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8)
2023(1231)
2022(1113)
2021(950)
2020(847)
2019(2140)
2018(2037)
2017(3635)
2016(1733)
2015(1834)
2014(1509)
2013(1398)
2012(1270)
2011(1261)
2010(1247)
2009(1194)
2008(1111)
2007(957)
2006(863)
2005(770)
作者
(5546)
(4552)
(4486)
(4478)
(3226)
(2256)
(1976)
(1810)
(1769)
(1676)
(1577)
(1568)
(1537)
(1535)
(1534)
(1477)
(1433)
(1427)
(1403)
(1289)
(1289)
(1143)
(1108)
(1059)
(1058)
(1023)
(1006)
(977)
(975)
(972)
学科
(7806)
经济(7799)
(3327)
管理(2918)
关系(2818)
(2545)
对外(2439)
经济关系(2332)
外经(2324)
对外经济(2318)
(2195)
企业(2195)
水产(2070)
方法(1889)
地方(1851)
动物(1778)
数学(1584)
动物学(1567)
数学方法(1546)
中国(1536)
(1498)
贸易(1498)
(1446)
(1320)
(1156)
业经(1102)
地方经济(1092)
及其(969)
环境(910)
(907)
机构
大学(23134)
学院(22226)
研究(10899)
(8647)
经济(8497)
中国(7650)
科学(7644)
管理(6302)
(6135)
(5994)
研究所(5791)
理学(5515)
理学院(5388)
管理学(5253)
管理学院(5208)
农业(5083)
(4642)
中心(4395)
(4391)
研究院(4055)
业大(4020)
(3999)
(3891)
实验(3697)
实验室(3571)
(3554)
(3502)
重点(3382)
(3374)
水产(3305)
基金
项目(17138)
科学(12703)
基金(12427)
(12125)
国家(12049)
研究(10842)
科学基金(9345)
社会(6659)
社会科(6364)
社会科学(6364)
(6219)
自然(6193)
自然科(6047)
自然科学(6043)
基金项目(5981)
自然科学基金(5935)
(5863)
资助(5320)
重点(4400)
教育(4277)
(4073)
计划(4067)
科研(3731)
科技(3642)
(3568)
编号(3459)
专项(3360)
(3339)
(3278)
国家社会(3235)
期刊
(8898)
经济(8898)
学报(6590)
研究(6021)
科学(4793)
中国(4759)
大学(4425)
(4403)
学学(4234)
农业(3076)
(2662)
管理(2424)
水产(2083)
经济研究(1749)
业大(1746)
教育(1651)
渔业(1641)
(1622)
金融(1622)
(1602)
农业大学(1573)
(1460)
(1434)
国际(1421)
财经(1363)
技术(1226)
(1203)
业经(1112)
问题(1080)
资源(1002)
共检索到344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方琼珊  郑乐云  林琪  王涵生  
对5~7龄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亲鱼的周年产卵、产卵量、卵质以及初孵仔鱼活力的判别进行了观察研究。亲鱼共231尾,雌、雄、性别不明鱼样的数量比例为88:84:59;养殖于面积为4000m2,平均水深为2.0m的土池中;冬季使用温泉加温管控制水温在18~26℃,夏季通过遮阳网控制水温在26~32℃。结果显示:(1)斜带石斑鱼亲鱼每月均可产卵,在水温25~31℃之间产卵量最多。全年产卵天数共为141d,总产卵量为184999.6万粒,平均每尾雌鱼的年产卵量为2102.3万粒,其中,1月中旬到7月下旬是亲鱼的产卵盛期,共产卵108d,占全年产卵时间的76.6%;产卵1...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吴雷明  陈超  翟建明  杨志  李炎璐  马文辉  宋振鑫  孙涛  庞尊方  孙芳芳  
在人工育苗条件下,采用轮虫与牡蛎受精卵两种开口饵料,3种不同的投喂方式:开口单喂轮虫(A)、开口单喂牡蛎受精卵(B)、开口将牡蛎受精卵和轮虫混合投喂(C),分析对比不同饵料对仔鱼开口效果。通过观察5日龄仔鱼日摄食与4~20日龄仔鱼消化道饱满度的变化,探讨仔鱼摄食习性及光照与摄食的关系。结果发现,七带石斑鱼孵化开口后,投喂3d牡蛎受精卵者比直接投喂轮虫对仔鱼生长有明显的效果;10日龄前,B组在全长、肛前距、口裂宽方面都大于A、C两组,B组全长的特定生长率为4.969%,分别是A、C两组的2.5与2.4倍,生长速度最快;5日龄仔鱼在09∶00~10∶00与13∶00~14∶00时间段,有两个明显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涵生  方琼珊  郑乐云  
观察比较了10个盐度梯度(44.0、41.0、38.0、35.0、自然海水盐度30.5~32.5、27.0、24.0、21.0、18.0、15.0)下赤点石斑鱼受精卵的孵化率和畸形率。对12批初孵仔鱼进行耐饥饿试验,并测定其不投饵存活系数SAI值。结果表明,赤点石斑鱼受精卵孵化的适宜盐度为38.0~24.0,最适盐度为35.0~27.0。盐度高于35.0,孵化率随盐度的升高而降低,仔鱼畸形率则随之升高。盐度低于24.0,孵化率随盐度的降低而降低,仔鱼畸形率则随之升高。从盐度38.0到41.0以及24.0到21.0是2个对受精卵孵化率和仔鱼畸形率影响很大的盐度梯度。高于或低于这2个盐度梯度,孵化...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超  赵明  柳学周  王鲁  杨志  郭嘉瑱  
