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09)
- 2023(6143)
- 2022(4983)
- 2021(5180)
- 2020(3862)
- 2019(9071)
- 2018(9278)
- 2017(15135)
- 2016(9797)
- 2015(11328)
- 2014(11859)
- 2013(10725)
- 2012(10409)
- 2011(9365)
- 2010(10108)
- 2009(9189)
- 2008(9580)
- 2007(8990)
- 2006(8186)
- 2005(7982)
- 学科
- 济(27660)
- 经济(27600)
- 管理(22928)
- 教育(20860)
- 业(18948)
- 企(16616)
- 企业(16616)
- 中国(15448)
- 理论(13383)
- 学(10971)
- 教学(9931)
- 方法(9735)
- 农(9020)
- 财(8684)
- 制(7515)
- 业经(7137)
- 数学(6571)
- 数学方法(6230)
- 发(6082)
- 银(5751)
- 银行(5744)
- 农业(5639)
- 行(5451)
- 和(5448)
- 学法(5424)
- 教学法(5424)
- 策(5319)
- 发展(5292)
- 融(5227)
- 金融(5227)
- 机构
- 大学(137558)
- 学院(131816)
- 研究(49004)
- 济(41013)
- 管理(39794)
- 经济(39490)
- 中国(33509)
- 理学(32516)
- 京(32285)
- 理学院(31995)
- 教育(31727)
- 管理学(30996)
- 管理学院(30729)
- 范(29913)
- 师范(29734)
- 科学(29011)
- 所(25207)
- 师范大学(24355)
- 江(23758)
- 财(23294)
- 研究所(22210)
- 北京(22105)
- 中心(21718)
- 技术(20133)
- 州(19230)
- 职业(18708)
- 农(17971)
- 院(17332)
- 财经(17138)
- 业大(15541)
- 基金
- 项目(72125)
- 研究(62456)
- 科学(56374)
- 基金(46158)
- 家(38683)
- 教育(38562)
- 国家(38137)
- 社会(34168)
- 社会科(31676)
- 社会科学(31668)
- 科学基金(31247)
- 编号(29609)
- 省(29590)
- 成果(29458)
- 划(26698)
- 课题(24600)
- 基金项目(22356)
- 年(21642)
- 资助(19543)
- 重点(18021)
- 自然(17821)
- 项目编号(17757)
- 部(17460)
- 性(17445)
- 规划(17389)
- 自然科(17377)
- 自然科学(17373)
- 自然科学基金(17041)
- 教育部(15816)
- 发(15758)
共检索到230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存金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基本哲学问题,也是教育研究绕不过去的真问题。《交互生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转化之力》一书以方法论的眼光梳理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的问题史,透析了理论与实践断裂的根源。在此基础上,该书致力于实践哲学与教育学的"视阈融合",提出了"转化逻辑"这一关键概念,并以"生命·实践"教育学为案例,呈现了教育理论与实践之间双向转化的过程机制。以此方式介入教育研究的"生命·实践"教育学,可能创生出教育学理论发展的新特质和教育学学科发展的新面向。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栋
“情感体验”的生成作为理性认知与感性经验相互作用的结果,影响教育理论实践转化主体的动机、信念、态度与行动倾向,需要主体通过身份认同、理论认同与关系认同,构建自我生成场、价值共识场与平等对话场,明晰外在角色规定与内在身份认同、专家倡导理论与自我运用理论、理论逻辑确定性与教学行动不确定性之间的边界张力。激活教育实践主体的利益需求、验证教育理论转化的实践效果、联结教育主体间的人际信任、达成教育主体间的价值共识等基本环节,共同构建了“情感体验”生成机制的运作模型。探索“情感体验”生成的可能路径,需要为教师的专业成长赋权增能,整合教育理论“可信、可用与可爱”的三重诉求,构建教研协同的学习共生体。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志敏 纪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顾丽梅
转化学习是对传统教育观点的一种颠覆,转化教育的实质就是个人通过不断的自我反思、自我批判,建立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通过继续学习的手段,从而适应个人对社会发展多元化人才的需求。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高校和社会已经充分认识到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只有提升教师的专业教育水平和综合素养,成人继续走上教育事业,才能真正走上持久、健康、良性的发展渠道。本文针对我国教师远程继续教育现实,围绕高校将成人转化学习理论在教师继续教育过程中的运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旨在为提升我国的继续教育质量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
成人转化学习 教师发展 远程继续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政涛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归根到底是教育研究主体和教育实践主体之间的交往与相互转换的问题。两类主体间交往和转换的质与量,决定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的深度和广度。教育理论人与实践人在交往过程中分别带有各自的交往假设,这些假设成为审视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基本路径。适应变革时代要求的合理的交往假设是:理论人与实践人彼此有内在的相互需要,双方互为前提,各自的生命发展只有在双向建构、双向滋养和双向转化中才能实现。对这种转化的内容、过程、困难和障碍等的研究,是推动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重要力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炼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产学合作、双向参与,实施的途径和方法是工学结合、定岗实践,要达到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本文综合多年来一些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的研究,阐述了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基本内涵,我国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缘由、适应范围、与常规生产实习的区别、基本状况,以及取得的教育教学效果和社会效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黛舒
