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68)
2023(2146)
2022(1763)
2021(1571)
2020(1462)
2019(2759)
2018(2794)
2017(4824)
2016(2549)
2015(2928)
2014(2959)
2013(2999)
2012(2926)
2011(2614)
2010(2603)
2009(2405)
2008(2344)
2007(2213)
2006(1963)
2005(1822)
作者
(9987)
(8350)
(8344)
(7884)
(5568)
(4114)
(3713)
(3364)
(3087)
(3076)
(3074)
(2983)
(2857)
(2762)
(2716)
(2586)
(2568)
(2554)
(2544)
(2462)
(2230)
(2188)
(2168)
(1978)
(1949)
(1912)
(1889)
(1827)
(1821)
(1785)
学科
(12031)
管理(10720)
(10415)
经济(10411)
(10204)
企业(10204)
技术(10102)
技术管理(5595)
方法(4756)
数学(4093)
数学方法(4051)
(3355)
(2852)
中国(2612)
新技术(2507)
高新(2499)
高新技术(2499)
业经(2246)
(2221)
农业(2204)
(2184)
贸易(2182)
(2104)
(2065)
(1858)
(1852)
银行(1849)
(1796)
(1781)
理论(1778)
机构
大学(42344)
学院(42233)
研究(16675)
(16111)
经济(15715)
管理(15162)
理学(12814)
理学院(12665)
管理学(12348)
管理学院(12259)
科学(11792)
中国(11704)
(11208)
(9734)
(9472)
业大(9114)
农业(9022)
研究所(8926)
技术(7519)
中心(7432)
(7356)
(6904)
(5966)
(5892)
北京(5806)
(5769)
农业大学(5682)
科学院(5201)
(5089)
(4980)
基金
项目(30197)
科学(22801)
基金(20967)
研究(19736)
(19667)
国家(19549)
科学基金(15900)
(12679)
社会(11781)
社会科(11238)
社会科学(11235)
基金项目(10890)
自然(10880)
自然科(10652)
自然科学(10647)
自然科学基金(10458)
(10399)
教育(8733)
资助(8535)
编号(7243)
(7172)
重点(7169)
科技(7166)
创新(6870)
技术(6714)
计划(6679)
(6624)
(6256)
(6215)
科研(5895)
期刊
(17390)
经济(17390)
中国(11150)
研究(10920)
学报(10897)
(10183)
科学(9247)
大学(7811)
学学(7552)
农业(7393)
技术(6908)
管理(6267)
(4677)
科技(4626)
教育(4601)
技术经济(4198)
(4147)
业大(3811)
(3255)
金融(3255)
农业大学(3137)
(3053)
论坛(3053)
林业(2835)
(2778)
经济研究(2577)
财经(2405)
图书(2211)
业经(2166)
(2151)
共检索到666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永跃  梁广文  曾玲  
运用均匀设计的试验方法 ,以干扰作用控制指数和害虫种群数量持续降低指标 ,评价了注射法使用斯氏线虫处理成长蕉株对香蕉假茎象甲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 :所有的试验组合均可以将香蕉假茎象甲种群趋势指数压到 1以下 ;建立了斯氏线虫的使用浓度、使用次数与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之间回归模型 :Y =0 .96 2 7- 0 .130 8A - 0 .0 382B ,并分析了两因子对控制作用的影响。通过拟合给出了不同组合对香蕉假茎象甲种群的控制作用 ,为斯氏线虫的田间使用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陆永跃  梁广文  
通过调查研究 ,组建了以作用因子为组分的春季香蕉假茎象甲 (OdoiporuslongicollisOliver)自然种群生命表。在此基础上运用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法 ,分析了各种因子对假茎象甲自然种群的作用。结果表明 ,春季假茎象甲自然种群趋势指数成长蕉株上平均为 4 .348 1,留头蕉茎上平均为 3.6 6 2 8;捕食及其他因子对该虫种群控制作用最大 ,排除作用控制指数成长蕉株为 1.92 5 6 ,留头蕉茎上为 2 .35 7 7;自然死亡作用次之 ,成长蕉株为 1.36 0 7,留头蕉茎上为 1.35 5 4 ;寄生或疾病因子作用最小 ,成长蕉株为 1.198 8,留头蕉茎上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戴立霞  李恂  王明旭  张占平  陈良昌  
