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85)
2023(2331)
2022(2030)
2021(1832)
2020(1595)
2019(3591)
2018(3416)
2017(6141)
2016(3635)
2015(4138)
2014(3979)
2013(4076)
2012(4021)
2011(3722)
2010(3802)
2009(3546)
2008(3403)
2007(3178)
2006(2957)
2005(2743)
作者
(15413)
(12821)
(12752)
(12004)
(8394)
(6444)
(5723)
(5148)
(5103)
(4707)
(4576)
(4518)
(4505)
(4323)
(4166)
(4038)
(4002)
(3933)
(3907)
(3903)
(3543)
(3422)
(3297)
(3133)
(3091)
(3007)
(2959)
(2931)
(2824)
(2782)
学科
(11748)
经济(11727)
管理(7684)
(6954)
(6474)
(5632)
企业(5632)
方法(5056)
数学(4257)
数学方法(4155)
中国(3476)
(3183)
(3048)
(2937)
及其(2587)
业经(2413)
水产(2412)
(2381)
(2261)
农业(2145)
理论(2144)
(2128)
贸易(2127)
(2065)
动物(2058)
地方(2049)
(2048)
(2035)
金融(2033)
银行(2015)
机构
大学(56944)
学院(54506)
研究(27388)
(21671)
科学(21385)
中国(18767)
农业(17819)
(17452)
(17117)
经济(16908)
研究所(15904)
业大(14716)
管理(14486)
(13906)
理学(12110)
(11993)
理学院(11812)
(11464)
中心(11381)
管理学(11277)
管理学院(11207)
农业大学(11147)
实验(10551)
(10374)
实验室(10128)
(10087)
(10081)
重点(9676)
科学院(9152)
北京(8697)
基金
项目(39550)
(28591)
科学(28432)
国家(28387)
基金(27730)
科学基金(21421)
研究(20684)
自然(17469)
自然科(17055)
自然科学(17039)
自然科学基金(16738)
(16222)
(14905)
基金项目(14020)
资助(12601)
计划(11473)
科技(11356)
社会(10772)
重点(10093)
社会科(10030)
社会科学(10022)
教育(9415)
专项(8841)
(8748)
(8666)
科研(8651)
(8496)
(7994)
(7894)
创新(7622)
期刊
学报(21079)
(20531)
经济(20531)
(19546)
科学(15555)
研究(15413)
中国(15340)
大学(14044)
学学(13537)
农业(13189)
(7128)
业大(6964)
管理(6664)
(6211)
农业大学(5999)
教育(5622)
林业(4689)
(4662)
(4626)
金融(4626)
中国农业(4156)
自然(3865)
自然科(3557)
自然科学(3557)
科技(3515)
技术(3495)
经济研究(3460)
财经(3194)
水产(2877)
农林(2830)
共检索到897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许晓牧  陶敏慧  韩阳  徐婷婷  樊慧敏  唐庆权  彭开松  刘天龙  田纪景  佘锐萍  朱若林  鲍传和  
为探明斑点叉尾■(Ictalunes punctatus)溃烂症的病因,从4尾患鱼肝脾中分离纯化出4株优势菌株,并进行病原鉴定、毒力基因检测、动物回归感染和药敏试验。4株优势菌经鉴定并命名为杀鲑气单胞菌无色亚种(Aeromonas salmonicida subsp achromogenes)X-G1,杀鲑气单胞菌杀鲑亚种(A.s subsp salmonicida)X-P2、X-P3和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X-P4。15℃时,杀鲑气单胞菌X-G1、X-P2和X-P3的世代时间(约14 min)均小于嗜水气单胞菌X-P4(约20 min);25℃时,杀鲑气单胞菌X-G1、X-P2和X-P3株的世代时间(约20 min)均大于嗜水气单胞菌X-P4株(约16 min)。X-G1株可检到弹性蛋白酶、溶血素和甘油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等3种毒力基因;X-P2株仅可检到弹性蛋白酶1种毒力基因;X-P3株可检测到弹性蛋白酶、溶血素、细胞毒性肠毒素、丝氨酸蛋白酶、酯酶、气溶素和甘油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等7种毒力基因;X-P4株可检测到鞭毛、弹性蛋白酶、气溶素、细胞毒性肠毒素、热不稳定性肠毒素、丝氨酸蛋白酶和溶血素等7种毒力基因。分离株X-G1、X-P2、X-P3和X-P4在15~17℃水温下腹腔注射攻毒的半数致死浓度(LD_(50))依次为0.49×10~4、0.78×10~4、0.53×10~4、3.84×10~4CFU/g;而在23~26℃水温下测得的LD_(50)依次为1.48×10~4、1.80×10~4、0.82×10~4、0.68×10~4CFU/g。分离株混合感染比单一株感染均表现出更强的致死能力。分离菌株对多西环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均敏感,但因患病鱼不能摄食药饵而导致治疗失败。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绍戊  王荻  曹永生  刘红柏  卢彤岩  
