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99)
2023(6449)
2022(5761)
2021(5298)
2020(4873)
2019(11405)
2018(11169)
2017(21365)
2016(12218)
2015(14041)
2014(14343)
2013(14525)
2012(13964)
2011(12889)
2010(13048)
2009(12341)
2008(12493)
2007(11617)
2006(9998)
2005(9032)
作者
(41720)
(35212)
(35083)
(33383)
(22327)
(17185)
(16052)
(13891)
(13403)
(12482)
(12088)
(11824)
(11433)
(11370)
(11346)
(11341)
(11185)
(10501)
(10315)
(10307)
(9239)
(8915)
(8881)
(8134)
(8091)
(7976)
(7937)
(7808)
(7412)
(7266)
学科
(51380)
经济(51327)
管理(29507)
(29199)
方法(25656)
(22768)
企业(22768)
数学(22701)
数学方法(22484)
(18881)
(13865)
(12489)
中国(12282)
(9619)
贸易(9617)
(9317)
地方(9254)
农业(9084)
业经(9014)
(8933)
理论(8076)
(8030)
(7373)
财务(7359)
财务管理(7332)
(7249)
银行(7190)
(7071)
金融(7066)
企业财务(6901)
机构
大学(191274)
学院(186869)
(72106)
研究(71017)
经济(70464)
管理(63638)
理学(54342)
理学院(53571)
管理学(52361)
管理学院(52031)
中国(50768)
科学(49930)
(47793)
(41783)
(40265)
农业(38671)
研究所(37144)
业大(36764)
(32039)
中心(31756)
(29742)
北京(26215)
财经(25494)
农业大学(25132)
(24651)
(24511)
师范(24041)
(23972)
(23022)
(23017)
基金
项目(124251)
科学(93136)
基金(87462)
研究(81326)
(80565)
国家(79929)
科学基金(64124)
(49825)
社会(47770)
基金项目(46013)
自然(45007)
社会科(44952)
社会科学(44931)
自然科(43859)
自然科学(43829)
(43192)
自然科学基金(43053)
教育(38189)
资助(37536)
编号(32214)
重点(29516)
计划(27385)
成果(27337)
(27059)
(26978)
科技(25492)
科研(25214)
(25051)
创新(23616)
课题(23438)
期刊
(78334)
经济(78334)
研究(51106)
学报(45062)
(42835)
中国(36526)
科学(35165)
大学(31442)
学学(29859)
农业(28724)
(25708)
管理(21233)
教育(18543)
(15686)
技术(14805)
(14391)
金融(14391)
财经(13064)
经济研究(12842)
业大(12669)
(12187)
业经(11863)
(11239)
问题(10791)
农业大学(10787)
图书(9854)
科技(9285)
技术经济(9274)
林业(8781)
理论(8694)
共检索到2765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国  闫茂仓  孙杰  林志华  马爱敏  常维山  
从患病文蛤Meretrix meretrix体内分离出一优势菌株WT01,回归感染试验证明是文蛤的致病菌。对该菌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盐度、温度和pH值生长条件以及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阴性菌,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阳性,生长需NaCl,无色素,不发光,在TCBS平板上形成圆形黄色菌落,对弧菌抑制剂O/129敏感,具有弧菌属的典型特征。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该菌与需钠弧菌Vibrio natriegen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其同源性达99%以上。因此,将该菌鉴定为需钠弧菌。实验显示其半数致死量为5.5×106CFU/g。19种抗菌药物药敏试验结果...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永文  朱文漓  顾继锐  伍翠芳  吴江  谢显连  徐恒  
从患病南方大口鲶分离得到病原菌N1、N2、N3、N4,以N3为宿主菌,从鱼塘淤泥中分离到三株蛭弧菌。其中蛭弧菌Bd-tw7的宿主菌范围广泛,不仅能降解嗜水气单胞菌、N1、N2、N3、N4等鱼类病原菌,而且能降解大肠杆菌C600、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其在1/10NB双层琼脂平板上形成圆形透明的噬菌斑,最适温度35℃,最适pH为7.5,短杆状,单极生鞭毛。在水体防病试验中,试验组的鱼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雪玲  谢美华  杨海艳  陈华红  闫俊梅  王振吉  范树国  
