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05)
- 2023(8005)
- 2022(6762)
- 2021(6641)
- 2020(5435)
- 2019(12547)
- 2018(12631)
- 2017(23240)
- 2016(12540)
- 2015(14666)
- 2014(14463)
- 2013(14141)
- 2012(13267)
- 2011(12225)
- 2010(11820)
- 2009(10722)
- 2008(10406)
- 2007(8949)
- 2006(7791)
- 2005(6957)
- 学科
- 济(49345)
- 经济(49283)
- 管理(29374)
- 业(24437)
- 方法(19077)
- 中国(17774)
- 企(17719)
- 企业(17719)
- 数学(17039)
- 数学方法(16905)
- 农(14560)
- 贸(11310)
- 贸易(11303)
- 学(11096)
- 易(11047)
- 制(10844)
- 地方(10584)
- 财(10511)
- 业经(9358)
- 农业(9268)
- 体(8970)
- 银(8483)
- 银行(8464)
- 行(8244)
- 融(8145)
- 金融(8136)
- 和(8090)
- 环境(7904)
- 理论(7476)
- 关系(6777)
- 机构
- 大学(173204)
- 学院(171459)
- 济(73329)
- 经济(71914)
- 研究(67155)
- 管理(59764)
- 中国(52262)
- 理学(50617)
- 理学院(49930)
- 管理学(49145)
- 管理学院(48807)
- 科学(40315)
- 京(38923)
- 所(33954)
- 财(32735)
- 研究所(31156)
- 农(30629)
- 中心(30025)
- 财经(25758)
- 江(25225)
- 北京(24896)
- 业大(24827)
- 院(24629)
- 范(24418)
- 农业(24266)
- 师范(24161)
- 经(23625)
- 经济学(23566)
- 经济学院(21169)
- 科学院(20733)
- 基金
- 项目(116612)
- 科学(91064)
- 研究(87544)
- 基金(84301)
- 家(74691)
- 国家(74096)
- 科学基金(61631)
- 社会(55462)
- 社会科(52463)
- 社会科学(52453)
- 基金项目(44228)
- 省(43526)
- 教育(39645)
- 划(37921)
- 自然(37832)
- 自然科(36917)
- 自然科学(36902)
- 自然科学基金(36245)
- 编号(35505)
- 资助(34338)
- 成果(30159)
- 部(26657)
- 重点(26633)
- 发(26009)
- 课题(25353)
- 中国(24090)
- 国家社会(24046)
- 创(23953)
- 教育部(22584)
- 创新(22572)
共检索到266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晓婷 毛太田
文献遗产反映国家、民族的群体记忆和身份,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影响深远,然而学界并未从本体构建视角有意识地审视文献遗产的利用和传播。为此,文章在文献遗产、数字记忆、本体构建和自然语言处理等理论和技术基础上,提出参照和复用CIDOC CRM、DC、《中国档案分类法》等领域本体、分类法和词表的文献遗产本体模型构建过程,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为例开展实证研究,验证了文献遗产本体构建流程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为文献遗产的组织展示、知识传播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玉珏 张夏子钰
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数字形态的文献遗产应运而生,被纳入文献遗产保护范围。 2023年5月,《世界记忆名录》首次收录原生数字遗产,引发对国际数字遗产保护过往行动和未来走向的关注和思考。通过文献调研、政策研究、案例分析,首先厘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视域下数字遗产的概念内涵,其次回顾近20年全球数字遗产保护政策的演变,提炼国际数字遗产保护实践的特点,最后指出国际数字遗产保护面临的现实困境,推介新兴数字遗产保护方法论。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黎安润泽 牛力 谢震香
[目的/意义]对于文化产业,认知门槛低、交互体验强、记忆点鲜明的数据故事丰富了文化传承与传播路径,为唤醒集体记忆提供新媒介。但是目前数据故事化研究主要集中于故事内容的生成,忽略了对来源数据的前期控制,使得故事的可信度和完整性受到质疑。[方法/过程]引入循证思维,构建档案文献遗产的数据故事化模型,秉持可溯源循证、可信赖循证、可解释循证三项基本原则,全面搜寻事件证据,基于时空关联和语义逻辑构建事件证据链,结合多元互证方法,旨在创造更加准确的故事。[结果/结论]以《近现代中国苏州丝绸档案》中“苏州塔夫绸工艺”相关内容为案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与可行性,重塑数据故事化研究范式。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周耀林 姬荣伟
文章以研究缘起分析与内涵界定为基础,认为文献遗产精准保护应坚持普适性保护理论为指导,差异化保护需求为导向,"靶向性"保护策略为核心,动态化保护过程为依托的基本思路。构建了以"文献遗产保护实践个性化发展与保护理论普适性指导""文献遗产变质损毁与传承利用"的"双重矛盾"为逻辑起点,以文献遗产特征信息分层采集、保护需求评估识别、保护策略靶向供给和保护过程动态推进为逻辑结构,以保护文化正确引导、保护制度周密设计、保护技术立体发展和保护人才定向培养等为逻辑终点的文献遗产精准保护框架。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何军 刘丽华
目前,国内外对工业遗产的保护主要以工厂、建筑群、矿山等物质性遗存为主,传统工业时期的工业遗存尤其是大量赋存的非物质工业遗存的保护意识和效果都不容乐观。文章认为,建构科学合理的工业遗产保护体系是工业遗产挖掘、认定,建立保护名录等基础性工作的保障;我国非物质工业遗产主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得到保护,在现有的2批10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工业遗产主要分布在传统音乐、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四部分。文章引入非物质文化视角,采用文献分析和统计方法,分析了当前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特征、非物质工业遗产保护机理,以此为基础探讨了工业遗产保护体系构成,进一步明确了非物质工业遗产的保护内容。
关键词:
工业遗产 保护体系 非物质遗产 遗产名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永勋 何璐璐 闵庆文
