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83)
2023(5433)
2022(4884)
2021(4407)
2020(3983)
2019(9628)
2018(9522)
2017(19379)
2016(10677)
2015(12200)
2014(12663)
2013(12799)
2012(12207)
2011(11036)
2010(11118)
2009(10514)
2008(10534)
2007(9758)
2006(8294)
2005(7378)
作者
(32180)
(27483)
(27056)
(26119)
(17073)
(13013)
(12496)
(10723)
(10133)
(9645)
(9208)
(8990)
(8631)
(8586)
(8575)
(8574)
(8552)
(7991)
(7877)
(7772)
(6876)
(6724)
(6673)
(6281)
(6155)
(6114)
(6104)
(6042)
(5519)
(5499)
学科
(50873)
经济(50829)
(28543)
管理(27687)
方法(26421)
数学(23966)
数学方法(23807)
(21483)
企业(21483)
(13826)
(12447)
中国(11708)
(10796)
地方(10567)
(9571)
贸易(9569)
农业(9430)
(9285)
业经(8694)
(7857)
(7841)
(7362)
财务(7349)
财务管理(7327)
(6943)
银行(6919)
企业财务(6863)
(6816)
金融(6813)
(6529)
机构
大学(161427)
学院(159515)
(69854)
经济(68491)
管理(61037)
研究(53936)
理学(52690)
理学院(52113)
管理学(51249)
管理学院(50951)
中国(40620)
科学(33568)
(33548)
(31129)
(30148)
(28332)
研究所(25834)
中心(25352)
业大(25270)
财经(24985)
(24287)
农业(24015)
(22574)
经济学(22572)
北京(20997)
经济学院(20728)
(20341)
师范(20132)
(18966)
(18644)
基金
项目(104089)
科学(81015)
基金(75524)
研究(74772)
(65885)
国家(65367)
科学基金(55011)
社会(47330)
社会科(44875)
社会科学(44858)
(40653)
基金项目(40392)
自然(35316)
自然科(34456)
自然科学(34443)
教育(34421)
(34280)
自然科学基金(33854)
资助(31385)
编号(30801)
成果(25375)
(23789)
重点(23595)
(22953)
(21176)
课题(20561)
科研(20404)
教育部(20179)
创新(19862)
国家社会(19599)
期刊
(73431)
经济(73431)
研究(44630)
中国(27678)
学报(26917)
(26477)
(25147)
科学(23165)
大学(19570)
管理(19349)
学学(18150)
农业(17576)
技术(13615)
(13244)
金融(13244)
教育(13114)
财经(12475)
经济研究(12364)
业经(11582)
(10740)
问题(10517)
(9715)
图书(9548)
技术经济(9177)
统计(8713)
(8319)
理论(8289)
商业(7984)
(7958)
(7601)
共检索到231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孙洁  
本文在对几种主要的文献增长模型进行评介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文献增长机理进行了分析,并以此建立了我国文献出版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从而从定性和定量上论证了科技人员人数、社会购买力、出版社数量和社会总产值是影响我国文献增长的最重要的四个因素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心裁  
1文献增长的指数规律与文献总量据统计,我国大陆报纸总数至1992年已达1755种,比1978年增加1569种[1]。如果我们以1978年的186种为起点,那么,不难发现,基本上平均每5年报纸总数翻番,平均每3天就有一种报纸问世。但1978年以前的报纸...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童士清  
信贷增长状况对微观经济主体的经营活动和宏观经济的运行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信贷供求的理论模型,并对影响中国贷款增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表明,银行存款数量、消费、银行改革都对贷款增长有较为明显的正面影响,但投资对贷款增长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同时,银行资本数量、存贷款利率等对贷款增长也有一定影响,存款利率增加将会减少贷款发放,而贷款利率提高将会增加贷款发放。在银行更加注重利润目标的情况下,加息不会减弱银行的放贷积极性,要减少贷款的发放量必须着眼于缩小存贷利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祁祥  王向楠  韩文龙  
城镇化是中低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的必经之路。城镇化通过发挥要素积聚效应、规模经济效应、分工和专业化效应以及创新中介效应,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但"过度"和"弱质"的城镇化也会带来挤出效应、拥挤等问题,而不利于经济增长。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文献、分析城镇化正向和负向作用于经济增长的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如何更好地借助城镇化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绪鹏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与社会快速发展,同时也伴随着许多问题,这一切都源于中国式分权的制度安排。经济分权提高了地方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政治集权又确保各级官员不受地方利益集团所牵制。"向上负责"的官员晋升机制解释了地方政府作为经济发展"援助之手"的原因。为了获得政治晋升,下级官员必须遵从上级制定的政策目标。上级政府通过相对绩效考核方式,制造了下级政府"为增长而竞争"的强大激励。这种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政治锦标赛在中国广泛存在,虽然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增长,但也不可避免地导致地方保护主义、软公共产品供应不足、虚假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汪办兴  汪兴隆  
本文对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与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促进经济增长优劣进行比较的实证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出四种观点及理论支持。基于内生增长模型对银行主导金融体系与市场主导金融体系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两种金融体系在促进经济增长上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但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在某些方面存在优势,因而作者认为目前中国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在促进经济增长上是有效的,强行将中介主导型金融体系转变为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政策可能是误导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俊杰  张国防  
