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2)
- 2023(799)
- 2022(659)
- 2021(547)
- 2020(514)
- 2019(1014)
- 2018(900)
- 2017(1300)
- 2016(958)
- 2015(1045)
- 2014(1036)
- 2013(1048)
- 2012(1001)
- 2011(955)
- 2010(836)
- 2009(810)
- 2008(845)
- 2007(789)
- 2006(676)
- 2005(644)
- 学科
- 学(2354)
- 济(1795)
- 经济(1791)
- 管理(1363)
- 水产(1350)
- 业(1321)
- 企(1177)
- 企业(1177)
- 动物(1083)
- 动物学(936)
- 财(817)
- 业经(795)
- 地方(756)
- 殖(750)
- 中国(717)
- 及其(688)
- 森(688)
- 森林(688)
- 养殖(684)
- 害(682)
- 林(673)
- 务(646)
- 财务(646)
- 财务管理(643)
- 虫(630)
- 企业财务(628)
- 方法(604)
- 虾(569)
- 防(567)
- 虫害(553)
- 机构
- 大学(13432)
- 学院(13050)
- 研究(8646)
- 科学(7076)
- 农(6378)
- 中国(5853)
- 所(5795)
- 研究所(5538)
- 农业(5201)
- 业大(4394)
- 省(4238)
- 室(4231)
- 实验(4113)
- 院(4052)
- 实验室(3896)
- 研究院(3716)
- 重点(3661)
- 京(3375)
- 科学研究(3348)
- 中心(3238)
- 业(3194)
- 部(3056)
- 农业大学(3043)
- 水产(3037)
- 林业(2964)
- 技术(2946)
- 江(2817)
- 济(2532)
- 经济(2402)
- 管理(2366)
共检索到229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冯玉爱 符泽雄 张珍兰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又称角虾、青根虾,台湾称草虾,它个体大,生长速度快,且对饵料选择不严格(偏植物性),广盐性,耐高温,离水后的抵抗耐力强,具有活虾出口的优越条件,是虾类养殖的理想品种,是东南亚各国及我国南方、台湾省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近几年来,斑节对虾工厂化育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产量逐年增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符泽雄
光合成细菌(Photo Synthetioc Ba-cteria),是一类分布于江河、湖泊、海洋中,可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迅速繁殖的微生物,由于其具有较强的利用水体中低级有机物的特性,其菌体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生物素等动植物所不可缺少的营养成份的优点,因此是净化水质和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理想材料。为了探索光合成细菌在斑节对虾育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赖秋明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是暖水性对虾类,具有对环境适应力强、生长快、个体大、经济价值高等优点,早在80年代初已成为东南亚各国及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 近年来,随着海南省对虾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和放养密度的增加,虾病蔓延之势日趋严重,养殖风险越来越大,成为制约当地对虾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998年3~5月,海南省对虾养殖暴发性病害相当严重,在对虾养殖面积较集中的万宁市,虾池发病率高达80%,除了与沿海水域的污染、气候条件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严正凛
斑节对虾系暖水性海洋生物,台湾俗称草虾。它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备受人们的青睐.斑节对虾自从我国台湾省1968年人工育苗首次获得成功以来,发展很快,现已成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陶保华 胡超群 任春华
尝试使用免疫学的方法来防治对虾弧菌病。将病原副溶血弧菌制成福尔马林灭活疫苗,在实验条件下分别以浸泡、口服和注射等方式接种于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结果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虾的免疫保护率随疫苗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在注射接种的方式中,斑节对虾在 109、108、107cells·mL-1的疫苗剂量下的保护力分别为40%、50%和40%,浸泡组(疫苗浓度分别为108cells·mL-1、107cells·mL-1和106cells·mL-1)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30%、30%和20%,投喂组的免疫保护率为11.1%。日本对虾注射免疫组(疫苗剂量为108cells·mL-1、107cells· mL-1和...
