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28)
2023(18397)
2022(15741)
2021(14697)
2020(12486)
2019(28247)
2018(28106)
2017(54274)
2016(29289)
2015(32850)
2014(31925)
2013(31459)
2012(28661)
2011(25413)
2010(25233)
2009(23225)
2008(23071)
2007(20443)
2006(17839)
2005(15757)
作者
(81024)
(67367)
(67128)
(63628)
(43256)
(32248)
(30390)
(26264)
(25459)
(24138)
(22940)
(22674)
(21395)
(21286)
(20708)
(20647)
(20201)
(19862)
(19422)
(19420)
(16485)
(16480)
(16378)
(15500)
(15079)
(15010)
(14960)
(14901)
(13428)
(13314)
学科
(119399)
经济(119278)
(110788)
管理(101663)
(100319)
企业(100319)
方法(55844)
数学(45444)
数学方法(44830)
(37943)
业经(35672)
(34471)
中国(29589)
(28686)
财务(28609)
财务管理(28569)
企业财务(27131)
技术(25621)
农业(24202)
(23793)
理论(22611)
地方(21742)
(20831)
(20800)
(20417)
贸易(20402)
(20116)
(19834)
(18922)
(18021)
机构
学院(409136)
大学(405172)
管理(169974)
(165079)
经济(161684)
理学(146737)
理学院(145275)
管理学(142947)
管理学院(142180)
研究(126981)
中国(98597)
(85435)
(76877)
科学(76554)
(62647)
财经(61736)
(61723)
(60562)
业大(58555)
中心(58356)
(56282)
研究所(55650)
北京(53367)
(50257)
师范(49799)
农业(48836)
(48732)
经济学(48550)
(46889)
商学(45950)
基金
项目(275959)
科学(219195)
研究(204508)
基金(201387)
(173554)
国家(172054)
科学基金(150878)
社会(129667)
社会科(123031)
社会科学(122999)
(108374)
基金项目(106902)
自然(98185)
自然科(95989)
自然科学(95967)
自然科学基金(94286)
教育(94215)
(89713)
编号(83544)
资助(82507)
成果(65854)
(60920)
重点(60910)
(60885)
(58421)
课题(56505)
创新(56193)
国家社会(53067)
教育部(52878)
科研(52409)
期刊
(181262)
经济(181262)
研究(117177)
中国(76951)
管理(68546)
(63565)
学报(58183)
(57071)
科学(56036)
大学(45727)
教育(43881)
学学(43233)
技术(40606)
农业(39830)
(35329)
金融(35329)
业经(31856)
财经(30506)
经济研究(28029)
(26157)
(23512)
问题(23152)
技术经济(22935)
科技(20498)
现代(19953)
财会(19793)
图书(19540)
商业(18983)
理论(18878)
(18385)
共检索到5999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志斌  黄馨怡  
技术创新是企业追求持续竞争优势和价值最大化的重要途径。随着政府和社会公众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技术创新已经成为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以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以下简称"新《环保法》")的实施为契机,在理论分析新《环保法》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基础上,以2012—2017年我国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新《环保法》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及企业战略在两者之间的中介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新《环保法》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企业战略在新《环保法》与技术创新之间起到中介效用。本文的研究结论深化了对新《环保法》施行价值的认识,同时对政府和企业强化环境管理有一定的政策启示意义。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郝芳静   谢远涛   刘小娇  
生态环境问题是中国政府和民众关心的重要话题。新《环保法》于2015年1月1日开始实行(1),根据2007-2021年中国上市公司的研究样本,借助于“新《环保法》”这一准自然实验,将企业分为重污染企业和非重污染企业,检验了“新环保法”对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发现:“新环保法”能够提高重污染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且对国企和绿色专利影响更大,能够激励企业的创新发展,这为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及我国相关政策法规建设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友才  牛晓童  
本文将新《环境保护法》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利用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2011—2019年的数据,使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分析该法的实施是否符合"强波特假说"。研究发现:(1)新《环保法》作为史上最严的一项环境规制法律,显著提高了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效率,且在政策窗口期内随实施时间的延长其政策效果更加显著。(2)新《环保法》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重污染企业进行创新,进而提高企业效率,即存在技术创新的渠道机制。(3)新《环保法》对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效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股权集中度越高的企业受政策影响越显著;国有控股企业与非国有控股企业相比受政策影响较不显著;该法的实施对规模较小的企业影响较为显著。即新《环保法》对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影响符合"强波特假说"。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刘建江  熊智桥  石大千  
基于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新《环保法》实施对重污染企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表明,新《环保法》对重污染企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该结论经过一系列的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新《环保法》通过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激励效应与企业外部的市场竞争缓解效应共同促进重污染企业转型升级。异质性分析发现,新《环保法》对东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以及国有重污染企业均有显著的政策效应,但并未体现在中部地区、非高技术产业以及非国有重污染企业。因此,“双碳”目标下可适度提升环境规制水平,多措并举推动重污染企业转型升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宋德勇  朱文博  丁海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能否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已有研究对企业数字化水平的度量缺乏统一的标准,并且没有对企业数字化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微观路径进行全面深入的检验。区别于现有研究,文章不仅基于无形资产数据度量企业的数字化水平,还对上市公司年度报告进行了更细化的文本分析,用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业绩回顾”中的数字化词频占比来度量企业实际的数字化水平,并运用网络招聘大数据对构造的指标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文章考察重污染行业企业数字化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并运用上市公司专利申请明细数据对微观作用机制进行探讨与检验。研究表明,重污染行业企业的数字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这一结论在经过IV估计、反事实分析和改变估计方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显著成立。机制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主要通过提升企业的信息共享水平和知识整合能力从而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环保投资水平更高以及所在地区环境规制力度更强的企业,数字化产生的绿色创新激励效应更大。文章清晰揭示了企业数字化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机理,拓展了企业数字化的相关研究,剖析了企业数字化与绿色可持续发展实现兼容的路径。这对于中国在全球数字化浪潮下实现经济绿色转型和“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也可以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百兴  王博  
以2012—2017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研究了新环保法实施这一外生性事件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结果显示,新环保法实施后受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有所增加,但结果并不显著。进一步探究其原因,发现除新环保法影响可能存在的时滞性特征以外,企业并没有在新环保法实施环境下对企业的资本结构、治理结构和激励方案等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的重大方面做出及时调整,导致环保法的强制性作用无法快速、有效地影响企业的技术创新。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田翠香  孙晓婷  
