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3)
2023(889)
2022(736)
2021(649)
2020(616)
2019(1245)
2018(1160)
2017(1944)
2016(1383)
2015(1419)
2014(1520)
2013(1496)
2012(1468)
2011(1374)
2010(1303)
2009(1240)
2008(1283)
2007(1212)
2006(1018)
2005(945)
作者
(7251)
(6201)
(6018)
(5729)
(4063)
(3168)
(2624)
(2429)
(2351)
(2291)
(2274)
(2268)
(2266)
(2143)
(2124)
(1935)
(1878)
(1866)
(1865)
(1836)
(1709)
(1676)
(1642)
(1535)
(1494)
(1460)
(1401)
(1394)
(1389)
(1351)
学科
(3776)
(2373)
经济(2371)
水产(1884)
动物(1687)
(1415)
动物学(1316)
管理(1221)
及其(1173)
(1100)
方法(1084)
(1012)
(1004)
(1000)
(921)
(898)
企业(898)
防治(859)
(856)
虫害(826)
数学(821)
其他(802)
(802)
植物(773)
(766)
森林(766)
(751)
数学方法(747)
农业(735)
地方(718)
机构
大学(21761)
学院(20941)
研究(12852)
科学(11961)
(11862)
农业(9691)
(9102)
研究所(8773)
业大(8310)
中国(7904)
(6858)
实验(6754)
(6591)
实验室(6476)
农业大学(6258)
重点(6127)
(5460)
(5443)
(5322)
研究院(4979)
科学研究(4667)
中心(4650)
林业(4646)
技术(4430)
(4374)
科学院(4157)
(4008)
资源(3722)
水产(3602)
(3566)
基金
项目(18089)
(13257)
国家(13167)
科学(11376)
基金(11282)
科学基金(8805)
自然(7935)
(7875)
自然科(7742)
自然科学(7734)
自然科学基金(7597)
科技(7250)
研究(7206)
(7146)
计划(6359)
基金项目(5742)
资助(5437)
专项(5172)
重点(4885)
(4836)
科研(4295)
技术(4187)
(4134)
(3978)
农业(3907)
(3329)
创新(3247)
(2883)
教育(2714)
(2612)
期刊
学报(12970)
(10151)
科学(9090)
大学(8566)
学学(8464)
农业(6804)
业大(4717)
林业(4504)
中国(4293)
研究(3966)
(3911)
经济(3911)
农业大学(3756)
(3342)
(2573)
自然(2480)
自然科(2313)
自然科学(2313)
科技(2223)
水产(2222)
中国农业(2052)
科技大(2047)
科技大学(2047)
农林(1951)
(1951)
渔业(1853)
(1721)
西南(1307)
科学研究(1230)
西北(1225)
共检索到31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翁启杰  郑海水  杨曾奖  李克正  谢火寿  
斑皮桉地理种源生长试验*翁启杰郑海水杨曾奖李克正谢火寿关键词斑皮桉、地理种源、生长表现斑皮桉(EucalyptusmaculataHookf.)天然林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从维多利亚38°S至昆士兰25°S,从沿海向内陆延伸75~380km范围内。它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豁然  郑勇奇  臧道群  张荣贵  吴新盛  
蓝桉、直干蓝桉和双肋蓝桉3个亚种的地理种源试验的4a试验结果表明,不同亚种之间生长速率的差异不显著,各亚种内的不同地理种源之间,在生长速率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方面存在显著的遗传变异。在亚种水平上,蓝桉的材积生长速率高于双肋蓝桉和直干蓝桉。蓝桉和双肋蓝桉的最佳种源及用作对照的云南早期引种的蓝桉在生长速率方面无显著差异;新引种的直干蓝桉最佳种源与当地采种的直干蓝桉在材积生长上亦无显著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彭子先  彭文锋  潘锦祥  曾意纯  尹甫国  罗财仙  
