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93)
- 2023(2378)
- 2022(2242)
- 2021(2220)
- 2020(1995)
- 2019(4286)
- 2018(4419)
- 2017(7624)
- 2016(4783)
- 2015(5444)
- 2014(5554)
- 2013(5363)
- 2012(5450)
- 2011(4941)
- 2010(5093)
- 2009(4827)
- 2008(5131)
- 2007(4858)
- 2006(4324)
- 2005(4037)
- 学科
- 济(14178)
- 经济(14159)
- 管理(11708)
- 业(9869)
- 企(7977)
- 企业(7977)
- 学(7647)
- 方法(5728)
- 中国(4799)
- 农(4535)
- 数学(4488)
- 数学方法(4315)
- 财(3948)
- 制(3735)
- 及其(3419)
- 环境(3414)
- 理论(3296)
- 贸(3133)
- 贸易(3129)
- 易(3007)
- 业经(3001)
- 地方(2941)
- 银(2894)
- 银行(2879)
- 教育(2840)
- 划(2765)
- 农业(2763)
- 行(2760)
- 和(2759)
- 体(2682)
- 机构
- 大学(71271)
- 学院(70180)
- 研究(30041)
- 科学(22948)
- 中国(22037)
- 济(20957)
- 农(20596)
- 经济(20203)
- 管理(20079)
- 所(18564)
- 研究所(17158)
- 农业(16871)
- 京(16760)
- 理学(16522)
- 理学院(16184)
- 管理学(15487)
- 管理学院(15378)
- 业大(14292)
- 中心(13347)
- 江(12451)
- 省(11805)
- 院(11001)
- 室(10934)
- 技术(10674)
- 北京(10596)
- 范(10559)
- 师范(10271)
- 财(10198)
- 农业大学(10092)
- 业(9967)
- 基金
- 项目(45719)
- 科学(33244)
- 基金(30766)
- 家(29634)
- 国家(29354)
- 研究(28439)
- 科学基金(22722)
- 省(18876)
- 自然(16997)
- 划(16689)
- 自然科(16610)
- 自然科学(16603)
- 自然科学基金(16282)
- 基金项目(15556)
- 社会(14824)
- 资助(14355)
- 社会科(13797)
- 社会科学(13791)
- 教育(13314)
- 计划(11358)
- 重点(11176)
- 编号(11090)
- 科技(10939)
- 成果(10203)
- 发(9993)
- 科研(9510)
- 部(9316)
- 课题(8917)
- 专项(8876)
- 农(8825)
共检索到1142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贵生 何建国 吴冰 江静波
利用组织切片法研究了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MBV)在养殖早期斑节对虾及养成期斑节对虾中肠腺各部位的分布特点。斑节对虾的中肠腺可分为头部、亚头部、中部、亚尾部和尾部等 5个部分 ,其上皮细胞包括E细胞、F细胞、B细胞和R细胞等 4种类型。头部和尾部均以E细胞为主 ,亚头部、中部和亚尾部均以R细胞为主。在感染度较轻的样本中 ,MBV一般只感染F细胞、R细胞和B细胞。感染度较重时 ,E细胞也同时受累。在养殖早期虾和养成期虾中 ,MBV相对感染度在中肠腺各部分的分布均以中部最高 ,而且以中部的中间最高 ,离中部越远 ,相对感染度越低
关键词:
斑节对虾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中肠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细法 吴定虎 黄槐 池信才 陈平
应用超薄切片技术,研究班节对虾卵细胞和各变态期病毒及其包涵体的分布和超微结构。在糠虾前期各期未找到病毒,而糠虾后期各期的肝和中肠上皮细胞核中则有典型的病毒及其包涵体存在。这提示着MBV可能不经由卵细胞传播给子代。病毒粒子单个散在于核质和包涵体基质中,一端钝圆,另一端稍尖,形似葵花子,而不是如文献所言的长圆柱体,长度270—300nm,直径平均75nm,由囊膜、衣壳和核心三部分组成,囊膜上无纤突。这与文献上报道的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相仿,因此,所观察到的病毒应是MBV。这表明MBV分布地域波及我国大陆南方沿海。此外,作者所见的核衣壳是偏心位置,而非居中排列,并指出这有利于核衣壳更快进入靶细...
