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19)
2023(8240)
2022(6842)
2021(6293)
2020(5160)
2019(11474)
2018(10956)
2017(21392)
2016(11377)
2015(12505)
2014(11569)
2013(11235)
2012(9998)
2011(8784)
2010(8617)
2009(8221)
2008(8426)
2007(7589)
2006(6627)
2005(5873)
作者
(32748)
(27299)
(27229)
(25320)
(17243)
(13257)
(12080)
(10489)
(10386)
(9526)
(9314)
(9022)
(8738)
(8509)
(8472)
(8263)
(8229)
(8148)
(8063)
(7823)
(6721)
(6670)
(6361)
(6140)
(6107)
(6096)
(6085)
(5996)
(5342)
(5330)
学科
(43083)
管理(41242)
(41173)
经济(41123)
(38603)
企业(38603)
方法(20678)
数学(18137)
(18118)
数学方法(18044)
银行(17972)
(17218)
(16932)
(16656)
(13152)
财务(13149)
财务管理(13132)
技术(12875)
企业财务(12658)
(11024)
金融(11024)
中国(10841)
业经(10715)
技术管理(10235)
(9773)
(9771)
制度(9766)
业务(9694)
(9060)
贸易(9048)
机构
大学(155267)
学院(154484)
(65707)
经济(64626)
管理(63824)
理学(55703)
理学院(55162)
管理学(54483)
管理学院(54192)
研究(48258)
中国(44789)
(32118)
(31124)
(30602)
科学(28988)
财经(25958)
业大(25151)
农业(24561)
(23822)
(23818)
中心(23506)
(22566)
研究所(21754)
(20791)
经济学(20463)
银行(19862)
财经大学(19778)
商学(19340)
商学院(19188)
北京(18941)
基金
项目(106804)
科学(84880)
基金(80656)
(72130)
研究(71844)
国家(71535)
科学基金(62158)
社会(48906)
社会科(46674)
社会科学(46663)
基金项目(43733)
自然(42158)
(41315)
自然科(41293)
自然科学(41279)
自然科学基金(40631)
(34863)
教育(32052)
资助(31477)
(25884)
编号(25655)
创新(24422)
重点(23877)
(23448)
(21762)
(21305)
科研(21138)
国家社会(20965)
计划(20729)
教育部(20331)
期刊
(64529)
经济(64529)
研究(45039)
(30081)
金融(30081)
中国(27858)
学报(27818)
(27004)
(25818)
管理(24592)
科学(24525)
大学(20722)
学学(20189)
农业(15278)
财经(13468)
经济研究(11646)
(11305)
业经(11057)
技术(10329)
(9214)
科技(8811)
商业(8509)
教育(8353)
问题(8290)
财会(8141)
(7849)
技术经济(7827)
理论(7619)
国际(7514)
(7341)
共检索到2282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尹东勇   何海锋  
<正>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18修正)》(以下简称“旧《公司法》”)进行了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23修订)》(以下简称“新《公司法》”)的实施,将对商业银行的公司经营、公司治理、高管履职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顾广彩  赖玉明  
新公司法正式实施后,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控制和防范提出了新挑战。本文结合公司法新规定,就在新的法律框架下,银行如何防范潜在的信贷经营风险提出了对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福录  
为了明确和统一人民法院审理公司设立、出资、股权确认等纠纷的法律适用,最高人民法院于2011年1月27日发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自2011年2月16日施行。《新司法解释》将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产生重大影响。本文试对《新司法解释》的主要内容进行诠释,并就商业银行应对之策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商业银行正确适用《新司法解释》有所裨益。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郭平  
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已由全国人大修订通过并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本文较详细地分析了其中修订之处及其对商业银行业务的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爱军  
按股份制的财产组织形式,建立公司制法人产权制度是实现银行产权的法人化,市场化,分离化和多元化的可取之路。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峻  刘健  
新修订的《公司法》放宽了对公司设立与出资的管制,规范了公司的关联交易与对外担保行为,引入了法人人格否认制度,强化了对公司中小股东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本文认为,在新《公司法》框架下,公司信用的基调已从静态的资本信用转向动态的资产信用。对此,作为公司债权人的商业银行,应当确立事前、事中和事后的不同措施,认真做好贷款管理和评价工作。商业银行必须关注客户公司内部治理和对外经营的动态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对公司偿债资产的法律影响。在此基础上,商业银行应充分利用新《公司法》及其他相关法律赋予的权利,有效维护信贷债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福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自2011年2月16日施行,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控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梳理解释规定条文和阐释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新风险源和风险点,并就此提出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璐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已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本文在简要阐述《公司法》部分主要修订内容的基础上,从信贷审批、贷后管理等环节入手,分析对银行信贷经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策略。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洪学军  李珍珍  谢尹琳  
2006年1月1日开始实行的修订后的公司法(以下简称新公司法)进一步完善了包括银行在内的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的机制,在总体强化对银行债权保护的同时也对银行债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就新公司法中予以修改和增加的制度规定对银行债权保护的影响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以求在银行实务操作中引起相应的重视。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任启军  
基于鼓励投资、强化自治和利益攸关者利益平衡的立法宗旨,修订后的《公司法》(以下简称新法)对公司制度进行了全面修改。本文从银行业角度,就《公司法》修订前后的主要差异、对银行业机构的主要影响和政策建议三个部分进行了阐述,每一部分按照市场准入、公司自治与治理、市场运营和市场退出的逻辑顺序予以说明,客观分析了降低公司门槛、放松资本管制、高度公司自治、公司运营与终止新规则对银行业的影响,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为提高银行业适用新法的能力提供了一定参考。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福录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9年4月24日公布了《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该解释是对《合同法》实施10年来和合同审判实践中出现的问题、遇到的难题的一次集中梳理和应对。学习、掌握该解释的意义和内容,有助于当事人正确保护其合同权利。鉴于此,本文试就该解释的出台背景及意义、主要内容进行诠释,并就商业银行应对之策提出五点建议,以期对商业银行正确适用该解释能有所裨益。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袁碧华  
2005年修改通过的新《公司法》,是一个符合我国实际较为成熟的法律文本。但反思新《公司法》,还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因法定准用制不周延而导致的结构性失衡,应予以调整;对中小企业关注不够,有限责任公司应更凸显自治和简化;一人公司的过度规制易导致逆向选择,且在适用法人格否认制度上存在实际的困难,其各项制度价值的平衡还需要继续探讨;法人格否认制度的移植过于超前,应更重视建立滥用公司法人格的积极防御机制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潘立志  刘超颖  
“郑百文”、“中科创业”由于个别大股东的操纵,股价大起大落直至崩盘。不仅中小股东欲哭无泪,银行也是讨债无门。我们将个别股东利用公司的独立人格与股东有限责任,逃避法律义务、谋取非法利益的现象称之为公司法人人格的滥用。作为银行信贷管理,有必要对此问题予以关注。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易小林  
目前,不良资产处置难问题已成为制约城市商业银行发展的瓶颈。本文分析了产生这一问题的司法原因,然后就加快不良资产处置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朱磊  
代销机构履行"适当性义务",是金融消费者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近期,北京一中院一则案例,以代销银行违反适当性义务为由判决银行承担了全责([2018]京01民终8761号,下称"建行代销基金案")。该案适逢最高人民法院九民纪要向全社会征求意见,一时间引发了金融和法律人士的热烈讨论。商业银行代销理财产品,一直是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和打破刚兑、实现"买者自负"的重点领域。该案的判决结果可能存在争议,但其中体现的裁判逻辑和司法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