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62)
2023(9856)
2022(8190)
2021(7567)
2020(6264)
2019(14538)
2018(14521)
2017(27048)
2016(14749)
2015(16916)
2014(16727)
2013(16305)
2012(15345)
2011(14044)
2010(14655)
2009(13478)
2008(13338)
2007(12245)
2006(11056)
2005(10257)
作者
(45480)
(37805)
(37588)
(35707)
(24313)
(18144)
(16996)
(14649)
(14390)
(13663)
(12861)
(12834)
(12437)
(12241)
(11990)
(11612)
(11325)
(11134)
(11037)
(10821)
(9706)
(9543)
(9329)
(8633)
(8585)
(8465)
(8441)
(8409)
(7847)
(7531)
学科
(67898)
经济(67834)
管理(37253)
(36161)
(28575)
企业(28575)
方法(24961)
数学(21556)
数学方法(20957)
中国(20824)
地方(19705)
(18111)
业经(15268)
(14940)
农业(12042)
(11589)
贸易(11574)
(11279)
理论(11230)
(11178)
银行(11143)
(11123)
(11079)
金融(11078)
(11075)
(11052)
地方经济(11033)
(10810)
技术(10075)
环境(9910)
机构
学院(212616)
大学(209394)
(81057)
经济(79124)
研究(77950)
管理(75362)
理学(63517)
理学院(62677)
管理学(60977)
管理学院(60612)
中国(59618)
科学(51003)
(46483)
(41625)
(39804)
研究所(37629)
(36841)
中心(35182)
(34785)
业大(32477)
农业(31250)
(30449)
师范(30027)
北京(30019)
(28492)
(28202)
财经(28073)
技术(27350)
(25926)
(25169)
基金
项目(135769)
科学(105430)
研究(97375)
基金(94728)
(83950)
国家(83227)
科学基金(70170)
社会(58571)
(55909)
社会科(55466)
社会科学(55451)
基金项目(48550)
(46930)
自然(46137)
教育(45403)
自然科(45113)
自然科学(45105)
自然科学基金(44233)
资助(40518)
编号(39914)
(34852)
成果(33082)
重点(31619)
课题(29707)
(28143)
(27967)
发展(27341)
(26885)
创新(26350)
计划(26086)
期刊
(99956)
经济(99956)
研究(63702)
中国(51426)
(37657)
学报(36822)
科学(33267)
管理(31395)
教育(30660)
(27775)
大学(27399)
农业(25839)
学学(25697)
技术(21937)
(21556)
金融(21556)
业经(17856)
经济研究(15933)
(13849)
财经(13650)
问题(12217)
统计(12055)
(11840)
图书(11131)
(10972)
技术经济(10950)
(10683)
科技(10471)
商业(10027)
决策(9889)
共检索到3398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胡雪松  刘晓春  张勇  李水生  陈华谱  林浩然  
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卵巢进行组织学分析,根据卵母细胞的发育阶段将卵巢发育划分为7个时期(I-VII),检测斜带石斑鱼不同发育时期卵巢中两种促性腺激素受体(gonadotropin receptors,GtHRs),即卵泡刺激素受体(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receptor,FSHR)和促黄体素受体(luteinizing hormone receptor,LHR)的mRNA水平,同步分析下游卵巢型芳香化酶基因(Cyp19a)的表达模式。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结果显示,FSHR的mRNA水平在I、II...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邱弈树  丁小雨  李振通  段鹏飞  王心怡  黎琳琳  王林娜  刘阳  马文辉  庞尊方  李胜忠  田永胜  
为了探究杂交种“金虎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 ♀×Epinephelus tukula ♂)和母本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的卵巢发育和血清中性类固醇激素水平的变化,对10、18、24、36月龄的金虎石斑鱼和棕点石斑鱼进行了卵巢组织切片,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清中的雌二醇(E2)、11-酮基睾酮(11-KT)、睾酮(T)、孕酮(P)含量。结果显示,杂交种金虎石斑鱼卵巢正常发育,没有出现卵母细胞萎缩、退化的现象,且36月龄时金虎石斑鱼卵巢发育至Ⅲ期早期,卵母细胞进入大生长期体积明显增大,核仁多位于核膜外侧。棕点石斑鱼卵巢发育较快,36月龄时卵巢已发育至Ⅲ期末期,卵母细胞与核体积进一步增大。