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96)
2023(9918)
2022(8570)
2021(7662)
2020(6644)
2019(15395)
2018(14982)
2017(28607)
2016(15853)
2015(18133)
2014(18384)
2013(18464)
2012(17795)
2011(16594)
2010(16706)
2009(15930)
2008(15807)
2007(14553)
2006(13035)
2005(11817)
作者
(51924)
(43613)
(43451)
(41486)
(27714)
(21086)
(19882)
(17205)
(16453)
(15520)
(15175)
(14377)
(14090)
(14085)
(14050)
(13695)
(13311)
(13017)
(12756)
(12608)
(11219)
(10989)
(10921)
(10208)
(10148)
(9713)
(9708)
(9511)
(8999)
(8709)
学科
(88323)
经济(88253)
管理(42388)
(39954)
方法(34776)
(31988)
企业(31988)
数学(30942)
数学方法(30688)
地方(19859)
(19825)
中国(19224)
(18353)
(18189)
业经(15257)
地方经济(13391)
(13381)
农业(12476)
(12291)
贸易(12287)
(11821)
(11754)
(11619)
金融(11614)
(11003)
财务(10986)
财务管理(10952)
(10856)
银行(10796)
环境(10783)
机构
大学(248738)
学院(246015)
(109654)
经济(107450)
研究(93092)
管理(86098)
理学(73469)
理学院(72551)
管理学(71158)
管理学院(70722)
中国(68696)
科学(59373)
(53024)
(50979)
(50670)
(47987)
研究所(46272)
农业(40823)
中心(40689)
业大(40549)
(38259)
财经(38100)
经济学(35549)
(34427)
北京(33752)
(32347)
经济学院(31801)
(31245)
师范(30806)
(29680)
基金
项目(158039)
科学(121320)
基金(113653)
研究(108169)
(102338)
国家(101530)
科学基金(83473)
社会(68452)
社会科(64612)
社会科学(64587)
(61713)
基金项目(59292)
自然(55147)
自然科(53834)
自然科学(53810)
自然科学基金(52871)
(52763)
教育(49363)
资助(48270)
编号(41734)
重点(36764)
(35447)
成果(34906)
(34880)
(31727)
计划(31490)
科研(31039)
课题(30107)
创新(29891)
教育部(29039)
期刊
(127017)
经济(127017)
研究(74640)
学报(47885)
中国(47487)
(45862)
科学(40451)
(38428)
大学(34410)
学学(32860)
管理(31855)
农业(30329)
(22538)
金融(22538)
经济研究(21629)
财经(20748)
教育(20627)
技术(20143)
(17989)
业经(17458)
(16804)
问题(16601)
技术经济(13992)
统计(13179)
(13107)
(12948)
世界(12399)
业大(11622)
国际(11416)
(11180)
共检索到375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郭广迪  
斯密、凯恩斯和马克思这三大经济学家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的不同角度可以分别用长期、短期和超长期来表示。凯恩斯的短期分析与斯密的长期分析的共同点是以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既定前提,分歧仅在于资本主义经济是否能够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马克思的超长期分析与斯密的长期分析和凯恩斯的短期分析最根本分歧在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否必将走向灭亡。在二者之间存在根本分歧的前提下,从马克思经济学的视角看,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期分析和短期分析并非毫无意义,而且是必要的;从西方经济学的视角看,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超长期分析也有重要借鉴意义,并对其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成林  何自力  
在自由主义经济信条的指引下,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进入新世纪以来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人们在反思西方自由市场经济思想弊端的同时,不断重温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深刻剖析。西方主流经济学在解释当前发生的经济危机时,显得苍白无力。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相比,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深刻的阐述了经济危机的本质,即危机本质上是实体经济的危机。此外,后凯恩斯主义危机理论对当前的金融危机也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古里尔莫·卡尔凯迪  迈克尔·罗伯茨  张建刚  
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赢利能力不足,但凯恩斯主义者和紧缩主义者(紧缩政策的支持者)都不承认这一点。因此,他们解决危机的办法在现实中都难以奏效。凯恩斯主义者主张通过国家支持的刺激计划(再分配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但这并不能克服资本主义固有的利润率下降趋势,所以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并不成功。紧缩主义者希望通过缩减债务来提高赢利能力以刺激经济增长,但这些措施同样也不起作用。这些结论尤其适用于正处于危机中的衰弱的欧元区经济。我们通过对阿根廷的研究发现,2001年经济危机后,阿根廷的经济之所以恢复了增长,并不是由于竞争性的货币贬值政策所导致的,而是由于新的效率更高、剥削率更...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生钰  葛扬  
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都聚焦于资本主义经济波动现象。在分别总结马克思和凯恩斯主义各自理论特征的基础上,对二者的异同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在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表现、复苏的基础等方面都有相同之处。但是,在危机周期性爆发的根源、表现、解决方式等方面,也存在着实质差别。尤其是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解释,比凯恩斯主义更真实地反映了现实,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爆发的供给冲击方面的理论,也极具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生钰  葛扬  
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都聚焦于资本主义经济波动现象。在分别总结马克思和凯恩斯主义各自理论特征的基础上,对二者的异同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在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表现、复苏的基础等方面都有相同之处。但是,在危机周期性爆发的根源、表现、解决方式等方面,也存在着实质差别。尤其是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解释,比凯恩斯主义更真实地反映了现实,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爆发的供给冲击方面的理论,也极具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璐  
