑制工业废物排放。这些结论不仅丰富了企业环保投资影响因素和产业政策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而且为政府如何优化环保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参与环境治理,进而为实现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提供了思路。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吕明晗  徐光华  沈弋  
本文以"宏观经济政策—微观企业行为"为切入点,探究货币政策对企业环保投资的微观传导机制和后果,对于加速推动实体企业绿色发展、释放经济红利具有重大意义。研究发现,宽松的货币政策对重污染企业环保投资水平具有明显的提升效应,客观的外部资本供给增加和主观的管理层心理预期调整是货币政策对企业环保投资发挥作用的主要机制。沿着前述机理,进一步分析发现,货币政策在不同条件下对不同企业的作用存在异质性,具体而言,宽松的货币政策对自身融资能力较弱的企业、处于金融发展程度较低以及环境规制水平较低地区企业的环保投资水平具有更明显的提升作用。本文研究结论既有助于理解企业环保投资的宏观背景和原因,深化对企业环保投资行为逻辑的认知,同时也从环保投资角度刻画宏观经济政策对微观经济实体的影响,为健全绿色经济体系、推进实体企业绿色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