为探讨黑龙江流域怀头鲇体表溃烂症的病因及防控措施,本研究采用常规方法从患病鱼的肝脏、脾脏和肾脏等部位分离病原菌,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并对菌株的基本形态、理化特性、分子特征、毒力基因携带情况及耐药性等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从患病鱼体内分离得到3株病原菌,分别命名为NY-8、NY-9和NY-12;人工感染试验发现,NY-8和NY-9株对试验鱼有较强的致病力,NY-12株毒力较弱;3株细菌混合感染后,鱼体发病症状与临床自然发病症状一致,试验鱼死亡率高达到100%。综合理化特征和16S r 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确定NY-8、NY-9和NY-12株分别为气单胞菌属的维氏气单胞菌、杀鲑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5种毒力基因在3株气单胞菌中的分布表现为两种基因型,h l y+/a e r+/a c t+/a l t+/G C A T+和h l y+/a e r-/act+/alt+/GCAT+,同时携带5种毒力基因的NY-8和NY-9分离株致病性显著高于NY-12株。3株细菌在耐药谱上有一定差异性,NY-8和NY-9株均对4种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对氨基糖苷类、呋喃类等药物耐药;NY-12株仅对左氧氟沙星和氟苯尼考等2种药物敏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苏应兵  邹桂伟  袁科平  郑蓓蓓  艾晓辉  
从3尾表现出血症状的患病斑点叉尾鱼回(Ictalurus Punctatus)体内各分离出一株病菌,测定结果显示致其急性死亡的致病菌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 onas sobria),慢性死亡的致病菌分别为嗜水气单胞菌(A.hydrophila)和温和气单胞菌(A.sobria)。药敏试验结果表明:3株菌对广谱抗生素如氨苄青霉素、青霉素、先锋霉素Ⅵ和红霉素等已产生耐药性,而对菌必治、头孢肤肟和复达欣等高度敏感;菌株Jh-1和菌株Yh-3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氟哌酸和丁胺卡那霉素高度敏感,而菌株Jh-2却低度敏感;环丙沙星和诺氟沙星对3株致病菌均具较好的抑菌、杀菌作用。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任燕  巩华  陶家发  梁慧丽  刘礼辉  石存斌  吴淑勤  
从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肝脏分离到的一株细菌GD091027,对该菌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RNA序列测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同时进行了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当人工感染剂量大于1.0×107 CFU/尾时,能引起斑点叉尾100%发病死亡,对斑点叉尾的LD50为6.2×104 CFU/g。分离株GD091027为革兰氏阴性短杆菌,氧化酶阴性,在25℃、35℃均有运动性,能耐3%的NaCl,不发酵葡萄糖、麦芽糖、蔗糖、D-甘露醇及L-阿拉伯糖,不利用西蒙氏柠檬酸盐,不利用丙二酸,赖氨酸脱羧酶和鸟氨酸脱羧酶阳性,产生硫化氢和吲哚,甲基红(...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郑芳艳  石存斌  潘厚军  吴淑勤  
从广东深圳患溃烂病的病鳗肝脏分离到一株致病性细菌AnGS020501。该菌的主要特征为:革兰氏阴性,端生鞭毛,TCBS平板上生长,氧化酶阳性,葡萄糖发酵型,对弧菌抑制剂O/129(50μg/片)敏感。通过常规细菌学方法和应用ATB细菌自动鉴定仪,鉴定该菌为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证明,该菌是鳗鲡溃烂病的病原菌,对鳗鲡、罗非鱼、鲫、斜带石斑鱼和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2.69×105、1.64×105、4.23×105、6.1×106、1.56×106CFU/g。该菌胞外产物对鳗鲡的LD50为1.02μg蛋白/g鱼体重。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诺氟沙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杨求华  郑乐云  黄种持  林琪  陆振  周宸  
本研究分离了线纹海马(Hippocampus erectus)尾部溃烂症病原并对其理化、胞外酶和药敏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分离于患病海马肝脏的优势菌株HM-10为线纹海马尾部溃烂症病原菌,其对海马的半致死浓度(LD_(50))为1.51×106 CFU/g体重。API 20E理化分析显示,该菌精氨酸双水解酶阴性,赖氨酸、鸟氨酸脱羧酶阳性,L-阿拉伯糖、杏仁苷产酸。基于形态观察、理化指标对比,以及16S rRNA和看家基因(gyrB、rpoD、recA)序列分析结果,确定菌株HM-10为轮虫弧菌(Vib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彭亚  刘杰  胡大胜  黄艳华  黄钧  梁静真  曾桂忠  
从患典型肠套叠症的濒死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肝脏分离到1株病原菌GX-1,经API 20NE鉴定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16S rRNA基因测序结果,该菌株与温和气单胞菌NCIMB 12065株的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达99.8%。该菌株对健康斑点叉尾鱼种和成鱼均具有很强的致病力,人工感染发病鱼症状与自然病鱼症状基本一致。药敏试验结果表明,GX-1对头孢拉定、先锋必等15种抗生素敏感,对苯唑青霉素和青霉素G耐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堂水  汪成竹  陈昌福  
报道从湖北省宜都市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内清江河内养殖网箱中患病斑点叉尾鮰体内和体表分离致病菌的初步鉴定结果。从患病斑点叉尾鮰上共分离19个菌株,经分别采用注射和浸泡法人工感染试验,证明其中11个菌株能导致试验鱼80%~100%的死亡。根据对菌株的形态和生化特性的测定结果,11个菌株中的BH-001、BH-005、BH-009和BH-011等4个菌株属于叉尾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而BH-002、BH-015、BH-017和BH-019等4个菌株属于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而BH-004、BH-013和BH-016等3个菌株尚未能...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江为民  康惠  严朝晖  李国柱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亚军  魏文娟  潘厚军  颜曦  王芳  石存斌  
