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183)
- 2023(4537)
- 2022(3946)
- 2021(3633)
- 2020(3090)
- 2019(6762)
- 2018(6683)
- 2017(11835)
- 2016(7141)
- 2015(8095)
- 2014(7772)
- 2013(7720)
- 2012(7534)
- 2011(7021)
- 2010(7118)
- 2009(6190)
- 2008(6208)
- 2007(5526)
- 2006(5032)
- 2005(4543)
- 学科
- 济(20829)
- 经济(20796)
- 管理(14971)
- 业(13758)
- 学(12764)
- 企(10789)
- 企业(10789)
- 方法(8530)
- 数学(7105)
- 数学方法(6962)
- 财(6353)
- 农(6278)
- 中国(6107)
- 制(5083)
- 环境(5070)
- 及其(4675)
- 税(4260)
- 农业(4256)
- 业经(4190)
- 地方(4124)
- 水产(4049)
- 银(4000)
- 税收(3965)
- 银行(3946)
- 收(3926)
- 融(3807)
- 金融(3806)
- 行(3759)
- 务(3721)
- 财务(3710)
- 机构
- 大学(105713)
- 学院(102962)
- 研究(49728)
- 科学(39628)
- 农(38692)
- 中国(34444)
- 济(31801)
- 农业(31695)
- 经济(30930)
- 所(30756)
- 研究所(28745)
- 管理(27651)
- 业大(26527)
- 京(24707)
- 理学(23340)
- 理学院(22804)
- 管理学(21894)
- 管理学院(21746)
- 室(21284)
- 中心(21229)
- 省(20638)
- 实验(19949)
- 农业大学(19875)
- 实验室(19266)
- 重点(18303)
- 业(18273)
- 院(18087)
- 江(18052)
- 科学院(17213)
- 财(15509)
- 基金
- 项目(76213)
- 科学(56352)
- 家(55213)
- 国家(54843)
- 基金(54695)
- 科学基金(42270)
- 研究(41278)
- 自然(33829)
- 自然科(33003)
- 自然科学(32980)
- 自然科学基金(32396)
- 省(31066)
- 基金项目(28641)
- 划(28464)
- 资助(23080)
- 社会(22190)
- 计划(21480)
- 科技(20891)
- 社会科(20786)
- 社会科学(20775)
- 重点(19313)
- 教育(18500)
- 专项(17042)
- 发(16787)
- 科研(16609)
- 农(15945)
- 创(15402)
- 业(15396)
- 部(15191)
- 创新(14721)
共检索到1617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路飏 王启龙 李敏 陈松林 沙珍霞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TLR20和TLR21基因在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感染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斑点叉尾呼肠孤病毒(Channel Catfish Hemorrhage Reovirus,CCRV)后,在0、12、24、48、72h、7d,肝脏、头肾、脾脏、肠中的时空表达特征。结果显示,4种病原均能引起斑点叉尾TLR20、TLR21基因在所测免疫相关组织中表达量的变化,但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模式: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后这两种基因...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启龙 李敏 路飏 黄爱平 曾令兵 王文琪 陈松林 沙珍霞
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研究斑点叉尾在不同病原(链球菌、嗜水气单胞菌、迟钝爱德华菌、斑点叉尾病毒)感染后TICAM基因在mRNA水平的组织和时空表达特征。感染嗜水气单胞菌可引起TICAM基因在肝脏和脾脏中的上调表达,在注射后24h和12h后上调最大分别为2.3倍和1.9倍;而在头肾和后肠中的表达则下调到感染后48h的0.15倍和24h的0.53倍;感染链球菌后则导致在肝脏、脾脏、后肠和头肾中TICAM基因表达的强烈上调,最大上调幅度为感染后7d肝脏中表达提高了23倍,其次,在脾脏和头肾中基因表达最大可上调到感染前的10倍左右;在感染迟钝爱德华菌后,TICAM基因在肝脏、脾脏、后肠和头肾中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敏 李琪 王启龙 路飏 陈松林 沙珍霞
分别用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和斑点叉尾鮰呼肠孤病毒(channel catfish hemorrhage reovirus,CCRV)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进行感染实验,取感染后0h、12h、24h、48h、72h和7d的头肾、肠、肝脏和脾脏,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了TLR5和TLR5S基因在这4种免疫相关组织中的时空表达特征,探讨它们与斑点叉尾鮰先天免疫反应的关系。结果表明,链球菌和迟钝爱德华氏菌能够引起TLR5和TLR5S强烈的上调...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田佳音 陈康勇 张畅 宋云杰 高谦 邹钧
