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28)
- 2023(6936)
- 2022(5814)
- 2021(5157)
- 2020(4154)
- 2019(9509)
- 2018(9300)
- 2017(17278)
- 2016(9579)
- 2015(10428)
- 2014(10387)
- 2013(10446)
- 2012(10395)
- 2011(9462)
- 2010(9789)
- 2009(8889)
- 2008(8706)
- 2007(8012)
- 2006(7346)
- 2005(7055)
- 学科
- 济(46216)
- 经济(46184)
- 业(23476)
- 管理(21304)
- 地方(17937)
- 中国(17050)
- 企(16957)
- 企业(16957)
- 农(13684)
- 方法(11625)
- 业经(11437)
- 地方经济(10480)
- 学(10348)
- 制(10253)
- 数学(9835)
- 数学方法(9761)
- 农业(9493)
- 发(9245)
- 融(9183)
- 金融(9182)
- 银(8905)
- 银行(8881)
- 行(8703)
- 财(8361)
- 产业(8240)
- 教育(7829)
- 贸(7686)
- 贸易(7675)
- 易(7334)
- 环境(7255)
- 机构
- 学院(138307)
- 大学(137638)
- 研究(58308)
- 济(57768)
- 经济(56306)
- 管理(46008)
- 中国(42275)
- 理学(38054)
- 理学院(37475)
- 管理学(36756)
- 管理学院(36492)
- 科学(35717)
- 京(31514)
- 所(30642)
- 农(28424)
- 研究所(27666)
- 财(25706)
- 中心(24797)
- 江(23696)
- 农业(21966)
- 院(21636)
- 业大(21177)
- 范(21133)
- 师范(20813)
- 北京(20634)
- 省(19744)
- 财经(19339)
- 州(18959)
- 经济学(17841)
- 经(17450)
- 基金
- 项目(87441)
- 科学(67935)
- 研究(64411)
- 基金(60347)
- 家(53364)
- 国家(52843)
- 科学基金(44010)
- 社会(39680)
- 社会科(37632)
- 社会科学(37627)
- 省(36844)
- 基金项目(31289)
- 划(30488)
- 教育(29551)
- 自然(27329)
- 自然科(26662)
- 自然科学(26650)
- 发(26336)
- 自然科学基金(26175)
- 编号(26102)
- 资助(24969)
- 成果(21644)
- 发展(21117)
- 重点(20870)
- 展(20744)
- 课题(20403)
- 部(18373)
- 创(18352)
- 创新(17260)
- 计划(16418)
共检索到231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应雪萍
取不同发育阶段文蛤 (MeretrixmeretrixLinnaeus)活体解剖取出生殖腺 ,常规方法制成切片 ,以透射电镜(TEM )观察其卵母细胞的卵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 ,文蛤的卵母细胞卵黄发生期间 ,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微吞饮泡等细胞器均参与了卵黄粒的形成。卵黄合成早期的卵母细胞质膜伸出大量的微绒毛 ,并出现卵黄膜 ,胞质中有大量膜性小泡 ,溶酶体、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和粗面内质网发达 ,卵黄前体物质逐渐增多。在卵黄合成中期 ,胞质内线粒体和内质网活动活跃 ,卵母细胞大量合成和积累卵黄物质 ,细胞质膜外凸 ,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卵黄合成后期 ,卵质内贮存了大量的卵黄粒...