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Dehnh.var.camaldulensis),原产澳大利亚,自然分布15.5°~38°S,海拔30~600m,是澳洲大陆内栽培最广泛的一种桉树。树高25~50m,木材可作板材、建筑材、造纸材和薪炭材,也是蜜源植物和观赏树种,目前全世界栽培赤桉的面积50万hm~2,其中西班牙为11.4万hm~2;摩洛哥为8.7万hm~2;乌拉圭为4.4万hm~2。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文龙  梁坤南  
从澳大利亚引进的细叶桉15个种源在海南省东部进行种源试验。5年生结果表明,种源间的树高、胸径、材积、保存率、干形和抗风性能等指标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树高生长以来自昆士兰州的Kennedy河种源(13443)和MT.Garnet种源(13544)最好,分别为12.68m和12.66m。胸径生长以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种源(13418)为最好(9.05cm)。高纬度维多利亚州种源(13303)生长最差,树高8.48m,胸径6.23cm,材积10.10m3/hm2。最好种源的树高、胸径、材积分别为最差种源的149.35%、145.50%、606.24%。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梁坤南  
The trial of 21 eucalyptus species/provenances at the 4.5 year old established at Kaiping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are distinct differences on the increments of height,DBH and volume at the 4.5 year old among 8 species with different provenances,and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建民  吴坤明  吴菊英  白嘉雨  
本文对细叶桉10个地理种源5年生6个性状的观测资料,运用数量遗传学原理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细叶楼各性状差异极显著或显著,且受中至较强的遗传影响。性状间存在较强的表型和遗传相关。从综合遗传值分析得出,昆士兰种源优于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种源,尤以13443(Kenney River)和13544(Gladstone)QLD种源为最好。用综合遗传值,计算了种源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该树种进一步的遗传改良提出建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薛华正  吴之扬  陈霞  林康銮  卢国桓  邝炳朝  
以9个桉属树种,其中8个种源来自原产地,7个家系和7个杂种后代来自国内次生资源进行混合比较,5年生评价结果表明:树种、种源、家系呈极显著差异;尾叶桉及其两个种源、尾巨桉杂交种和细叶桉的13544种源适合本试验区工业用材短轮伐期经营,可获得适应性和生长指标平均值超过平均水平35%的选择效应。其中最优为14534号尾叶桉种源,5年生单株材积0.05061m3/株(89.03m3/hm2)。种子采自雷州的大花序桉、刚果12号桉和2个尾叶桉家系,适应性极显著低于平均水平;生长性状远比种子来自东门的差。其主要原因是在雷州更缺乏对上述树种的花粉隔离和种子遗传品质的有效控制。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洪谔  李晓储  
用柳杉全分布区24个地理种源的种子在浙江和江苏两省的4个地点进行试验,观测了多年度的生长、发育和寒害等多个性状,持续最长的直到造林后第8年。数据经单变量和多变量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种源生长差异极其显著,最好种源比最差种源增产2.66~1.89倍,比当地种源增产2.45~0.34倍,增产效果极大。苗期生长反映出种子效应。造林后3a生长,种子效应消失,生长好坏趋于稳定,与8a后的生长里紧密相关,故可在此时进行早期选择。为各试点地区发展柳杉造林选定了最优的1/4种源。这些种源大多产自福建、浙江和安徽3省。此带可能是柳杉原始分布中心,具备较多优良基因型,外围的种源大多较差。在北缘区苗期寒害程度与产地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汪云  
滇刺枣地理种源试验初探汪云关键词滇刺枣,地理种源,发芽试验滇刺枣(ZizyphusmauritianaLam.)系鼠李科落叶乔木,是目前我国从国外引进的优良紫胶虫种之一——信德胶虫(KerriasindicaMahd.)的主要寄主。随着信德胶虫在我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丘进清  