卵膜外又形成了一层滤泡膜,形成双层滤泡膜结构。金虎石斑鱼与棕点石斑鱼血清中E2、11-KT、P的水平变化趋势相似,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在24月龄时达到最大,但棕点石斑鱼高于金虎石斑鱼。金虎石斑鱼血清中T的水平与其他性类固醇激素变化一致:在24月龄时达到最大,在36月龄时显著下降,而棕点石斑鱼血清中T在36月龄时依然维持和24月龄相似的高水平。棕点石斑鱼血清中E2、T、P的水平在24月龄时显著高于金虎石斑鱼(P<0.05)。结果表明,杂交种金虎石斑鱼在36月龄前的卵巢可正常发育,但较同期母本棕点石斑鱼卵巢发育慢,金虎石斑鱼各发育时期血清中E2、11-KT、P、T水平略低于或显著低于棕点石斑鱼。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种金虎石斑鱼在细胞学上具有良好的育性基础,可为石斑鱼杂交种性腺发育及可育性研究提供细胞和血清学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春丽  何琪  程慧涛  李丽华  阮炘贺  段旭琢  黄枫淇  杨慧荣  张海发  石和荣  王庆  赵会宏  
通过foxl3重组质粒过表达与MT投喂对比,探究一种新型的调控斜带石斑鱼性腺发育的方法。以foxl3重组质粒注射以及MT投喂3月龄的石斑鱼幼鱼,观察性腺发育状态,利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分析性腺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显示,质粒注射初期性腺注射组卵巢较对照组小,体细胞较多,存在向雄性方向发育的趋势(存在睾丸间质细胞),且质粒注射初期的雄性相关基因—amh,激素生成相关基因—cyp11b、11β-hsd2,精子发生相关基因—rec8和sycp3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MT投喂组后期的性腺组织处于明显的兼性发育期,而对照组仍处于O2期卵母细胞期;MT投喂组,amh、cyp11b、11β-hsd2、rec8和sycp3基因相对表达量趋势与质粒注射一致,但投喂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较质粒注射更显著。在本实验条件下,MT投喂调控性腺雄性化的效果较foxl3质粒注射的效果明显。以上结果表明,foxl3重组质粒过表达对斜带石斑鱼幼鱼性腺发育具有明确的雄性化调控作用,且这种调控可能具有剂量依存效应。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黄贝  陈善楠  黄文树  聂品  
IFN-γ在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低等脊椎动物IFN-γ与哺乳动物IFN-γ相似性非常低,硬骨鱼类的IFN-γ近年来才得到鉴定。本研究报道了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的IFN-γ基因,并对其表达进行了分析。斜带石斑鱼IFN-γcDNA全长为867 bp,编码200个氨基酸。其基因组全长为5 104 bp,由4个外显子、3个内含子组成。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斜带石斑鱼IFN-γ与高等脊椎动物IFN-γ的序列相似性较低,仅为32.5%~39%,与其他硬骨鱼类的IFN-γ相似性为38.0%~68.5%。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斜带石斑鱼IFN-γ分子C末...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金英  林浩然  
利用形态学和连续组织切片技术,对出膜后1~60d的斜带石斑鱼各期仔鱼、稚鱼和幼鱼的消化系统进行了光镜观察,描述了其消化器官发育过程和组织学结构特征。研究表明,实验水温为22.0~27.8℃时,孵化后第4天,上下颌形成,卵黄囊被吸收,消化系统明显分化成食道、胃、肠、直肠以及肝脏、胆囊和胰脏等,鱼体由内源性营养转向外源性摄食营养,表明其消化系统的形态变化与食性的变化相适应。此后随着鱼体的生长,其消化系统从功能和结构上逐步完善成熟。胰脏在出膜后第4天出现,是和肝脏相互分开的一个独立的器官,但是发育到第35-60天,位于肠道后部的胰脏组织内出现许多大空泡。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海发  刘晓春  刘付永忠  王云新  林蠡  黄国光  舒琥  罗国武  林浩然  
对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的胚胎及仔稚幼鱼形态发育进行了观察与研究,详细描述从受精卵到初孵仔鱼的28个具体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和发育时间。根据研究观察结果,将斜带石斑鱼胚胎发育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25±0.5)℃、盐度31.0p、H 7.8的海水中,斜带石斑鱼胚胎历时28 h 30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孵化出膜。胚后发育主要根据卵黄囊、腹鳍棘及第二背鳍棘、鳞片、体色的变化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无又分为早期仔鱼和晚期仔鱼。在水温24.5~29.2℃,盐度28.8~33.5,pH 7.5~8.5的海水...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冯隆峰  黄旭雄  温文  陈庆凯  严佳琦  危立坤  
