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0)
- 2023(1589)
- 2022(1391)
- 2021(1268)
- 2020(1200)
- 2019(2761)
- 2018(2725)
- 2017(5311)
- 2016(3056)
- 2015(3085)
- 2014(3029)
- 2013(2920)
- 2012(2842)
- 2011(2316)
- 2010(2386)
- 2009(2129)
- 2008(2026)
- 2007(1853)
- 2006(1609)
- 2005(1512)
- 学科
- 济(11478)
- 经济(11476)
- 业(7768)
- 企(6807)
- 企业(6807)
- 管理(6424)
- 学(5300)
- 方法(5062)
- 结构(4828)
- 数学(4594)
- 数学方法(4560)
- 产业(3773)
- 财(3618)
- 制(3126)
- 中国(3113)
- 产业结构(2901)
- 体(2679)
- 农(2570)
- 水产(2540)
- 务(2451)
- 财务(2451)
- 财务管理(2448)
- 地方(2447)
- 体制(2441)
- 企业财务(2393)
- 业经(2279)
- 动物(2233)
- 动物学(1976)
- 贸(1968)
- 贸易(1966)
- 机构
- 大学(41299)
- 学院(40575)
- 研究(16603)
- 济(16481)
- 经济(16204)
- 管理(12987)
- 科学(11966)
- 中国(11876)
- 理学(11504)
- 理学院(11326)
- 管理学(11031)
- 管理学院(10962)
- 农(9868)
- 所(9386)
- 研究所(8894)
- 京(8240)
- 农业(8043)
- 业大(7414)
- 财(7256)
- 中心(6883)
- 江(6624)
- 院(6524)
- 室(6004)
- 财经(5979)
- 经济学(5864)
- 研究院(5681)
- 实验(5634)
- 经(5506)
- 省(5419)
- 实验室(5416)
共检索到574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微 章琳俐 杨平 刘仪 张茜 SHAKEEB Ullah 乐源 陈兵 胡建华 高诚 陈秋生 林金杏
为了深入了解斑马鱼端脑的微细形态和超微结构,采用光镜和电镜技术对斑马鱼端脑进行观察研究。斑马鱼端脑由左、右嗅球和左、右大脑半球构成。嗅球前方有一对嗅神经,后端伸出嗅茎与大脑半球联系。光镜下,嗅球组织结构从外向内依次为上皮层、神经纤维层、小细胞层和内部细胞层。大脑半球外部覆盖很薄的大脑皮,基部为纹状体,两者之间的腔隙为公共脑室。纹状体由神经核团和神经纤维构成。神经核团分布于纹状体周缘,主要有连前核、背嗅核、侧嗅核、视前核和脚内核等。神经纤维包括横行的前连合,纵行和斜行的中央嗅束和侧嗅束。电镜下,嗅球分层明显,可观察到僧帽细胞、神经胶质细胞和众多突触。大脑半球中可见神经胶质细胞、突触以及血脑屏障系...
关键词:
斑马鱼 端脑 组织结构 细胞形态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新栋 孙雪婧 赵巧雅 黄宇飞 陈秋生 林金杏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对斑马鱼心脏的显微与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斑马鱼心脏由心室、心房、动脉球和静脉窦构成。心室呈棕红色,分层明显,分为心外膜区的致密层和心内膜区的海绵层。心房呈亮红色,仅由疏松的海绵层构成。心室的前方会发出一条动脉干(腹主动脉),动脉干的起始部膨大呈椭球状,称为动脉球。动脉球呈梨形,由内向外可分为内膜层、中间层和外膜层3层。静脉窦单独进行分离较难,因此未对静脉窦进行单独分离观察。本实验在心室、心房和动脉球中同时观察到telocyte间质细胞的存在,它们的形态瘦长,可分为细部和膨大部。在心室的心肌细胞内观察到多泡体的存在,它们常分布在心肌细胞的外缘,贴近肌纤维膜或者邻近心肌细胞外缘的线粒体。
关键词:
斑马鱼 心脏 显微结构 超微结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婧 王洋 郭锦晓 谭博真 李晓东 刘谞 李林
为探究白藜芦醇强化卤虫对斑马鱼肠道的形态结构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选取240尾健康、规格一致的斑马鱼(Barchydanio rerio),初始体质量为(0.3±0.05)g,分别用0(对照组),1,20,30mg·m L-1白藜芦醇强化卤虫无节幼体(artemia sp.)投喂给斑马鱼。饲养周期30d。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强化卤虫12h后饲喂斑马鱼,与对照组相比,绒毛高度和皱襞面积有显著增加(p<0.05)。各试验组肠道丙二醛(mda)水平均显著下降,谷...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全迎春 梁利群 孙效文 姚昆 雷清泉