通过解剖萧氏松茎象虫害木的研究方法和林间的定期观察,可知该虫在湖南2年发生1代,4月中旬至5月中旬是成虫为林间活动的高峰期,9月下旬为化蛹高峰期。9月上旬到11中旬是人工捕虫的最佳时期。涂杆可减少30%萧氏松茎象入侵,药物注射可达95%的防治效果。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进  杨茂发  狄雪塬  师沛琼  邹晓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进  杨茂发  狄雪塬  师沛琼  邹晓  
为利用白僵菌防治稻水象甲,采用田间笼罩接虫法,施球孢白僵菌YS03菌株量为5.0×109个孢子/m2,测定施菌后水稻叶片的取食斑数及水稻分蘖数、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5.0×109孢子/m2的施用剂量下,球孢白僵菌YS03菌株对稻水象甲成虫在田间的防治效果为40%~60%,减少水稻产量损失达18.75百分点,水稻的分蘖数、穗数、穗粒数都有显著增加,仅千粒重的差异不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金水  郑惠成  杨怀文  
本文通过对斯氏属9个线虫品系在不同温度下对多纹豹蠹蛾侵染力的测定,筛选出Steinernema feltiae Beijing为最佳品系;它能寄生低、中、高龄幼虫及蛹;温度在25℃时线虫的侵染力最强,可在2-4d内把害虫致死;线虫在虫道内能主动扩散到8cm处毒杀寄主。供试的其它8个线虫品系也能不同程度地致死害虫,并在死虫体内增殖。线虫的使用剂量对多纹豹蠹蛾的致死速度及效果有影响,以每害虫1000条侵染期线虫为最适剂量。4种施用方法比较表明,用带线虫的塑料海绵塞虫孔效果好,操作、携带最方便;室内对多纹豹蠹蛾幼虫的致死率达100%,林间大区防治效果达88.6-97.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云芝  杨建忠  李淑芬  冯光泉  陈昱君  王勇  武忠翠  
选择了8种不同药剂进行三七根结线虫病田间防效筛选试验,以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种类。结果表明,98%~100%棉隆微粒剂、2.0%阿维菌素乳油的防治效果均在75%以上,达到了有效的防治效果。因此,可以在生产上推广使用98%~100%棉隆微粒剂、2.0%阿维菌素乳油进行三七根结线虫病的防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庆安  甘立军  夏凯  
以黄瓜为材料,研究了根结线虫对内源茉莉酸和水杨酸含量的影响,并进行了初步的防治研究。结果表明,接种根结线虫后16 h,黄瓜叶片中的茉莉酸含量急剧上升,上升幅度为对照的8.2倍;水杨酸含量也有显著上升的趋势,并在侵染后24 h达到对照的5.02倍。田间试验表明,50 mg.L-1茉莉酸甲酯和50 mg.L-1水杨酸混合溶液处理,能有效地防治黄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并使黄瓜产量增加27.85%。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春晓  谢辉  韩玉春  秦丹  
温室内对香蕉穿孔线虫在无植物及其组织土壤中的存活能力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在8~38℃环境下的潮湿土壤中(湿度为50%~100%),所有供试7个种群至少能存活5个月,多数种群可存活6~9个月,个别种群可存活11个月;种群间在同一种土壤中的存活力有差异,同一种群在基质土和蕉园土中的存活力差异不显著;在存活虫态方面,多数种群雌虫最多、存活时间最长,雄虫次之,幼虫则很少,但也有少数种群的雄虫存活力强于雌虫;在8~38℃环境下的干燥土壤中(湿度为6%~10%),供试的9个种群存活时间不超过20 d;各种群在干燥基质土的存活能力强于干燥蕉园土,存活的虫态多数是雌虫,雄虫很少,未见幼虫。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翟留香  李迅东  谢辉  
从云南香蕉根际土壤中,检查出2种长针线虫(Longidorus)和1种剑针线虫(Xiphidorus),其中L.intermedius是香蕉上的新纪录种,剑针线虫为我国新纪录属。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肖雅敏  周峡  张绍升  
从福建省漳州市、福州市、莆田市、南平市、宁德市香蕉园采集的62份香蕉根样本中分离到螺旋线虫和纽带线虫.根据其形态学特征及r DNA-ITS区和28S r DNA-D2/D3区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双宫螺旋线虫、多带螺旋线虫和塞氏纽带线虫.多带螺旋线虫和塞氏纽带线虫在福建香蕉上为首次报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韦锡昌   林蓝慧   蒙姣荣   李界秋   王忠文  
