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85)
2023(2613)
2022(2337)
2021(2216)
2020(2123)
2019(4744)
2018(4671)
2017(8582)
2016(5053)
2015(5736)
2014(5887)
2013(5802)
2012(5574)
2011(4946)
2010(5044)
2009(4715)
2008(5057)
2007(4527)
2006(4027)
2005(3814)
作者
(15575)
(12962)
(12826)
(12293)
(8470)
(6229)
(5935)
(4959)
(4903)
(4613)
(4592)
(4427)
(4398)
(4323)
(4261)
(3924)
(3911)
(3860)
(3822)
(3794)
(3462)
(3244)
(3184)
(3071)
(2992)
(2910)
(2880)
(2857)
(2678)
(2591)
学科
(17516)
管理(17468)
经济(17461)
(15524)
(13897)
企业(13897)
(8746)
方法(7149)
(7087)
(6018)
财务(6008)
财务管理(5995)
数学(5941)
数学方法(5807)
企业财务(5725)
(5365)
(4636)
(4313)
中国(4267)
(4087)
银行(4073)
体制(3950)
(3837)
金融(3836)
(3806)
业经(3606)
(3352)
制度(3321)
(3032)
贸易(3029)
机构
大学(75007)
学院(72213)
(27823)
经济(27166)
研究(26963)
管理(25732)
理学(21795)
理学院(21505)
中国(21212)
管理学(21115)
管理学院(20964)
科学(16571)
(16272)
(16246)
(14838)
(14131)
研究所(13318)
中心(12320)
财经(12118)
(11657)
业大(11428)
农业(11317)
(10890)
北京(10518)
(9886)
(9120)
(9058)
财经大学(8926)
师范(8913)
(8854)
基金
项目(46617)
科学(35436)
基金(33446)
研究(32536)
(30489)
国家(30244)
科学基金(24541)
社会(20074)
社会科(18843)
社会科学(18841)
基金项目(17453)
(17349)
自然(16333)
自然科(15924)
自然科学(15917)
自然科学基金(15621)
(15456)
教育(14891)
资助(14561)
编号(12505)
成果(11571)
重点(11157)
(10978)
(10110)
科研(9358)
(9352)
(9279)
计划(9139)
课题(9072)
(9045)
期刊
(32317)
经济(32317)
研究(22095)
中国(16051)
(14745)
学报(13776)
(12094)
科学(11518)
大学(10308)
学学(9751)
管理(9736)
农业(8019)
(8014)
金融(8014)
教育(6736)
财经(6433)
(5431)
技术(4779)
经济研究(4737)
会计(4416)
(4384)
问题(4365)
财会(4355)
业经(4280)
(4085)
业大(3429)
世界(3378)
(3255)
理论(3191)
(3174)
共检索到1141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王美珍  
应用种群生长与密度关系的规律,对文蛤池塘养殖密度、产量和产品规格的关系进行了比较试验,依据密度制约方程,当养殖密度随个体增长而增大至一定程度并抑制生长速度时,分塘疏养。结果揭示在单位面积毛产量、净产量、总产值、净利润、产量/投放量比等方面,以放养密度8 840粒/m2(680 g/m2)组最好。分塘疏养以放养密度1 253粒/m2(1 724 g/m2)组为好。密度低的池塘内文蛤平均壳长、壳高、壳宽,增重量和增长率均比高密度组大。对文蛤池塘养殖产量、产品规格和产值进行比较分析,对养殖密度调控技术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程果锋  吴宗凡  时旭  朱浩  刘兴国  张增胜  郭益顿  
为探索一种经济可行的工厂化循环水养殖模式,设计了一种将温室大棚养殖与水质净化设备以及增氧设备涌浪机等合理搭配的简易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以加州鲈鱼为养殖对象,分析了养殖期间系统水质指标、鱼类生长状况以及系统经济前景。结果表明,经过4个月的养殖,该系统鱼类养殖密度由初始2.12 kg/m3增加到5.86 kg/m3,成活率达到95.1%。水质监测结果表明,养殖期间氨氮、亚硝氮和溶解氧平均浓度分别为(0.66±0.35)mg/L、(0.19±0.089)mg/L和(6.64±0.25)mg/L;水温维持在27.34~28.00℃,pH为6.73~7.34。经济分析表明:每667 m2池塘养殖利润可...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冬冬  徐官根  李晓英  董志国  葛红星  董迎辉  林志华  张倩  
为筛选适宜在连云港推广的文蛤(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新品种,课题组引进了文蛤"万里红"系列新品种(系)。通过前期的成贝试养殖,预选出"万里红"与"万里2号"的池塘养殖性能更优,但稚贝到幼贝阶段生长尚不清楚。进一步比较研究了这两种文蛤稚贝在池塘中生长性能以及季节性差异。经过1年的生长比较(2016年12月10日-2017年12月10日),结果表明,稚贝在160~220 d养殖期间,"万里2号"的壳长、壳高、壳宽和体质量都显著大于"万里红"(P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李磊  戴明  赵永超  陈玉生  许呈林  王帅杰  蒋玫  
