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48)
- 2023(6359)
- 2022(5410)
- 2021(5005)
- 2020(4256)
- 2019(9342)
- 2018(9444)
- 2017(16661)
- 2016(9936)
- 2015(11454)
- 2014(11462)
- 2013(10997)
- 2012(10632)
- 2011(9714)
- 2010(9819)
- 2009(8998)
- 2008(8973)
- 2007(8184)
- 2006(7378)
- 2005(6693)
- 学科
- 济(31586)
- 经济(31523)
- 管理(24478)
- 业(20199)
- 企(16371)
- 企业(16371)
- 学(15191)
- 方法(12384)
- 数学(10046)
- 数学方法(9817)
- 农(9755)
- 中国(9567)
- 财(9211)
- 制(8731)
- 体(7668)
- 理论(7358)
- 业经(6898)
- 环境(6726)
- 地方(6553)
- 融(6458)
- 金融(6450)
- 银(6357)
- 银行(6295)
- 农业(6178)
- 行(6053)
- 及其(5849)
- 和(5707)
- 教育(5578)
- 贸(5550)
- 贸易(5548)
- 机构
- 大学(146747)
- 学院(144368)
- 研究(62311)
- 济(47098)
- 科学(45988)
- 经济(45811)
- 中国(44077)
- 管理(43309)
- 农(42570)
- 理学(36563)
- 所(36471)
- 理学院(35882)
- 管理学(34658)
- 农业(34514)
- 管理学院(34444)
- 研究所(33854)
- 京(33702)
- 业大(30451)
- 中心(26690)
- 江(24866)
- 财(23568)
- 省(22822)
- 院(22782)
- 室(22604)
- 农业大学(21588)
- 北京(20878)
- 技术(20871)
- 实验(20300)
- 范(20238)
- 师范(19702)
- 基金
- 项目(101117)
- 科学(76023)
- 基金(71130)
- 家(68049)
- 国家(67538)
- 研究(63868)
- 科学基金(53479)
- 省(41150)
- 自然(39171)
- 自然科(38215)
- 自然科学(38189)
- 自然科学基金(37489)
- 基金项目(36787)
- 划(36519)
- 社会(35950)
- 社会科(33678)
- 社会科学(33663)
- 资助(30081)
- 教育(29904)
- 重点(24701)
- 计划(24241)
- 编号(23982)
- 科技(22724)
- 发(22072)
- 成果(21260)
- 部(21068)
- 科研(20827)
- 创(20417)
- 课题(19539)
- 创新(19345)
共检索到2270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田佳音 陈康勇 张畅 宋云杰 高谦 邹钧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作为重要的炎症因子,在抵抗细菌和病毒感染以及清除被感染的细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斑马鱼进行腹腔注射免疫刺激物、细菌和病毒病原,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tnfα及其受体[tnf receptor superfamily(tnfrsf)member 1a]在肾脏和脾脏中的表达。实验结果显示:tnfα和tnfrsf1a在斑马鱼各组织中均有常量表达。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inosinic acid-polycytidylic acid,poly(I:C)]能够调控肾脏和脾脏中tnfα和tnfrsf1a的表达。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斑马鱼后,tnfα在脾脏(48 h和72 h)和肾脏(72 h)中表达显著升高;tnfrsf1a在脾脏(48 h)表达水平也有显著上调。在注射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asiella tarda)的斑马鱼中,肾脏的tnfα表达显著增加,但在脾脏的表达则完全被抑制;tnfrsf1a基因在脾脏和肾脏(6 h和72 h)有明显上调。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aemia of carp virus,SVCV)感染斑马鱼后,tnfα和tnfrsf1a在感染早期表达量有显著升高;而且在感染1~7 d中,肾脏的tnfrsf1a始终维持高水平诱导表达。实验结果表明:tnfα和tnfrsf1a在鱼类抵抗细菌和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邱丽华 张汉华 吴进锋
肿瘤坏死因子(Tumernerosisfactor,TNFα)是机体抵抗寄生虫、细菌和病毒入侵感染时的一种重要的介质,而且TNFα在机体内还起着其他治疗方面的功能,包括抗肿瘤、休克和胚胎发育等。TNFα主要由几种免疫细胞产生,如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天然杀伤(NK)细胞、嗜中性白细胞和激活的B细胞等。TNFα的许多生物学活性都是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TNFRⅠ)结合后而发挥作用的。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克隆技术的完善,鱼类免疫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尤其是TNFα基因自2000年后相继在几种鱼类中被克隆测序并进行了表达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就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及受体的功能及近来在鱼类中的研...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TNFα) 受体 细胞因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邱丽华 宋林生 蔡中华 吴龙涛 江世贵
