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66)
- 2023(12307)
- 2022(10116)
- 2021(9412)
- 2020(7739)
- 2019(17886)
- 2018(18032)
- 2017(32815)
- 2016(18384)
- 2015(20667)
- 2014(20433)
- 2013(19056)
- 2012(17582)
- 2011(15981)
- 2010(16701)
- 2009(15202)
- 2008(15186)
- 2007(13764)
- 2006(12527)
- 2005(11438)
- 学科
- 济(74509)
- 经济(74442)
- 管理(51652)
- 业(46716)
- 企(38461)
- 企业(38461)
- 方法(26267)
- 中国(25676)
- 数学(22835)
- 数学方法(22264)
- 地方(20672)
- 农(20494)
- 业经(18274)
- 技术(17414)
- 制(16280)
- 理论(14897)
- 财(14751)
- 银(14457)
- 银行(14434)
- 行(14112)
- 融(14001)
- 金融(14000)
- 教育(13648)
- 农业(13625)
- 学(12979)
- 发(12033)
- 贸(11649)
- 贸易(11635)
- 教学(11574)
- 体(11488)
- 机构
- 学院(245437)
- 大学(243770)
- 济(97535)
- 经济(95242)
- 管理(89588)
- 研究(87210)
- 理学(75144)
- 理学院(74279)
- 管理学(72544)
- 管理学院(72085)
- 中国(66056)
- 京(53726)
- 科学(51473)
- 财(46742)
- 所(43769)
- 江(40427)
- 研究所(39177)
- 中心(39027)
- 农(38247)
- 范(37334)
- 师范(37004)
- 北京(35153)
- 财经(34692)
- 业大(33693)
- 州(32996)
- 院(32031)
- 经(31270)
- 技术(30085)
- 农业(29117)
- 经济学(29034)
- 基金
- 项目(155094)
- 科学(121787)
- 研究(120573)
- 基金(106003)
- 家(90974)
- 国家(90114)
- 科学基金(77654)
- 社会(73427)
- 社会科(69554)
- 社会科学(69537)
- 省(65168)
- 教育(59272)
- 基金项目(54535)
- 划(53383)
- 编号(51128)
- 自然(47653)
- 自然科(46619)
- 自然科学(46612)
- 自然科学基金(45719)
- 资助(43970)
- 成果(43359)
- 课题(38605)
- 发(38585)
- 重点(35781)
- 创(35144)
- 部(33069)
- 创新(32830)
- 年(31849)
- 发展(31280)
- 项目编号(30874)
- 期刊
- 济(118750)
- 经济(118750)
- 研究(82567)
- 中国(65533)
- 教育(49511)
- 管理(38453)
- 农(36170)
- 财(35640)
- 学报(33753)
- 科学(31996)
- 大学(27249)
- 技术(27039)
- 融(26379)
- 金融(26379)
- 农业(24681)
- 学学(24165)
- 业经(20658)
- 经济研究(19596)
- 财经(17208)
- 图书(15273)
- 经(14987)
- 职业(14394)
- 问题(14302)
- 业(14043)
- 坛(13013)
- 论坛(13013)
- 技术经济(12934)
- 科技(12847)
- 统计(12695)
- 策(12265)
共检索到402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中国教育报刊登记者唐景莉、实习生温小乐对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张尧学司长的采访文章,提出了高校新的“质量观”。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厥祥
浙江万里学院确立了"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通过以协同创新为特征的系列组织体制变革,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有效平台;从管理到治理的内部运行机制转型,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了组织保障。
关键词:
以生为本 组织变革 创业精神 人才培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建富
职技高师必须基于教师专业化、终身教育、人本教育等理念,积极探索、构建有别于普通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模式。实行学科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的"4+1"、"4+2"、"3+2"模式是职技高师比较理想、可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教师教育必须实行独立的教育学院管理模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红凤 宋燕
基于应用观转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是地方普通高校转型的核心。伴随科学知识型向文化知识型转变,现代应用观得以确立。应用不再只是技能,它有实践性知识支撑,强调创新与发现。本文基于现代应用观,提出了基于目标、载体与实施的地方普通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变革设想以及保障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成功的构想。
关键词:
应用观 地方普通高校 人才培养模式 变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怡
培养优秀的英语专业人才不仅是英语专业教育改革的目标,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当前我国高职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学生的语言应用较为欠缺、教学理念落后、课程设置不科学和培养模式趋同等问题,应立足社会实际,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改革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英语与其他专业领域的应用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构建完善的语言知识与应用体系,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和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
英语学科 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关莉 张圆圆 郭晓琴 赵彪
材料类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关乎未来社会发展以及人才教育,所以,高校教改需要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出发,基于“专业—创新—竞赛”环节,实现材料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螺旋提升式“育人”目标,大力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能力。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郭建如 吴红斌
基于2016年全国"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与就业调查"数据,围绕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与人才培养方式变革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过程中,人才培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具体表现在课程设置、教学行为、实践教学和综合实习等方面,在课程设置的应用实践性、教学行为的学以致用型、实践教学的资源充分性和实习考评上表现明显。转型试点院校与非转型试点院校在学生能力素质增值上存在显著差异,转型试点院校整体表现较好,但在就业状况上相对较弱,尤其是就业对口程度和就业起薪与老本科院校还存在明显差距。进一步分析发现,教师教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荣翰 潘立文 林明
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通过教育机构(主要是学校)为学生设定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为实现这一结构所实施的方式、方法体系,它是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人才培养目标、机制和过程的有机统一,并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的基本特征。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综合反映,因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捷 杨西强 印杰
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实施了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作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国家级直接面向大学生的注重自主性、探索性、过程性、协作性和学科性的创新训练项目,是高校推进本科教学改革的一个契机。通过该项计划的实施,以点带面,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本科人才培养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逐步探索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乔宝杰
今年4月,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这是提高我国法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大举措。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法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但不可否认,目前我国高校法学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罗星海 吴一丹
高职人才培养制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引擎和保障,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核心和灵魂。文章在概述高职发展历史和人才培养制度与模式界定的基础上,从古代职教遗产、近代高职起源、高职发展与衰退、高职复苏与加速、高职跨越发展、高职特色科学发展六个阶段系统梳理了高职人才培养制度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历程。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学政
深化课程模式改革,可以有效提升医学教育质量,使医学人才培养更符合执业医生的要求。新的课程体系提高了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运用基础医学知识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启发式和自学指导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2012年,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发了《关于实施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优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结构、实施"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推进临床实践教学能力建设、深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瑾 曾冬梅
一、以“地方性”为主线。确立办学指导思想 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出发点。高校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决定于学校办学类型和办学目标的定位。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受到“大一统”办学理念的支配,不论重点大学还是地方院校,办学目标定位基本是一个模式即“高水平大学”。这种缺乏个性的办学思想,在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内.制约着高等学校的健康发展,至今,高校与高校间办学目标的趋同现象仍然存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虎
人才培养是大学教育的基本逻辑起点,体现着大学教育的基本价值。目前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相应的改革措施并未能取得更为积极的效能。应从大学人才培养的过程出发,实行全程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键词:
大学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