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26)
- 2023(7915)
- 2022(6608)
- 2021(5952)
- 2020(4788)
- 2019(10997)
- 2018(10849)
- 2017(20221)
- 2016(11396)
- 2015(12390)
- 2014(12422)
- 2013(12274)
- 2012(12207)
- 2011(11176)
- 2010(11592)
- 2009(10495)
- 2008(10510)
- 2007(9615)
- 2006(8868)
- 2005(8345)
- 学科
- 济(53745)
- 经济(53700)
- 业(27816)
- 管理(25640)
- 企(20371)
- 企业(20371)
- 地方(19052)
- 中国(18474)
- 农(15982)
- 方法(15150)
- 学(13210)
- 业经(12945)
- 数学(12649)
- 数学方法(12485)
- 农业(11046)
- 地方经济(10981)
- 融(10336)
- 金融(10334)
- 发(9998)
- 银(9953)
- 银行(9927)
- 制(9914)
- 财(9797)
- 行(9758)
- 贸(9031)
- 贸易(9020)
- 产业(8739)
- 易(8633)
- 环境(8432)
- 体(7802)
- 机构
- 学院(167020)
- 大学(165598)
- 研究(68316)
- 济(67621)
- 经济(66167)
- 管理(55325)
- 中国(50628)
- 理学(46283)
- 理学院(45552)
- 管理学(44518)
- 管理学院(44203)
- 科学(44032)
- 京(37627)
- 所(37246)
- 农(35204)
- 研究所(33939)
- 财(30718)
- 中心(28993)
- 江(28061)
- 农业(27507)
- 业大(26511)
- 范(25802)
- 师范(25439)
- 院(24744)
- 北京(24282)
- 财经(23528)
- 省(22585)
- 州(22504)
- 经(21245)
- 经济学(21079)
- 基金
- 项目(107145)
- 科学(83237)
- 研究(76745)
- 基金(75184)
- 家(67319)
- 国家(66716)
- 科学基金(55046)
- 社会(47705)
- 社会科(45161)
- 社会科学(45148)
- 省(43829)
- 基金项目(39188)
- 划(37029)
- 自然(35017)
- 教育(34600)
- 自然科(34159)
- 自然科学(34144)
- 自然科学基金(33548)
- 资助(31031)
- 编号(30456)
- 发(30295)
- 成果(25829)
- 重点(25638)
- 发展(23961)
- 展(23541)
- 课题(23384)
- 部(22700)
- 创(21998)
- 创新(20715)
- 计划(20598)
共检索到271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索勋 孔繁瑶 李安兴 殷佩云
结合光镜和电镜、切片和涂片技术 ,对斯氏艾美耳球虫 (Eimeriastiedai)小配子发育期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小配子发育分 2个阶段———生长与核分裂阶段及小配子的形成与分化阶段。早期小配子体单核 ,核仁小 ;随着核的分裂变为双核、四核和多核小配子体 ,后者因核极多 ,浅层分叶形成小配子体胚以利于核周边排列。各小配子体胚周边的核与嵌于核前方的线粒体向前突出并生长 ,最后分化形成小配子落入带虫空泡。成熟的小配子有 2根鞭毛、1个大线粒体和 1个强嗜锇性核、被单层膜。结果表明斯氏艾美耳球虫小配子发育遵循艾美耳属球虫小配子发育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
斯氏艾美耳球虫 小配子 发育 超微结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刚 蒋金书
采用体外脱囊的方法,将布氏艾美耳球虫(Eimeria brunetti)和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的子孢子分别接种于鸡肾原代细胞和9日龄鸡的尿囊腔中,置40~41℃恒温箱内培养,结果如下:①E.brunetti 子孢子接种鸡肾原代细胞后,50h 发现第一代未成熟裂殖体;76h 发现第二代成熟裂殖体;128h 发现配子体,继续培养再无进一步发育。子孢子接种鸡胚尿囊腔后,16~48h 发现第一代裂殖体;60~72h 发现第二代裂殖体;未见到第三代裂殖体;144h 发现小配子体、大配子体和未成熟卵囊,168h 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刚 蒋金书
利用肠粘膜压片镜检的方法,对 E.brunetti,E.maxima 和 E.acervulina 在鸡体内的发育部位和各期虫体的形态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经三次重复试验检查结果表明,E.brunetti 第一代、第二代裂殖生殖主要在空肠和回肠进行;第三代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卵囊形成主要在空肠、回肠、直肠和盲肠近端进行;第三代裂殖生殖,配子生殖和卵囊形成主要在空肠、回肠、直肠和盲肠近端进行.朋代裂殖体出现时间分别为接种后24~48h;56~80h 和88~96h;小配子体与大配子体均于104~112h 出现,未完全成熟的卵囊和极少数成熟卵囊见于112~120h。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查红波 蒋金书