文章通过梳理长期经济增长理论和探索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原因,发现人口因素既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也是我国目前经济下行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经济增长因素贡献比较中,资本贡献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不断挤压全要素生产率贡献率,而与人口因素相关的劳动、人力资本和抚养比的贡献率虽有波动但总体保持稳定,随着资本深化,资本效率降低,多项人口因素增长率均呈下降趋势,唯有人力资本呈上升趋势。在当前经济下行逆境中,人口因素中人口红利消失、人力资本增长缓慢和配置不当,以及劳动生产率提升放缓等都导致经济下行的主要症结。未来我国经济必须以内生动力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实现发展模式由劳动、资本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型转变,而关键在于构建人口因素与经济增长的内生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樊志宏  
在关注资源配置的新古典经济学那里 ,分工问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这主要是因为新古典经济学以分工既定为前提 ,而且它的完全理性及完全信息的框架也无法分析分工这一制度范畴 ,这也决定了新古典经济学无法合理地解释经济的增长问题。相反地 ,只有在有限理性和有限信息的分析框架下 ,我们才能透析专业化分工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它通过促进行为人所掌握的理性知识水平及信息量的提高 ,进而带来其生产能力的提高 ,从而实现经济的增长与进步。新增长理论是对上述思想的模型化表述 ,它所设定的规模报酬递增的生产函数是其整个理论分析的关键所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韩博  许海霞  王哲  
本文首先阐述了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接着构建城镇化影响经济增长的数理模型,对我国西部12个省份2002-201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影响系数为10.99618,城镇化通过科教支出增加和人口教育程度提高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促进作用;最后,文章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茜  
文章基于Commoner的污染分解方程,研究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机理。基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将原始污染分解方程中的三大效应进行了拓展,引入能源和产业结构两个要素,并将生活污染排放也纳入分解方程,最后得出经济与环境的五大影响因素,以及经济与污染排放量、人口、GDP、经济结构、能源和技术的关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宋丽  蔡茂森  
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一个结构变动的过程,贸易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于它的结构转型能力的实现。进口商品结构是进口贸易的实体特征,进口商品结构是通过"进口商品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这一过程促进经济增长的。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戚湧  王嘉雯  周星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双引擎,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源,双创政策对双创发展起到重要的助推作用。目前我国双创政策的落实存在政策知晓率不高、政策覆盖率不广、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创业投融资体系有待完善和缺乏资金及人才等问题,阻碍了经济新增长点的培育和发展。通过开展双创政策对经济增长影响分析的文献研究,提出双创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的研究假设,构建双创政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机理模型,基于结构方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双创政策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同时双创主体对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也较显著,双创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最后,提出完善双创政策体系、推动经济增长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磊  刘进荣  隋艳秋  
本文在区分人力资本存量及人力资本投资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发展的直接作用机制和间接作用机制作了理论上的探讨,并引用数据进行了实证和回归分析,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得出并强化了这样一个结论:人力资本投资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周新辉  李明亮  
基于发展应用类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视角,本文首先通过在理论上分析新金融作用于实体经济的机制、在实证上检验新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论证了新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在总结我国应用类新金融的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发现产业金融、科技金融和民生金融已具一定规模,但仍有较大发展需求;其中,医疗金融和企业年金是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关键,而发展航运金融和物流金融是构建国际航运中心和贸易中心的必由之路,由此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周莹莹  刘传哲  
1994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出现了持续快速增长势头,1996年首次突破千亿美元。2001年起,我国外汇储备进入大幅增长阶段,以2003年2004年及2007年尤为突出。2002年起,我国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出现明显增长,2004年两者增长尤为显著,其中资本与金融项目差额对外汇储备规模影响逐渐增大。2004年末,外汇储备增至6099.32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