关键词:
文蛤 卵黄发生 超微结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筱珍 吴旭干 成永旭 于智勇 南天佐
通过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中华绒螯蟹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卵巢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中华绒螯蟹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中卵黄发生期可分为初期和后期;(2)卵黄发生初期(雌蟹第一次排卵后的16d内),卵黄生成以卵母细胞内源性合成为主,此时卵母细胞胞质中存在大量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和线粒体,这些细胞器参与胞内卵黄物质的合成。内源性合成后期,卵母细胞膜形态多样,呈现触手状、波浪状和断裂状,为外源合成期做准备。此期卵泡细胞还未向卵母细胞靠近,两类细胞间存在着由淋巴细胞吐出的絮状物;(3)卵黄发生后期,首先为卵泡细胞与卵母细胞的结合阶段(排卵后16-21d),此后,卵泡细胞胞质中含有大量内质网囊泡、卵黄颗...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静 刘慧芬 刘梦园 程凯歌 马晓 于淼 赵艳静 聂国兴 李学军
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河南省驻马店宿鸭湖水库采集花?(Hemibarbus maculatus Bleeker)雌鱼样本190尾,体长7.12~32.21 cm,体重10.55~330.22 g,采用组织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了花?卵母细胞发育各时期的特征。结果表明,花?卵母细胞发育可分为5个时相,第I时相卵母细胞处于卵原细胞增殖阶段;第Ⅱ时相卵母细胞处于初级生长阶段,出现滤泡膜;第Ⅲ时相卵母细胞出现皮质液泡,细胞质膜之间形成放射带;第Ⅳ时相卵母细胞处于大生长后期,卵黄颗粒增多。电镜下观察发现放射带表面形成微孔状结构,核仁外排,可能与卵母细胞内营养物质积累有关;第Ⅴ时相卵母细胞中细胞核消失,卵母细胞发育为成熟卵子,与卵膜脱离,准备排卵。繁殖季节,花?卵巢成熟系数达到13.78%~17.04%。研究结果可为花?人工繁殖和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花? 卵母细胞 组织学 扫描电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曾志南 林琪 吴建绍 陈朴贤 陈木
本文利用电子显微镜比较研究了太平洋牡蛎二倍体和三倍体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细胞和各细胞器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 ,在卵黄形成期 ,二倍体卵母细胞呈椭圆形 ,细胞器发达 ,细胞外布满微绒毛 ,卵黄粒多并均匀分布于细胞质中 ,卵母细胞生物合成旺盛 ,代谢活动强 ;而三倍体卵母细胞多呈长条形或不规则形 ,细胞器少 ,不发达 ,细胞外未观察到微绒毛 ,卵黄粒少 ,有些细胞的卵黄粒畸型 ,卵母细胞生物合成及代谢弱。太平洋牡蛎三倍体卵子发生受阻已表现在卵黄形成期卵母细胞发育障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姜永华 颜素芬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中国龙虾(Panulirus stimpsoni)卵子发生过程中卵母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及卵母细胞卵黄发生的全过程。结果表明,卵原细胞结构简单,细胞器不发达。卵黄发生前和卵黄发生早期的卵母细胞内部结构变化明显,核膜凹凸不平,卵质中细胞器极为丰富和发达。卵黄发生中期是内源性卵黄大量形成的阶段,多种细胞器活跃参与形成。其中,囊泡状粗面内质网和线粒体是形成卵黄的主要细胞器,丰富的游离核糖体以直接和间接方式参与形成卵黄粒,溶酶体通过泡状和髓状2种方式形成卵黄粒,高尔基体通过芽生形成小囊泡的方式参与卵黄粒的形成。卵黄发生晚期细胞质中出现大量电子密度不等的卵黄粒,同时,卵质膜通过胞饮作用参...
