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86)
- 2023(2561)
- 2022(2070)
- 2021(1781)
- 2020(1503)
- 2019(3059)
- 2018(2907)
- 2017(4965)
- 2016(2762)
- 2015(3150)
- 2014(3126)
- 2013(3193)
- 2012(2942)
- 2011(2680)
- 2010(2605)
- 2009(2254)
- 2008(2206)
- 2007(2027)
- 2006(1808)
- 2005(1618)
- 学科
- 业(13830)
- 济(13084)
- 经济(13082)
- 管理(11146)
- 技术(10493)
- 企(10487)
- 企业(10487)
- 方法(6506)
- 数学(5883)
- 数学方法(5845)
- 技术管理(5768)
- 农(4102)
- 学(4013)
- 业经(3278)
- 农业(3222)
- 中国(2621)
- 新技术(2525)
- 高新(2520)
- 高新技术(2520)
- 产业(2339)
- 环境(2295)
- 贸(2275)
- 贸易(2275)
- 易(2247)
- 信息(1977)
- 总论(1792)
- 信息产业(1770)
- 出(1748)
- 划(1735)
- 理论(1622)
- 机构
- 学院(46521)
- 大学(46135)
- 济(20061)
- 经济(19714)
- 研究(19588)
- 管理(17186)
- 理学(14944)
- 理学院(14776)
- 管理学(14546)
- 管理学院(14468)
- 科学(13945)
- 农(13003)
- 中国(12934)
- 所(11391)
- 研究所(10790)
- 农业(10564)
- 业大(10512)
- 京(10115)
- 技术(8170)
- 中心(8155)
- 院(7756)
- 江(7571)
- 省(6996)
- 研究院(6609)
- 农业大学(6503)
- 经济学(6235)
- 北京(6120)
- 科学院(5981)
- 室(5967)
- 业(5954)
共检索到671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严正凛
斑节对虾系暖水性海洋生物,台湾俗称草虾。它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杂、产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备受人们的青睐.斑节对虾自从我国台湾省1968年人工育苗首次获得成功以来,发展很快,现已成为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冯玉爱 符泽雄 张珍兰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又称角虾、青根虾,台湾称草虾,它个体大,生长速度快,且对饵料选择不严格(偏植物性),广盐性,耐高温,离水后的抵抗耐力强,具有活虾出口的优越条件,是虾类养殖的理想品种,是东南亚各国及我国南方、台湾省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近几年来,斑节对虾工厂化育苗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产量逐年增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赖秋明
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是暖水性对虾类,具有对环境适应力强、生长快、个体大、经济价值高等优点,早在80年代初已成为东南亚各国及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对虾养殖的主要品种 近年来,随着海南省对虾养殖面积的不断扩大和放养密度的增加,虾病蔓延之势日趋严重,养殖风险越来越大,成为制约当地对虾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998年3~5月,海南省对虾养殖暴发性病害相当严重,在对虾养殖面积较集中的万宁市,虾池发病率高达80%,除了与沿海水域的污染、气候条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陶保华 胡超群 任春华
尝试使用免疫学的方法来防治对虾弧菌病。将病原副溶血弧菌制成福尔马林灭活疫苗,在实验条件下分别以浸泡、口服和注射等方式接种于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结果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虾的免疫保护率随疫苗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在注射接种的方式中,斑节对虾在 109、108、107cells·mL-1的疫苗剂量下的保护力分别为40%、50%和40%,浸泡组(疫苗浓度分别为108cells·mL-1、107cells·mL-1和106cells·mL-1)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30%、30%和20%,投喂组的免疫保护率为11.1%。日本对虾注射免疫组(疫苗剂量为108cells·mL-1、107cells· mL-1和...
关键词:
弧菌疫苗 免疫预防 斑节对虾 日本对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应昆 李文凤 何文志 罗志明 王晓燕 尹炯 薛晶 张会华
甘蔗作为用蔗茎腋芽进行无性繁殖的作物,其种苗是传播甘蔗病害的主要途径,国内外甘蔗科研和实践表明,防止种苗带菌(毒)传播的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就是生产、繁殖和推广脱毒种苗。"十五"以来,云南省农科院甘蔗所,借鉴国外先进的脱毒技术经验,研究形成了成熟的甘蔗温水处理健康种苗工厂化生产技术、方法及工艺流程和快繁技术体系。文章从技术针对的问题、技术的提出、技术原理、技术路线及要点、经济模式、温水处理健康种苗生产与繁殖、质量要求及监测、性能特点、示范增产增糖效果等层面对甘蔗温水处理健康种苗生产技术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综述,以期为温水处理健康种苗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帮助。
关键词:
甘蔗种苗 温水处理 生产技术 应用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符泽雄
