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68)
- 2023(5704)
- 2022(4785)
- 2021(4140)
- 2020(3163)
- 2019(7137)
- 2018(6979)
- 2017(12832)
- 2016(7051)
- 2015(7873)
- 2014(7977)
- 2013(7899)
- 2012(7841)
- 2011(7334)
- 2010(7650)
- 2009(6933)
- 2008(6835)
- 2007(6288)
- 2006(5860)
- 2005(5630)
- 学科
- 济(36929)
- 经济(36894)
- 业(17039)
- 地方(16322)
- 管理(15777)
- 中国(14554)
- 农(11993)
- 企(11155)
- 企业(11155)
- 业经(9807)
- 地方经济(9418)
- 发(8690)
- 农业(8503)
- 融(7607)
- 金融(7607)
- 银(7308)
- 银行(7296)
- 行(7236)
- 方法(7051)
- 学(6975)
- 发展(6508)
- 展(6486)
- 环境(6405)
- 贸(6105)
- 贸易(6095)
- 制(6034)
- 技术(5805)
- 易(5785)
- 数学(5564)
- 数学方法(5523)
- 机构
- 学院(104096)
- 大学(100697)
- 研究(43819)
- 济(43157)
- 经济(42163)
- 管理(34204)
- 中国(33191)
- 理学(27690)
- 理学院(27248)
- 管理学(26815)
- 科学(26786)
- 管理学院(26611)
- 所(23691)
- 京(23334)
- 研究所(21215)
- 农(20946)
- 财(19465)
- 中心(18969)
- 江(18241)
- 范(16579)
- 师范(16374)
- 农业(16093)
- 院(15993)
- 北京(15572)
- 省(15339)
- 州(15018)
- 业大(14951)
- 财经(14227)
- 科学院(13449)
- 发(13142)
- 基金
- 项目(63123)
- 科学(48734)
- 研究(48492)
- 基金(42167)
- 家(36868)
- 国家(36468)
- 科学基金(30046)
- 社会(29858)
- 社会科(28243)
- 社会科学(28239)
- 省(27005)
- 划(22086)
- 基金项目(21553)
- 教育(21179)
- 发(21172)
- 编号(20187)
- 自然(17387)
- 发展(17326)
- 资助(17136)
- 成果(17035)
- 展(16990)
- 自然科(16930)
- 自然科学(16926)
- 自然科学基金(16592)
- 课题(15699)
- 重点(14840)
- 创(13168)
- 年(12813)
- 部(12804)
- 创新(12301)
共检索到1819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王兴春
通过对人工网箱养殖4年的斑鱾(Girella punctata Gray)亲鱼进行LHRH-A3激素催产,获得自然产卵的受精卵,于实验室中进行培育孵化,连续观察斑鱾胚胎发育的全过程。实验结果表明,斑鱾受精卵呈圆形,卵径0.882±0.041 mm、卵黄直径0.807±0.036 mm,具1个圆形油球,油球径为0.266±0.023 mm。在孵化水温23±0.5℃、盐度33.8条件下历时28 h 20 min完成整个胚胎发育过程,初孵仔鱼全长1.574±0.109mm。胚胎发育过程可划分为6个阶段,即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包括27个发育时期。实验旨在了解斑鱾的胚...