关键词:
中国龙虾 卵子发生 卵黄发生 超微结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武彩红 芮荣 戴建军 谢冰 剧世强 卢晓 侯加法
为研究猪未成熟期(GV期)和体外成熟期(MⅡ期)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后的超微结构变化,随机取新鲜与冷冻-解冻后的GV期和MⅡ期卵母细胞制备电镜标本。GV期和MⅡ卵母细胞分3组进行处理:Ⅰ组为对照组,Ⅱ组为GV期卵母细胞冷冻组,Ⅲ组为MⅡ期卵母细胞冷冻组。结果表明,所用玻璃化冷冻程序更适用于猪GV期卵母细胞的冷冻保存,GV期冷冻组卵母细胞的二乙酸荧光素(FDA)染色存活率、卵裂率均明显高于MⅡ期卵母细胞冷冻组。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猪GV期卵母细胞经玻璃化冷冻后,主要表现为部分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发生卵丘细胞脱落,透明带破损,卵丘细胞碎裂,卵丘细胞与卵母细胞间的连接受到破坏,卵母细胞微绒...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霍道坦 陶勇 王勇 权青 田宁宁 成志军 章孝荣
为研究猪卵母细胞发生早期卵巢上细胞的凋亡情况,制作妊娠33、40、46、54、61 d母猪胎儿卵巢的石蜡切片,并进行荧光染色。结果发现,母猪妊娠到33 d时,胎猪卵巢上即可见原始生殖细胞和卵原细胞的凋亡,随着妊娠时间的延长,凋亡也逐渐增加,妊娠33、40、46、54和61 d母猪胎儿卵巢上卵原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13%、4.32%、5.50%、9.43%和11.10%,同时,颗粒细胞的凋亡率则分别为8.89%、12.45%、14.74%、17.96%和22.81%。结果说明,在猪胎儿卵母细胞发生早期,即开始发生了卵原细胞和颗粒细胞的凋亡,且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关键词:
胎儿 猪 卵巢 卵原细胞 凋亡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董迎辉 林志华 姚韩韩
采用电镜和荧光显微镜技术,对斧文蛤精子超微结构与受精过程的细胞学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电镜观察表明,斧文蛤精子为鞭毛型,全长45.2~47.7μm,由头部、中段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头部呈稍弯曲的狭茧形,长约2.5μm,由顶体和细胞核组成,顶体呈圆锥形,内部中轴处有亚顶体腔;细胞核为长锥形,有核前窝和核后窝。中段由线粒体围绕中心粒复合体构成,5个近球形的线粒体呈单层梅花状排列;中心粒复合体由近端中心粒和远端中心粒组成,远端中心粒延伸出尾部的轴丝。尾部为细丝状鞭毛,内部的轴丝呈典型的"9+2"结构,外周有波浪状质膜包被。用荧光显微镜观察了斧文蛤受精及早期卵裂过程的细胞学变化,结果发现,斧文蛤成熟未受精...
关键词:
斧文蛤 精子 超微结构 受精 多精入卵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晓娥 武浩 王勇胜 刘凤军 鲁进 张涌
探讨了显微操作条件的改善对山羊卵母细胞胞质内显微受精(ICSI)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精子操作液中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浓度从10%(10g/L)降低到8%和5%后,ICSI胚的卵裂率差异不显著,但正常卵裂率、桑葚胚率和囊胚率随PVP浓度的下降而上升;PVP浓度为5%和10%时,正常卵裂率分别为69.6%和58.5%(P<0.05),桑葚胚率分别为45.6%和35.2%(P<0.05),囊胚率分别为26.9%和16.9%(P<0.05),表明含5%PVP的精子操作液更有利于ICSI胚的发育。显微注射时将卵母细胞第一极体置于相当于时钟6点的位置与12点位置相比,ICSI胚的分裂率没有差异,而正...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姜永华 颜素芬 王重刚 宋振荣 邹文政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凡纳滨对虾卵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卵原细胞结构简单,代谢水平低,核孔稀少,通过核周池来完成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卵黄发生前晚期和卵黄发生初期的卵母细胞变化显著:核膜凹凸不平,核仁数量多,核孔密集,大量核仁外排物经核孔输送到卵质中;卵质中胞器极为丰富和发达,代谢活性极强。卵黄发生旺盛期是卵黄大量形成的阶段,卵质边缘还呈辐射状排列了一圈椭圆形皮质棒,细胞出现微吞饮活动并形成卵黄膜。卵黄发生晚期卵质中充满了粗大的卵黄粒和脂滴,胞器锐减。另外,探讨了卵细胞内部结构的变化和卵黄形成的关系以及皮质棒的来源与功能。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卵子发生 超微结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成志军 章孝荣 陶勇 徐伟 程晋 胡敏兰 章美玲 王勇