对七带石斑鱼胚胎和仔稚鱼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描述了从受精卵到仔稚鱼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在水温22±0.5℃、盐度30条件下进行七带石斑鱼仔鱼的饥饿耐受力实验,记录了饥饿条件下初孵仔鱼的存活与生长、卵黄囊与油球的利用情况。结果表明,胚胎发育可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在水温20.5±0.5℃、盐度30.0条件下,受精卵历时38h45min孵化出膜。初孵仔鱼全长1.059±0.071mm,至4日龄全长2.27~2.36mm时,卵黄囊完全消失;16日龄,全长4.99mm时,鳔形成;至25~30日龄,尾鳍鳍条发育完整。在饥饿条件下,初孵仔鱼的死亡高峰出现在孵化后4~6d,...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梦淇  陈超  李炎璐  孔祥迪  刘莉  翟介明  
以云纹石斑鱼(EpinEhElus moara)为母本、鞍带石斑鱼(EpinEhElus lancEolatus)为父本进行种间杂交,观察比较了不同盐度(5、10、15、20、25、30、35、40、45)条件下受精卵的孵化率、初孵仔鱼畸形率,以及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及形态变化;测定了盐度为30时,正常初孵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结果显示,受精卵孵化的最适盐度范围是35–37,初孵仔鱼最适生存盐度为20–30。盐度为20–35时,仔鱼不投饵存活系数值较高(均在30以上);盐度为5、10、45时,仔鱼的sai值较低。胚后发育根据卵黄囊的有无、第2背鳍棘和腹鳍棘的伸长与收缩、鳞片及体色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水清  李加儿  区又君  吕国敏  刘江华  
应用实验生态学的方法研究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鞍带石斑鱼(E.lanceolatus)(♂)杂交子代(青龙斑)仔、稚鱼阶段的生长模式。利用Q-Capture Pro 6软件对仔、稚鱼(0~28日龄)的全长、肛前长、体高、头长、眼径、口径、第二背鳍棘、腹鳍棘、胸鳍、臀鳍和尾鳍等11个可量性状进行拍照和测量。研究表明青龙斑全长的生长可分为3个阶段,不同阶段生长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功能器官均表现为异速生长。在11个可量性状中,肛前长为等速生长,头长和体高的生长由正异速生长分别转变为等速生长和负异速生长;头部器官(口径和眼径)生长在20~22日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海发  刘晓春  林浩然  刘付永忠  王云新  黄国光  王宏东  欧春晖  
鱼类的日摄食节律分为白天摄食、晚上摄食、晨昏摄食和无明显节律四种类型。为了解斜带石斑鱼早期发育阶段的日摄食量及昼夜摄食规律,对孵化15天的仔鱼(全长4.86±0.38mm)在不同昼夜节律下的日摄食量和摄食节律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实验包括自然昼夜组(对照组)、持续光照组和持续黑暗组,各组对轮虫的日摄食量分别为142个/尾、156个/尾和47个/尾;白天摄食量比例分别为总摄食量的91.3%,80.5%和71.7%。对照组在正午(14:00)出现一个明显的摄食高峰;持续光照组在下午(16:00~18:00)出现明显的摄食小高峰;黑暗组则未出现明显的摄食峰。持续光照组在夜间的群摄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郑锦滨  钟声平  张钰霆  郭书林  陈信忠  毛勇  苏永全  王军  
为了评价臭氧消毒技术及其对石斑鱼(Epinephelus)潜在的毒性,首先评价了两种质量浓度(0.05 mg/L和0.30mg/L)臭氧对亚硝酸盐和弧菌的水处理效果,并以斜带石斑鱼(E.coioide)受精卵为实验材料,探讨臭氧对胚胎发育和初孵仔鱼的毒性作用。结果显示,臭氧的水处理效果良好,0.30 mg/L的臭氧在3 h内对水中亚硝酸盐的去除率可达72.29%;0.05 mg/L的臭氧处理20 min后也能完全杀灭弧菌。但高浓度臭氧(0.30 mg/L)对胚胎发育具有一定的毒性,会造成胚胎油球数目增多、萎缩、解体和死亡,而低浓度组(0.05 mg/L)臭氧处理后22 h胚胎孵化率高达(87....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炎璐  王清印  陈超  宋振鑫  吴雷明  翟介明  马文辉  
观察了在9个盐度梯度(5、10、15、20、25、30、35、40、45)下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受精卵和初孵仔鱼在水中的分布状态;对不同盐度条件下其胚胎发育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进行比较;并对其初孵仔鱼进行了耐饥饿试验,测定其生存活力指数(Survival activity index,SAI)。结果表明,其受精卵孵化的适宜盐度范围是25~40,最适盐度范围为30~35,盐度低于30时,盐度越低,孵化率越低,畸形率越高;盐度高于35时,盐度越高,孵化率越低,畸形率越高;仔鱼的最适生存盐度范围为30~35,此盐度下的SAI值分别为33.3±0.8和24.1±0.2,盐度低于...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于欢欢  李炎璐  陈超  贾瑞锦  孔祥迪  翟介明  
