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91)
2023(9189)
2022(7660)
2021(7482)
2020(6049)
2019(14056)
2018(13899)
2017(25780)
2016(14314)
2015(16251)
2014(16048)
2013(14610)
2012(13194)
2011(11550)
2010(11235)
2009(9475)
2008(8670)
2007(7098)
2006(5628)
2005(4544)
作者
(34603)
(29122)
(28701)
(27671)
(18381)
(13838)
(13305)
(11540)
(11350)
(10297)
(10057)
(9686)
(9040)
(9038)
(8953)
(8839)
(8670)
(8663)
(8393)
(8336)
(7058)
(6908)
(6881)
(6822)
(6606)
(6536)
(6446)
(6139)
(5773)
(5768)
学科
(47047)
经济(46998)
管理(35911)
(33143)
(27197)
企业(27197)
方法(25614)
数学(23056)
数学方法(22623)
中国(13934)
(13840)
(12453)
理论(12005)
教育(11107)
教学(10509)
业经(10407)
农业(9188)
地方(8553)
(8462)
技术(8346)
(8074)
财务(8040)
财务管理(8025)
(7750)
贸易(7745)
企业财务(7634)
(7556)
(7501)
(7351)
环境(7070)
机构
大学(175309)
学院(175115)
管理(68970)
(66117)
经济(64667)
理学(60583)
理学院(59877)
管理学(58569)
管理学院(58221)
研究(52271)
中国(37829)
(35306)
科学(30871)
(29569)
中心(26899)
(26607)
师范(26363)
(26101)
业大(25325)
(24872)
财经(24353)
(22681)
(22496)
技术(22080)
北京(21438)
师范大学(21232)
研究所(20886)
经济学(20627)
(20540)
(19933)
基金
项目(129190)
科学(102893)
研究(100678)
基金(91983)
(78567)
国家(77823)
科学基金(68632)
社会(62400)
社会科(59033)
社会科学(59021)
(52106)
教育(51872)
基金项目(48845)
(43810)
自然(43259)
编号(43027)
自然科(42306)
自然科学(42296)
自然科学基金(41504)
资助(36491)
成果(34347)
课题(30113)
(29516)
重点(29440)
(28564)
(27064)
大学(27014)
项目编号(26438)
教育部(26385)
创新(26330)
期刊
(62785)
经济(62785)
研究(49191)
中国(39867)
教育(39009)
管理(25010)
学报(24434)
(23682)
科学(22265)
(21383)
技术(20823)
大学(20382)
学学(18359)
农业(14927)
(12440)
金融(12440)
职业(12309)
财经(11618)
业经(10708)
图书(10568)
(10024)
经济研究(9509)
问题(8429)
(8225)
(8121)
理论(8114)
技术教育(7850)
职业技术(7850)
职业技术教育(7850)
(7820)
共检索到2496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亮   施佳欢  
加快推进文科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是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落实教育强国、文化强国建设战略的关键。对全国文科拔尖基地的458名教师、103名管理者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校教师和管理者对文科拔尖基地建设的总体进展持满意态度,在理念认知上表现为坚定中国立场的价值认知、重视批判性思维的目标认知和强调个人努力的路径认知;各基地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探索。为进一步提升培养能力,应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实践,以时代为观照,结合人文社会科学的使命任务勾勒文科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画像;以学科为支撑,围绕学生创新成长推动体系性改革;回归学生个体,尊重并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促进高质量学习。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曼丽  苏芃  吴凡  张晓蕾  
"拔尖计划"1.0实施10周年之际,本文分析评价"拔尖计划"试点高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举措以及整体的培养成效。各试点高校建立了合理的遴选机制、动态流动机制,以选拔有志于从事科学研究且有创新潜质的学生。在培养过程中,以提升课程的前沿性和挑战性、小班化教学等促进拔尖学生深度学习,强调学术训练从而培养学术研究能力。就资源支持而言,注重学术造诣良好的教师深入到人才培养一线;支持国际化培养,鼓励学生到国外学习、科研和锻炼,提升了学生的学术视野和全球视野。"拔尖计划"学生大部分继续深造,很多学生在本科阶段已经表现出很好的学术潜质,在学术产出方面崭露头角。本文也据此就"拔尖计划"2.0的提出了深化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叶俊飞  
从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创建第一个"少年班",到90年代"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到2009年"拔尖计划"的启动,35年来我国高校培养学术英才的改革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形成了"多样选拔,集中成班,系统培养"的基本模式,以及"少而精、高层次"的培养目标和"拓宽、强化基础,倡导早期科研训练"的基本路径。展望未来发展,要真正解答钱学森的"世纪之问",造就一批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还应当在以下三方面有所突破:其一,造就学术精英的努力应当始于本科而又不限本科,重视造就拔尖人才的长期性与整体性;其二,关注学生发展,自主选择,重视个性化发展机制的完善;其三,拓展"基础",训练思维...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胡亮  金祥雷  王瑞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对于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探索价值。为贯彻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国家组织实施了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作为试点的重要内容。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应当按照拔尖人才的成长规律,科学地建立起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为学生个性的、创造性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培养模式、培养机制和外在环境。2009年以来,吉林大学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空间和搭建国际交流平台等,按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汪辉   王聪聪  