对建立在闽北地区4年生澳大利亚较耐寒的柳桉种源/家系试验林进行了全面调查评估.结果表明:这些种源在2004年底~2005年初的寒流袭击中仅受到轻度冻害,平均冻害指数为2级,表现出较好的抗寒性和速生性;种源间的生长量和冻害指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主干通直度和分枝度等性状存在差异或极显著差异;家系间生长量和通直度存在极显著差异,冻害指数差异呈现不规律性.综合评选出了优良种源和家系,为闽西北地区推广柳桉造林提供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陶德生  
以赤桉4批试验林的42个种源为研究材料,分析了4~8年生幼林种源间的生长差异,及与原产地地理位置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1)种源间树高生长差异极显著,胸径和材积生长除第三批试验林外,均达极显著水平。(2)低纬度种源生长快,高纬度种源生长慢;沿海种源生长好,内地种源生长差。4批试验林种源产地不同,受经纬度影响程度不一样。(3)经指数综合评定,第一批试验林评选出13663、13692,第二批试验林评选出12501、13928、13935,第四批试验林评选出17297、15050共7个速生优质种源,这些种源大部分分布在澳大利亚沿海地区,3个来自昆士兰州北部,2个来自北澳,2个来自西澳州。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梁坤南  白嘉雨  
对尾叶桉11个种源174个家系2 3年生试验林的生长与抗风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尾叶桉种源间、家系间、区组间的差异以及种源与区组、家系与区组的交互作用均极显著。台风对尾叶桉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造成风折,占整个试验林木的22 5%。尾叶桉种源 家系的生长性状与其抗风性能呈显著的负相关;通过对174个家系的生长和抗风性的综合指数选择,初步选出了32个适合粤西生长的既抗风、生长又快的家系。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豁然  郑勇奇  阎洪  
亮果桉[Eucalyptus nitens(Deane & Maiden)Maiden]在分类学上与蓝桉(E.glo-qulas Labill)和多枝桉(E.viminalis Labill)亲缘关系密切,同属于双蒴盖亚属(Sgm-phyomyrtus)蓝桉组。亮果桉是桉树属中高大乔木树种之一,是澳大利亚高大桉树林的重要组成树种。树高通常40-70m,偶见高达90m,胸径1-2m,树干饱满通直。亮果桉的地理分布呈现出典型的地理间断特征,种群之间彼此隔离,因此其形态特征,尤其是幼态叶的特征产生明显的种内地理变异。它分布在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土和维多利亚4个相互隔离地区。水平分布的地理纬度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因刚  周志春  金国庆  范辉华  王月生  
利用来自乳源木莲主要分布区的12个种源在福建建瓯和浙江淳安两个试验点开展苗期遗传测定,系统研究苗木生长、苗高生长参数、叶片形态、根系特征和干物质积累等性状的种源遗传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乳源木莲苗的生长、叶片形态、干物质积累量、主根长和根幅等性状存在显著的种源效应。由于乳源木莲侧根相对不发达,一级侧根数和最长侧根长的种源差异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但其绝对值间却相差2.8倍。乳源木莲苗生长和形态等主要性状的种源变异受产地经度和纬度的双重控制,与北部和东部种源相比,来自于南部和内陆的种源其苗高径生长量和苗高生长参数较大,分枝数较多,叶片数多且较宽长。根据苗期种源测定结果,初选出江西全南、龙南和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傅大立  
对湖南省黄皮树11个种源1年生苗木共4个性状组的22个性状作了测定和分析。其结果表明:(1)4个性状组中,生产力性状组的性状变异系数较大,而幼苗、复叶和地上生长性状组的变异较小,较稳定;(2)18个性状,在种源间存在显著差异;(3)苗高、地径和苗皮重3个性状的多重比较说明,龙山石牌种源的苗木生长量最大,生产力最高;(4)建立了7对性状变异与采种地主要环境因子显著相关的典型相关变量。其中,海拔高、纬度、年均降水量与子叶出土高、幼苗高、苗高、第五柄高、节间数、第一小叶长和宽等性状变异呈负相关,而经度、年均温反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