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01)
2023(819)
2022(673)
2021(702)
2020(601)
2019(1337)
2018(1296)
2017(2343)
2016(1227)
2015(1322)
2014(1345)
2013(1402)
2012(1288)
2011(1359)
2010(1351)
2009(1309)
2008(1314)
2007(1172)
2006(1146)
2005(1075)
作者
(3907)
(3344)
(3141)
(3083)
(2024)
(1542)
(1458)
(1374)
(1206)
(1133)
(1099)
(1091)
(1079)
(1055)
(1053)
(1011)
(996)
(977)
(951)
(939)
(928)
(854)
(844)
(752)
(744)
(715)
(702)
(681)
(678)
(675)
学科
(6059)
(5666)
经济(5661)
经济学(2344)
(2029)
理论(1961)
管理(1710)
教育(1568)
方法(1567)
(1558)
中国(1477)
图书(1457)
书馆(1314)
图书馆(1314)
情报(1302)
(1290)
企业(1290)
研究(1255)
数学(987)
数学方法(974)
组织(938)
建设(929)
图书馆学(903)
教学(842)
资料(840)
情报资料(825)
(798)
分析(797)
文献(775)
(775)
机构
大学(22098)
学院(19303)
研究(7550)
(7138)
经济(6992)
管理(6109)
中国(5225)
科学(5113)
理学(4861)
理学院(4780)
(4727)
管理学(4689)
管理学院(4637)
(3959)
(3946)
师范(3916)
研究所(3639)
图书(3598)
书馆(3405)
图书馆(3404)
中心(3277)
师范大学(3257)
(3239)
(3208)
(3113)
北京(3018)
经济学(2909)
教育(2682)
财经(2622)
(2550)
基金
项目(11041)
研究(8507)
科学(8182)
基金(7652)
(6677)
国家(6613)
科学基金(5183)
社会(5094)
社会科(4723)
社会科学(4723)
成果(4089)
教育(4060)
(3923)
编号(3769)
基金项目(3731)
(3511)
资助(3116)
自然(2952)
自然科(2865)
自然科学(2863)
自然科学基金(2825)
项目编号(2621)
(2561)
重点(2547)
(2450)
大学(2358)
课题(2317)
研究成果(2212)
(2184)
国家社会(2182)
期刊
(8539)
经济(8539)
研究(6118)
图书(5661)
学报(4990)
书馆(4398)
图书馆(4398)
教育(3700)
中国(3669)
大学(3279)
科学(2976)
(2489)
(2480)
学学(2395)
情报(2330)
管理(1801)
农业(1733)
经济学(1586)
财经(1485)
经济研究(1434)
(1324)
(1307)
论坛(1307)
图书馆学(1271)
(1260)
技术(1221)
理论(1176)
(1097)
实践(1075)
(1075)
共检索到32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朱娜娜  马海群  张智钧  
[目的/意义]针对国内外已有文献定义所存在的局限性、缺乏对文献本质把握的不足,对文献这一概念进行重新界定。[研究设计/方法]利用现象学的"悬置"方法,通过文献主体悬置、文献客体悬置、文献主客体关系悬置,发现文献本质。[结论/发现]从现象学视角对文献定义如下:文献是以一定形式记录和传递信息的介质。该定义认为文献无关乎具体形式和内容,政策文本、SNS记录等皆属于文献。[创新/价值]引入现象学方法开展文献研究,是文献学多维研究视角的补充,并有助于厘清和丰富文献学、图书馆学、情报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范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良华  
现象学哲学分化为观念论现象学、发生现象学和解释学现象学三个分支。与之相应,作为方法或研究方法的现象学主要有三种含义:先验研究、体验研究与解释学研究。虽然教育研究领域所采用的现象学方法主要显示为体验研究,但是,现象学的核心精神乃是先验研究和解释学研究。有效的体验研究必须以先验研究以及解释学研究为前提,并因此而使体验研究显示出三个关键特征:倾听当事人的体验并尊重当事人的独特的本土语言;用艺术的语言描述当事人的体验;研究者放弃研究的态度而与当事人建立某种亲密的存在关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伟  
教育现象学是立足于"现象学精神"的教育追问。通达现象学精神的教育现象学有理论教育现象学和实践教育现象学两种范式。理论教育现象学旨在教育现象学理论与知识的建构,它在汲取、吸纳现象学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形成了超验现象学、存在现象学、解释现象学和伦理现象学四种取向。实践教育现象学则直面现实生活世界提出的问题,它并非现象学方法在教育研究中的简单运用,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范式,有其独特的认识论、方法论、意义来源、研究方法与程序。理论教育现象学与实践教育现象学共同构成了教育现象学的整体取向。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胥志强  
运用现象学方法进行神话研究,在20世纪早期已经出现了初步的探索。到本世纪初,这一探索经历了从自发借用到方法论自觉,从局部问题探讨到神话本体论思考,从零碎研究到理论体系建设的过程。尤其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涌现出了几位重要的理论家,他们在神话的定义、功能、神话本体论以及现代神话学反思等方面提出了诸多革新性的观点。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徐辉富  
教育现象学是我国需要发展和丰富的研究方法之一。本文结合胡塞尔超验现象学精神,对教育现象学作了比较全面的概述和分析,内容包括教育现象学的内涵、主要思想、研究步骤、研究意义和评价等。文章能够对相关研究者提供启发和参考。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杜丹  王善江  