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作为重要的炎症因子,在抵抗细菌和病毒感染以及清除被感染的细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斑马鱼进行腹腔注射免疫刺激物、细菌和病毒病原,并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tnfα及其受体[tnf receptor superfamily(tnfrsf)member 1a]在肾脏和脾脏中的表达。实验结果显示:tnfα和tnfrsf1a在斑马鱼各组织中均有常量表达。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inosinic acid-polycytidylic acid,poly(I:C)]能够调控肾脏和脾脏中tnfα和tnfrsf1a的表达。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感染斑马鱼后,tnfα在脾脏(48 h和72 h)和肾脏(72 h)中表达显著升高;tnfrsf1a在脾脏(48 h)表达水平也有显著上调。在注射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asiella tarda)的斑马鱼中,肾脏的tnfα表达显著增加,但在脾脏的表达则完全被抑制;tnfrsf1a基因在脾脏和肾脏(6 h和72 h)有明显上调。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aemia of carp virus,SVCV)感染斑马鱼后,tnfα和tnfrsf1a在感染早期表达量有显著升高;而且在感染1~7 d中,肾脏的tnfrsf1a始终维持高水平诱导表达。实验结果表明:tnfα和tnfrsf1a在鱼类抵抗细菌和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任婉莹 姜晓娜 葛彦龙 田立静 李■ 李池陶 田景文 胡雪松 石潇丹 石连玉 贾智英
以抗病镜鲤选育系F_4和德国镜鲤选育系为实验材料,通过RT-PCR技术确定鲤受CyHV-3感染过程两组鱼脾脏组织中TLR18、接头蛋白MyD88及相应配体TRAF6、下游因子IRF5及P65基因的表达模式,并分析其在抗病镜鲤选育系F_4中的相关抗病机制。结果显示:TLR18、MyD88、TRAF6、IRF5基因在两组鱼间均呈先上升后下降并趋于平稳趋势,在48 h达到最高,而P65基因在未选育组呈先上升后下降并恢复初始水平趋势,在48 h达到最高,在选育组呈下降后恢复初始水平趋势。在未感染CyHV-3时,TLR18与IRF5基因相对表达量在选育组极显著低于未选育组,MyD88、TRAF6与P65基因相对表达量在选育组极显著高于未选育组;到CyHV-3感染早期,TLR18与P65基因相对表达量在选育组极显著低于未选育组,MyD88、TRAF6及IRF5基因相对表达量在选育组显著高于未选育组。推测在CyHV-3感染过程中,TLR18基因通过依赖MyD88途径产生IRF5基因清除病毒的同时激活NF-κB信号通路,且选育组较未选育组通过产生较多IRF5基因清除病毒,而未选育组较选育组显著激活NF-κB信号通路产生相关炎症因子,这可能与选育组抗病性及抗病机制有关。该结果不仅验证了选育组在机体基础水平及先天免疫过程中对CyHV-3抗性的增强,还为深入研究选育组抗病机制及鱼类TLRs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信号通路奠定基础。
关键词:
鲤 TLR18 CyHV-3 选育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树云 陈孝煊 王敏 周金敏 于艳梅 岳刚毅 李莉娟
为获得斑点叉尾鮰疱疹病毒ORF6和ORF10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成功构建pET-32a-ORF6和pET-32a-ORF10原核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后目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成功表达并制备多抗,通过Western blot证明ORF10的抗体具有特异性,且ORF10为病毒的结构蛋白。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宋煜 李开敏 徐文腾 陈松林 王磊
为探究斑石鲷(Oplegnathus punctatus)干扰素调节因子irf7在虹彩病毒(Iridovirus)感染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PCR扩增获得了斑石鲷irf7基因CDS区序列,对其序列特征进行分析,并在组织水平和细胞水平研究该基因在病毒感染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Opirf7基因CDS区全长为1332 bp,编码443个氨基酸的多肽,具有干扰素调节因子家族的保守结构域。荧光定量PCR (qRT-PCR)结果显示,Opirf7基因在健康个体的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肝脏中表达量最高,在皮肤和肠等免疫组织中的表达量也较高。对斑石鲷腹腔注射虹彩病毒诱导抗病毒免疫反应,在组织水平检测Opirf7对病毒感染的响应模式。与对照组(0 h)相比,Opirf7在免疫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在细胞水平,建立poly I: C感染的斑石鲷脑细胞系模型,利用qRT-PCR检测Opirf7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poly I: C刺激后,脑细胞系Opirf7的表达量显著升高。结果表明,Opirf7在斑石鲷抗病毒病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凡 刘庆慧 黄倢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凡纳滨对虾不同时段鳃、肠、肝胰腺、肌肉、类淋巴和血细胞组织中热休克蛋白(HSP)60和90基因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HSP60和HSP90在这6个组织中都有表达,WSSV感染影响各组织中HSP60和HSP90mRNA转录水平的表达,WSSV感染抑制HSP60在鳃、肠、肌肉和血细胞的表达,促进HSP90在鳃、肠、肝胰腺、肌肉、血细胞和类淋巴的表达,表明HSP60和HSP90参与WSSV感染免疫反应。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强 杨淞 李宁求 方翔 付小哲 刘礼辉 郭慧芝 李万里 吴淑勤
为了研究鳜IRAK4生物学特性及其在抗病毒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根据鳜转录组数据中筛选出的IRAK4 unIgene序列设计引物,利用SMART-RACe技术克隆得到CDS全长为1389 bp的C DnA(命名为SC IRAK),编码462个氨基酸,含有1个n端死亡结构域和1个保守的中央蛋白激酶结构域。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析了SC IRAK4在健康鳜各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病毒感染后在脾脏中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健康鳜中SC IRAK4在肝脏中表达量最大,与其他组织差异显著,而在血液、脑和胃中表达量最低;传染性脾肾坏死病毒(InfeCTIouS Spleen AnD KIDney neCRo...