关键词: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超微结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晓玲 黄倢 王崇明 于佳 陈碧鹃 杨丛海
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对中国对虾亲虾的人工感染宋晓玲,黄倢,王崇明,于佳,陈碧鹃,杨丛海(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关键词中国对虾,亲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人工感染,温度效应ARTIFICIALINFECTIONOFBROODS...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常青山 包振民 潘洁 王伟继 郭福生 龚振华
:以海捕中国对虾为材料 ,利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技术和核酸探针技术 ,对从中国对虾杆状病毒核酸随机文库中筛选的 4个片段 (大小分别为 80 0 ,1 1 0 0 ,1 5 0 0 ,2 5 0 0bp)用地高辛标记作为探针 ,进行斑点杂交 ,检测对虾杆状病毒。结果表明海捕中国对虾的鳃、中肠、肝胰腺、卵巢等组织检测为阳性 ,肌肉组织为阴性。实验表明中国对虾杆状病毒存在垂直传播的可能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涂小林 钟江 高双诚 王颖 乐云仙 朱学宝
从患暴发性传染病的中国对虾组织中分离了一种病毒,经差速离心、密度梯度离心及Shepharose2B柱层析纯化了一种形状为杆状的病毒。提纯病毒核酸电泳为一条带,分子量为20kb。将提纯病毒免疫新西兰兔获得较高效价的抗血清并初步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方法。可在六小时内完成对样品的检测,检测灵敏度达60纳克(ng)。
关键词:
中国对虾,杆状病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国兴
不同家系的万氏对虾对对虾杆状病毒抗病力的差异郑国兴(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关键词对虾杆状病毒,万氏对虾,抗毒力,家系DIFFERENCEINRESISTANCETOEXPERIMENTALINFECTIONSWITHBACULOVIRUS...
关键词:
对虾杆状病毒,万氏对虾,抗毒力,家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细法 吴定虎 黄槐 陈平
本文用改良的电镜固定液和新包埋剂制备超薄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健康和感染MBV的肝胰腺上皮细胞的超微病理变化,结果发现感染细胞的核质中有1个或多个包涵体和大量病毒粒子。随着包涵体和MBV粒子增多,核染色质凝聚,核膜局部扩张,部份破裂,甚至完全消失,直至整个核崩解,使得MBV和包涵体游离出来。胞质水肿,内质网髓鞘样变性,滑面内质网增生,脂滴增多,线粒体绒团样变性和并发细菌混合感染。作者认为核内包涵体和病毒大量存在,并引起严重病变,可用于诊断草虾病毒病的特征性指标之一,而细菌混合感染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肝胰腺脂肪代谢障碍有可能影响病后草虾的正常生长。
关键词:
草虾,草虾杆状病毒,细胞病理变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汝少国 姜明 李永祺 贾翠红
中国对虾杆状病毒垂直传播途径的研究对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培育健康的对虾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利用电镜技术,对中国对虾亲虾的卵巢、卵细胞和无节幼体、状幼体、糠虾、仔虾、幼成虾进行病毒检测,结果发现卵巢和卵细胞中有似病毒粒子,无节幼体、糠虾、仔虾、幼成虾有杆状病毒感染,并初步探讨了中国对虾杆状病毒垂直传播的可能性
关键词:
中国对虾,杆状病毒,垂直传播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战文斌 王远红 铃木信一 俞开康 福田颖穗
用投喂患白斑症病毒病的虾组织人工感染日本对虾稚虾。每日取样,整虾冰冻切片,单克隆抗体的荧光抗体方法,原位观察病毒在虾体内的感染增殖。结果表明:感染后三天内,在感染虾的各组织器官内均未观察到明显的病毒感染的阳性细胞;第四天首先在鳃丝腔内的小量血细胞观察到病毒感染;第五天除血细胞外同时在血窦、鳃上皮组织、皮下组织内观察到;第六天进而在心脏、胃上皮组织内观察到;第七天进一步又在淋巴器官、中肠内观察到;第八天和第九天观察的所有样品在以上组织器官中均为病毒感染阳性。整个观察过程中在肝胰腺没有发现病毒感染的阳性细胞。
关键词:
日本对虾 白斑症病毒 感染增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雷质文 黄倢 杨冰 俞开康