用控温仪设定温度组,观察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3℃、15℃、17℃、19℃、21℃、23℃、25℃、27℃、29℃、31℃)云纹石斑鱼(E.moara)(♀)×七带石斑鱼(E.septemfasciatus)(♂)杂交F1的胚胎发育情况,并对实验12 h后的好卵率、12 h后的胚胎发育时期、受精卵的孵化率和初孵仔鱼的畸形率进行了记录;仔鱼孵化出膜后,对其进行了耐饥饿实验,测定其每天的存活率和生存活力指数(Survival activity index,SAI)。实验结果表明,受精卵胚胎发育周期与温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其受精卵孵化的适宜温度范围是17–25℃,温度低于17℃时,孵化率随温度的降低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黄建盛  陈刚  张健东  王忠良  汤保贵  周晖  
为了研究盐度对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清水石斑鱼(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杂交后代(简称杂交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卵黄囊仔鱼形态及活力的影响,将杂交石斑鱼受精卵置于不同盐度水体中,观察盐度胁迫下卵径、油球径、孵化率及畸形率,以及孵化后卵黄囊仔鱼形态变化和活力状况。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受精卵卵径随盐度降低而增大,油球径不随盐度变化而变化。在盐度1836范围内均能孵化仔鱼,但因盐度不同孵化率和初孵仔鱼畸形率有显著差异(P0.05)。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陈超  孔祥迪  李炎璐  宋振鑫  贾瑞锦  于欢欢  翟介明  马文辉  庞尊方  刘江春  
本研究阐述了棕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简称珍珠龙胆石斑鱼)的胚胎发育和仔稚幼鱼形态发育的特征及其养殖过程中的一些难点、要点,以期为今后苗种的规模化培育生产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各个发育期连续取样,系统观察并记录各发育期的形态变化及生长特征。结果表明,1)在水温27-28℃条件下,历时25 h 25 min孵化出膜,整个发育过程划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2)在水温(27.0±0.5)℃、盐度30、p H 8的培育条件下,根据卵黄囊、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的生长与伸缩及鳞片、体色的变化将胚后发育分为仔鱼、稚鱼、幼鱼3个时期。仔鱼期根据卵黄囊的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唐啸尘  刘晓春  林浩然  
运用放射免疫测定方法检测了斜带石斑鱼早期发育过程中三碘甲腺原氨酸(T3)的变化,并用T3处理卵黄囊期仔鱼,研究其对发育、生长和存活的影响。斜带石斑鱼受精卵中含有相当量的T3,T3随发育而逐渐下降,到仔鱼开口时已经检测不到,提示甲状腺激素可能被胚胎和卵黄囊仔鱼所利用而参与其发育进程。在孵化后24h内,T3促进发育的作用不明显;在孵化24h后,T3对仔鱼消化道的发育有促进作用。在孵化72h后,0.01mg.L-1T3处理组仔鱼直肠管径明显比对照大,而小肠管径和全长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明显;0.1mg.L-1和1mg.L-1T3处理组仔鱼小肠和直肠管径显著比对照大,而全长显著比对照短。1mg.L-1T...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赵明  陈超  柳学周  庄志猛  徐永江  薛宝贵  杨志  王妍妍  曲江波  
观察比较了8个盐度梯度[10、15、20、25、30(自然海水)、35、40和45]下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受精卵的孵化周期、孵化率和畸形率及卵黄囊仔鱼的畸形率,并在上述条件下对七带石斑鱼进行了耐饥饿试验,测定其生存活力指数(SAI)。结果显示,受精卵孵化的最适盐度范围为30~35,盐度高于35,孵化率随着盐度的升高而降低,仔鱼畸形率随之升高;盐度低于25,孵化率随盐度的降低而降低,仔鱼畸形率随之升高。仔鱼的最适生存盐度为30~35,此盐度下的仔鱼存活系数为24.7±0.36和23.27±3.01。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炎璐  王清印  陈超  翟介明  吴雷明  马文辉  宋振鑫  孙芳芳  
以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为母本,七带石斑鱼(E.septemfasciatus)♂为父本进行种间远缘杂交,系统观察了杂交子一代胚胎及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及形态特征。对杂交子一代的胚胎发育按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各阶段进行观察,在水温21~22.5℃、盐度29、pH 8~8.1的海水中,整个胚胎发育过程经35 h 20min完成。根据在卵黄囊期、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生长消退过程、鳞片生长、体表色素变化的不同,观察比较了胚后发育的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形态特征。鱼苗培育至58 d后完成了稚鱼至幼鱼的变态:初孵仔鱼4 d以前为内源性营养(卵黄囊仔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