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43)
- 2023(8513)
- 2022(7449)
- 2021(6947)
- 2020(6103)
- 2019(13818)
- 2018(13562)
- 2017(26643)
- 2016(14853)
- 2015(16696)
- 2014(17025)
- 2013(16840)
- 2012(15857)
- 2011(14426)
- 2010(14581)
- 2009(13428)
- 2008(13561)
- 2007(12623)
- 2006(10622)
- 2005(9487)
- 学科
- 济(60193)
- 经济(60137)
- 管理(39125)
- 业(37656)
- 方法(31153)
- 企(30066)
- 企业(30066)
- 数学(26538)
- 数学方法(26293)
- 财(16601)
- 农(16427)
- 中国(14341)
- 学(13757)
- 地方(12548)
- 业经(12199)
- 农业(11015)
- 制(10989)
- 贸(10864)
- 贸易(10864)
- 理论(10717)
- 易(10530)
- 务(9949)
- 财务(9928)
- 财务管理(9896)
- 企业财务(9392)
- 和(9302)
- 银(9297)
- 银行(9274)
- 融(8908)
- 金融(8905)
- 机构
- 学院(217781)
- 大学(215249)
- 济(83841)
- 经济(81943)
- 管理(80683)
- 研究(71716)
- 理学(69608)
- 理学院(68740)
- 管理学(67421)
- 管理学院(67000)
- 中国(53078)
- 科学(47048)
- 京(44699)
- 财(40520)
- 农(40049)
- 所(37281)
- 研究所(34102)
- 业大(34095)
- 中心(33620)
- 江(32907)
- 财经(32339)
- 农业(31822)
- 范(30351)
- 师范(30029)
- 经(29228)
- 北京(27885)
- 州(26694)
- 经济学(26093)
- 院(25216)
- 财经大学(23930)
- 基金
- 项目(144519)
- 科学(112449)
- 基金(103671)
- 研究(103061)
- 家(91041)
- 国家(90287)
- 科学基金(76317)
- 社会(64398)
- 社会科(61060)
- 社会科学(61037)
- 省(58356)
- 基金项目(55809)
- 自然(49989)
- 自然科(48784)
- 自然科学(48766)
- 划(48531)
- 教育(48235)
- 自然科学基金(47904)
- 资助(43323)
- 编号(42043)
- 成果(34503)
- 重点(32753)
- 部(31686)
- 发(31366)
- 创(29596)
- 课题(29158)
- 科研(28239)
- 创新(27613)
- 性(27148)
- 计划(27059)
共检索到3089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宏芳 明庆忠 王丹
文艺作品与地方和旅游活动有着密切联系。影响地方旅游形象生成的文艺作品有静态和动态两类,并兼具自在性与中立立场、地域指向性、可传播性及可读性。文艺作品促进地方旅游形象的构建是一个从地方走向大众的流程,构建机理主要体现在大众传媒的广泛性和印刷技术改进成为文艺作品传播的强势动力;经由文艺作品对旅游者赋予地方的意义与情感,潜在旅游者生成"他乡向往";文艺作品符号化了地方意象,促进了地方感的形成。整个地方旅游形象的生成是一个意象→地方形象→地方旅游形象的过程,其本质是旅游场域下文艺作品意象符号化的过程。在如火如荼刻意塑造地方旅游形象的背景之下,借力文艺作品是实现地方的深度宣介、特色凸显和旅游形象的生动打...
关键词:
文艺作品 构建 地方旅游形象 机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孙步忠 子涛 曾咏梅
通过文艺作品传播对云南大理旅游地形象塑造的调查分析,认为有关云南大理的文艺作品本身就是旅游地形象文化厚度的长期积淀,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旅游地形象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作为一种重要的大众传媒,文艺作品传播在传播的广度与深度方面具有其他媒介渠道不可替代的作用。文艺作品传播增进了大理旅游地形象塑造。大理旅游地形象塑造应重视旅游地遗产保护和文化增益的特质。
关键词:
文艺作品传播 旅游地形象塑造 文化增益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魏斌 林丽波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地区隐性旅游资源特征、耦合业态,为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层次递进法,对隐形旅游资源的形成因素进行分类,并分析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隐性旅游资源的8种耦合业态,确立了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隐性旅游资源开发原则,并依照开发原则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议。[结果]导致旅游资源隐形的因素主要有地理区位、社会意识发展程度、空间限制等;隐性旅游资源的8种耦合业态分别为旅游与民宿文化耦合、旅游与农业生产耦合、旅游与信息技术耦合、旅游与当地传统艺术耦合、旅游与当地节庆耦合、旅游与文化创意耦合、旅游与乡村寻古怀旧耦合以及旅游与乡村特色饮食耦合等。[结论]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推动欠发达地区建设不可忽视的动力,这给欠发达地区资源开发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在对欠发达地区的隐性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时,在注重旅游与其他产业资源耦合的同时,遵循原则进行适度开发,彰显特色,注重营造文化氛围,方可形成高效持续的开发路径,提升当地在旅游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魏斌 林丽波
[目的]通过分析我国农村地区隐性旅游资源特征、耦合业态,为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层次递进法,对隐形旅游资源的形成因素进行分类,并分析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隐性旅游资源的8种耦合业态,确立了我国农村欠发达地区隐性旅游资源开发原则,并依照开发原则提出相应的开发建议。[结果]导致旅游资源隐形的因素主要有地理区位、社会意识发展程度、空间限制等;隐性旅游资源的8种耦合业态分别为旅游与民宿文化耦合、旅游与农业生产耦合、旅游与信息技术耦合、旅游与当地传统艺术耦合、旅游与当地节庆耦合、旅游与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朱尧 邹永广 柴寿升 陈品宇
