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6)
2023(768)
2022(761)
2021(649)
2020(564)
2019(1230)
2018(1129)
2017(2158)
2016(1292)
2015(1382)
2014(1359)
2013(1351)
2012(1430)
2011(1240)
2010(1300)
2009(1268)
2008(1166)
2007(1109)
2006(1135)
2005(1046)
作者
(4926)
(4072)
(3957)
(3820)
(2653)
(2043)
(1758)
(1641)
(1508)
(1499)
(1469)
(1468)
(1433)
(1371)
(1356)
(1241)
(1240)
(1213)
(1206)
(1176)
(1172)
(1054)
(1013)
(998)
(965)
(964)
(943)
(930)
(906)
(877)
学科
(7187)
税收(6761)
(6737)
(3459)
经济(3453)
(2862)
管理(2526)
(2157)
(2044)
企业(2044)
(2044)
收入(1453)
(1383)
财政(1298)
(1192)
方法(1166)
农业(1094)
中国(1087)
数学(972)
数学方法(944)
(907)
(901)
水产(831)
(827)
分配(790)
(771)
财务(770)
财务管理(770)
动物(760)
及其(758)
机构
大学(18273)
学院(17707)
研究(7807)
科学(5998)
中国(5824)
(5747)
(5354)
(5184)
经济(5180)
(4718)
农业(4691)
管理(4682)
(4307)
研究所(4247)
(4091)
业大(4008)
理学(3787)
(3760)
理学院(3705)
(3637)
管理学(3542)
管理学院(3518)
财经(3474)
(3256)
(3225)
中心(3185)
(3149)
(3111)
(3076)
(3070)
基金
项目(11573)
科学(8338)
(8229)
基金(8217)
国家(8179)
研究(6542)
科学基金(6291)
自然(4847)
自然科(4738)
自然科学(4735)
(4686)
自然科学基金(4642)
(4214)
基金项目(4033)
资助(3655)
社会(3360)
计划(3232)
社会科(3174)
社会科学(3172)
科技(3161)
重点(2867)
教育(2668)
科研(2531)
专项(2457)
(2440)
(2386)
(2369)
(2305)
创新(2289)
编号(2289)
期刊
研究(7347)
(6757)
经济(6757)
学报(6004)
(5328)
(5102)
(4861)
税务(4662)
科学(4303)
中国(4091)
大学(4027)
学学(3929)
(3530)
农业(3274)
业大(1871)
管理(1845)
农业大学(1634)
财经(1491)
(1462)
林业(1442)
(1384)
金融(1384)
(1351)
(1351)
涉外(1351)
(1245)
国际(1242)
(1235)
技术(1152)
教育(1106)
共检索到31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叶元土  罗莉  林仕梅  曾端  别之龙  
采用胃、肠道的离休灌注方法和同位素示踪法,测定了斑点叉尾鮰胃、肠道对L-亮氨酸的吸收。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胃、肠道均能有效地吸收、运输L-亮氨酸,在120min内,肠道于90min时的吸收量达到最大值 5 μmol/g·组织;胃在 120min时达到 2 μmol/g·组织;胃、肠道对 L-亮氨酸的吸收率受L-亮氨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当L-亮氨酸浓度达到10mmol/L时吸收率趋于稳定,显示出典型的吸收饱和动力学特征;胃和肠道的前段、中段、后段在相同条件下对L-亮氨酸的吸收量有差异,它们各自对L-亮氨酸在40min内的吸收量占总量的百分比分别为12%、27.5%、29%和31.5%。肠道对L-...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孙豪  时云朵  倪学勤  刘倩  曾东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PCR)技术分析高体重(high weight,HW)和低体重(low weight,LW)斑点叉尾鮰鮰(Ietalurus punetaus)皮肤、鳃和胃肠道菌群多样性,为斑点叉尾鮰微生态研究及筛选斑点叉尾鮰源益生菌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斑点叉尾鮰菌群丰富度由低到高依次为鳃、皮肤、前肠、后肠和胃。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和气单胞菌属(Aeromonas)是皮肤的优势菌群;肠杆菌科(Enter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洪玉  王海波  赵明军  焦丽亭  胡鲲  杨先乐  夏磊  
为研究地衣芽孢杆菌A1(Bacillus Licheniformis, Bli)在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肠道的定植规律,通过每周更换100%的循环水量以减少水体中的芽孢杆菌对实验的干扰,通过Co~(60)辐照灭菌杀灭饲料中的芽孢杆菌以消除其对实验的干扰。采用52℃高温选择性培养肠道Bli,研究外源Bli在肠道内的消长规律。使用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Geobacillus stearothermo philus)的芽孢作为惰性对照,通过洗涤肠壁去除非黏附菌,研究Bli对肠粘膜的黏附。使用灭菌处理的肠内容物体外培养Bli,研究其在肠道的增殖潜能。结果显示,每周100%换水量使水体Bli含量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周丽颖  钟立强  张世勇  陈校辉  刘洪岩  王明华  