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前至中小学阶段实施是21世纪日本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日本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政策经历了从课程教学的单一变革到培养模式、培养机制等系统改革,其中的核心是指定超级科学高中,以及推进高中与大学在人才培养上的协同合作与有效衔接。该政策在目标设计与具体实施中面临四重困境:其一,受政治经济等外部要素的过度影响,忽视了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使得政策方向多元并不断偏离初始目标;其二,急于追求有限时效内政策目标的实现而不断调整政策方案,严重影响了政策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其三,为获取政府资源的持续投入,高中和大学过度关注人才培养的显性成效,致使政策在实际落地过程中与政策初衷产生明显偏差;其四,政策评估主要集中于学校的资源投入而忽视了对学生主体发展变化的考核。这导致日本的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效远未达到预期。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丁奎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新形势下仍存在高层次科学类教师数量不够、职业素养水平有待提升、培养体系有待完善等现实挑战。为主动适应中小学科学类教师队伍建设需求,教育部提出实施“国优计划”。该计划以优化教育结构,特别是强化科学教育为导向,发挥高水平综合性大学雄厚的科研实力和跨学科资源优势,培养情怀深厚、能力卓越、具备科学与工程素养的高质量科学类教师。上海交通大学始终关注科学教育,率先成立教育学院,不断探索科学类教师培养新模式,为我国科学类教师的创新性培养提供了实践经验。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硕豪  李文平  
对我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首届500名毕业生去向进行分析后发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实施效果较好,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实施效果有待提高,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处于中间水平,各高校之间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500名毕业生中有24.8%的进入世界顶尖大学(学科)深造,总体拔尖率还有待提高;有近四成学生偏离基础学科方向,总体偏离率较高。故需采取措施予以改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金祥雷  姚岚  付景川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试验计划")是培养基础学科领域领军人物的重要举措,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教育改革行动,是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试点项目。该试验计划的实施,有助于我们从学术上研究基础学科的人才培养规律、培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汪小帆  沈悦青  
培养创新型领袖人才,尤其是培养能够引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科技进步的创新型领袖人才,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追求。基础科学是科技创新的根基,我国要成为创造大国,必须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从国际上看,工科强势的世界一流大学无一例外地拥有强大的理科。因此,上海交通大学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在发挥工科传统优势的同时特别强调一流的理科建设,并努力探索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从1985年的"交大试点班"到2002年的"ACM试点班",上海交大培养了包括美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叶军,哥德尔奖获得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志义  姜文凤  朱泓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对广大学子寄予殷切期望:希望同学们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要做到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敏于创新,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在打好知识根基的前提下,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不断认识和掌握真理。这也是对高等学校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军男   杨颉   沈悦青  
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背景下,激发和培养“拔尖学生”的远大学术志向是我国拔尖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之一。基于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有利于深入探讨“拔尖学生”学术志向的发展因素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对S大学的15名“拔尖学生”进行深度访谈和数据分析发现,“拔尖学生”的学术志向包括教育志向与学术职业志向,其受到学术兴趣、自我效能感、结果预期和环境感知四个核心要素的影响,这些要素相互作用,构建了复杂的影响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大良  
钱学森是享誉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和教育家,一生功勋卓著。他在长期的高科技实践中,十分重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和学科专业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培养了大批科技帅才、将才和航空航天领域的领军人才。钱老一生心系教育,一直与国内外的教育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钱老对教育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姚期智  
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清华大学制定了"三个九年,分三步走"的总体战略,经过若干年的努力,清华大学的办学实力、社会声誉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我非常有幸能够在2004年到清华大学工作,有机会参加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工作。清华大学有很多个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实验基地,我主要就计算机科学实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杨卫  
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客观要求,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水平大学发展的重要任务。长期以来,浙江大学坚持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综合型、研究型的学科和师资优势,将因材施教与强化培养相结合,将知识复合与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不断探索与实践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陆一  史静寰  
长期以来,中国关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研究和实践过度集中于专业培养,而社会环境的质变已经使资优学生的学习动力成为决定性的问题。现实中大学教育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三种办法,即志向教育、竞争性考试制度和兴趣至上都不理想,致使密集投入教育资源却事倍功半。"志趣"的概念能够统摄古典的志向与现代的兴趣之间教育思想的张力。资优学生"志趣"的养成需要在大学本科阶段注重通识教育,在专业教育中建立师徒制,形成教学共同体,在管理和评价上给"志趣"的养成留有余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