从高山榕发生叶枯病的病叶上分离到一株真菌,菌株编号记为CX0021D4。利用传统的形态学观察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并依据其形态特点与培养性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为丝孢纲(HypHomyCetes)瘤座孢目(tuberCulariales)瘤座孢科(tuberCulariaCeae)镰刀菌属(Fusarium link)层生镰孢菌。该菌对营养要求不高,碳源和氮源均能利用,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牛肉膏。该菌对温度和p H值的适应范围均较广,25~28℃菌丝生长速度最快,28~30℃之间孢子萌发率最高;适宜孢子萌发的p H值为7.0~8.0,弱碱性更利于孢子萌发;有无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凡  范鸿雁  罗霓  陶挺燕  
对番木瓜Carica papaya L.炭疽病果组织进行分离、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初步鉴定为胶孢炭疽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分别为20~30℃和25~30℃,适宜pH值分别为7~9和6~10。供试的9种碳源中以葡萄糖和蔗糖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以蔗糖有利于该菌分生孢子的萌发;供试的9种氮源中,以蛋白胨和酵母浸膏最有利于菌丝生长,以酵母浸膏最有利于该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完全黑暗与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萌发。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小秋   葛礼姣   仇亮   翟彩娇   王广达   宋益民   程玉静  
从发病严重田块采集蘘荷叶枯病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获得代表性致病菌株RH–1,对RH–1进行鉴定,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结合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构建真菌内转录间隔区(ITS)、β–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和TEF–1α系统发育树,鉴定该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分别在温度(5、10、15、20、25、30、35℃)、pH(4、5、6、7、8、9、10)和光照时间(连续光照、连续黑暗、12h光照/12 h黑暗、24 h光照/24 h黑暗)条件下用PDA培养基培养RH–1,结果在30℃、pH 9和连续光照下菌丝生长较快。分别用葡萄糖、α–乳糖和麦芽糖以及酵母膏、牛肉膏、(NH4)_2SO_4、NH_4Cl、蛋白胨和NH_2CH_2COOH等量替代Czapek基础培养基中的碳源和氮源,发现菌丝生长的较适碳源为葡萄糖或麦芽糖,最适氮源为牛肉膏或蛋白胨。将RH–1分别接种于红蘘荷和绿蘘荷,发现绿蘘荷的抗病性强于红蘘荷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俊斌  邱仁胜  赵纯森  向发楚  黄维涨  杨东  
对魔芋软腐病病原菌的致病性测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魔芋软腐病由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 Erwinia carotovora pv.caratovora) 引起,病原菌的生长最适温度为25 ~30 ℃,最适酸碱度为pH6.0~6 .5,最适碳源为乳糖,最适氮源为酵母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小秋   葛礼姣   仇亮   翟彩娇   王广达   宋益民   程玉静  
从发病严重田块采集蘘荷叶枯病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获得代表性致病菌株RH–1,对RH–1进行鉴定,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结合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构建真菌内转录间隔区(ITS)、β–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和TEF–1α系统发育树,鉴定该菌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分别在温度(5、10、15、20、25、30、35℃)、pH(4、5、6、7、8、9、10)和光照时间(连续光照、连续黑暗、12h光照/12 h黑暗、24 h光照/24 h黑暗)条件下用PDA培养基培养RH–1,结果在30℃、pH 9和连续光照下菌丝生长较快。分别用葡萄糖、α–乳糖和麦芽糖以及酵母膏、牛肉膏、(NH4)_2SO_4、NH_4Cl、蛋白胨和NH_2CH_2COOH等量替代Czapek基础培养基中的碳源和氮源,发现菌丝生长的较适碳源为葡萄糖或麦芽糖,最适氮源为牛肉膏或蛋白胨。将RH–1分别接种于红蘘荷和绿蘘荷,发现绿蘘荷的抗病性强于红蘘荷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嘉龙  周丽  绳秀珍  邢婧  战文斌  