采用同源克隆法,结合锚定PCR技术,获得了花鲈(Lateolahraxjaponicus)TNFα基因cDNA的部分序列。BLAST分析表明,该序列与其他鱼类的TNFα基因具有很高的相似性与同源性。同时利用RT PCR技术,对该基因在鱼体内不同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基因在花鲈免疫器官头肾、脾脏、肝脏中的表达较强,而在脑中的表达较弱,在肌肉中几乎不表达。而且在经特异性病原刺激前、后的组织对比分析中,发现鱼体经LPS(lipopolysaccharide)刺激后,目的基因在免疫器官中的表达明显增强。该基因的克隆与表达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海水鱼类的抗逆机理以及指导鱼类的遗传选育和...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琴 陈康勇 田佳音 邹钧
白细胞介素34(Interleukin-34,IL-34)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先天免疫和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IL-34在细菌和病毒感染后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IL-34在健康斑马鱼组织和胚胎发育过程中呈常量表达。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inosinic acid-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后,斑马鱼脾中IL-34表达在48 和72 h均上调,肠中IL-34表达均显著升高(除LPS刺激24 h时IL-34表达下降外)。斑马鱼感染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E.tarda)后,肠中IL-34表达明显增加(3、9和24 h),而脾中IL-34的表达则受到抑制(6、9和72 h)。腹腔注射感染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SVCV)后,脾(1、3、5和7 d)和肠(1和3 d)中IL-34表达也显著上调。体外分析结果显示,SVCV感染和LPS刺激增强ZF4细胞中IL-34的表达;LPS、IL-1β和IFNφ1诱导脾原代细胞表达IL-34。实验结果表明,鱼类IL-34基因在抵御细菌和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张崖冰 胡善联 何江江
目的:为了对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 TNFR:Fc)对医保预算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选取IMS Data 2015中的风湿类药品,把药品数量单位换算成限定日剂量(DDD),以IMS Data 2015 rh TNFR:Fc的用量为基线,假设其不同的新增用量比例,按照90%和80%的报销比例分别计算新增的医保支出及其对风湿类药品和全部药品的医保支出的影响。全国医保支出数据来源于政府部门的统计资料。结果:按照90%的报销比例,当rh TNFR:Fc的新增用量为2015年用量的01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启龙 李敏 路飏 黄爱平 曾令兵 王文琪 陈松林 沙珍霞
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研究斑点叉尾在不同病原(链球菌、嗜水气单胞菌、迟钝爱德华菌、斑点叉尾病毒)感染后TICAM基因在mRNA水平的组织和时空表达特征。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可引起TICAM基因在肝脏和脾脏中的上调表达,在注射后24h和12h后上调最大分别为2.3倍和1.9倍;而在头肾和后肠中的表达则下调到感染后48h的0.15倍和24h的0.53倍;感染链球菌后则导致在肝脏、脾脏、后肠和头肾中TICAM基因表达的强烈上调,最大上调幅度为感染后7d肝脏中表达提高了23倍,其次,在脾脏和头肾中基因表达最大可上调到感染前的10倍左右;在感染迟钝爱德华菌后,TICAM基因在肝脏、脾脏、后肠和头肾中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路飏 王启龙 李敏 陈松林 沙珍霞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TLR20和TLR21基因在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感染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斑点叉尾呼肠孤病毒(Channel Catfish Hemorrhage Reovirus,CCRV)后,在0、12、24、48、72h、7d,肝脏、头肾、脾脏、肠中的时空表达特征。结果显示,4种病原均能引起斑点叉尾TLR20、TLR21基因在所测免疫相关组织中表达量的变化,但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这两种基因...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宋煜 李开敏 徐文腾 陈松林 王磊