为了评估碱蓬(Suaeda glauca)、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uhitensis)对海水养殖池塘的综合修复效果,以文蛤(Meretrix meretrix)多年养殖池塘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的实验方法,通过投放碱蓬、双齿围沙蚕开展文蛤养殖池塘水质富营养化、沉积物污染的生物综合修复研究。实验共设置8组,分别为:A1(30棵碱蓬),A2(20棵碱蓬),A3(10棵碱蓬);B(0.20 kg·m~(-2)双齿围沙蚕);C1(30棵碱蓬+0.20 kg·m~(-2)双齿围沙蚕),C2(20棵碱蓬+0.20 kg·m~(-2)双齿围沙蚕),C3(10棵碱蓬+0.20 kg·m~(-2)双齿围沙蚕);D(仅有沉积物和海水,对照组)。结果显示,综合修复条件下,碱蓬、双齿围沙蚕的生长状况良好,各复合试验组水体中溶解无机氮(DIN)浓度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C1组DIN浓度下降了14.10%,C2、C3试验组DIN分别上升了18.06%、42.89%;水体中溶解无机磷(DIP)浓度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分别下降了40.00%(C1)、28.57%(C2)、19.30%(C3);各复合试验组沉积物中硫化物含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分别下降了26.80%(C1)、26.03%(C2)、19.30%(C3);沉积物中TOC含量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分别下降了48.07%(C1)、38.71%(C2)、43.47%(C3)。研究结果表明,碱蓬、双齿围沙蚕复合作用对文蛤养殖池塘水体中营养盐、沉积物中硫化物、TOC有一定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可为海水养殖池塘水体、沉积物环境的综合修复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曹经晔  白遗胜  刘寒文  叶雄平  
从池塘良好水质的一般特征、池塘良好水质的理化和生物指标、调节池塘水质的主要措施和改善池塘水环境的技术发展等方面论述了池塘养殖水体改良与调控技术的新进展。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刘军  戴习林  臧维玲  
当前凡纳滨对虾为我国对虾海淡水养殖的重要品种,温棚高位池是其在浙江宁波地区重要的养殖方式,研究养殖密度与水质调控技术是推广该养殖方式的当务之急。通过第一茬70 d生产性养殖实验,探讨了早春温棚高位池养殖密度对水质、对虾生长与养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早春温棚高位池高密度(315、375ind/m2)养殖效果良好,单位水体产量分别为1.54 kg/m2与1.32 kg/m2。两种密度水平下,虾生长与养殖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主要水质指标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nH3-nm(0.058~0.081 mg/L)与nO2--n(0.001~4.290 mg/L)等控制在对虾安全生长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红生  李德尚  董双林  卢敬让  
罗非鱼是世界热带和温带养殖的主要鱼类。它具有食性杂、疾病少、易繁殖、生长快、肉质鲜美等特点。由于罗非鱼可以主要摄食浮游生物,因此施肥养殖罗非鱼一直为各国水产界所关注[Diana等1991,Schroeder1987]。有关淡水施肥养殖罗非鱼的研究甚多...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磊磊  宋学宏  孟祥雨  张铖  张卫业  赵杰  顾秋明  
以饲料系数、养殖产量、成虾规格、体长与体质量特定生长率作为判据,水质状况作为参考,以杂交青虾"太湖1号"为实验对象,在放养密度为60、105、150、195、240尾/m35个梯度下进行为期100 d的养殖试验,研究杂交青虾"太湖1号"苗种在池塘养殖中的适宜放养密度。结果显示,150尾/m3组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195尾/m3和240尾/m3组(P<0.05),而养殖产量及成虾规格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但成虾规格较小。养殖期间各养殖水体的水质均能满足养殖虾的生长需求;高温季节除了高密度组的亚硝态氮盐指标稍有...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李学梅  朱永久  李昊成  姚建伟  李飞  杨德国  
以高密度的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鳙(Aristichthys nobilis)分隔养殖池塘为研究对象,分析养殖期间(2013年4月—10月)池塘浮游生物和水体理化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池塘水体温度、p H、DO和总氮指标在养殖期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Duncan's多重比较显示,温度在6—8月显著高于其他时间(P<0.05);总氮在7—9月的含量显著升高(P<0.05);氨氮和亚硝态氮在8—10月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池塘浮游生物的变化表现为:枝角类和桡足类物种数随养殖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少,其中秀体溞属(Diaphanosoma)占优...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裕玉  徐跑  聂志娟  邵乃麟  徐钢春  
为研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设置15 000和25 000尾/槽2个养殖密度,经过120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皮质醇和溶菌酶含量无显著影响;高养殖密度组血清总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低养殖密度组。在低、高密度养殖条件下,体重与体长之间呈幂函数关系,生长方程分别为y=0.031 6x~(2.903 8)(R~2=0.980 1)和y=0.032 1x~(2.898 5)(R~2=0.982 4)。结果表明,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高密度养殖而不影响大口黑鲈生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倪金金  王裕玉  徐钢春  聂志娟  李全杰  徐跑  