光合成细菌(Photo Synthetioc Ba-cteria),是一类分布于江河、湖泊、海洋中,可在人工培养条件下迅速繁殖的微生物,由于其具有较强的利用水体中低级有机物的特性,其菌体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生物素等动植物所不可缺少的营养成份的优点,因此是净化水质和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理想材料。为了探索光合成细菌在斑节对虾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澄茂 叶泉土
根据 198 6~ 1995年在东吾洋放流的 97948万尾中国对虾种苗资料 ,研究了仔虾种苗放流技术和增殖效果。结果表明 ,只要掌握好种苗放流技术 ,加强海区管理 ,直接放流未经中间暂养培育 ,平均体长在 10mm以上的仔虾种苗 ,年平均回捕率可达 5 .2 6 % ,增殖效果十分显著。
关键词:
中国对虾 放流技术 增殖效果 东吾洋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庞景贵 高连松
将1993年深秋收购的278公斤(3614只)未抱卵蟹进行了交尾,雌、雄配比3∶1,在一个10亩土泥地内进行了露天越冬。1994年初春起捕,共收回亲蟹3339只,其中雄882只,雌蟹2457只,越冬成活率为92%。在3—5月间,经河蟹的反复三茬性抱卵,均获得了成功。分别取得1茬抱卵亲蟹2255只,2茬抱卵亲蟹1482只,3茬抱卵亲蟹804只。三茬共收集孵化后状幼体35693万只,饲育出大眼幼体蟹苗165公斤,总成活率为9.2%,取得经营收入达94.5万元。
关键词:
河蟹,多茬性抱卵,饲育种苗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春琳 郑春静 蒋霞敏 赵青松 王象设
通过黑斑口虾蛄人工育苗试验,初步研究其生态习性、繁殖生物学及其幼体发育的特性。认为水温。环境稳定性及光周期是影响其抱卵孵化成功与否的主要因素,水温、光照、底质或人工洞穴、饵料是影响幼体变态率及成活率高低的关键因子。黑斑口虾蛄的伪蚤状幼体生长过程可分为3个阶段:印黄营养阶段、浮游阶段及底栖阶段。仔虾蛄比底栖阶段的伪蚤状幼体对低盐度的适应能力强,前者海水相对体积质量耐受低限为 1.005,后者为 1.010(28~30℃)。
关键词:
黑斑口虾蛄 人工育苗 繁殖生物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劲松 周发林 江世贵 黄建华 杨其彬 马振华
为了选育斑节对虾耐低盐新品系,以11个不同品系亲本的斑节对虾家系作为材料,使用0、0.5以及1三个盐度对其进行急性胁迫实验。结果显示,盐度1对斑节对虾的存活率影响不大,各家系都能良好适应,所以不适合作为评估家系耐低盐能力的胁迫浓度。盐度0.5与盐度0对斑节对虾的胁迫作用较强,各家系最终全部死亡,半致死时间的存活率在各家系间存在显著差异,而且盐度0与盐度0.5胁迫的结果具有一定一致性,所以盐度0与盐度0.5都可以作为评估斑节对虾家系耐低盐能力的胁迫浓度。研究表明,J(♀61619×♂61548非×泰)、I(
关键词:
斑节对虾 盐度 水产育种 家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贵生 何建国 吴冰 江静波
利用组织切片法研究了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MBV)在养殖早期斑节对虾及养成期斑节对虾中肠腺各部位的分布特点。斑节对虾的中肠腺可分为头部、亚头部、中部、亚尾部和尾部等 5个部分 ,其上皮细胞包括E细胞、F细胞、B细胞和R细胞等 4种类型。头部和尾部均以E细胞为主 ,亚头部、中部和亚尾部均以R细胞为主。在感染度较轻的样本中 ,MBV一般只感染F细胞、R细胞和B细胞。感染度较重时 ,E细胞也同时受累。在养殖早期虾和养成期虾中 ,MBV相对感染度在中肠腺各部分的分布均以中部最高 ,而且以中部的中间最高 ,离中部越远 ,相对感染度越低
关键词:
斑节对虾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中肠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建荣
生物技术在花卉种苗生产中的应用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杨建荣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花卉业久盛不衰,每年花卉贸易额正以10%左右的速度增加。-、高起点、快节奏、高质量的荷兰花卉产业素有花卉王国之称的荷兰,以它高起点、快节奏、高质量的鲜花生产闻名于世。...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细法 吴定虎 黄槐 池信才 陈平
应用超薄切片技术,研究班节对虾卵细胞和各变态期病毒及其包涵体的分布和超微结构。在糠虾前期各期未找到病毒,而糠虾后期各期的肝和中肠上皮细胞核中则有典型的病毒及其包涵体存在。这提示着MBV可能不经由卵细胞传播给子代。病毒粒子单个散在于核质和包涵体基质中,一端钝圆,另一端稍尖,形似葵花子,而不是如文献所言的长圆柱体,长度270—300nm,直径平均75nm,由囊膜、衣壳和核心三部分组成,囊膜上无纤突。这与文献上报道的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相仿,因此,所观察到的病毒应是MBV。这表明MBV分布地域波及我国大陆南方沿海。此外,作者所见的核衣壳是偏心位置,而非居中排列,并指出这有利于核衣壳更快进入靶细...
关键词: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超微结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志勋 冯娟 王江勇
通过检测注入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血淋巴内的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H)浓度、血淋巴细胞浓度和血淋巴细胞的组成变化,研究斑节对虾血淋巴细胞对进入体内细菌的清除作用。实验显示,斑节对虾能够迅速清除注入其体内的鳗弧菌。注射鳗弧菌悬液(107~108CFU/mL)5 min后,血淋巴中可检测到的鳗弧菌浓度是(1.4±0.6)×106CFU/mL,而2 h后所检测到的鳗弧菌的浓度仅相当于前者的3.1%。7天后,仅在部分个体的血淋巴中检测到少量鳗弧菌。伴随着血淋巴液内鳗弧菌的减少,对虾的血淋巴细胞浓度发生变化。鳗弧菌注入对虾体内5 min后,血淋巴细胞浓度为(3....
关键词:
斑节对虾 血淋巴细胞 鳗弧菌 清除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