从患溃疡病养殖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病灶处分离出3株优势菌(RH1、RH2、RH3),以浸浴、体腔注射、体壁肌肉注射等方式进行感染实验,证实菌株RH2为养殖刺参溃疡病的病原菌,其对刺参的LD50(半数致死量)每尾为5.68×106CFU,并证实浸浴、体腔注射的方式无法感染刺参,该菌可能通过体表创伤侵入的方式感染刺参。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16SrRNA和HSP60基因测序确定菌株RH2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基于16S rRNA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菌株RH2与溶藻弧菌(AF513447)亲缘关系最近,置信度为5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敬贤  张鲁刚  
为明确大白菜菌核病病原菌的种类及其主要生物学特性,以大白菜菌核病病株上分离获得的菌株XN001为试验材料,对菌株进行致病性检测和形态学观察,并结合病原菌ITS区序列分析鉴定病原菌的种类,此外,通过改变病原菌菌丝和菌核的培养条件,研究病原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大白菜菌核病病原菌与油菜菌核病相同都是核盘菌;菌株XN001在p H值4~11菌丝均可生长,p H值4时生长最快;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诱导菌核萌发的最适温度为4~10℃,菌核在4℃下处理3~5周,萌发效果最好;菌核经低温诱导后,培养温度在15~25℃,最适宜菌核萌发。可见,大白菜菌核病病原菌为核盘菌,适宜在酸性常温条件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林海  黎冬华  张艳欣  黄俊斌  张占英  张晓燕  张秀荣  
在国内首次对我国湖北、河南、安徽、江西等芝麻主产区进行了较大范围的芝麻茎点枯病病原采集和菌株分离,纯化培养得到35个菌株。通过比较病原菌在不同培养基、不同诱孢处理方式、不同诱孢培养条件等,确定适宜培养条件为普通PDA培养基28℃黑暗培养4~5 d切断菌丝,再培养4~5 d,建立了一套较成熟的芝麻茎点枯菌株分离培养纯化技术。对35个菌株的菌落、菌核的形态特征进行了系统观察,测定了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并对其rDNA-ITS区进行了测序,表明均为菜豆壳球孢(Macrophomina phaseolina(Maubl.)Ashby)。35个菌株在表型和致病力等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为有针对性的开展芝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黎肇家  李汶晋  毛跃彦  贺林生  李姝江  
[目的]探究栾树枝枯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为栾树枝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栾树枝枯病病原菌,通过柯赫氏法则验证病原菌;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平板测定法探讨不同培养基、碳源、氮源、pH、光照和温度条件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及产孢量的影响,以及菌丝和孢子的致死条件,初步明确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发病栾树枝干皮层出现多个灰白色圆形斑块,斑块边缘洁白不规则,皮层干枯坏死,分离得4种类型微生物;利用柯赫氏法则,结合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分析结果,确定引起栾树枝枯病的病原菌是小新壳梭孢(Neo fusicoccum parvum),分离频率为72%。该病原菌在胡萝卜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好,直径达6.20 cm,产孢量最多,为100.95 × 10~7/mL;碳源以葡萄糖、D-果糖和麦芽糖最佳,氮源以牛肉膏最好;菌丝和产孢适合在偏碱性、25℃环境中生长,完全黑暗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慢、产孢量少,光照12 h及以上培养效果好,产孢量最大可达77.55 × 10~7/mL;菌丝和分生孢子致死条件分别为50℃处理30 min和60℃处理15 min。[结论]小新壳梭孢(Neofusicoccum parvum)能引起栾树枝枯病,其对环境适应性好,生长繁殖能力强,有很强的致病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艳花  宁平  黄远光  欧善生  张燕杏  覃潮妮  蒙成  
【目的】明确百香果茎基腐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为其科学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植物病原真菌常规分离法对采自广西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百香果茎基腐病病原菌进行分离,观察其形态特征,测定其致病性,分析其rDNA-ITS序列,鉴定引起百香果茎基腐病的病原菌。【结果】从采自广西各百香果种植基地的典型百香果茎基腐病症状植株中分离到同一形态的真菌,命名为32-WUB3菌株,经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及致病性检测,确定可可毛色二孢菌(Lasiodiplodia theobromae)是引致百香果茎基腐病的病原菌。该病原菌菌丝在28和30℃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菌落直径分别为8.27和8.31 cm,极显著高于其他温度条件下的菌落直径(P0.05),但与pH 9.00~11.00各处理菌落直径存在显著差异;菌丝在PDA培养基中生长最快,菌落直径达9.00 cm,极显著高于其他培养基的菌落直径;菌丝在碳源为葡萄糖时生长最快,菌落直径达7.78 cm,显著高于其他碳源的菌落直径;氮源为酵母粉时,菌丝生长最快,菌落直径为7.13 cm,其次为蛋白胨、DL-丙氨酸、L-精氨酸和甘氨酸,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以牛肉膏、尿素、磷酸二氢铵、氯化铵、L-赖氨酸和CK为氮源的菌落直径;该病原菌菌丝致死条件为52℃处理10 min。