定量研究了青石斑鱼(Epinephelus awoara)和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的卵黄囊仔鱼发育过程中脂肪特性及脂肪酸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仔鱼具有不同的脂肪组成,青石斑鱼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与极性脂比值为0.97~1.22;卵形鲳鲹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与极性脂比值为1.88~3.21。两种卵黄囊仔鱼的总脂含量均随发育而逐步下降,且都主要消耗中性脂。青石斑鱼卵黄囊仔鱼中性脂内含量高的脂肪酸为:18∶1n-9,16∶0,DHA,16∶1和18∶0;极性脂中含量高的脂肪酸为:DHA,16∶0,18∶0和18∶1n-9。卵形鲳鲹卵黄囊仔鱼中性脂中含量高的脂肪酸为:18∶1n-9,...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梁俊平  王芸  段亚飞  葛倩倩  李吉涛  李健  刘萍  聂国兴  
为了解蜕皮激素受体(EcR)在脊尾白虾卵巢和胚胎发育中的作用,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克隆了脊尾白虾EcR基因全长c DNA序列(Gen Bank登录号:KC506600),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EcR基因在雌虾不同组织、卵巢以及胚胎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脊尾白虾EcR基因全长2 638 bp,开放阅读框1 713 bp,编码570个氨基酸,脊尾白虾EcR在系统进化上与行抱卵繁殖的真虾类和蟹类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对虾类较远。脊尾白虾EcR基因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但主要在肝胰腺内表达。在脊尾白虾繁殖期内,肝胰腺内EcR的表达量始终高于卵巢,表达量峰值出现在卵巢成熟时期,而卵...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梁俊平  李健  李吉涛  刘萍  刘德月  
为了解卵黄蛋白原受体(vitellogenin receptor,vg r)在脊尾白虾卵巢发育中的作用,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克隆了脊尾白虾vg r基因全长c DnA序列,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vg r基因在雌虾不同组织、卵巢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脊尾白虾vg r基因全长5892 bp,开放阅读框5661 bp,编码1886个氨基酸。脊尾白虾vg r具有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家族典型结构特征,属于lDlr家族,进化上与日本沼虾等甲壳动物vg r亲缘关系最近,然后与昆虫vg r分支聚为一支,而与lDlr家族中其他成员亲缘关系较远。脊尾白虾vg r在各组织中均有表达...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郑锦滨  钟声平  张钰霆  郭书林  陈信忠  毛勇  苏永全  王军  
为了评价臭氧消毒技术及其对石斑鱼(Epinephelus)潜在的毒性,首先评价了两种质量浓度(0.05 mg/L和0.30mg/L)臭氧对亚硝酸盐和弧菌的水处理效果,并以斜带石斑鱼(E.coioide)受精卵为实验材料,探讨臭氧对胚胎发育和初孵仔鱼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臭氧的水处理效果良好,0.30 mg/L的臭氧在3 h内对水中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可达72.29%;0.05 mg/L的臭氧处理20 min后也能完全杀灭弧菌。但高浓度臭氧(0.30 mg/L)对胚胎发育具有一定的毒性,会造成胚胎油球数目增多、萎缩、解体和死亡,而低浓度组(0.05 mg/L)臭氧处理后22 h胚胎孵化率高达(87....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梦淇  陈超  李炎璐  孔祥迪  刘莉  翟介明  
以云纹石斑鱼(EpinEhElus moara)为母本、鞍带石斑鱼(EpinEhElus lancEolatus)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观察比较了不同盐度(5、10、15、20、25、30、35、40、45)条件下受精卵的孵化率、初孵仔鱼畸形率,以及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及形态变化;测定了盐度为30时,正常初孵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显示,受精卵孵化的最适盐度范围是35–37,初孵仔鱼最适生存盐度为20–30。盐度为20–35时,仔鱼不投饵存活系数值较高(均在30以上);盐度为5、10、45时,仔鱼的sai值较低。胚后发育根据卵黄囊的有无、第2背鳍棘和腹鳍棘的伸长与收缩、鳞片及体色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唐啸尘  刘晓春  林浩然  