存在是人类认知中最基本的概念范畴,中西方哲学及语言学对“存在”方式及词源的探索由来已久,无论在现实世界还是在可能世界,所有的事物都以不同的存在方式存在,人类世界的各语言也以不同的编码方式表达它们不同的存在方式。“存在”在现象学的呈现是复杂的,现象学为此提供了正确的概念、工具和方法来定义、识别和研究人类的存在。存在主义在现象学的基础上深化了最初的概念及认知方式,最重要的是确定了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及其真实本质。通过对跨语言中存在动词和存在方式的现象学分析,并以海德格尔“此在”观为视角,发现了其类型特征、语言共性、存在现象及其本质内涵的哲学理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潘跃玲  熊和平  
现代化教室是一种复制工业生产车间的空间产品,它凸显了空间的高效生产与监管功能。为了使学生心无旁骛地学习,教室的布局通过大面积采光的方式,将空间中的"阴影"与学生心中的"秘密"一并驱逐。基于现象学之维的反思,可以通过改变教室内物件的摆设与改革教室空间评估机制的方式,来重构一种关照学生情绪体验、关怀学生内心需求的栖居之境。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赵义泉  张向葵  
 超越式学习是一种学习现象,它既不属于接受式学习,又区别于发现式学习。超越式学习是由两个要素构成,即学习量的拓展和学习质的改变。超越式学习在量的拓展的同时,必须对学习对象进行考问、质疑、批判,找出人们对其评价的问题,分析其不足,形成自己的观点。超越式学习的出发点是在学习过程中将书本知识的接受和发现与对学习对象的改造、发展、批判结合起来,从而把人培养成能改造现存世界的人,即具有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邵光华  袁舒雯  
教师和学生之间有着不必言说的亲密关系。教师之爱是教师的本源性行为。教师之爱是教育是否发生的前提,它以生活意义为基础,是一种教育意义的关心与信任。教师要明晰教育使命,突破理性规训,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以真爱。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萍  
我国与国外教育现象学研究存在路径上的差异,国内多为理论研究,国外多为实践应用。不同的发展路径源自于对教育现象学基本问题的不同认识。教育现象学应归属于现象学还是教育学?教育现象学是一门学问还是一种方法?教育现象学是思辨的还是实践的?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澄明教育现象学的本真,进而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搭建一个对话与交流的平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良华  
现象学的核心精神是"意识现象学",教育现象学的核心精神为直觉教育学。人的最宝贵的元素是意向性,为了保护人的意向性,人需要悬隔杂念,守护自己的赤子之心。为了重新恢复人的直觉和相关的智慧,教育学需要有新的转向即现象学转向。教育现象学的使命是重新恢复人的智慧。智慧诞生于空灵的直觉而并不来自循序渐进的积累。不过,人仅仅只有发达的意向性仍然不够。发达的意向性可以成全诸种"神童"的出现,但"神童"的出现如果以身体的孱弱、与他人交往的无能作为代价,反不如节制人的直觉,限制人的意向性,让人展开"非意向性"的生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胡君进  
现象学的基本精神是"回到事情本身"。"回到事情本身"的方式是本质直观,是超越经验意见而到达本质观念。当前的教育现象学研究往往把狭隘的经验主义和现象主义奉为圭臬,并认为教育现象学研究就是对教育经验和教育现象的体验描述,这实际上是打着现象学的幌子而将现象学等同于或降格为经验研究,其在一定程度上是对现象学自身的背弃。总的来看,纯粹的教育现象学研究并不是具体的研究方法,也不是描述经验中的教育现实,更不是日常教育生活的体验研究,而是一种致力于通往"回到教育事情本身"的研究态度,其归根结底是一种探究本质的研究精神。把握住现象学研究的实质内涵,有利于教育现象学研究领域的进一步自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朱光明  应单君  
马克斯.范梅南主编的教育学术期刊《现象学+教育学》(《Phenomenology+Pedagogy》)是现象学运动在教育学领域的一种效应,它继承并发展了荷兰"乌特勒支学派"的现象学思想,定位于教育的人文科学探究,以提升人们的教育实践智慧。期刊不仅为相关学者创建了一个现象学学术交流的平台,也为读者呈现了丰富的现象学研究的学术成果与研究发现及大量的研究信息,推动了现象学教育学的学术发展,扩大了现象学教育学在学界的影响。《现象学+教育学》因完成了其使命而于1992年停刊,但是它的精神和传统却持久不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洁  
现象学教育学是一门具有明显的实践取向的教育学,它致力于儿童养育和教育的实践。故事在现象学教育学的一些著作中,往往占据很大部分,这些故事不是被概念、定义固定下来的,它们是一个个充盈的、丰满而又真实的情境的再现,是“事情本身”的显现,这是现象学教育学的表现方式,也是现象学教育学中的“生活世界”和“回到事情本身”的体现,是对儿童与父母、学生与教师等的生活体验进行描述和解释。现象学教育学的这种全新视野对我们重新理解教育,理解教育与生活的关系,理解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我们解决存在已久却悬而未决的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蔡春  
现象学精神是现象学的灵魂。作为"做"哲学的方式,现象学就是哲学本身。现象学的重大贡献在于其独特的"看"世界的关系思维方式,现象学最终给出了看世界的路标,即结构世界与意义世界,而且现象学尤为关注发生的世界。现象学精神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教育学追求,现象学精神从方法论到范畴与主题等方面都导致了教育学世界的深刻变革。渗透着现象学精神的教育学实践,将使每一个教育学境遇中的人成为一个敏行的、富有教育学意蕴的教育学实践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