本研究对斑点叉尾鮰 (Ictalurus punctatus)的发酵饲料进行了合理饲喂,并确定了其对斑点叉尾鮰生长、肠道菌群和代谢组学的影响。实验设置3组:持续投喂组(A),间隔投喂组即向膨化饲料中按周间隔添加发酵饲料(B),对照组仅投喂膨化饲料(C)。实验共持续6个月。实验结束后,对斑点叉尾鮰进行称重,并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技术和基于液相色谱的代谢组学技术分别检测斑点叉尾鮰肠道菌群组成以及代谢组学。结果显示,间隔投喂组斑点叉尾鮰终末体重(FBW)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持续投喂组(P0.05)。厚壁杆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蓝藻门(Cya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梭杆菌门(Fusobacteriot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异常球菌门(Deinococcota)是优势细菌门。优势肠道菌属包括未命名的叶绿体科中的一个属(norank_f_norank_o_Chloroplast)、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罗姆布茨菌属(Romboutsia)、微小杆菌属(Exiguobacterium)和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_sensu_stricto_1)。代谢组学分析表明,持续投喂组主要通过N-乙酰-D-半乳糖胺显著上调影响肠道菌群半乳糖和磷酸转移酶系统代谢通路(P<0.05),进而影响鱼体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而间隔投喂组差异代谢产物L-丝氨酸和L-苯丙氨酸显著上调(P<0.05),影响斑点叉尾鮰肠道菌群硫代谢、氨基酸代谢等,继而影响斑点叉尾鮰能量吸收、抗炎症、免疫等能力。本研究为斑点叉尾鮰发酵饲料投喂方式的探索和健康绿色养殖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杨启超  张志强  吴恒  
用改良的龙桂开浸银法对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胃肠道嗜银细胞的总数及形态学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嗜银细胞在胃至肠道各段均有分布,分布密度呈波浪形,即胃体部最高,中肠其次,胃幽门部最低。嗜银细胞在胃贲门部和中肠常成群分布,大多数嗜银细胞呈棒状、梭形、三角形和蝌蚪形等,胃部和后肠中偶见呈圆形的细胞。对结果进行分析表明,斑点叉尾胃肠道嗜银细胞主要行使外分泌功能,其数目和形态特征可能与其食性、消化特性有关。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自荣  胡安华  李睿  邹忠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林  孟彦  罗晓松  曾令兵  
分别对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病毒病(CCVD)、肠道败血症(ESC)、柱形病(Columnaris)、“肠套叠”症(Intestinal intussusception symptom)的流行情况、病原体、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方法进行了综述。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正凯  蓝泽桥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屈文俊  杜忠臣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顾泽茂  柳阳  陈昌福  朱健  谢骏  徐跑  
从湖北省宜昌市清江水库网箱养殖发病的斑点叉尾鮰肝脏分离到1株细菌CH016,该菌可在淡水琼脂平板上生长,单菌落圆形白色,表面圆滑,边缘整齐。经腹腔注射回归感染试验,复制出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病症,且从人工感染病鱼体内再次分离到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细菌,表明该菌对斑点叉尾鮰具有致病性。经生理生化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及其系统发育分析,结果均显示该菌为鲍曼不动杆菌。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钱续  刘渊  金海林  孙长莲  吴万红  李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向建国  周进  金宏  
对11尾斑点叉尾鮰的部分可量可数性状、生长特点、食性等生物学特性以及血细胞数目、肌肉成分和部分微量元素等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的红细胞数为2.16×106个/mm3,白细胞数为6 900个/mm3 ,鲜肉中粗蛋白含量为15.76%,粗脂肪含量为8.66%,水分含量为74.56%,微量元素中铁为1.76 mg/kg,锌为0.366 mg/kg,鲜样中赖氨酸、蛋氨酸、精氨酸比为1.89?0.27?1.61.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堂水  汪成竹  陈昌福  
报道从湖北省宜都市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内清江河内养殖网箱中患病斑点叉尾鮰体内和体表分离致病菌的初步鉴定结果。从患病斑点叉尾鮰上共分离19个菌株,经分别采用注射和浸泡法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其中11个菌株能导致试验鱼80%~100%的死亡。根据对菌株的形态和生化特性的测定结果,11个菌株中的BH-001、BH-005、BH-009和BH-011等4个菌株属于叉尾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而BH-002、BH-015、BH-017和BH-019等4个菌株属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而BH-004、BH-013和BH-016等3个菌株尚未能...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刘志刚  张春  程宝林  叶雄平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广军  王辉  任保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