研究一氧化氮在猪胎儿卵母细胞发生中的作用,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妊娠第33、40、46、54和61天的胎猪卵巢组织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分布。结果显示两者在各时期都有表达,染色都集中在卵巢中的上皮细胞、卵原细胞、卵母细胞、固缩坏死的卵原细胞和卵母细胞的胞质部分,eNOS在血管内皮细胞上也有表达。eNOS在妊娠33 d时表达很弱,妊娠46和61 d时活性相对较高;iNOS表达较强,且呈增强趋势。各时期核固缩或退化消失的卵原细胞或卵母细胞中,eNOS和iNOS呈强阳性染色;根据以上结果说明NO可能与胎猪卵母细胞发生有关。
关键词:
猪 卵母细胞发生 一氧化氮合酶 免疫组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桂玉 冯书堂 李吉涛 牟玉莲 潘登科 郭炳冉
【目的】研究探讨卵丘细胞的完整性在支持和促进猪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卵丘与卵母细胞互作的分子机理。【方法】对具有完整致密卵丘细胞包裹的和无卵丘细胞包裹的猪卵母细胞进行了体外成熟培养试验,应用mRNA差异显示(DDRT-PCR)和半定量反转录PCR技术(RT-PCR),对这2类猪卵母细胞中mRNA的差异表达进行研究,得到了14条差异表达条带,经过回收、克隆、测序后,再运用半定量(RT-PCR)进行检测。【结果】体外培养的裸卵细胞的各项成熟指标均低于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3个基因(PELP1,Myo5b and CAST)和一条新EST序列在有卵丘和无卵丘的猪卵母细胞中表现出差异表达...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练青平 姚子亮 王雨辰 宓国强
采用常规生物学调查方法和组织切片技术,对瓯江光唇鱼(Acrossocheilus fasciatus)各期卵巢和卵母细胞的组织学结构特征及繁殖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瓯江光唇鱼卵母细胞发育可分为5个时相,其卵巢发育可分为6个时期。Ⅰ期卵巢透明,呈细线状;Ⅱ期卵巢以第Ⅱ时相卵母细胞为主;Ⅲ期卵巢以第Ⅲ时相卵母细胞为主,只有少量第Ⅰ和Ⅱ时相卵母细胞,此期伴有液泡和卵黄颗粒的出现;Ⅳ期卵巢呈长囊状,卵巢中卵粒清晰可见,以第Ⅳ时相卵母细胞为主,此期卵黄颗粒增多,核移位;V期卵巢为成熟期的卵巢,卵细胞游离。Ⅵ期卵巢处于衰退期,此时卵巢松弛,体积缩小。瓯江光唇鱼的繁殖期为每年5-8月。进入繁殖期的5...
关键词:
光唇鱼 卵巢 卵母细胞 发育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任素莲 王德秀 宋微波
报道了患“红肉病”文蛤的消化盲囊上皮中所发现的类立克次体以及所引起的受感染细胞的病理学变化。该病原包涵体呈球形或椭球形 ,有强嗜碱性和嗜酸性两种。电镜下观察到上皮细胞内充满了大量的类立克次体 ,其形态结构及大小表现了极大的多样性。受感染的细胞具有明显的病理学变化 :内质网膨大为潴泡状 ,核糖体脱落 ;线粒体溶解或固缩 ;核膜肿胀 ,染色质固缩并出现液泡结构。高度感染时 ,细胞核与大部分的细胞器消失。在上皮细胞中 ,观察到类立克次体以二分裂和出芽方式进行繁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承俊 郭林林 孙守强 林峰 刘海军
为了提高牛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以机械裸卵(DOs)、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和添加的离散卵丘细胞的不同组合,对卵丘细胞在卵母细胞体外成熟过程中的影响进行了探索,并对不同卵丘细胞的作用途径和强度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离散卵丘细胞能够显著促进DOs的体外成熟(57.98±14.27 vs 35.53±14.00,P0.05);卵母细胞胞外卵丘细胞对与之共培养的DOs的体外成熟促进作用效果不明显(35.83±18.32 vs 35.53±14.00,P>0.05)。分析结果显示:卵...
关键词:
卵丘细胞 卵母细胞 体外成熟 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