运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检测了斜带石斑鱼早期发育过程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的变化,并用T3处理卵黄囊期仔鱼,研究其对发育、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斜带石斑鱼受精卵中含有相当量的T3,T3随发育而逐渐下降,到仔鱼开口时已经检测不到,提示甲状腺激素可能被胚胎和卵黄囊仔鱼所利用而参与其发育进程。在孵化后24h内,T3促进发育的作用不明显;在孵化24h后,T3对仔鱼消化道的发育有促进作用。在孵化72h后,0.01mg.L-1T3处理组仔鱼直肠管径明显比对照大,而小肠管径和全长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明显;0.1mg.L-1和1mg.L-1T3处理组仔鱼小肠和直肠管径显著比对照大,而全长显著比对照短。1mg.L-1T...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玉萍  田永胜  成美玲  李振通  张晶晶  王林娜  马文辉  庞尊方  张淞林  翟介明  
本研究利用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冷冻精子分别与褐石斑鱼(E. bruneus)、云纹石斑鱼(E.moara)卵进行人工授精,对2种杂交子代褐龙石斑鱼(E.bruneus♀×♂E.lanceolatus)和云龙石斑鱼(E. moara♀×♂E. lanceolatus)的变态发育、仔稚幼鱼的生长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显示,2个杂交后代受精率相近,但褐龙石斑鱼畸形率高于云龙石斑鱼,孵化率低于云龙石斑鱼。根据卵黄囊的消长、第2背鳍棘和腹鳍棘长度变化、鳞片及体色的变化,杂交后代的胚后发育划分为仔鱼期、稚鱼期和幼鱼期。在温度为24℃~26℃、盐度为29~31、溶解氧≥10mg/L的条件下,褐龙石斑鱼与云龙石斑鱼生长发育至5 d时卵黄囊消失;培育至41 d进入稚鱼期,此时第2背鳍棘、腹鳍棘长度分别为(9.74±0.42)、(7.79±0.39) mm和(9.59±0.46)、(5.81±0.09) mm,达到最长值,之后开始退化缩短;褐龙石斑鱼发育至51 d时,稚鱼完成变态进入幼鱼期,全长为(25.46±1.16) mm,云龙石斑鱼稍晚(56 d),此时,全长为(23.24±1.21) mm;62 d褐龙石斑鱼体表出现4条褐色斑带,云龙石斑鱼体表出现6条褐色斑带;生长至70 d时,褐龙石斑鱼全长是云龙石斑鱼的1.04倍。褐龙石斑鱼全长日生长公式为L=2.6208e0.0465x,R~2=0.9603;云龙石斑鱼全长日生长式为L=2.7158e0.0453x,R~2=0.9451。褐龙石斑鱼肛前距与日龄关系式为P=1.3371e0.0483x,R~2=0.9643;云龙石斑鱼肛前距与日龄的方程式为P=1.4017e0.0467x,R~2=0.944。褐龙石斑鱼与云龙石斑鱼全长日增长率均在1日龄时达到最大,分别为27.89%和30.03%;13 d时,褐龙石斑鱼肛前距日增长率达到最大(25.21%),云龙石斑鱼12 d时达到最大(27.01%)。研究表明,褐龙石斑鱼表现出较云龙石斑鱼生长更快的杂种优势,为同父异母石斑鱼杂交后代的生长及进一步育种提供了丰富的生物学数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赵明  陈超  柳学周  庄志猛  徐永江  薛宝贵  杨志  王妍妍  曲江波  
观察比较了8个盐度梯度[10、15、20、25、30(自然海水)、35、40和45]下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受精卵的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及卵黄囊仔鱼的畸形率,并在上述条件下对七带石斑鱼进行了耐饥饿试验,测定其生存活力指数(SAI)。结果显示,受精卵孵化的最适盐度范围为30~35,盐度高于35,孵化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降低,仔鱼畸形率随之升高;盐度低于25,孵化率随盐度的降低而降低,仔鱼畸形率随之升高。仔鱼的最适生存盐度为30~35,此盐度下的仔鱼存活系数为24.7±0.36和23.27±3.0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营营  张昊堃  贾皓帆  郭婧瑶  杨喜喜  王志亮  李明娜  王欣荣  
旨在初探BMF基因在小尾寒羊卵泡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为将来深入探索其调控机理提供理论依据。对小尾寒羊实施同期发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 WB)及免疫荧光染色(IF)方法检测BMF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不同生理阶段卵巢中的表达量;随后分离不同直径的卵泡,分析目的基因在大、中、小卵泡中的表达差异。结果显示,BMF mRNA在撤栓后42 h卵巢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撤栓后18 h(P<0.05),其编码蛋白表达结果与mRNA基本一致;BMF蛋白主要表达于卵泡颗粒细胞和卵泡膜细胞中;进一步分离卵泡,发现BMF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表达量均在中卵泡中显著高于大卵泡和小卵泡(P<0.05)。以上结果表明,BMF基因可能参与卵巢周期性活动,在卵泡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