关键词:
斑鱾 胚胎发育 初孵仔鱼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鞠晨曦 李云 刘红 蔡生力
在实验室水温26±1℃、盐度28±1的条件下,对眼斑双锯鱼(Amphiprion ocellaris)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和时间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眼斑双锯鱼受精卵属一端带有附着丝的沉性卵,呈长椭圆形,长径2.0±0.1 mm,短径0.95±0.1 mm;其卵裂方式为端黄卵盘状卵裂;胚胎发育可分为10个主要阶段:卵裂前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体节期、翻转期、血管形成期、器官形成期和孵化期。发育过程中胚胎的颜色逐渐加深,呈现由橙黄色到棕黄色的变化;在26℃水温条件下,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需200 h左右。
关键词:
眼斑双锯鱼 胚胎发育 形态学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明生
花斑副沙鳅的繁殖季节在 6~ 8月 ,从府河、环河中采集到Ⅳ末的亲鱼 ,人工催产 ,人工授精 ;卵无粘性 ,为漂流性卵 ;受精卵在水温 2 8℃时胚胎发育速度很快 ,从受精到孵化开始出膜只要 12h ,全部出膜需要 12h 5 0min ,刚出膜的仔鱼身体透明 ,全长 2 7mm。
关键词:
花斑副沙鳅 胚胎发育 观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潘瑛子 李宝海 格桑加措 刘海平 周建设
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是中国唯一的原鮡属鱼类,仅分布在中国境内的西藏雅鲁藏布江水系。由于过度捕捞、水利工程影响、外来鱼类入侵等原因,其野生种群数量持续下降,分布范围逐年缩小,目前处于极危状态。本研究中黑斑原鮡亲鱼捕自西藏日喀则市谢通门县、拉孜县、昂仁县、萨嘎县4个地区的雅鲁藏布江江段,采样地海拔分布范围介于3900~4500 m。2015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人工催产雌鱼79尾,自然排卵7尾,解剖雄鱼15尾进行授精,得到了黑斑原鮡受精卵约42208粒。受精卵为圆形的沉性卵,略显淡黄色,黏性较强。将受精卵平铺放在特制筛网上,置于微流水的平列槽内进行孵化。观察从受精卵至仔鱼孵化出膜的胚胎发育过程,统计有效积温。结果显示:黑斑原鮡胚胎发育时序符合硬骨鱼类胚胎发育的一般规律,分为8个阶段,即受精卵、胚盘形成、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早期器官形成及孵出阶段。胚孔封闭前就形成了肌节和眼囊,进入早期器官形成阶段后依次出现了耳囊、心脏原基、消化道、耳石、眼睛体、胸鳍原基等,心脏搏动后红细胞也有出现。整个胚胎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约为13.8℃,有效积温为2963.2~3132.4 h.℃,孵化率约为70%。本研究还发现黑斑原鮡胚胎具有双层卵膜的特殊结构,该结构在成熟卵吸水膨胀后形成,进入神经胚期完全消失,分析推测这种结构可能与对环境的适应有关,外层卵膜在卵的传播和孵化过程中可以起到黏附固定和缓冲保护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黑斑原鮡胚胎发育的特点及规律,为黑斑原鮡资源恢复及科学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谢嗣光
本文对大瓶螺(Ampullariagigas)的胚胎发育进行了研究。由于大瓶螺卵具钙质卵壳,故采用定时取样,破壳取胚,间断观察的方法。在25±1℃气温中,胚胎发育从卵产出母体后至孵化需274小时,长度增长22倍。全过程可分为7个时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担轮幼虫期、面盘幼虫期、幼螺形成期和孵化期。对各期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绘制了各期形态图,还对卵的结构,各期发育时间及胚胎大小变化作了描述。
关键词:
胚胎发育,大瓶螺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彦怀 陶秉春 梁伟光 黄世宁
详细记录了金头鲷胚胎发育过程中各期发育时间及特征,并对各期进行显微摄像。金头鲷卵为圆球形,属浮性卵,吸水膨胀后卵径为0.82~0.92mm,油球1个。在温度19℃、盐度为30、pH为8.2的海水中,控光在300lx左右,金头鲷胚胎发育历时约44h48min仔鱼破膜而出。此过程共分5个阶段,经23个发育期过程结束。
关键词:
金头鲷 胚胎发育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振勇 苏跃中 谢友佺 周瑞发
将曼氏无针乌贼受精卵卵膜剥离,在显微镜或解剖镜下观察胚胎发育的全过程,结合室内人工育苗的孵化技术进行探讨。曼氏无针乌贼卵为粘性卵,呈黑色,类型属端黄卵,卵膜属三级卵膜,卵裂类型为不全卵裂,囊胚呈盘状,发生类型为直接发生型。在水温为23.8~26.2℃、盐度29.3时,最快14d孵出幼体,最慢23天孵出幼体,孵出幼体高峰期为18~21d,高峰期的孵出量占总孵出量的79.4%,孵化率为83.1%。胚胎发育速度与温度高低(20~30℃)成正比,盐度低于22对孵化率有严重影响。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胚胎发育 观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国柱 方展强 马广智