通过石蜡切片、H.E.染色等研究了巨型艾美耳球虫 Eimeria maxima 在免疫鸡体内的发育及鸡体相应肠道的组织学变化.E.maxima 在非免疫鸡体内有3代裂殖生殖。在其第1,2代裂殖生殖阶段,所见虫体寄生的空肠组织发生粘液变性.在裂殖生殖后期和配子生殖阶段,非免疫攻毒鸡空肠绒毛组织病理学变化明显,包括粘膜上皮大量脱落,固有层淋巴细胞浸润等,有时可见大量上皮间淋巴细胞(IEL)出现,在免疫攻毒鸡,E.maxima 从子孢子的侵入、移行阶段在免疫鸡体内就受到抑制.随着时间推移,第1,23代裂殖生殖受到日益加重的抑制,最终使虫体没有进入有性生殖阶段。给免疫鸡攻毒后24h 即可见空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金书 胡景辉
采用体外脱囊的方法,将柔嫩艾美耳球虫(Eimeria tenella)和堆型艾美耳球虫(E.aceroulina)的子孢子分别接种于9日龄 SPF 鸡胚的尿囊腔和鸡肾原代细胞中,置40~41℃恒温箱中培养.E.tenella 子孢子接种 SPF 鸡胚尿囊腔后,24h 后发现早期的第一代裂殖体;34h 后可观察到成熟的第一代裂殖体和裂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家炜 郝瑞娟 王庆恒 杨创业 杜晓东 陈振国
为探究光裸星虫(Sipunculus nudus)发育形态学特征,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技术观察了光裸星虫胚胎和幼体发育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光裸星虫胚胎及幼体发育经历卵裂、囊胚、原肠胚、担轮幼虫、海球幼体、匍匐幼体等主要阶段,卵裂、囊胚、原肠胚和担轮幼虫均在卵膜内发育;海球幼体出膜时,卵膜脱落,不发育为表皮。(2)水温为30~31.5℃条件下,卵子受精30 min后开始卵裂,2 h后形成原肠胚,4 h后发育为担轮幼虫,24 h后出膜成为海球幼体,8~9 d后附着变态为匍匐幼体。(3)光裸星虫为典型的螺旋式完全卵裂。担轮幼虫可做旋转式游动,胚体表面密布纤毛,其中,体前端具有一束较长的顶纤毛;纤毛通过卵膜孔中央伸出体外,分为普通纤毛和勺状纤毛两种类型。胚体形成眼点、肾管等器官。(4)海球幼体游动迅速,摄食浮游植物。口前纤毛环较短,头部具有眼点和神经节;口后纤毛环较长,纤毛类型也分为普通纤毛和勺状纤毛两种;随发育进行,体壁肌肉束不断增强,形成方格状纹理;胃部逐渐前移,肠道不断延长,发生螺旋,在躯干部前段形成肛门。(5)匍匐幼体在底质表面爬行,吞食砂砾;体表具有角质层,体壁肌肉发达;身体前端形成片状突起,将发育成触手;吻部具有规则排列的乳突;身体末端中央外凸形成球形尾器;收吻肌、腹神经索、固肠肌等器官或组织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光裸星虫生殖调控与人工繁育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光裸星虫 胚胎 幼体 发育 形态结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艳兵 李庆章 郝艳红
系统地研究了猪囊尾蚴发育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5头仔猪,分别经口服感染3节猪带绦虫孕卵节片,于感染后不同时期剖杀,剥离囊尾蚴。取囊壁和头颈部,作透射电镜观察。观察结果表明,随感染时间的延长,猪囊尾蚴细胞或组织的类型未发生明显变化,只在大小或发育程度上有所增加。头节和囊壁均由皮层和实质区构成,但二者的超微结构有差别。头节肌肉较发达,皮层外表面的微毛较短,基质区线粒体较少,实质区糖原颗粒不及囊壁贮存多,并且排泄管也较少。提示二者可能执行不同的功能:囊壁与营养吸收有关,而头节可能与将来的发育有关。
关键词:
猪囊尾蚴 发育 超微结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郑灵 肖培村 谢从简 曹厚明 赵鹏 陈勇
【目的】水稻小孢子发育过程直接影响成熟花药的育性,进行系统的细胞学研究揭示不同发育时期的结构特征具有重要意义。【方法】结合形态观察与光镜分析,运用扫描电镜以及透射电镜技术,分别对小孢子发育过程中水稻花药外表皮角质层的发育过程以及内部细胞的形态发育进行了系统观察和分析。【结果】(1)在花粉发育过程中,绒毡层细胞结构变化最为明显。减数分裂前期,绒毡层细胞结构完整,随着减数分裂的进行,绒毡层细胞质浓缩,细胞内呈现空泡化,内质网清晰可见,此后逐渐消失。(2)空泡期早期花药表皮细胞外部逐渐增厚,最终形成具有保护功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刚 蒋金书