为探究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干扰素调节因子irf7在虹彩病毒(Iridovirus)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PCR扩增获得了斑石鲷irf7基因CDS区序列,对其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并在组织水平和细胞水平研究该基因在病毒感染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Opirf7基因CDS区全长为1332 bp,编码443个氨基酸的多肽,具有干扰素调节因子家族的保守结构域。荧光定量PCR (qRT-PCR)结果显示,Opirf7基因在健康个体的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在皮肤和肠等免疫组织中的表达量也较高。对斑石鲷腹腔注射虹彩病毒诱导抗病毒免疫反应,在组织水平检测Opirf7对病毒感染的响应模式。与对照组(0 h)相比,Opirf7在免疫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细胞水平,建立poly I: C感染的斑石鲷脑细胞系模型,利用qRT-PCR检测Opirf7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poly I: C刺激后,脑细胞系Opirf7的表达量显著升高。结果表明,Opirf7在斑石鲷抗病毒病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魏智薪 辛鲁生 白昌明 李亚楠 张淑敏 李成华 王崇明
Ets蛋白是宿主MAPK信号通路下游的一类可参与调控病毒基因转录复制的重要转录因子。本研究通过基因克隆成功获得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 Ets家族9条基因(分别命名为ETS-1~ETS-9),开放阅读框(ORF)大小分别为1065、1290、1569、912、1344、1404、1521、1968和1191 bp,并分别编码354、429、522、303、447、468、506、655和396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类表明,本研究所获得的基因均属Ets家族。对ETS-1和ETS-3的氨基酸序列和三维结构分析表明,其均含有高度保守的ETS结构域。在不同水温条件下,通过人工注射牡蛎疱疹病毒(OsHV-1)对魁蚶进行感染,并对病毒拷贝数和Ets的相对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ETS-1和ETS-3只在高温阳性组中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与病毒拷贝数在高温条件下增长趋势呈正相关;ETS-4和ETS-8只在低温阳性组中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但在高温阳性组中ETS-4和ETS-8的相对表达量与病毒拷贝数呈负相关;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从魁蚶Ets基因中筛选出2条Ets基因(ETS-1和ETS-3),在高温条件下(16±2)℃,其可能参与正向调控病毒Os HV-1的复制过程。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魁蚶在夏季因感染牡蛎疱疹病毒(OsHV-1)而导致的大量死亡提供了科学数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谭有燕 牛银杰 李宁求 罗霞 林强 梁红茹 付小哲
【目的】探究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SKNV)复制增殖与Rho A-Rock 1通路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检测ISKNV感染CPB细胞12,24,48,72和96 h后病毒DNA拷贝数的变化;同时RTq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病毒感染CPB细胞12,24,48和72 h后Rho A与Rock 1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通过Rho A抑制剂(CCG-1423和Rhosin)、Rock 1抑制剂(Thiazovivin和Y-27632)及si RNA抑制Rho A-Rock 1通路,研究Rho A-Rock 1通路抑制对ISKNV复制增殖的影响。【结果】ISKNV感染12~48 h,病毒的DNA拷贝数无显著变化,感染72 h病毒DNA拷贝数显著上升,感染96 h病毒的拷贝数上升变缓,说明ISKNV感染72 h时病毒正处于复制增殖的高峰期。RT-q PCR及蛋白免疫印迹结果表明,ISKNV感染72 h时,Rho A和Rock 1 m RNA转录水平和蛋白水平均显著上调。Rho A抑制剂Rhosin和CCG-1423及Rock 1抑制剂Y-27632和Thiazovivin均可使ISKNV基因组拷贝数和病变的CPB细胞数显著下调;利用si RNA敲降Rho A和Rock 1时,ISKNV的基因组拷贝数也显著下调。【结论】Rho A-Rock 1信号通路可正调控ISKNV的感染,抑制Rho A-Rock 1通路可显著抑制ISKNV复制增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伊丽竹 徐镇 林蠡 涂加钢
为了探究microRNA(miRNA)对乌鳢水泡病毒(snakehead vesiculovirus, SHVV)感染月鳢细胞(striped snakehead cell, SSN-1)的影响,本研究对SHVV感染的SSN-1细胞及未感染的细胞进行miRNA高通量测序。分别用U6、β-actin和5S rRNA作为内参基因研究SHVV感染对细胞内22个高丰度(transcripts per million, TPM≥1 000) mi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U6基因作为内参时,SHVV感染对β-actin没有显著影响,但是5S rRNA显著上调表达,说明U6和β-actin基因适合作为内参基因研究SHVV感染对mi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此外,我们研究了14种miRNA对SHVV增殖的影响。结果发现,miR-27a-3p、miR-26a-5p、miR-30e-3p等11种miRNA显著促进SHVV增殖,miR-150和miR-216b显著抑制SHVV增殖。进一步研究发现高丰度的miR-100-5p在SHVV感染SSN-1细胞早期上调表达,晚期下调表达。过表达miR-100-5p可以显著抑制SHVV的增殖,而抑制表达miR-100-5p可以显著促进SHVV的增殖。本研究为开发抗SHVV的核酸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诗迪 黄彩萍 于欢 王敦
