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79)
2023(6953)
2022(4752)
2021(3802)
2020(2786)
2019(5898)
2018(5990)
2017(11255)
2016(6091)
2015(6655)
2014(6582)
2013(5960)
2012(5118)
2011(4478)
2010(4246)
2009(3755)
2008(3604)
2007(3248)
2006(3007)
2005(2916)
作者
(16576)
(13832)
(13659)
(13208)
(8677)
(6302)
(6297)
(5376)
(5328)
(4745)
(4715)
(4577)
(4397)
(4248)
(4233)
(4119)
(4086)
(4045)
(3938)
(3925)
(3555)
(3258)
(3245)
(3207)
(3149)
(3097)
(2981)
(2966)
(2717)
(2698)
学科
(30362)
经济(30340)
管理(15324)
(15142)
业经(12484)
中国(11150)
(10667)
企业(10667)
产业(10106)
信息(9809)
(9356)
总论(9190)
信息产业(9122)
方法(8948)
数学(7635)
数学方法(7576)
农业(6743)
地方(5876)
(5836)
(5612)
(5090)
银行(5084)
(4992)
金融(4990)
发展(4952)
(4948)
(4889)
(4709)
(4370)
(4284)
机构
大学(85624)
学院(83629)
(36017)
经济(35403)
管理(31615)
研究(28752)
理学(27172)
理学院(26904)
管理学(26378)
管理学院(26210)
中国(21900)
(18104)
科学(16667)
(15964)
中心(13813)
(13346)
财经(12991)
(12821)
(12616)
经济学(12438)
研究所(12205)
(11964)
(11890)
师范(11785)
经济学院(11391)
业大(11172)
北京(10961)
(10611)
(10231)
农业(9835)
基金
项目(59846)
科学(47908)
研究(46379)
基金(44102)
(38267)
国家(37953)
科学基金(32874)
社会(31704)
社会科(30231)
社会科学(30226)
基金项目(22523)
(22212)
编号(19777)
教育(19571)
(18488)
自然(18161)
自然科(17795)
自然科学(17792)
自然科学基金(17448)
成果(16461)
资助(15947)
国家社会(14837)
(13706)
重点(13371)
项目编号(12732)
(12496)
(12491)
课题(12037)
创新(11730)
(11642)
期刊
(37912)
经济(37912)
研究(24237)
中国(16028)
学报(13472)
(12427)
(11620)
图书(11451)
管理(11070)
科学(11020)
大学(10550)
学学(9053)
教育(8847)
书馆(8656)
图书馆(8656)
农业(8456)
(7757)
金融(7757)
技术(6791)
经济研究(6733)
业经(6678)
财经(6251)
问题(5599)
情报(5506)
(5477)
(4568)
理论(4389)
(4332)
论坛(4332)
实践(3995)
共检索到1256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胡小菁  
近十年来,文献编目领域从理论模型、标准规范到实践应用,均发生了自机读目录问世以来的最大变化。这个变化与关联数据技术的应用直接相关,可以概括为从数字化到数据化,也就是书目数据由机器可读走向机器可操作,进而融入互联网全球数据库。在此过程中,编目界经历了观念上的重要变更(从记录到数据),厘清了混淆的概念(实体及其名称与描述),重新对书目数据建模,并展开了一系列实践。其中,作为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基础设施在数据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图1。参考文献43。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罗立  
本文介绍了书院文献的情况和价值,以及书院文献整理与数字化的构想。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宋琳琳  李海涛  
数字化加工是数字资源建设的主要方式之一,对其成果的描述是数字资源整合利用的基础。本研究首先调查知名大型文献数字化项目中数字对象描述方式与标准规范,从中发现此类项目通用的描述元素;并结合数字化项目特点,对元数据标准从描述、管理、结构3个方面进行完善,主要是细分时间、主题、来源、关系等元素;并增添权限管理、贡献机构、数字化详细说明等元素。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郑章飞  
本文介绍了《书院文化数据库》的建设,揭示古籍文献数字化是对古籍文献的保护和弘扬的现实意义,由此讨论古籍数字化应遵循的五个原则。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宋琳琳  李海涛  
大型文献数字化项目元数据标准的多样性与信息资源需求接口单一性之间的冲突,使得元数据互操作势在必行。通过文献调研、比较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谷歌图书、欧洲数字图书馆、HaithTrust、美国记忆等八个国内外知名的大型文献数字化项目的元数据互操作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映射、集成、协议和API较为常用,注册、转换和关联数据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小。建议我国大型数字化项目的元数据互操作向细粒度和去格式化的方向努力。图4。表5。参考文献25。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成昱  