为了解斑点叉尾(Ictalurus punctatus)"腹水症"的发病原因,提高防控技术,试验在佛山市某渔场患典型"腹水症"的病上分离出优势菌落,通过形态学观察、生化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细菌为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通过对健康斑点叉尾的回归感染实验发现,与原感染鱼发病症状相似,且分离鉴定得到相同病原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温和气单胞菌菌株对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7种药物敏感,而对四环素、强力霉素耐药。本研究还探讨了4种芽孢杆菌对分离的温和气单胞菌的拮抗作用,结果表明地衣芽孢杆菌对该病原的拮抗作用最好。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斌  于兰萍  胡亮  李艳  刘双凤  姜志强  
从体表溃烂的养殖红鳍东方鲀(Fugu obscurus)病灶处分离到1株优势生长菌,编号为H-06091。分别通过创伤浸泡和注射方式感染健康红鳍东方鲀,发现这两种途径均可引发皮肤溃烂,两种途径的感染率均为100%,2×108cell/mL菌浓度注射组死亡率为100%,4×107cell/mL菌浓度注射组死亡率为50%,创伤浸泡感染未见死亡。药敏实验表明,复方新诺明、呋喃妥因、链霉素、环丙沙星、利福平、红霉素、氟哌酸、氟嗪酸、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四环素、青霉素G等抗菌素对H-06091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按照《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进行菌种鉴定并测定其16S rRNA基因序列,结果表明,该菌呈革兰...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增福  谢红梅  张静  
对患溃烂病的泰山螭霖鱼的病原进行了研究 ,病毒学试验的结果证明该病不是由病毒引起的。从患病的泰山螭霖鱼的病灶及内脏中分离到 3种细菌 ,经过回染试验确定了两种主要致病菌。根据这两种细菌的生化试验结果和一些相关文献 ,鉴定其分别为豚鼠气单胞菌和嗜水气单胞菌 ,并进行了药敏试验 ,提出防治措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礼辉  张德锋  李宁求  付小哲  林强  石存斌  
【目的】建立可同时快速检测斑点叉尾鮰败血症3种病原(嗜水气单胞菌、维氏气单胞菌和鮰爱德华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方法】根据嗜水气单胞菌溶血素基因(Hly)、维氏气单胞菌脱氧核糖核酸酶Ⅰ基因(DNaseⅠ)以及鮰爱德华菌溶血活化基因(eHa)的保守序列,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优化并建立斑点叉尾鮰败血症3种主要病原菌的多重PCR方法,对其特异性和灵敏度进行考察,并将其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结果】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当Hly基因、DNaseⅠ基因以及eHa基因的引物浓度分别为1.0,1.0和0.5μmol/l,退火温度为59.5℃时,各目的片段均可较好地扩增。特异性试验结果表明,建立的多重PCR...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振国  孙志景  冯守明  郝爽  姜巨峰  吴会民  夏苏东  刘肖莲  
从患头部溃烂病的淡水白鲨(Pangasius sutchi)肝脏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BS1,分别以腹腔注射、创伤浸泡和直接浸泡三种方式感染淡水白鲨。结果显示:该菌株能感染淡水白鲨,且毒力较强,腹腔注射0.2 m L该菌液(1×108cfu/m L)可导致受试淡水白鲨100%死亡,创伤浸泡感染(1×107cfu/m L)死亡率达83.3%,直接浸泡感染(1×107cfu/m L)死亡率为0%,受感染淡水白鲨出现与自然感染相同的症状。对菌株BS1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和主要理化特性分析,初步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一步选用16S rRNA对该菌进行分子鉴定,序列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高学  原居林  赵云奎  袁明  
为了确定刺参表皮溃烂病的病原菌,从山东省烟台和日照两个地区人工饲养的刺参中挑取具有明显症状的幼参,从体表病灶和体内组织中共分离得到15株细菌,利用人工感染试验、细菌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试验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山东省日照地区养殖场刺参表皮溃烂病的病原菌R-2为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salmonida);烟台地区养殖场的病原菌Y-1为中间气单胞菌(Aeromonas.media),Y-8为弧菌属的海弧菌生物变种I(Vibro.pelagius biovar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R-2对蒽诺沙星、氟苯尼考、硫酸庆大霉素敏感,对氧氟沙星、硫酸阿米卡星等8种抗生素不敏感;Y-1和Y...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