面对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制约,重污染企业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本文以我国642家有研发支出的重污染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样本企业的社会责任报告、年报和wind数据库等相关资料,调查和分析重污染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行为表现及开展绿色技术创新的企业的特征,发现我国重污染上市公司开展绿色技术创新的整体比例和层次有待提升,不同行业间存在较大差距;国有企业和主板上市的重污染企业更重视绿色技术创新,且善于运用社会责任报告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绿色技术创新动力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无直接关系,而实施绿色战略的企业更容易获得政府补助。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鹏飞  刘晨蕊  孙乐冰  
绿色创新是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选取2012—2020年我国沪深A股重污染行业的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创新补偿理论和信号传递理论,采用负二项回归方法研究环境税和环境信息披露分别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以及环境信息披露对环境税和绿色技术创新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发现,环境税与当期绿色技术创新无显著相关关系,但与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的绿色技术创新呈正"U"型相关关系;环境信息披露与当期的绿色技术创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环境信息披露对环境税与滞后二期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基于不同的企业规模,环境信息披露对环境税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的调节效应不同。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段一群  徐赛兰  
近年来,中国政府正采取日趋严格的命令型环境规制政策试图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但微观层面的经济主体对此如何响应?本文以新《环保法》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10—2018年A股上市企业微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命令型环境规制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新《环保法》的实施抑制了重污染企业的投资规模,其中,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2)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国有企业、高研发强度和处于激烈市场竞争环境中的企业,新《环保法》对企业投资的抑制效果更为明显。因此,政府要进一步强化针对性的激励政策协同,为异质性重污染企业提供更公平的市场环境,进而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克服企业因经济动力不足造成对投资的抑制效应。本文不仅丰富了新《环保法》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和机制研究,更为完善环境立法体系建设提供了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罡  
本文以2015年新环保法实施为准自然实验,以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实验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新环保法实施对重污染企业债务融资的影响及其后果。研究结果表明,新环保法实施显著减少了重污染企业的长期贷款,并且对重污染企业产生了信贷约束效应;相应地,导致了重污染企业行为;进一步研究发现,新环保法实施后,污染企业商业信用显著增加,这为短贷长投提供了融资来源;分样本检验发现,国有企业和大规模重污染企业信贷融资约束效应更明显。本文还发现,新环保法实施后,重污染企业规模投资显著减少,而研发投资并未明显增加,经营风险则显著上升。本文研究表明新环保法发挥了信贷资源配置效应,抑制了重污染企业投资规模,但目前还未能实现重污染企业技术升级。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马永强  赵良凯  杨华悦  唐国琼  
近年来,我国的空气污染问题突出,严重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决策。空气污染如何影响企业绿色创新?会给企业带来怎样的经济后果?采用2014—2018年中国重污染行业A股上市公司的绿色专利数据,实证检验了空气污染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经济后果。研究发现:第一,空气污染显著提高了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绿色专利申请量,但只是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显著增加;第二,空气污染对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绿色专利申请量的影响在国有企业、有官员晋升省份的企业中更显著;第三,政府治理空气污染压力是空气污染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制;第四,绿色专利申请量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的增加都显著降低了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排污费;第五,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和控制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成立。研究结论拓展了空气污染对微观企业行为影响的研究领域,丰富了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理论文献,也厘清了空气污染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的潜在作用机制。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魏明  
2012年是实现"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我国企业如何在新的产业嬗变背景下实现转型升级,已成为业界探讨的热点问题。本文提出以技术创新实现企业转型的构想,在可行性分析基础上,以宁波企业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对企业技术创新现状及能力评价,明确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转型升级战略方向,并提出具体的策略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常青  崔广慧  
本文以2003-2014年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新会计准则中环保类规定的实施对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新会计准则实施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环保投资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发现,新准则中环保类规定的实施对不同产权性质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保投资的影响效果具有显著差异。即实施新准则中环保类规定后,国有控股的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环保投资额明显增加,而非国有控股的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环保投资额变化不明显。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常青  崔广慧  
本文以2003-2014年我国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新会计准则中环保类规定的实施对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保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新会计准则实施与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环保投资显著正相关。进一步发现,新准则中环保类规定的实施对不同产权性质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保投资的影响效果具有显著差异。即实施新准则中环保类规定后,国有控股的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环保投资额明显增加,而非国有控股的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的环保投资额变化不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连智华  尹克寒  
文章以2011—2019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通过建立"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并引入交乘项,以此检验环保信息披露与融资约束交互关系。结果显示:重污染行业上市公司环保信息披露对融资约束扮演着调节效应,即公司环保信息披露质量越高,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越低;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环保信息披露对民营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缓解能力更显著;相比于中西部地区的上市公司,环保信息披露对东部地区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缓解能力更显著。基于此,提出完善环保信息披露制度,强化环保信息披露的奖惩力度,开展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审计工作以及引导金融机构等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