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76)
2023(3926)
2022(3415)
2021(3303)
2020(2673)
2019(6155)
2018(6316)
2017(11733)
2016(6945)
2015(8037)
2014(8332)
2013(8211)
2012(7629)
2011(6879)
2010(7101)
2009(6455)
2008(6619)
2007(6227)
2006(5752)
2005(5546)
作者
(19894)
(16467)
(16264)
(15919)
(10371)
(7888)
(7496)
(6288)
(6218)
(6218)
(5672)
(5495)
(5326)
(5324)
(5236)
(5067)
(4885)
(4855)
(4744)
(4686)
(4239)
(4049)
(3978)
(3898)
(3773)
(3667)
(3659)
(3639)
(3391)
(3339)
学科
(26036)
经济(25996)
(19626)
管理(19087)
(13397)
企业(13397)
(11115)
方法(9823)
中国(9414)
数学(8268)
数学方法(8079)
农业(7566)
(7472)
(6696)
业经(6306)
(5782)
理论(5771)
劳动(5764)
(5249)
(5168)
贸易(5162)
(5085)
银行(5075)
教育(5037)
(5032)
地方(4831)
(4791)
(4505)
财务(4483)
财务管理(4456)
机构
学院(97863)
大学(94999)
(39025)
经济(37993)
管理(32847)
研究(32784)
中国(27637)
理学(26553)
理学院(26243)
管理学(25587)
管理学院(25424)
(21005)
(20393)
科学(19225)
(17753)
(17552)
(16467)
中心(15838)
财经(15182)
研究所(15127)
(14568)
(13925)
北京(13891)
师范(13806)
(13486)
业大(13027)
(12736)
农业(12510)
经济学(12235)
技术(12006)
基金
项目(53718)
研究(42831)
科学(40766)
基金(35956)
(30804)
国家(30481)
科学基金(25235)
社会(25101)
社会科(23578)
社会科学(23573)
(21860)
教育(20855)
编号(19560)
基金项目(17937)
(17904)
成果(17167)
资助(16139)
自然(15094)
自然科(14728)
自然科学(14726)
自然科学基金(14449)
课题(14203)
重点(12220)
(11980)
(11833)
(11771)
(11606)
项目编号(11213)
(10694)
大学(10580)
期刊
(51354)
经济(51354)
研究(33521)
中国(25912)
(17228)
教育(17049)
(16306)
管理(13571)
学报(13250)
科学(11843)
(11660)
金融(11660)
农业(10662)
技术(10539)
大学(10385)
学学(9360)
业经(8988)
财经(7669)
经济研究(7315)
问题(6897)
(6755)
图书(6487)
职业(5483)
(5452)
(5408)
理论(5359)
技术经济(5055)
书馆(4923)
图书馆(4923)
财会(4903)
共检索到1678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陈振羽  
斯密提出的劳动与资本交换的生产劳动是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而不是所谓带来利润或剩余价值的劳动。斯密的第一定义已触及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本质,而不是只认识其现象。斯密的生产劳动定义被马克思的生产劳动定义批判的继承,而不是两者无联系。探讨这个问题有助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从而有助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经济实践中的若干重要问题。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学安  
传统经济学的劳动力价值理论只有生产劳动力的生产费用(物化劳动),没有生产劳动力的劳动时间(活劳动)的耗费。劳动力的生产也有劳动时间的耗费。劳动力的自然再生产时间不形成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的社会再生产时间、即学习劳动的时间形成劳动力的价值。劳动力价值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生产劳动力的物化劳动,如生活费用和学习费用等;二是生产劳动力的活劳动即学习劳动。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雄  何春艳  张鲲  
在国家深入推进司法公信力建设的背景下,劳动争议案件司法实务正面临若干新的挑战,国家对劳动争议案件司法处理有了新的更高要求,但审判的法律依据短缺,理论研究尚不成熟。依法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案件,除了国家层面的法律规制外,还需要地方法院发挥其应有的司法能动作用,既要依法判案,保证公平正义,又要克制"造法"冲动,合情合理合法地对待每一件劳动争议案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徐碧霞  
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问题包括两个方面:(1)用什么标准来区分劳动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2)用什么方法来综合计量国民经济生产劳动总成果。本文从经济理论建设的要求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现实需要两方面出发,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石建忠  
本文就劳动者过劳现象在特征、确定、测量等方面作了探讨,并阐述了过劳预警机制建立的方法。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杨晓雨  
最高人民法院在司法解释四中,明确了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未通知工会构成违法解除的裁判精神,同时,对用人单位在单方解约时未履行通知义务的事后补正措施采取了认可的态度。但笔者认为,这种事后补救措施不利于工会组织发挥自身的监督保障职能,也不利于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应当予以修正。同时,对该条文中的"工会"也不能狭隘地解读为本单位基层工会,即使用人单位尚未建立工会,其在行使单方解约权时仍然应当向地方各级工会、行业工会或者其他工会组织履行通知义务。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圣兰  陶杨  朱景林  