用6 072对斑马鱼(Danio rerio)微卫星引物对黑龙江鲤(Cyprinus carpio haematopterusTemminck et Schlegel)、荷包红鲤(Cyprinus carpiovar.wuyuanensis)和柏氏鲤(Cyprinus pellegriniTchang)进行种间遗传差异分析,共发现563个斑马鱼微卫星标记在鲤鱼种间表现出多态性。从中随机抽选25个标记,对斑马鱼和3种鲤鱼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使用Phylip3.63软件按照Nei氏标准遗传距离计算种间遗传距离,再用MEGA3.0软件绘制NJ系统发生树,并进行1 000次bootstrap检验系统...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吕世伟 周德庆 刘楠 于莹 宿小杰
微塑料广泛存在于海洋中,是全球十大新兴环境问题之一。微塑料可以被鱼类、贝类、低栖动物等海洋生物摄入,危害海洋生命。为了更好的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和检测微塑料,本实验优化了一种新的方案。以斑马鱼(Danio rerio)为原料,对其中的微塑料进行分离提取。首先通过消化率、回收率、拉曼光谱分析、扫描电镜等方法对KOH、H_(2)O_(2)、HNO_(3)和胰蛋白酶4种消化液进行选择,选定KOH溶液为最适消化液。然后通过单因素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实验设计优化KOH溶液为消化液的最佳消解条件。研究表明,消解最适条件为:浓度4%、温度47℃、时间20 h,在此条件下的消化率为97.38%。采用KOH作为消化液显著提高了消解效率,为微塑料的进一步检测分析提供了技术支持。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娜 范纯新 宋佳坤
本研究旨在揭示斑马鱼下颌再生中神经和肌肉的关系。通过HE染色技术、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等实验技术分别观察斑马鱼下颌神经和肌肉的再生过程,考察神经和肌肉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截面附近的神经纤维在剪切后5 H降解,剪切后2 d时完全消失。剪切后3 d,整个芽基所在位置已出现新生的神经纤维。剪切5 d时,芽基上布满大量的神经纤维。肌纤维在剪切后12 H已发生断裂,剪切后5 d形成芽基细胞并分化成各种前体细胞如肌肉前体细胞,剪切后9 d出现新生的肌细胞,剪切后14 d新生的肌细胞与新生的神经纤维建立神经肌肉接头联系,30 d后成为成熟的肌肉组织。结果表明:如果斑马鱼1/3的下颌被人为切除,下颌肌肉可以实现...
关键词:
斑马鱼 下颌 再生 神经 肌肉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卢培钰 冯毅栋 鲍宝龙
本研究探究了aldh3a2a在斑马鱼色素细胞发育中的意义及其对醛代谢和肝脏健康的影响。利用CRISPR/Cas9技术,成功构建aldh3a2a敲除纯合突变家系,导致黑色素细胞、黄色素细胞和虹彩细胞数量减少,csf1ra、pnp4a、itk下调,黑色素合成通路关键基因mitfa、tyrp1b和kita下调。转录组分析揭示了基因表达谱系的变化,差异基因scd、lpla和aox5在类固醇生物合成途径中下调,指示aldh3a2a对类固醇生物合成的关键作用。对视黄醇代谢通路的转录组分析和qpcr联合研究结果表明,aldh3a2a可以调控raldh2、rxrab以及aox5,表明其对视黄酸受体的信号传导有一定影响,同时aldh3a2a可以调控钾离子通道蛋白kcns3b,指示其对色素细胞的影响与钾离子信号传导有关。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突变体的细胞周期、同源重组、RNA降解、RNA转运、p53信号通路、真核生物核糖体生物发生、DNA复制、碱基切除修复、氨基酰基-tRNA生物合成、细胞质DNA传感通路、类固醇生物合成、错配修复、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和醛酸盐代谢等通路也有着广泛影响。此外,aldh3a2a基因敲除会导致体内醛积累明显,产生细胞毒性进而引发肝脏体积异常增大、肝脏内出现空泡,体质量增加的表征,类似于Sj?gren-Larsson综合征的症状,揭示了aldh3a2a在斑马鱼体内的作用及其与人类遗传疾病的相关性,将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其在斑马鱼和人类中的功能和潜在的治疗靶点。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婷婷 佟广香 孙志鹏 闫婷 唐国盘 周慧杰 匡友谊
eomesa基因是T-box基因家族重要的转录因子,eomesa突变导致雌性斑马鱼(Danio rerio)生殖障碍,但其机制未知。本研究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了eomesa纯合突变系(eomesa~(-/-)),对其进行了繁殖能力分析、卵巢组织学观察及采用qRT-PCR分析了6个性腺发育相关基因在突变体12 hpf(hours post fertilization)胚胎和45 dpf(days post fertilization)、60 dpf、90 dpf 3个胚后发育阶段中的表达水平变化,以期探讨eomesa影响雌性斑马鱼生殖障碍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eomesa~(-/-)斑马鱼存在背鳍和臀鳍缺失的表型,雄鱼比例显著增加,可自然繁殖,而雌鱼不能自然排卵,但可通过人工按压腹部排出卵子并以人工授精方式获得正常发育的子代;eomesa~(-/-)斑马鱼卵巢和输卵管形态正常,但卵母细胞发育滞后,胚胎发育观察发现突变体原肠胚外包延迟,且胚胎畸形率显著增加。