2005年至今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快速发展,本文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为基础,筛选出2005-2015年11年间发表的513篇农业文化遗产相关论文,应用文献统计方法分别从论文发表量变化、载文期刊、研究机构、作者群特征、研究区分布、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刚进入发展阶段;(2)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资源、农学等几个学科;(3)研究机构主要集中于北京,而西北和东北等遗产地较多的地区相关研究力量薄弱;(4)作者群呈现高学历、年轻化、高职称特点,利于该研究领域的发展;(5)农业文化遗产的研究逐渐走向多学科参与的综合研究,但是目前的研究方向十分集中,仍然有不少领域缺乏研究;(6)研究方法以基于文献研究的定性描述较多,实验和实地调研为基础的定量分析研究相对薄弱。尽管如此,与其他国家比较,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处于领先地位,但申遗后的遗产系统变化研究相对较弱。未来的研究应注意吸引更多学科、更多研究机构参与;应强化基础性研究,以便为农业文化遗产系统的科学性解读提供支撑;应加快农业文化遗产监测评估研究,尤其是申遗后遗产系统要素的变化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应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研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永勋 何璐璐 闵庆文
2005年至今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快速发展,本文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为基础,筛选出2005-2015年11年间发表的513篇农业文化遗产相关论文,应用文献统计方法分别从论文发表量变化、载文期刊、研究机构、作者群特征、研究区分布、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1)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刚进入发展阶段;(2)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态、资源、农学等几个学科;(3)研究机构主要集中于北京,而西北和东北等遗产地较多的地区相关研究力量薄弱;(4)作者群呈现高学历、年轻化、高职称特点,利于该研究领域的发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茜茜
文化软实力博弈催生了文化战略的研究、制定和实施,文献遗产保护已被发达国家纳入文化战略覆盖范畴。立足文化政治学理论基础,文章对文化战略如何影响文献遗产保护与活化策略制定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目的是在文化战略的政治经济导向和文献遗产保护的人文关怀之间初步找出可持续发展的契合点,为今后制定或调整文化战略与文献遗产保护政策和策略提供参考。文章采用网络检索方式获取到22篇欧洲、北美和澳洲地区的文化战略文本,对涉及文献遗产工作的相关表述进行定性的内容分析。结果表明,文化战略在政治、经济、社会和人文等价值维度上对文献遗产保护与活化策略制定具有目标导向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文献遗产资产化和文献遗产活化的社会化趋势。文章提出建立跨部门的文献遗产保护事业共同体,形成行业共识,通过政策引导文献遗产供需关系健康发展等建议。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刘伟华
近年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规模地获得世界认可,遗产保护工作日益受到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关注。如何从各领域、各方面、多角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为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地方文献是地方文化之宝藏,也是公共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础。由于黑龙江省拥有大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所以作为本省唯一的省级公共图书馆——黑龙江省图书馆,其地方文献工作应该突出资源优势,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为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共图书馆 地方文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戴湘毅 唐承财 刘家明 朱爱琴
该研究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的"中文核心期刊"为数据来源,以"遗产"和"旅游"为主题检索,从年代、期刊、作者、作者机构、研究对象、研究地点、研究方法和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遗产旅游研究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10年得到飞速发展,形成了核心刊物群,但尚未拥有稳定的核心作者群,在研究机构上以北京、广州、南京等大城市和遗产资源集中区域的高校及科研院所为主;中国遗产旅游的研究对象趋向多元化,在研究地点上以国内研究为主,且集中在长江中上游、东北等区域,缺乏国际性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以
关键词:
遗产旅游 研究态势 文献计量 中国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滕春娥 王萍
【目的/意义】非遗资源蕴含着民族群体智慧和数辈人留存的文化内涵,是民族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财富,承载着民族的集体记忆和传统文化。【过程/方法】本文通过梳理和回顾已开展的知识组织本体构建案例,分析本体理论在非遗知组织构建中的重要性和适用性;以黑龙江地区赫哲族为例,基于本体理论构建非遗知识组织体系。【结果/结论】对其进行知识组织构建建立起赫哲族非遗资源体系,便于更好地保护赫哲族文化和传承民族记忆。
关键词:
本体构建 知识组织 赫哲族 非遗资源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松国
文章联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论述了其与地方文献工作的关系并由此讨论了地方文献工作的拓展,包括收集内容的扩展和丰富、职能上由收集整理利用趋向于传播、工作方式上更多地从被动转向主动。最后阐述了地方文献工作拓展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共图书馆 地方文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觅 邬东璠
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和CiteSpace软件分析近30年国内外文化景观遗产期刊文献,梳理研究发展态势与特征。结果表明:国内外各有3个发展阶段,呈现关注热点增多与领域细化、概念认知扩展、保护管理目标转向复合化3点国内外相似特征,以及国外研究与社会发展议题整合更充分与国内前期研究对自然属性重视不足的差异。提出我国研究展望:填补国内尚未充分重视的国际热点,并促进本土文化景观价值认知和表达;与国家战略、社会发展议题建立更多关联协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纯光
《中华工商时报》披露:改革开放10多年来,中国已经出现一批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亿万富翁,即使在西方也可堂而皇之地列入富豪名单。保守估计,中国已经拥有100万大款级百万富翁。据有关部门统计,占全国人口不到3%的高收入户的存款总额高达2932亿元,占全国城乡居民存款总额的28%,户均存款19500元。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1835─—1919)在世时,多次呼吁对遗产课以重税。他认为个人巨额财富的积累常常有赖于社会的帮助,社会所赋予个人的财富应返还于社会,除亲生子女可以从遗产中得到适当补贴外,其他剩余的财产应当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