关键词:
弧菌疫苗 免疫预防 斑节对虾 日本对虾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春琳 郑春静 蒋霞敏 赵青松 王象设
通过黑斑口虾蛄人工育苗试验,初步研究其生态习性、繁殖生物学及其幼体发育的特性。认为水温。环境稳定性及光周期是影响其抱卵孵化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水温、光照、底质或人工洞穴、饵料是影响幼体变态率及成活率高低的关键因子。黑斑口虾蛄的伪蚤状幼体生长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印黄营养阶段、浮游阶段及底栖阶段。仔虾蛄比底栖阶段的伪蚤状幼体对低盐度的适应能力强,前者海水相对体积质量耐受低限为 1.005,后者为 1.010(28~30℃)。
关键词:
黑斑口虾蛄 人工育苗 繁殖生物学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江国强
海鳗为近海底层鱼类,适应性强,属广温、广盐性鱼类,系我国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之一,尤以浙、闽、粤三省沿海产量最多。它肉质细嫩,营养丰富,为上等食用鱼类。海鳗天然苗种资源丰富,开展海鳗养殖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而近年来对虾养殖业陷入低谷,开辟一条虾塘养殖海鳗新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在福建省水产厅、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的大力支持下,作者于1996年10月至1998年7月在福建省霞浦县沙江镇海洋村开展了虾塘养殖海鳗的试验,并取得了初步成功。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黄卫平
中国对虾虽为广盐性甲壳动物,但其对不同盐度的适应通常是通过渐变过程来实现的。高盐度培育的幼虾,移入低盐度海水养殖,要行淡化过渡,这是低盐度养殖中国对虾成功所在。反之,低盐度海水培育出的幼虾,能否直接进入高盐度海水养殖未见报告,笔者配合长江口渔场中国对虾增殖研究课题进行了试验,现报告如下: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温为庚 杨其彬 王雨 黄建华 江世贵
用静水试验法研究了复方三氯异氰尿酸对斑节对虾幼体的急性毒性。试验设8个浓度组和1个对照组:0、0.5、1.0、1.5、2.0、2.5、3.0、3.5和4.0(×10-6)每组3个平行。结果表明,24hLC50、48hLC50和安全浓度(×10-6)分别是无节幼体:1.58、1.35和0.29;蚤状幼体:1.71、1.24和0.2;糠虾幼体:2.2、1.46和0.24;仔虾:3.23、2.62和0.53。幼体对试验药物的忍受力由大到小分别是仔虾、无节幼体、糠虾幼体和蚤状幼体。试验结果可为斑节对虾育苗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斑节对虾 幼体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秦志平 马军卿 邓国喜 周天喜 李兵兵
在野外收集抱卵青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is,经人工强化培育,促其多次孵出Ⅰ期状幼体,夜间用灯光诱集收苗,在小水泥池中育苗。通过充气、吸污、微流水、设置攀附物、投喂适口人工与天然饵料,并利用福尔马林和孔雀石绿防治幼体多发病等综合技术措施,在两口水体各为1m3的水泥池中,分别育出幼虾1.38万尾和1.55万尾,成活率为34.8-38.3%。
关键词:
青虾,繁殖,育苗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顾志敏 许谷星 黄鲜明 刘启文 宓国强
于1996-1998年,在浙北地区,对从澳大利亚引进的红螯螯虾进行亲虾培育、人工越冬,怀卵孵化,室内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研究表明,在浙北地区,2.8~4.9g的幼虾经5个月左右的饲养可以达到性成熟并部分怀卵,利用电厂余热水水泥池人工越冬的成活率可达70%以上。越冬后亲虾在水温20℃以上即开始交配怀卵,怀卵盛期4-6月。红螯螯虾一年可产卵4次,但只有第一、二次怀卵可用于育苗生产,个体一次怀卵量较少,一般为400~500粒,但群体怀卵比率较高。试验还表明,红螯螯虾出膜幼体即呈幼虾状,需依附母体7~10d后才营独立生活并开口摄食外源性饵料,所研制的幼虾Ⅰ号饲料为红螯螯虾室内人工育苗较好的开口饲料。室...
关键词:
红螯螯虾 室内人工育苗 越冬培育 怀卵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碧全 周小文 陈明达 郑杰民 游剑涛 黄标武 李迪贵
2009年在福建平潭进行了2批次中华仙女蛤人工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亲贝性腺发育成熟程度与催产方法是影响中国仙女蛤亲贝催产成功率和排放率高低的主要因素;在2批亲贝的平均鲜出肉率分别为(31.6±2.0)%和(32.8±2.3)%的前提下,采用阴干、碘钨灯照射提高亲贝体温、流水刺激相结合的物理综合刺激方法可有效地催产中国仙女蛤并培育出健康苗种。但中国仙女蛤亲贝排精产卵的个数比例较小,即亲贝的排放率较低,2批次育苗的排放率分别仅为16.7%和26.7%。2批次共培育出平均壳长为2.87±0.14mm的中国仙女蛤苗种1 331×106cfu。
关键词:
中国仙女蛤 育苗 催产 鲜出肉率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王红勇 王海波 赖秋明
试验结果表明 ,远海梭子蟹在水温 2 8~ 30℃ ,盐度 32~ 34条件下 ,从产卵至孵化需要 2 5 7h ,从第 1期蚤状幼体发育变态为仔蟹苗 (C1)约需 11~ 13d。整个育苗共投放蚤状幼体 4 6 6万尾 ,培育出大眼幼体 10 11万只 ,成活率为 2 1 7% ,培育成仔蟹苗 5 14万只 ,育苗成活率为 11 6 %。文中还对胚胎和幼体发育时间与温度和饵料的关系以及幼体培育成活率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远海梭子蟹 人工育苗 育苗成活率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杜涛 罗杰
Experimenls on arlidical breeding of Trachinotus blochii in indoors tanks and prawn high-level ponds were carried out. After 35 d rearing,244 000 fry which was 3~5 cm in length were obtained,and the mean survival rate was 39.4%.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fry which was bred in...
关键词: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