唐鱼(Tanichthys albonubes)是一种小型鲤科鱼类,是华南地区的特有种。本研究报道对唐鱼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结果。唐鱼的受精卵近卵圆型,其卵径为(1.017±0.001)mm。根据其胚胎发育过程的形态特征,胚胎发育全程可划分为7个阶段:受精卵胚盘形成阶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胚阶段、神经胚形成阶段、器官形成阶段和孵化出膜阶段。观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水温条件下发育历程不同:当水温分别在14.0-16.8℃、22.5-25.0℃和28-30℃条件下,受精卵分别经过147 h、50 h和28 h发育而孵出。文中讨论了唐鱼胚胎形态及胚细胞的分化特点,以及水温对胚胎发育的影响。
关键词:
唐鱼 胚胎发育 水温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丁海 李荣庆
作者通过对梭鲈胚胎期、仔鱼前期的发育进行连续观察,描述了其各阶段的发育特征和生理意义,从而为梭鲈人工孵化提供一定参考材料。在水温为145—17℃条件下,梭鲈胚胎发育历经106小时,依据其外部特征和生理特点将其分为(1)受精卵和卵裂;(2)囊胚和原肠;(3)神经胚;(4)胚孔封闭至孵化四个阶段,细分为26个期:仔鱼前期依营养来源分为内源营养期和混合营养期两个阶段,历经10天。
关键词:
梭鲈,胚胎发育,仔鱼前期发育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建酬 郭照良 邓军文
为探明蓝鳃太阳鱼胚胎发育规律,采用人工干法授精,在溶氧充足的静水孵化条件下获得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细胞,利用双筒Olympus解剖镜对受精卵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连续的观察,并记录和描述其发育过程和时间.蓝鳃太阳鱼的卵呈圆球形,金黄色,具粘性;未吸水卵的卵径为1.01~1.33mm,平均为1.16mm,吸水后卵径膨胀到1.42~1.81mm,平均为1.62mm;在水温为(26±1)℃的条件下,50%受精卵经34h后孵化出膜;受精卵在2.2h进入二细胞期,7h进入囊胚阶段,9.9h进入原肠胚阶段,13.2h进入神经胚期,34h50%的仔鱼出膜,初孵仔鱼全长2~3mm.
关键词:
蓝鳃太阳鱼 胚胎发育 观察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时红卫 吴美琴 张俊彬
报道了鲻鱼的人工繁殖技术和胚胎发育过程的观察结果。HCG 1 000 IU/kg和LRH-A210μg/kg配合使用,在水温22~25℃时,盐度25~32,鲻鱼的催产效应时间和受精卵孵化时间分为别36 h和52 h。鲻鱼卵属浮性卵,圆球形,卵径为(316.4±6.9)μm,卵黄囊直径为(190.8±5.4)μm。鲻鱼的胚胎发育过程可以分为7个阶段:胚盘形成期、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出膜期。研究发现,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效应时间和孵化时间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孵化率随温度的升高,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在温度为18~21℃时,孵化率最高,为82%。
关键词:
鲻鱼 人工繁殖 温度 胚胎发育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吴兴兵 朱永久 陈建武 赵建华 刘文成 杨德国
观察了水温(18±1)℃条件下,小体鲟(Acipenser ruthenus Linnaeus)的胚胎发育特征。结果显示:成熟小体鲟卵圆球形、黑色、不透明,为粘性卵,卵径2.2~2.8 mm。水温(18±1)℃条件下,小体鲟受精卵历时110 h孵化出膜,所需总积温为2023~2308℃·h。小体鲟受精卵的卵裂方式为特殊的辐射状卵裂;原肠中期时动物极细胞覆盖胚胎三分之二;心跳期,心脏呈C型;尾端接近心脏时,眼囊内已经有色素沉着。根据胚胎发育过程的形态特征,可将小体鲟胚胎发育过程分为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神经胚、器官发生和出膜7个连续阶段,34个时期。另外,本研究还将小体鲟胚胎发育和鲟形目其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静 卞晓东 樱井泰宪 张秀梅
利用显微数码摄像系统,活体观测、拍摄了狭鳕受精卵的早期胚胎发育过程,详细描述记录不同发育时相胚胎的形态特征、发育时间等。选取6个发育期(未受精、细胞分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胚体发育期、将孵化前期)的照片,利用Image J软件测量不同发育期的卵径,以探讨狭鳕早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卵径的变化。此外,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4个胚胎发育期(未受精期、2细胞期、原口关闭期、孵化前期)受精孔及卵膜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狭鳕产浮性分离卵子,卵膜单层、透明光滑,卵黄均匀,无油球,卵径1.45~1.58 mm。在水温(6.3±1.24)℃,盐度34时受精后约1 h胚胎形成,24 h后进入囊胚期,61 h后进入原肠胚...
关键词:
狭鳕 胚胎发育 卵径 受精孔 卵膜 壁孔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朱冬发 王桂忠 李少菁
东方扁虾的胚胎发育包括以下九个阶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卵内无节幼体期、五对附肢期、胸部附肢发生期、复眼色素形成期、近孵化期和孵化期。东方扁虾胚胎复眼的色素斑随胚胎发育的进程而增大。与日本龙虾和中国龙虾不同的是,东方扁虾整个胚胎发育期未能观察到第一颚足。
关键词:
东方扁虾 胚胎发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