在我国,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离有本土的原因,也有解决脱离问题的本土条件。不能把产生本土问题的责任直接归因于某些国外现实的或历史的因素,也不能寄希望于别国供给彻底解决本土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脱离”是一个实际的问题,纸上谈兵的解决也还是让有关“理论和实践结合”的理论继续脱离“理论和实践脱离”的实际。“新基础教育”研究认为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不是简单的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滋养”的新型关系,并通过自己“研究性的变革实践”,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相互滋养。
关键词:
教育理论 教育实践 本土问题 新基础教育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裴达伟 刘占荣
在开放远程教育中,良好的教学设计是开发有效而高质量的教学材料的基本要求。本文集中探讨远程教育中的教学设计,分析教学设计的含义、起源、理论以及实践。作者特别通过实例来阐述课程开发的关键阶段,并讨论教学设计在提高课程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最后,作者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影响下的不断变革的教学设计,提出了一个简明的教学设计的模式。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方慕真
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以及IT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CAL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媒体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是不是任何一个CAL产品都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如何评价CAL产品的质量?这是所有CAL产品的设计者和使用者所关心的问题。因此,CAL评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本文介绍了CAL评估的一些方法:CIAO评估框架以及过程评估和综合评估,并结合英国开放大学的评估买践,具体介绍了《材料,力学性能和力学》课程软件的评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米靖
区域职业教育的实践创新及在此基础上的理论生成是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及制度体系发展的坚实基础,对于落实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与要求有重要价值。21世纪以来,连续15年被教育部确定为职业教育国家试验区和示范区的天津,以历史思维扬弃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构建加快职业教育现代化,坚守并创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系统化构建技能开发和积累的制度创新与实践模式,支撑国家对外战略创新国际化模式,推进职业教育区域协同和东西协作的优势互补以及强化理论研究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形成区域职业教育持续在实践创新中探索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模式。
关键词:
区域职业教育 天津 实践 政策 理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向东
"科学探究"是当前国内外科学教育的关注热点。让学生经历"真实的科学探究",教师需要了解"真实科学探究"的本质,明确科学探究的教育指向,学会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的方法。"真实科学探究"是科学知识生成、验证和发展的过程,面对的是开放性的问题,需要探究者科学知识、有关科学的知识、直觉、想象力、创造性以及个性品质的介入,不存在一套普适性的、"正确的"方法和逻辑。教育中的科学探究不是让学生生成和验证新的科学知识,而是理解科学知识及其产生的过程,学习过程性科学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理解,形成合理的科学本质和价值观。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教师需要学会创设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探究情境,重视学生自由式的探索性活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严冬
古代虽然没有劳动教育的说法,但是有耕读结合的传统,与现在的半工半读原理类似,都是在系统的学习之余进行一些社会性劳动。我们可以从古代的一些现象中获得一些启发,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与古代的劳动教育可能有相通的地方,但现代的劳动教育已然被社会赋予了更先进、更实际的意义。20世纪以来,人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物质精神更加丰厚。于是,教育更多的是侧重于智育,而忽略了劳动教育,甚至把学生本来应该有的劳动实践时间压榨掉。在这种大环境下,高中和小学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锻炼,生活能力下降,久而久之,青少年群体便会缺乏劳动意识。这种现状是劳动精神的流失,亟待改变。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这份文件在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方面上做出了更加全面系统的解释,为劳动教育指明了一个大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