作为旅游冲突的表现形式之一,隐性冲突是旅游冲突爆发的“警示器”,剖析其演变路径及背后引致因素显得十分必要。该文以江西婺源县李坑村为例,通过深度访谈和扎根理论分析方法,从社区居民视角探究乡村旅游社区隐性冲突演变机理。研究发现:(1)婺源县李坑村旅游冲突事件时有发生,旅游隐性冲突循环反复。(2)旅游社区隐性冲突历经潜在对立、认知介入、冲突意向3个阶段,当前李坑村依旧处于旅游隐性冲突阶段。(3)在旅游社区隐性冲突模型中,制度规范偏差与脱嵌是导致旅游隐性冲突持续演变重要的外在刺激源;社区居民关系型信任感丧失是导致冲突不断演变升级的内在影响因素;社区居民结构脱嵌为促进社区内部变迁提供压力。研究在理论上揭示了旅游社区隐性冲突的演变逻辑及影响因素,有助于拓展深化旅游冲突的研究领域;在实践上为旅游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谭业
基于菲利普·科特勒提出的3.0营销理念,结合企业社会责任、社会化媒体、技术进步、文化创意等新趋势,通过逻辑思辨、个案研究和归纳法,探讨了旅游隐性营销的基本内涵、理论要点、实践方法。研究认为,旅游隐性营销中应充分关注游客内心情感,注重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整合运用社会化媒体,充分发挥创意的力量。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李昕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品之所以‘精’,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强调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实际上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对"什么是优秀文艺作品、创作什么样的优秀文艺作品"所作出的创新性回答。"思想精深"指向"思想标准",是从思想意蕴层面对文艺作品提出的要求,涉及对作品倾向性之正误善恶、真实性之有无高低、情感性之强弱浓淡的考量。"艺术精湛"关涉"审美标准",是从审美层面对文艺作品提出的要求,是衡量作品艺术性高低优劣的尺度。"制作精良"指向"质量标准",是衡量作品自身品质高低及满足受众需要、符合市场和社会需求程度的尺度。判定一部文艺作品优秀与否,关键就在于看其是否实现了思想标准、审美标准和质量标准的统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翟辅东 肖曾艳
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是指原来不曾被认知为旅游资源的客体而现在被认为是具有开发价值的旅游资源的总过程。文章分析了我国“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的类型、特征和支撑“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的三大内在动力。提出了“隐性旅游资源显性化”理论在实践中的四个方面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隐性旅游资源 显性旅游资源 旅游理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英
从总体上说,旅游主要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满足,也是追求和实现和谐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旅游之和谐具有层次性,即显性与隐性之分别。显性和谐是指受旅游审美活动的影响或促进较为直接的和谐,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等;隐性和谐是指受旅游审美活动的影响或促进较为间接的和谐,如文化和谐、人与历史的和谐、心理和谐等。旅游显性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固然重要,但隐性和谐也的确不可小视。
关键词:
旅游 显性和谐 隐性和谐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红
激情盛夏,畅想职教。2010年6月26日晚,天津中华剧院流光溢彩,掌声雷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文艺作品调演晚会在这里隆重举行。关注民族职教,是2010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白凯 李天顺
本文从影响旅游者出行的隐性相关因素角度,以2003年截面数据为准,选取了17个国家和6项同旅游者出境旅游及花费相关的隐性相关因素进行了因子和聚类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旅游者出境人数和花费主要受客源国人均GDP、国民教育水平、消费水平和稳定的消费环境、民用航空业发达程度因素的影响;我国17个主要客源国因隐性相关因素的影响而聚合为5大类;其来华旅游人数和其总体出境旅游人数相比还处于较低水平;短期内我国入境游客源国的开发重点应该是1—4类国际客源国。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利军 蒋祖华 李心雨
针对知识管理研究中存在的隐性判据单一问题,提出知识多阶隐性特征,从知识是否可见的单一判据逐阶扩展到结果、过程、情景等多个维度,对隐性知识进行更加明确清晰的界定和划分。然后,基于知识多阶隐性特征,从二维视角研究隐性知识从完全隐性到完全显性演变过程,提出经验类隐性知识演变二维体系模型,进而详细论述演变模型中隐性知识显性化过程的多阶内涵和特征。最后,通过企业实例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和有效性,研究结论对于企业知识管理中的隐性知识表征、获取、共享等应用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隐性知识 经验 多阶隐性特征 演变模型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李雪松 田里
本文在分析了目前旅游形象屏蔽研究中存在的概念混淆、产生机理不明及概念体系缺失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对旅游形象概念和屏蔽概念的解析,从多个角度分析旅游形象屏蔽的产生机理,构建了旅游形象屏蔽概念体系,揭示了旅游形象屏蔽的内在结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金龙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旅游形象理论研究进展相对缓慢的这一研究状况,文章从概念与内涵、制约及影响因素、结构层次、构成要素、关系模式、功能定位和运作机制等方面力图揭示城市旅游形象的内在机理,以丰富城市旅游形象的理论研究成果。
关键词:
城市旅游 旅游形象 机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