为研究池塘工程化循环水养殖模式下养殖密度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抗氧化状态、消化酶、组织结构及HSP70、Cu/Zn-SOD应激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初始体重(4.50±0.23)g的大口黑鲈幼鱼为研究对象,设置3个养殖密度组,分别为0.2 kg/m~3(SD1)、0.4 kg/m~3(SD2)和0.6 kg/m~3 (SD3),每个密度组设3个重复,实验周期为120 d,分别在实验的第30天、60天、90天和120天采集样本并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结束时的最终密度分别为5.64 kg/m~3(SD1)、8.79 kg/m~3(SD2)和11.21 kg/m~3(SD3)。养殖前90 d,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在各密度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在120 d时SD1组显著高于SD3组(P0.05),而90~120 d时,SD1组显著低于SD3组(P0.05);各密度组肝脏HSP70、Cu/Zn-SOD mRNA相对表达水平在30 d和60 d没有显著差异(P>0.05),90 d和120 d时SD3组肝脏HSP70表达量显著高于SD1与SD2组(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周惠敏  施文正  徐冠洪  曲映红  
为探究稻田和池塘养殖对鲤(Cyprinus carpio)肌肉风味的影响,2021年8-10月随机采集两种养殖环境下的鲤进行感官分析并测定其游离氨基酸、核苷酸和挥发性物质成分,同时对氨基酸、核苷酸和挥发性物质成分的组成及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感官评价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养殖环境下的鲤肌肉在10月时,气味上有明显差异。稻田和池塘养殖鲤肌肉中氨基酸及核苷酸种类相同,稻田养殖的鲤肌肉中呈鲜味氨基酸如谷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池塘养殖;稻田养殖的鲤肌肉味精当量值(equivalent umami concentration, EUC)最高含量达到了5.68 g MSG/100 g,显著高于池塘养殖的EUC值4.61 MSG g/100 g;同时,稻田养殖鲤肌肉中土腥味、青草味的物质,如己醛、壬醛的含量显著低于池塘养殖。综上表明,稻田养殖的鲤滋味更为鲜美,土腥味的物质含量更少。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戴习林  杨展昆  朱其建  
采用正交表L20(51×28)安排5种水平放养密度(50、100、170、260、340个/m~2),与增氧方式、是否换水、是否使用微生物制剂和消毒剂4种简易水质调控措施开展室内水泥池凡纳滨对虾养殖实验。通过比较分析水质演变规律、消化酶比活力与养殖效果,综合探讨凡纳滨对虾室内养殖密度及简易水质调控措施效果。结果显示:放养密度显著影响温室水泥池养殖水体水质、对虾生长及产量(P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柳磊  陶玲  代梨梨  彭亮  李谷  
为探索适用于高密度池塘养殖尾水处理和水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技术,本研究构建了一套基于组合湿地的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在考察组合湿地对池塘尾水中氮、磷等物质去除效果和养殖过程中池塘水质动态变化的基础上,分析评估了系统氮、磷利用效率。结果显示:在5.54 m~3/(m~2·d)高水力负荷下,组合湿地对氨氮(TAN)、硝态氮(NO~-_3-N)、总悬浮物(TSS)、总磷(TP)、总氮(TN)和化学耗氧量(COD)去除率分别为68.94%、-25.38%、60.86%、43.56%、16.67%和27.98%,湿地出水水质满足渔业养殖用水要求;养殖过程中,循环塘TAN、NO~-_2-N浓度较低,均值分别为0.72 mg/L、0.10 mg/L,显著低于对照塘,DO均值为4.85 mg/L,显著高于对照塘且较为稳定;主养品种黄颡鱼产量达到391.38 kg,较对照塘提高9.11%;氮、磷相对利用率分别提高10.68%和11.20%,绝对利用率分别提高11.06%和11.49%,环境积累占氮、磷支出比例分别减少8.90%和28.21%。结果表明组合湿地-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在节约水资源、提升养殖效果、提高氮磷物质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是一种值得深入研究并推广应用的生态养殖模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蔡惠凤  陆开宏  金春华  王扬才  吴科峰  
在实验室模拟生态条件下,运用投放复合微生物、微生物合酶菌液、添加营养促生剂、水底界面曝气等不同方法对养殖池塘污染底泥进行生物-生态修复;检测底泥及上覆水在不同生物修复技术作用下溶氧、氨氮、硝态氮、CODcr、TOC、底泥生物降解能力(G值)、异养细菌数量和反硫化细菌数量等指标的动态变化,据此评价不同修复技术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4种不同的生物生态方法均对污染底泥产生了一定的修复作用,其中以VB997底泥营养促生剂组的综合修复效果最为理想,在为期60 d的实验中,底表水CODcr消除率达70.00%,底泥生物降解能力(G值)从12.00 kg/(kg.h)提高至45.60 kg/(kg.h),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