【目的】从香蕉根际土壤等材料中分离筛选获得对香蕉枯萎病菌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为香蕉枯萎病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及菌株资源。【方法】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香蕉枯萎病罹病土壤、桑蚕和发酵藻等材料中分离得到微生物,再分别采用平板划线法和单孢分离法对细菌、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以香蕉枯萎病菌亚热带4号生理小种(Foc STR4)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进行拮抗菌的筛选试验,对抑制效果最好的菌株进行基因测序鉴定、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以只接种Foc STR4为对照进行防治香蕉枯萎病的盆栽试验。【结果】从罹病的香蕉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对Foc STR4有明显抑制效果的拮抗细菌TU3-1,抑制率为56.18%,在实验中发现TU3-1对香蕉炭疽病菌等其他13种供试植物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75.99%。盆栽试验结果显示,与只接种Foc STR4处理相比,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51.81%。经基因测序、序列比对和生理生化实验观测,TU3-1菌株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属(Bacillus velezensis),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厌氧性,可水解淀粉和纤维素,产生氨气和蛋白酶,最适宜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培养温度为30 ℃,最适生长pH为7。【结论】筛选鉴定得到1株对Foc STR4抑制率为56.18%、对香蕉枯萎病防治效果为51.81%的拮抗细菌TU3-1,被鉴定为B. velezensis TU3-1对其他10种植物病原真菌及3种植物病原细菌也有抑制作用,表现出广谱抑菌活性,可进一步开发作为生防菌种质资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秦丹  谢辉  裴艳艳  徐春玲  韩玉春  黄春晓  李云  
【目的】为了明确香蕉穿孔线虫(Radopholus similis)观赏植物种群对香蕉(Musaspp.)的致病性。【方法】通过室内盆栽接种测试的方法,研究侵入中国的6个香蕉穿孔线虫观赏植物种群对大蕉、粉蕉、皇帝蕉和巴西蕉的幼苗的致病性。【结果】供试的6个香蕉穿孔线虫观赏植物种群都能明显侵染大蕉、粉蕉和皇帝蕉,并显著抑制大蕉、粉蕉和皇帝蕉的生长;只有2个种群对巴西蕉表现为弱致病,对其生长有一定的抑制。【结论】侵入中国的6个香蕉穿孔线虫观赏植物种群普遍对大蕉、粉蕉和皇帝蕉有明显的致病性,少数种群对巴西蕉有一定的致病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奇志  王玉柱  佟付泉  周顺海  张薇  徐莉娜  
本文着重研究了4个线虫品系(苹果蠹蛾线虫SteinernemacarpocapsaeMK,A24和Beijing品系及长尾线虫S.longicaudumCB-2y品系)的线虫对不同树种──桃、杏树上桃红颈天牛幼虫的侵染力;不同剂量对桃红颈天牛幼虫的侵染力;不同施用方法──注射法和海绵法对桃红颈天牛幼虫的防治效果及不同贮藏期──1个月和一年对桃红颈天牛幼虫浸染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昆虫病原线虫对桃、杏树上桃红颈天牛的侵染力无显著差异;30000~50000条/ml,剂量的MK,A24和Beijing3个品系线虫对桃、杏树内的桃红颈天牛具有较高的侵染力;多数供试线虫以注射法施用效果好于用海绵法施...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明  陆光艺  黄金玲  陆秀红  秦碧霞  刘纪霜  潘萍红  李国栋  乔丽娅  黄秉智  
通过抗病鉴定试验选取抗病香蕉品种海贡和感病香蕉品种威廉斯B6,并用2个香蕉品种的根渗出物分别处理南方根结线虫的卵,观察根渗出物对线虫卵孵化及幼虫致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接虫后抗病香蕉品种海贡根渗出物处理的卵总孵化率为63.26%,平均病情指数为22.13;感病香蕉品种威廉斯B6的总孵化率为80.29%,平均病情指数为53.35,2个香蕉品种的孵化率差异极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