以15日龄公雏作为试验对象,利用 TECHNIOON RA-1000SYSTEM 血液生化分析仪,研究了鸡在人工感染 E.brunetti(41 500个卵囊/只)、E.maxima(42000个卵囊/只)和 E.acervulina(42500个卵囊/只)后3,5,7,9和11d 时其血清中葡萄糖、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淀粉酶、尿酸、总蛋白、白蛋白、钙和镁的变化.结果表明:E.brunetti,E.maxima 和 E.acervulina 感染鸡后均可使其血清谷丙转氨酶活性升高,(E.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刚 蒋金书
用18日龄公雏作为试验对象,以增重,病变和死亡为判定指标,用 E.brunetti 的0.5万、1万、5万、10万、20万、50万和100万/只为接种梯度,研究了布氏艾美耳于虫的致病性.结果表明:接种0.5万~20万/只剂量的 E.brunetti 都明显影响鸡的增重.与对照组相比,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P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孟庆玲 乔军 才学鹏 田广孚 闫鸿斌 骆学农
【目的】构建能在真核细胞中共表达斯氏艾美耳球虫微线蛋白5(MIC-5)和兔IL-15重组载体,为进一步研究抗斯氏艾美耳球虫的免疫调节性DNA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将斯氏艾美耳球虫MIC-5和兔IL-15基因,克隆到真核双表达载体pBudce4.1中,应用脂质体介导法将构建的重组质粒pB-MIC-5-IL-15转染BHK-21细胞。在转染后,用RT-PCR法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分别检测MIC-5和IL-15基因在BHK-21细胞中的转录和表达情况。【结果】在重组质粒pB-MIC-5-IL-15转染BHK-21细胞24 h后即可检测到MIC-5、IL-15基因进行了转录;在转染36、48、...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朱杰 张秀梅 高天翔 姜明
利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技术对大菱鲆仔鱼皮肤的发育及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大菱鲆早期仔鱼鱼体两侧皮肤结构完全对称。变态前仔鱼的皮肤发育缓慢,1~25d仔鱼的皮肤由1~2层表皮细胞和不发达的真皮层组成。变态开始后,皮肤的发育速度明显加快。至变态结束(60d左右),仔鱼的皮肤由3~4层表皮细胞和发达的皮下胶原层组成。随着变态发育,大菱鲆仔鱼有眼侧皮肤与无眼侧皮肤结构上出现差异。超微结构观察显示大菱鲆的表皮包括3种表皮细胞:含微丝细胞,黏液细胞和氯细胞。有眼侧表皮细胞胞质内有大量空泡结构,表皮结构较疏松,仅有1种含微丝细胞。无眼侧表皮细胞胞质密度较高,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具有两种结构和电子密度各异的含微丝细胞...
关键词:
大菱鲆 仔鱼 皮肤 发育 超微结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蒲鹏 郑月茂 卿素珠 徐永平 张涌
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山羊胚胎期肝脏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 ,山羊肝细胞在胚胎早期就有明暗之分。胆小管在胚胎早期已经形成 ,胆管由肝母细胞演化而来 ;窦状隙随机发生 ;肝脏造血以红细胞为主 ,且随胚胎的发育 ,造血功能逐渐降低。
关键词:
山羊 胚胎 肝脏 超微结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秦泽荣 孔繁瑶 荒川皓 马场荣一郎
本研究揭示了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可以引起鸡肠炎沙门氏菌感染的复发。复发的主要表现为盲肠内容物的肠炎沙门氏菌阳性率和数量再次显著地升高;肠炎沙门氏菌在盲肠中的滞留时间显著延长。这种复发与肠炎沙门氏菌的初始感染量及球虫感染时间有关。肝脏和脾脏阳性率无显著变化。
关键词:
肠炎沙门氏菌 复发 柔嫩艾美耳球虫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尚娅佳 申家恒 郭德栋 李伟 丁常宏 陆俊萍
【目的】阐明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雌配子体发育的超微结构特征。【方法】以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Beta vulgaris L.VV+1C、2n=18+1)为实验材料,利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其雌配子体的发育过程进行研究。【结果】甜菜无融合生殖单体附加系M14为兼性无融合生殖体,二倍体孢子生殖为蝶须型(Antennaria-type)和韭型(Allium odorum-type),有性生殖为蓼型(Polygonum-type)。蝶须型为主要发育方式,超微结构特征为:雌配子体发育速度较快,从功能大孢子直到细胞化雌配子体时期,细胞器的种类与数量呈现增长趋势:细胞核核仁较大,存在核仁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