【目的】研究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earNPV)感染宿主昆虫后对宿主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与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明确病毒在侵染宿主过程中对宿主昆虫GST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50和100PIB/只2种剂量的HearNPV病毒感染3龄棉铃虫,测定感染后不同时间试虫中肠GST活性与其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对比分析病毒感染与未感染健康试虫的GST活性及其编码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棉铃虫在HearNPV感染初期,GST活性显著提高,同时GST表达水平显著上调;随着感染时间的推移,GST活性与其编码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表明病毒感染后对宿主昆虫GST活性的影响与其对GST表达水平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陈紫涵 周静 王德成 晏博
为探索chac1基因(ChaC glutathione specific gamma-glutamylcyclotransferase 1)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功能。本研究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斑马鱼Chac1蛋白的序列特征,并用qRT-PCR检测了chac1在斑马鱼胚胎不同发育阶段和成鱼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通过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chac1基因的三个外显子上设计了3条sgRNA并通过测序及qRT-PCR检测其敲除效率。苏丹黑染色3dpf (days post fertilization)野生型和chac1突变型斑马鱼幼鱼的中性粒细胞数量;qRT-PCR检测突变斑马鱼髓系造血相关因子。结果显示:chac1是母源基因,在受精后0-3 hpf (hours post fertilization)时其表达量较高,之后随着母本基因的影响逐渐变小,chac1的mRNA表达量下降;在斑马鱼成鱼中,其在肌肉、卵巢、脑中高表达;此外,突变型斑马鱼较野生型斑马鱼相比,其苏丹黑染色阳性信号更多;chac1突变后髓系造血转录调控因子pu.1的mRNA水平上调。综上,chac1为母源基因,其缺失会促进早期中性粒细胞的发育并伴随着髓系造血转录调控因子pu.1的上调。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chac1在造血及免疫相关疾病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唐宇飞 刘晓红 常馨月 吴海珍 张元兴
为了研究白三烯B_4受体在斑马鱼发育和免疫中的功能,本实验利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了斑马鱼白三烯B_4受体样(BLT1-LikE)基因BLT1-LikE1和BLT1-LikE2的全长CDNA序列,其分别编码339和356个氨基酸。序列和结构分析发现,其编码的2个蛋白均属于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视紫红质蛋白亚族,并具有典型的G蛋白偶联受体的特征,与人的BLT1同源度达31%以上。进一步将2个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表达,发现其具有较好的细胞膜定位功能;WEsTERN印迹检测也证实,重组表达细胞的全细胞蛋白可与人源BLT1的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此外,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在斑马鱼幼鱼发育...
关键词:
斑马鱼 BLT1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艳娜 刘志远 孙彤彤 黄楠 赵锦华 刘清政 平继辉 周继勇
[目的]本试验旨在利用基因芯片测序技术分析宿主miRNA在调控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低致病性H_7N_9亚型A/Anhui/1/2013流感病毒及PBS感染BALB/c小鼠,感染后3 d取小鼠肺组织分别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和miRNA芯片测序技术筛选差异表达mRNA和miRNA,并利用RT-qPCR验证差异miRNA。之后分别采用Targetscan、PITA及microRNAorg软件预测靶基因并结合转录组mRNA信息筛选候选miRNA的假定靶基因,最后利用Gene Ontology(GO)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 and Genomes(KEGG)分析差异miRNA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可能调控的信号通路。[结果]与PBS组相比,低致病性H_7N_9病毒感染组共筛选到265个差异表达miRNA,其中143个miRNA显著上调,122个miRNA显著下调。差异表达miRNA经RT-qPCR验证,10条候选miRNA的RT-qPCR结果与芯片结果有非常好的一致性。进一步KEGG分析表明,这些差异表达miRNA主要富集在Rap1、PI3K-Akt、Hippo、MAPK、Wnt、黏着斑、自噬等免疫相关信号通路中。结合差异mRNA信息进行miRNA-mRNA调控网络分析,显示主要有15条差异表达miRNA和31个差异靶基因富集到这些信号通路中。[结论]成功筛选到了低致病性H_7N_9感染小鼠肺组织后引起的差异表达miRNA,且RT-qPCR证明其与基因芯片测序结果表达趋势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为深入研究宿主miRNA在调控低致病性H_7N_9流感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