关键词:
鳜 Sc IRAK4 基因克隆 组织表达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锋涛 熊海林 曹胜波 熊传喜 王敏 王卫民 吴兵 刘玉林 刘学芹
为构建基于杆状病毒表达系统的CCV新型亚单位疫苗,将CCV的囊膜蛋白基因ORF6克隆至杆状病毒转座载体pFastBacTM 1质粒中,并将阳性重组转座质粒转化进含穿梭载体Bacmid的感受态细胞DH10Bac中,获得重组子rBacmid-ORF6。在脂质体介导下将该重组子转染sf9昆虫细胞,获得重组杆状病毒AC-ORF6。AC-ORF6感染的sf9昆虫细胞,经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可见重组杆状病毒呈多粒包埋,经间接免疫荧光、Western-blotting检测,CCV的ORF6蛋白可以在感染了AC-ORF6的sf9细胞中表达。研究表明,获得了插入ORF6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并且该基因可以在重组杆状...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琴 陈康勇 田佳音 邹钧
白细胞介素34(Interleukin-34,IL-34)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在先天免疫和炎症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IL-34在细菌和病毒感染后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IL-34在健康斑马鱼组织和胚胎发育过程中呈常量表达。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inosinic acid-polycytidylic acid,Poly (I:C))后,斑马鱼脾中IL-34表达在48 和72 h均上调,肠中IL-34表达均显著升高(除LPS刺激24 h时IL-34表达下降外)。斑马鱼感染迟缓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 tarda,E.tarda)后,肠中IL-34表达明显增加(3、9和24 h),而脾中IL-34的表达则受到抑制(6、9和72 h)。腹腔注射感染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SVCV)后,脾(1、3、5和7 d)和肠(1和3 d)中IL-34表达也显著上调。体外分析结果显示,SVCV感染和LPS刺激增强ZF4细胞中IL-34的表达;LPS、IL-1β和IFNφ1诱导脾原代细胞表达IL-34。实验结果表明,鱼类IL-34基因在抵御细菌和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鹏飞 刘庆慧 吴垠 黄倢
为比较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氧化反应和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在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中的变化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Wssv感染凡纳滨对虾6、12、24、48、72 h后,鳃和类淋巴组织中硫氧还原蛋白(tRx)、p38信号通路(Lv p38)、过氧化氢酶(Cat)及过氧化物酶(poD)在m R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感染对虾的类淋巴组织中,tRx、Lv p38、Cat、poD在72 h时表达量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史晓丽 孟宪红 孔杰 栾生 罗坤 曹宝祥 曹家旺 陈宝龙
醛缩酶(FBA)是糖酵解和糖异生中的关键酶,参与多种生物过程。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FBA基因(Fc FBA)的全长c 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明对虾Fc FBA基因的c DNA全长为2496 bp,其中,ORF长1098 bp,5~′UTR长79 bp,3~′UTR长1319 bp。完整的阅读框编码36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9.8 k Da,预测的理论等电点为6.6。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Fc FBA与节肢动物的FBA聚为一类,与卤虫(Artemia franciscana)、家蚕(Bombyx mori)、沙漠蝗(Schistocerca gregaria)的相似度分别是86%、79%和78%。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Fc FBA在肌肉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肝胰腺中最低。WSSV感染后,该基因在鳃、肝胰腺和肌肉中呈现出不同的时空表达特点。ds RNA干扰24 h以后,抑制效率达到最大。与PBS对照组相比,Fc FBA干扰组(ds RNA组)加快了对虾染病后的死亡速度。本研究表明,Fc FBA基因可能参与了中国明对虾生物胁迫的应答反应。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鹏飞 刘庆慧 吴垠 黄倢
为比较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氧化反应和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在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感染中的变化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WSSV感染凡纳滨对虾6、12、24、48、72 h后,鳃和类淋巴组织中硫氧还原蛋白(TRx)、p38信号通路(Lv P38)、过氧化氢酶(CAT)及过氧化物酶(POD)在m R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感染对虾的类淋巴组织中,TRx、Lv P38、CAT、POD在72 h时表达量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史晓丽 孟宪红 孔杰 栾生 罗坤 曹宝祥 曹家旺 陈宝龙
醛缩酶(FBA)是糖酵解和糖异生中的关键酶,参与多种生物过程。本研究采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FBA基因(Fc FBA)的全长c DNA序列,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明对虾Fc FBA基因的c DNA全长为2496 bp,其中,ORF长1098 bp,5′UTR长79 bp,3′UTR长1319 bp。完整的阅读框编码36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9.8 k Da,预测的理论等电点为6.6。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Fc FBA与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