【结论】可可毛色二孢菌是百香果茎基腐病的病原菌,该病原菌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8~30℃,pH为3.00~8.00,光照为全光照,培养基为PDA,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粉,菌丝致死条件为52℃处理10 min。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廖旺姣  韦维  邹东霞  钟雅婷  罗辑  叶航  
【目的】鉴定广西香花油茶炭疽病病原菌,掌握其生物学特性,为抗病油茶品种选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广西南宁市、来宾市和崇左市香花油茶林地典型炭疽病样品,以组织分离法和柯赫氏法获得致病菌株,依据病原菌形态特征描述和病原菌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肌动蛋白(ACT)、几丁质合成酶(CHS1)和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PDH)多基因分子系统学分析结果进行鉴定,并采用平板法测定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结果】从广西南宁市、来宾市和崇左市3个地区香花油茶林地采集典型炭疽病样品中分离获得的76株炭疽菌属真菌,对健康香花油茶叶片均具有致病性,但致病力略有差异;代表菌株CXNN02、CXLB08和CXCZ09的离体接种病斑平均直径分别为6.48、6.39和5.20 mm,活体接种病斑比前者略小,分别为5.53、5.33和 4.97 mm,以CXNN02菌株的致病力略强。菌株CXNN02在PDA培养基上菌落呈圆形,菌丝灰色至深灰色,气生菌丝茂盛,绒毛状,背面产生黑色色素;菌丝生长较快,平均生长速率为11.75 mm/d;分生孢子光滑,无色,单胞,圆柱状,顶端钝圆或略尖,大小为(13.30~20.67)μm×(3.39~7.48)μm;分生孢子附着胞浅褐色至褐色,单个或多个,圆形或近圆形,边缘完整,大小为(6.50~10.69 )μm×(5.17~9.50)μm。对菌株CXNN02、CXLB08和CXCZ09进行形态学结合病原菌多位点基因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确定核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是广西香花油茶炭疽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显示,香花油茶炭疽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温度均为28 ℃,最适菌丝生长pH为4~5,最适产孢pH为6,菌丝生长的较佳碳源为D-麦芽糖、D-葡萄糖、D-果糖和D-木糖,最佳产孢碳源为乳糖,较佳氮源为牛肉膏、蛋白胨和酵母粉3种有机氮源,最佳产孢氮源为酵母粉;完全黑暗有利于香花油茶炭疽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产孢。【结论】广西香花油茶炭疽病病原菌为核果炭疽菌,其菌丝生长和产孢受温度、pH、碳氮源和光照条件影响明显。香花油茶是核果炭疽菌的新寄主,进行香花油茶抗病品种选育及制定炭疽病防治措施时需充分了解该菌的生物学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玲  唐晨光  岑贞陆  黄思良  秦碧霞  覃丽萍  胡春锦  
在广西南宁桂花树上严重发生一种叶枯病,从病叶上分离到桂花叶枯病菌(编号CHS),在致病性测定的基础上,根据病原菌株CHS的形态及ITS序列,将其鉴定为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孢子形成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均为28℃;生长发育最适pH值为6~7;不同光环境对该菌菌丝生长发育影响不大,黑光环境最利于孢子萌发;在供试的培养基中PDA最适合菌丝生长和产孢;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和丙环唑对该菌的抑制作用最强。由A.alternata引起的桂花叶枯病在广西的发生属首次报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美华  杨金奎  李雪玲  杨海艳  陈莉莉  吴帆  
【目的】对紫果西番莲叶片炭疽病病原X-03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和杀菌剂对X-03的抑制作用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形态观察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结果】X-03为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sp.)真菌,它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520℃,最适生长p H为p H 89,当温度高于50℃时X-03菌株的孢子不能萌发。X-03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Na NO3。供试的杀菌剂中以福美双对X-03的抑制效果最好。【结论】研究可为紫果西番莲炭疽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