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9)
- 2023(817)
- 2022(788)
- 2021(740)
- 2020(557)
- 2019(1303)
- 2018(1228)
- 2017(2123)
- 2016(1391)
- 2015(1521)
- 2014(1491)
- 2013(1527)
- 2012(1603)
- 2011(1532)
- 2010(1607)
- 2009(1495)
- 2008(1493)
- 2007(1297)
- 2006(1160)
- 2005(1075)
- 学科
- 济(4850)
- 管理(4850)
- 经济(4829)
- 企(4068)
- 企业(4068)
- 业(4019)
- 学(2967)
- 方法(2118)
- 业经(1815)
- 农(1758)
- 虫(1704)
- 理论(1489)
- 体(1378)
- 组织(1365)
- 人事(1364)
- 人事管理(1363)
- 和(1303)
- 害(1167)
- 及其(1138)
- 策(1126)
- 划(1103)
- 农业(1100)
- 数学(1090)
- 数学方法(1085)
- 虫害(1045)
- 企业经济(1042)
- 经营(1023)
- 中国(995)
- 经济理论(990)
- 制(987)
- 机构
- 大学(23162)
- 学院(22040)
- 研究(8850)
- 管理(8082)
- 理学(7083)
- 农(7029)
- 理学院(6955)
- 管理学(6803)
- 管理学院(6746)
- 科学(6618)
- 济(6550)
- 经济(6407)
- 中国(6081)
- 农业(5688)
- 所(5398)
- 京(5220)
- 业大(5195)
- 研究所(5068)
- 农业大学(3767)
- 江(3613)
- 中心(3456)
- 室(3328)
- 省(3325)
- 院(3151)
- 范(3114)
- 业(3073)
- 北京(3037)
- 师范(3030)
- 财(2975)
- 实验(2954)
共检索到332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吕大伟 褚建伟 王树国 张榭令 王冬凤 王晓梅
报道了吸虫在文蛤 (MeretrixmeretrixLinnaeus)体内的寄生情况以及所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观察表明 ,该吸虫是以胚细胞方式繁殖 ,幼虫经历胞蚴阶段 ,发育成尾蚴。其寄生情况与寄生于其他双壳贝类的一些吸虫相似 ,均是以生殖腺为主要侵占部位 ,少部分则进入附近的消化盲囊、鳃、外套膜、足等 ,消化道中未发现其存在。已被感染的消化盲囊、外套膜等器官组织出现上皮细胞脱落或崩解 ,肌纤维排列紊乱或溶解 ,黏液细胞增生等病理症状。观察发现 ,寄生虫不仅破坏已感染的组织 ,未感染部位的组织也呈现一定的病理学变化 ,最终导致宿主因器官衰竭、功能丧失而死亡。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任素莲 宋微波
报道了一种牛首科(Bucephalidae)吸虫幼虫在文蛤体内的寄生情况以及所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观察结果表明,该吸虫幼虫主要侵占生殖腺,少部分进入附近的消化盲囊、鳃、外套膜和足等。消化道中未发现其存在。寄生虫不仅破坏已感染的组织,未感染部位的组织结构也呈现一定的病理学变化。严重感染时,生殖腺完全被吸虫幼虫侵占;消化盲囊、消化道和鳃等器官组织的上皮细胞脱落或溃散;肌肉紊乱或溶解等。严重者导致器官组织坏死,贝类死亡。
关键词:
文蛤 牛首科吸虫 寄生病 组织病理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任素莲 张艳艳 邱红 宋微波
利用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在光镜水平下研究了患"红肉病"文蛤(MeretrixmeretrixLinnaeus)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患病文蛤的病理学变化主要表现为组织结构紊乱,上皮膨大、脱落,鳃、外套膜、消化盲囊等组织发现异常结构及寄生物,如嗜碱性的包涵体、嗜酸性颗粒及寄生性原生动物等。另外,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显示,病蛤在糖含量、磷酸酶活性等方面也有明显变化,表现为消化盲囊、肠等部位吸收细胞内糖含量增加。消化盲囊、消化管各处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减弱,碱性磷酸酶活性(AKP)增强。鳃组织ACP活性增强,AKP活性减弱等。
关键词:
文蛤 红肉病 组织化学 组织病理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任素莲 王德秀 宋微波
报道了患“红肉病”文蛤的消化盲囊上皮中所发现的类立克次体以及所引起的受感染细胞的病理学变化。该病原包涵体呈球形或椭球形 ,有强嗜碱性和嗜酸性两种。电镜下观察到上皮细胞内充满了大量的类立克次体 ,其形态结构及大小表现了极大的多样性。受感染的细胞具有明显的病理学变化 :内质网膨大为潴泡状 ,核糖体脱落 ;线粒体溶解或固缩 ;核膜肿胀 ,染色质固缩并出现液泡结构。高度感染时 ,细胞核与大部分的细胞器消失。在上皮细胞中 ,观察到类立克次体以二分裂和出芽方式进行繁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奇志 李娜 王丽 谢德燕
人工接种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 incognita),观察不同侵染时间黄瓜根部组织的病理特征。结果显示:接种后6 d的根尖分生区、伸长区出现膨大、对称的根结,根中心的原形成层细胞分化出巨型细胞;10 d在根毛区及以上部位出现既有对称又有偏于一侧的根结,周围有原生木质部导管出现,根结中巨型细胞阻断了导管;16 d次生维管组织提早出现;20~30 d导管纵向排列无序,形状扭曲,皮层中有新维管组织产生。总之,随侵染时间的延长,根部受害部位逐渐由内皮层扩展至皮层,根结逐渐由巨型细胞、提早形成的次生维管组织以及皮层中的新维管组织共同形成;导管逐渐受阻,排列扭曲无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于志超 罗晓平 张伟 李军燕 王瑞 杨莲茹 杨晓野
为更有效地对骆驼盘尾丝虫病进行防治,利用流行病学调查和常规病理学观察的方法,对骆驼盘尾丝虫病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骆驼盘尾丝虫病平均感染率为85.4%,感染强度为115峰-1,虫体形成的结节分布在骆驼的颈项韧带处;共收集到209个结节,它们的形态和质地各不相同,软的结节内形成纤维组织囊腔,硬的结节内形成钙化灶;骆驼年龄段不同,结节的分布呈不同变化;病理组织学观察显示,囊腔周围有各种炎性细胞侵润,囊腔内有不同状态的雌虫虫体,骆驼盘尾丝虫病表现为骆驼的寄生虫性肉芽肿。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徐金铖 刘宇婷 潘连德 杨吉平
为探究美国鲥鱼内脏结节病的病因病理,本实验从患内脏结节病的美国鲥鱼体内分离出肝、脾和肾等内脏器官组织,通过对病鱼样品H.E染色、马松染色和抗酸杆菌染色,并结合亚显微结构观察对病变组织、细胞以及疑似病原菌进行分析。病鱼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体表多处损伤,鳞片下出血,腹部膨大,肛门出血。病理解剖见腹腔内含大量积水,肝、肾和脾脏表面有大量白色结节,肝脏呈深红色,多处破裂出血,肾脏表面附着大量白色纤维样病变,失去原有颜色和结构,脾脏呈深黑色,肠道出血,除此外未见其他器官有结节分布。组织病理分析结果表明:显微结构所见肝、脾和肾器官组织病变为出现肉芽肿,且又大又多。肉芽肿中心由坏死的组织碎片和聚生菌体组成,外围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包膜由纤维组织构成。肝脏组织内含大量空泡为脂肪变性;肾组织内肾小管腔破裂分解,肾间质出现大面积组织坏死;脾组织间充斥大量红细胞。其它内脏组织内未见肉芽肿。抗酸染色和亚显微结构观察证实滋生在组织间的细菌为一种短杆菌。由此得出,肝、脾和肾组织由于病原菌感染形成大量肉芽肿继而导致脏器产生大量的结节,最终出现器官功能低下或衰竭导致鱼体死亡。
关键词:
美国鲥鱼 结节病 组织病理 肉芽肿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刘振勇 谢友佺 林小金
采用石蜡切片和HE染色法,对不同生存条件下的大黄鱼以及肝脏病变的大黄鱼肝组织进行组织切片,在显微镜下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采用酸水解法测定不同生存条件下以及患肝肿大的大黄鱼肝脏的脂肪含量,了解其变化情况。以野生大黄鱼的肝组织细胞结构为参照,初步探明了小网箱养殖大黄鱼的脂肪肝、肝肿大、肝胆汁淤积、肝淤血的组织病理变化情况,讨论了大黄鱼肝脏病变的原因和病变致死原因,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
大黄鱼 肝脏 病变 组织病理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邵晓阳 叶雪平 胡建饶 金柘