12 9尾中国对虾 (Penaeuschinensis)分别捕自未暴发白斑综合症 (WSSV病毒所致 )虾池、WSSV暴发虾池以及曾暴发WSSV虾池。用斑点杂交和组织病理学方法确定各尾对虾的染毒 (WSSV)程度。用 96孔酶标板法测量相应个体血淋巴上清液的抗菌活力 (Ua)、溶菌活力 (UL)、酚氧化酶 (PO)活性以及过氧化酶 (POD)相对活性 ;用硝酸纤维膜斑点法测定其碱性磷酸酶 (ALP)相对活性 ;用血凝法测定其凝集效价(HAT)。通过对以上免疫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 ,WSSV感染与对虾血淋巴PO活性以及ALP相对活性变化有紧密联系 ;不同虾池各免疫因子差异显著 ,发病虾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于春霞 王安利 王维娜 李凤超 郭明申
用市售冰冻斑节对虾中头胸甲有白斑的病虾做感染源,对中国对虾仔虾进行人工感染,通过电子显微技术,对中国对虾仔虾的肝胰腺细胞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冰冻斑节对虾体内的杆状病毒能够使中国对虾致病,其发病程度与对虾养殖密度有关。从病毒基质发生到形成完整的病毒粒子及侵染大致分4个阶段:病毒基质发生期、病毒囊膜形成期、病毒粒子装配期、病毒粒子再度侵染期。同时观察中还发现了一些可能与病毒形成有关的特殊物质,如绒团物和冰晶状物等。
关键词:
斑节对虾 中国对虾 杆状病毒 病毒侵染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静 陆承平 杨丛海
用从对虾病料提取的无包埋体对虾病毒(NOSV)人工接种淡水的克氏原螯虾,螯虾发病死亡。再用死亡螯虾组织接种健康螯虾传代,传至第9代,接种的螯虾每代都发病死亡。用显微镜观察发病螯虾的组织切片,发现其胃、前肠上皮、鳃、结缔组织等的细胞核明显肿大和嗜伊红着染。经超薄切片观察,在发病螯虾的胃肠部、鳃组织的细胞核内有大量的杆状样病毒粒子,病毒大小为110~140nm×340~430nm,有囊膜,在细胞核内不形成包埋体。将人工感染致死的螯虾组织悬液上清回归健康对虾,对虾于1~5d内死亡。显示对虾的NOSV人工感染螯虾已获成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朱建中 陆承平
应用克氏原螯虾作为动物模型研究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WSSV)的感染增殖特性 ,涉及感染温度、感染途径、继发感染、半数致死量 (LD50 )、免疫保护及保存期等。结果显示 ,2 2~ 2 5℃时 ,接种WSSV的螯虾一般于 2~7d内死亡 ,温度升高对病毒增殖影响不显著 ,30~ 32℃时 ,平均死亡时间 2~ 6d ,温度降低对病毒增殖影响较显著 ,15~ 19℃时 ,接种螯虾平均 2~ 10d内死亡 ,8~ 10℃时 ,平均死亡时间 3~ 13d。感染途径分别用腹节肌肉、腹节皮下注射及口服 ,均能使螯虾感染发病 ,而浸泡方式不能使螯虾发病。细菌分离和细菌定量结果表明 ,寄生于螯虾心脏、肝胰...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史晓丽 孟宪红 孔杰 栾生 罗坤 曹宝祥 曹家旺 陈宝龙
醛缩酶(FBA)是糖酵解和糖异生中的关键酶,参与多种生物过程。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FBA基因(Fc FBA)的全长c 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明对虾Fc FBA基因的c DNA全长为2496 bp,其中,ORF长1098 bp,5′UTR长79 bp,3′UTR长1319 bp。完整的阅读框编码36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9.8 k Da,预测的理论等电点为6.6。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Fc FBA与节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史晓丽 孟宪红 孔杰 栾生 罗坤 曹宝祥 曹家旺 陈宝龙
醛缩酶(FBA)是糖酵解和糖异生中的关键酶,参与多种生物过程。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FBA基因(Fc FBA)的全长c 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明对虾Fc FBA基因的c DNA全长为2496 bp,其中,ORF长1098 bp,5~′UTR长79 bp,3~′UTR长1319 bp。完整的阅读框编码36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9.8 k Da,预测的理论等电点为6.6。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Fc FBA与节肢动物的FBA聚为一类,与卤虫(Artemia franciscana)、家蚕(Bombyx mori)、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的相似度分别是86%、79%和78%。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Fc FBA在肌肉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肝胰腺中最低。WSSV感染后,该基因在鳃、肝胰腺和肌肉中呈现出不同的时空表达特点。ds RNA干扰24 h以后,抑制效率达到最大。与PBS对照组相比,Fc FBA干扰组(ds RNA组)加快了对虾染病后的死亡速度。本研究表明,Fc FBA基因可能参与了中国明对虾生物胁迫的应答反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