qRT-PCR结果显示,原始生殖细胞标志基因dnd1和nanos3在胚胎发育体节期(12 hpf)突变体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野生型的表达量;dnd1、vasa和nanos3在45 dpf时突变体卵巢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型的表达量;在90 dpf时突变体卵巢组织中cyp17a1和amh基因的表达量显著低于野生型的表达量;而dmrt1基因在突变体中的表达量极显著高于野生型的表达量。推测eomesa基因敲除干扰了生殖细胞的发育和分化,以及排卵机制,并影响了cyp17a1和dmrt1的表达,致使雌雄分化异常。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伟兴 范兆廷 方静杰 关庆芝
硝基苯是重要的人造化工原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使其可能成为水体和环境的污染源。为了解硝基苯对水产动物可能的致毒作用,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SCGE)方法检测了不同浓度硝基苯染毒后的斑马鱼肝胰脏、肾脏、鳍条表皮和精子细胞DNA的损伤情况。当硝基苯的处理剂量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时(0.017 mg/L),对斑马鱼肝胰脏、肾脏和精子细胞DNA的损伤不明显,分别为30%、33%和44%,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在同样浓度下,鳍条表皮细胞DNA受损率则高达69%。当硝基苯的浓度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时,可引起斑马鱼肝胰脏、肾脏、鳍条表皮和精子细胞DNA的严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严旭霞 傅玲琳 王彦波
为研究纳米硒对斑马鱼胚胎毒性大小,使用光镜和电镜等技术对硒代蛋氨酸和纳米硒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纳米硒粒子的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约25 nm。纳米硒在斑马鱼受精后96和120 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7.18和5.68μmol/L;而DL-硒代蛋氨酸在斑马鱼受精后96和120 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67.32和54.66μmol/L。此外,在斑马鱼受精后120 h,纳米硒和DL-硒代蛋氨酸的半数致畸浓度分别为3.27和44.22μmol/L。研究表明,在直接暴露的条件下,纳米硒的毒性要大于DL-硒代蛋氨酸。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丁长晨 黄亚娟 司玉凤 鲍宝龙
为了探究水流对鱼类体色的影响,比较了不同流速水流养殖下斑马鱼皮肤黑色素细胞数量和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相对于低流速(0.010 m/s),在高流速(0.022 m/s)下养殖斑马鱼3个月后,皮肤黑色素细胞数量显著增加,尤其是鱼体尾部区域;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结果显示高流速组斑马鱼皮肤黑色素细胞标记基因kita、mitfa和tyrp1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黄色素细胞标记基因csf1ra显著降低,虹彩细胞标记基因pnp4a无显著变化,表明高流速水流诱导黑色素细胞而抑制黄色素细胞的形成。RT-qPCR结果显示,相比于低流速组,高流速组斑马鱼皮肤中黑色素细胞形成抑制因子基因asip1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减少,与黑色素细胞形成相关的黑皮质素受体基因mc1r、阿黑皮素原基因pomca无显著性变化,视黄酸合成相关的视黄醛脱氢酶基因raldh2和raldh3显著下调,提示水流刺激可通过降低asip1的表达来诱导黑色素细胞形成;水流刺激瞬时受体通道蛋白基因trpv4和压电式机械敏感通道蛋白基因piezo2的表达上调,而piezo1无显著性变化。以上结果表明,水流能诱导斑马鱼黑色素细胞的形成,可能是通过皮肤机械力感受蛋白Trpv4或Piezo2介导水流刺激减少asip1表达的结果。Asip1除了调控黑色素细胞形成以外还调控脂肪的积累,相比于低流速组,高流速组斑马鱼肥满度也显著下降,GO富集分析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到甘油三酯分解代谢、高密度脂蛋白颗粒、脂质结合等条目,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的KEGG通路有:氨基糖和核苷酸糖的代谢、PPAR信号通路、亚油酸代谢、花生四烯酸代谢等。RT-qPCR检测与脂肪代谢相关的脂肪酸过饱和酶2基因fads2显著上调,瘦素基因lep无显著性差异,提示水流可能通过Asip1影响Fads2进而影响脂肪降解。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水流对鱼类体色的影响,为理解目前越来越普遍的流水养殖对鱼类体色和肥满度的影响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基础。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芳1 2 叶星1 2 邹曙明2 张莉莉1 孙成飞1 田园园1 白俊杰1 2