用连续切片的方法对患有红体病的青虾进行组织病理学研究,结果表明患病青虾鳃部、肌肉组织和肝胰腺部位病症比较明显,不同患病阶段组织变形差异显著。鳃片细胞在患病初期表现为胞质收缩,后期则细胞膨胀破裂,细胞内物质外溢,细胞边缘界限不完整;肌肉组织在后期出现肌纤维束之间间隙,且部分肌纤维有断裂的现象;中期肝小叶间隔出现空隙和腺细胞变形,在后期则表现为小叶溃烂。造成青虾因红体病死亡的原因,初期主要是因为鳃片的组织病变导致呼吸困难,进而造成青虾生理异常;后期主要是因为肝胰脏的溃烂造成消化功能全面丧失。
关键词:
青虾 红体病 组织病理学 拟态弧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姗姗 王保海 杨晓雯 次仁多吉 赵宝玉 路浩 陈基萍
疯草是我国西部草原的主要毒害草,其毒性成分为苦马豆素,本实验以内蒙古阿拉善的一只变异黄芪自然中毒山羊为对象,通过HE染色观察脑、心、肝、脾、肾等组织病理学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脑、肝等组织超微结构变化,运用气相色谱仪检测各组织苦马豆素的含量。结果显示,中毒羊脑、心、肝、肾等组织细胞发生广泛空泡变性,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大小脑、心、肝细胞中有多量膜包裹的空泡样结构,线粒体嵴断裂、变性;疯草自然中毒羊肝脏、肾脏、脑等实质器官、肌肉组织和血液中均能检测到苦马豆素,而在肺脏、胃肠组织中则未见苦马豆素存在。
关键词:
疯草 变异黄芪 苦马豆素 山羊 病理学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何晟毓 魏文燕 刘韬 杨倩 谢恒 何琦瑶 汪开毓
2018年4月四川邛崃地区某养殖场大口黑鲈感染致死性结节病,死亡率高达80%。为明确病因,通过常规微生物分离、鉴定,从患病鱼皮肤溃疡灶、鱼鳔腔积液和肝脏组织中分离到同一株优势菌,命名为HSY-NS02。经菌体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和抗酸染色镜检、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序列扩增及系统发育分析和特异性PCR扩增,确定该菌为诺卡氏菌。进一步对健康大口黑鲈进行分离菌的人工感染实验以确定其致病性,结果显示,人工感染鱼出现与自然发病相似症状,且从人工感染鱼体中再次分离到相同菌。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皮肤溃疡灶、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和鳃发生不同程度的慢性炎性肉芽肿病变,其中脾脏病变最为严重。对菌株HSY-NS02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庆大霉素、新霉素和制霉菌素3种药物敏感,对其他18种药物耐受,呈多重耐药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光友 底思军
在中国家禽体内现已发现14科42属174种吸虫.其中,寄生于鸡的吸虫有11科22属61种;寄生于鸭的吸虫有14科41属共154种;寄生于鹅的吸虫有11科25种共69种.
关键词:
吸虫 中国家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任素莲 王德秀 绳秀珍 宋微波
在患“红肉病”文蛤的消化盲囊上皮细胞中发现了一种球形病毒及其发生基质。病毒粒子呈球形 ,无囊膜 ,直径约 5 0~ 80nm ,在细胞质内形成多泡状的包涵体并进行病毒粒子的装配。受感染的细胞具有明显的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为核固缩或肿胀并出现核空泡 ,内质网膨胀、大部分转化泡状 ,线粒体溶解或固缩 ,溶酶体数量增多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祝璟琳 柒壮林 李大宇 邹芝英 肖炜 乐贻荣 韩珏 杨弘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分别对患海豚链球菌病的罗非鱼的病理学变化进行了研究。分离的病原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透射电镜负染观察菌体球形或卵圆形,直径0.6~1.0μm,多数呈链状排列。组织学病变主要表现为全身多组织、器官水肿,出血、变性、坏死以及炎症反应,特别是肝、脾、肾和脑分别表现为肝炎,脾炎,间质性肾炎和脑膜炎。超微结构观察发现病鱼肝、脾、肾、脑、心肌和骨骼肌等器官的细胞超微结构都有较为严重的破坏,细胞核畸形,染色质浓缩或边集,粗面内质网囊泡化及脱粒,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或溶解消失。研究表明,海豚链球菌能造成罗非鱼全身性组织器官病变,致使器官功能障碍,正常生理代谢调节紊乱,最后导致死亡...
关键词:
罗非鱼 海豚链球菌 病理学 超微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