在经济思想发展史上,经济学分析范式的转换经历了多次更迭与交替。与居于现代主流经济学地位、以强调技术关系分析为核心的新古典范式不同,马克思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基于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经济竞争的博弈规则,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即在于获取按货币价值计算的利润或货币增殖;通过对现实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剖析,马克思和凯恩斯强调了资本主义货币经济的本质,并表明了有效需求问题的根源。相反,建立在生产函数基础上的新古典理论完全脱离了资本主义竞争的分析框架,其异质品模型的加总悖论直至20世纪50-60年代的“剑桥资本争论”公布于众。从范式意义上讲,马克思经济学与凯恩斯经济学都是对主流理论的一次思维范式的革命,它们各自...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姬旭辉  叶青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首先研究把握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深化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世界格局正处在加快演变的历史进程之中,产生了大量深刻复杂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课题,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和走向。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孟范昆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科学技术的理论,从深层次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论证了剩余价值理论,并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的学说,解决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无法解决的理论难题。因此,深入研究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的理论,对于运用科技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祎  
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危机导致了资本主义黄金时代社会协议的瓦解,食利者社会权力的增加促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新自由主义政策,推动了金融化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的企业金融化过程建立了食利者同企业管理者之间的同盟,牺牲了工人的利益。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家庭金融化过程将家庭利益同金融市场联系起来,维护着食利者的社会权力。金融化会造成收入差距的扩大以及投资的减少,需要通过不断增加家庭借贷以维持社会总需求。债务的增加不可持续,最终造成了2007年的次贷危机并带来了全球性的金融和经济危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邓春玲  郭志娟  
在全球经济下行与主流经济学理论危机的双重背景下,基于库恩“范式”的视角,对马克思经济学范式与凯恩斯经济学范式的经济周期理论进行深入比较研究发现:两种范式对经济周期的分析在方法论特征、理论基础、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源和实质、危机治理政策以及理论预设目标等方面,存在着实质性差别。但是,两种范式对经济周期的分析在宏观总量方法、经济危机爆发的诱因以及经济复苏的基础等方面都有共同触点。马克思对经济周期理论的论证被实践和历史证明是真理性的认识,仍然是解释当今经济危机及周期性波动最有效的工具。为此,要消弭经济危机的影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需要以马克思经济周期理论为指导,同时有甄别地借鉴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琨  闫伟  
本文从设定经济增长基本方程出发,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与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构建闭合增长模型的不同思路,进而对两种增长理论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与后凯恩斯主义增长理论都对收入分配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并且都坚持阶级、制度、非均衡的分析方法;然而,两者在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经济增长的最终决定因素、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是否存在极限以及增长过程中的市场结构等问题上仍存在明显分歧。与后凯恩斯主义增长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增长理论在理论基础、研究视阈及内在逻辑一致性等方面都更具优势。全面比较马克思主义与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祥  靳卫萍  
对有效需求的讨论,联系到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卡莱茨基周期理论以及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其中,马克思经济学从社会关系的意义上来表述利润的,即利润来自于社会关系,是一种按价值计量的剩余。这种采用“价值理论”表述的有效需求问题难以揭示出现实的货币金融体系的运行。卡莱茨基利用马克思的社会再生产公式推论出了有效需求问题,其核心是成本与利润的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所决定的消费倾向之间的关系;他排除了资本存量的价值变动的分析,不能合理解释存量与流量的关系,从而使他的有效需求理论讨论现实的经济波动有很大的局限性。凯恩斯则认为有效需求是总供给和总需求函数的交点,它是一个均衡点,这一点来自于企业家利润最大化的决策,由...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昌廷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私有制,根本原因是劳动群众有限的消费,只有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才能从根本上消灭经济危机;凯恩斯认为三个基本心理规律决定了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又造成非自愿失业,政府需要干预经济来增加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两种经济危机理论在经济危机的成因、理论基础、危机的实质、研究方法、阶级立场、研究目的等方面存在根本的区别。我国要克服和避免经济危机需要以马克思理论为指导。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小亮  
在经济过剩危机理论上,凯恩斯主义分析的经济学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 其分析视野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其分析的聚焦点是市场,其理论重视反危机政策和措施 研究;马克思主义则是历史唯物主义,高度重视生产领域,从市场机制和市场制度相结 合的角度分析,并不着重研究反危机的政策和措施。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市场化改革中出 现经济过剩问题的研究,更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朱巧玲  
对资本主义长期波动的研究是分析资本主义历史趋势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现代马克思主义长波理论与新创新熊彼特学派长波理论是研究资本主义长期运动的两个重要理论流派。通过对这两个学派的研究可以发现,以蜂聚形式出现的新兴产业部门的生命循环,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缓解资本主义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由此可以解释资本主义长周期存在上升阶段的原因;而剩余价值生产及其实现之间矛盾的发展,将造成利润率和利润量趋于下降,从而为长波下行铺垫道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