提高目的基因的转植效率与可遗传效率是转基因鱼研制的关键点之一。本研究利用近年开发的金鱼转座子系统进行转基因斑马鱼的研制,探讨其在转基因鱼上应用的可行性。通过 PCR 方法,改造 Tgf2转座子供体质粒 pTgf2-EF1α-eGFP,将肌球蛋白轻链 2 启动子(mylz2)与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FP)定向插入其中,构建可在肌肉组织特异性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 Tgf2 转座子供体质粒 pTgf2-Mylz2-RFP。通过显微注射,将 Tgf2 转座子供体质粒与 Tgf2 转座酶 mRNA 共注射于斑马鱼(Danio ririo)受精卵中,共注射受精卵 972 粒,出膜后存活的仔鱼 803 尾,其中...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卢克祥 许柳雄 邓青燕
为探究斑马鱼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趋光行为差异,记录了六月龄的斑马鱼成鱼在紫外光(ultraviolet, UV)和可见光照射下的行为反应和在无光、紫光(420 nm)、蓝光(460 nm)、绿光(500 nm)、黄光(585 nm)和红光(620 nm)六种光照条件下的趋光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刺激光为UV时,斑马鱼优先游向黑暗环境一侧,刺激光为可见光时,斑马鱼优先游向可见光一侧;UV和可见光分别设置在试验区A和试验区B时,随着UV刺激强度增加,斑马鱼的偏好指数未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UV和可见光同时设置在试验区B时,随着UV刺激强度增加,斑马鱼的偏好指数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5 min和30 min时斑马鱼的平均分布率均呈现红光区>紫光区>蓝光区>黄光区,绿光区的平均分布率在5 min时高于红光区,在30 min时介于紫光区和蓝光区之间。研究表明,斑马鱼趋向可见光而远离紫外光,表现出明显的避UV性和趋可见光性,且避UV性与趋可见光性之间存在显著的拮抗作用,而无协同作用。此外,斑马鱼对红光、绿光和紫光的喜好程度较高,对黄光的喜好程度较低。研究结果可为斑马鱼视觉生态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斑马鱼 趋光行为 紫外光 可见光 单色光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吴芳 叶星 邹曙明 张莉莉 孙成飞 田园园 白俊杰
提高目的基因的转植效率与可遗传效率是转基因鱼研制的关键点之一。本研究利用近年开发的金鱼转座子系统进行转基因斑马鱼的研制,探讨其在转基因鱼上应用的可行性。通过PCR方法,改造Tgf2转座子供体质粒pTgf2-EF1α-eGFP,将肌球蛋白轻链2启动子(mylz2)与红色荧光蛋白基因(RFP)定向插入其中,构建可在肌肉组织特异性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Tgf2转座子供体质粒pTgf2-Mylz2-RFP。通过显微注射,将Tgf2转座子供体质粒与Tgf2转座酶mRNA共注射于斑马鱼(Danio ririo)受精卵中,共注射受精卵972粒,出膜后存活的仔鱼803尾,其中携带外源基因的仔鱼为615尾,阳性率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钰 何夙旭 张震 徐俐 丁倩雯 郭小泽 易敢峰 徐树德 马徐发 周志刚
近年来我国集约化水产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而水产动物营养性疾病之鱼类脂肪肝的发病也逐渐迅猛起来,逐渐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因素之一,实验拟通过高脂饲料诱导建立斑马鱼营养性脂肪肝模型,为鱼类营养性脂肪肝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该实验分别以基础饲料和16%高脂饲料投喂1月龄斑马鱼,在投喂后第14、30、90天3个时间点取样,采用肝脏组织进行H.E染色、透射电镜、masson染色组织切片观察斑马鱼肝脏脂肪变性及纤维化程度;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q RT-PCR)检测斑马鱼肝脏脂合成及脂解相关基因:二酰甘油
关键词:
斑马鱼 高脂饲料 鱼类脂肪肝 肝纤维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