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的创办具有历史必然性,它是在国际教育改革大气候之影响、国内教育新模式大探索之趋势、江西地方特色大需求之必然等内外因素的合力作用下而催生的。它通过22年的办学探索,创造出管理分级化多元化、学制层次化多样化、教学生产化活动化、招生分配个性化等特色,从本质层面体现了对教劳矛盾的消解。但是,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毕竟是特殊年代的一场特殊教育实验,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它突出"红"的人的全面发展观、重技能下的理论"不在场"、有始无终的半工半读等探索性失误,值得当前教育改革者深刻反思。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述英  
文章从生产劳动实践引发理论演变的方法论重新定义生产劳动;生产劳动和劳动价值论从物质生产领域拓展到服务经济领域,是劳动价值论的深化;服务劳动是生产性劳动,是社会财富和价值的源泉,这是服务价值论的新概念;服务的价值创造过程有其特殊性;劳动价值论从物质领域拓展到服务领域是经济学的一场革命。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谢富胜  
国内学者对划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标准有不同的理解 ,经济实践和理论研究目的的变化使西方学者对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划分采取了新的标准。马克思区分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是为了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演进 ,劳动的生产性对资本积累的重要作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的变化需要扩大资本主义生产劳动的外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劳动 ,是劳动能力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元化所有制结构的生产过程中所具有的关系和方式的简称。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朱慧  陈慧颖  
劳动争议管辖问题作为劳动关系当事人进入法律救济的前提,直接涉及到劳动关系当事人权利的实现程度,对于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现行法规对于劳动争议管辖的规定没有体现劳动关系的特殊性,尤其不利于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本文对此作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完善我国劳动争议管辖制度的若干建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安洪溪  张凤莲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几个问题安洪溪,张凤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现在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如果说1958年是我国第一次引起广泛探讨教劳结合的话,60年代初高教部发布“高教六十条”后所进行的探讨则是第二次。“文革”期间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我们...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振淮  金陵  
长江产业密集带建设若干问题探讨●郭振淮●金陵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长江产业密集带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江自西而东横穿我国中部,其上中下游分别属于我国东、中、西部,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若在这里建成一个产业密集带,势将对我...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栾居沪  
劳动者在维权过程中,往往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要对是否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进行申请确认。仲裁和司法实践中,摆在裁判者面前的是劳动关系确认是否适用仲裁时效的问题,由于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不同裁判者的裁判理由和结果也大相径庭。因此,有必要对劳动关系确认是否适用仲裁时效作一系统探讨,以求得最大限度地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让案件裁判体现公平和正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萧宗六  
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已经确定下来,并且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这就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方针在出台之前,经过长达十年的酝酿、讨论和辩论。...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杜作润  郑礼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下简称“相结合”)既是一个老问题,又是一个新课题。邓小平同志指出:“现代经济和技术的迅速发展,要求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的迅速提高,要求我们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容上、方法上不断有新的发展。”(《邓小平文选》第104页)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相结合”的认识具有差异性,“相结合”的内容、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别。今天,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面前,我们讨论“相结合”问题,似乎应在更大的视野背景中,即以客观社会现实要求为主线索说明相结合的内容、要求与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