数字化文献解构模式及其理论是对于把固化在数字化文献中的知识对象化地解析成基于范畴和相关关联的本体概念体系的方法和理论的总和。知识解构理论还包括解构的逆过程,即知识的重构。参考文献4。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吴方枝  
"数字人文"是当代信息技术和人文研究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为人文科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迄今为止,数字人文在全球的实践已经有了丰富的成果。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数字人文实践和民国文献数字化项目进行分析,指出在数字人文研究背景下,传统的民国文献数字化工作应该充分利用数字人文的研究成果,将文本挖掘、可视化技术和GIS技术应用到民国文献数字化的深度开发中。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雅戈  侯汉清  黄建年  
民国文献载体质量较差,收藏和保护措施不力,自然损耗和人为毁坏严重,面临着断层的危机,但是目前社会需求日益增加,因而需要迅速加以抢救、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国农业遗产数字化研究所,在普查民国农业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并试验民国农业文献数字化整理方案和技术,制订民国农业文献元数据方案、编制分类表和主题词表,建成文献数据库、知识库、主题网关,开展民国文献数据挖掘试验。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蔡迎春  
国内外很多图书馆都很重视特藏资源建设,伴随着整个社会数字化程度的加深,都开始将馆藏的特色资源数字化。但是,大多图书馆仅是通过简单扫描或建成数据库的形式供用户检索和利用,只有少数图书馆将数字人文理念结合进特藏资源数字化建设中,利用数字人文相关技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和知识进行深度挖掘,并以可视化的方式提供分析和研究。鉴于此,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在确定了以数字化的特色馆藏服务教学和科研的目标以后,将馆藏民国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作为突破口,把"原版民国时期文献"和建国后出版的"新版民国时期文献"(包括编校、再版和影印出版)结合起来,建设一个能充分揭示民国时期文献及整理成果子目内容的目录数据库——"民国时期文献目录数据平台"(以下简称"数据平台"),不仅有效促进人文学者对民国文献的分析和研究,而且为民国文献整理出版和采集的有章可循提供依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晓云  
提出在文献编目规范中,注意中文会议文献的非标准化对名称规范的影响,以及数据库质量与标准化的关系。指出在文献前处理中,数据标准化是数据库质量的基础。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家真  
文献数字化对象的选择 ,主要应考虑文献价值、用户需求、文献形体状况、技术可行性及版权等因素。文献数字化转换技术的选择原则主要有 :利于保护原件原则 ,满足用户需求原则 ,不同目的采用不同技术要求的原则 ,高仿真度原则 ,实行标准化和采用最优化方法原则 ,利于归档和长期保存原则 ,等等。对转格式、方式 ,以及采用光盘还是网络版 ,都要作出合理考虑。全信息采集是一种优秀的数字信息采集策略。数字化信息资源应予良好的维护。表 1。参考文献 11。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秦光远  张嘉一  刘伊霖  
数字技术的深入发展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社会信用体系数字化转型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关注。论文系统梳理了社会信用体系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进展,包括社会信用体系数字化转型的概念与必要性、社会信用体系治理格局的演变、信用评估体系的升级、信用治理效能的提升,以及社会信用体系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数据孤岛、隐私权侵犯和数字治理的公平隐患等挑战。论文的梳理有助于深化对社会信用体系数字化转型的理解,同时为推动社会信用体系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张艳红  
古籍文献数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需要整体考虑各个细节。本文从古籍文献的类型入手 ,分析了数字化古籍文献的优先选择问题 ,试图解决信息组织问题、产品形式问题和性能评价问题 ,并提出了建立具有高扩展性的“数字古籍文献系统” ,以实现古籍文献数字化的工业化流程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涂湘波  
古籍文献数字化的人文意义,在于它关系到敬畏图书馆制度、维护图书馆权利、对弱势群体关怀及坚持图书馆职业精神等诸多方面。古籍文献数字化体现了信息技术与人文精神的融合,图书馆人文精神需要信息技术支撑;信息技术要发展,应更加关注人文因素。古籍文献数字化要克服技术至上思想,大力弘扬人文精神。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刘泳洁  王月娥  
提出根据西部民族地方文献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数字化技术和方法,选择适合于西部民族地方文献数字化的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