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67)
- 2023(4513)
- 2022(3850)
- 2021(3677)
- 2020(2922)
- 2019(6781)
- 2018(6627)
- 2017(12785)
- 2016(6609)
- 2015(7398)
- 2014(7150)
- 2013(6953)
- 2012(6324)
- 2011(5435)
- 2010(5098)
- 2009(4637)
- 2008(4242)
- 2007(3402)
- 2006(2613)
- 2005(2127)
- 学科
- 济(22932)
- 经济(22903)
- 管理(19103)
- 业(16257)
- 企(12991)
- 企业(12991)
- 方法(8083)
- 农(7830)
- 地方(7078)
- 数学(6726)
- 数学方法(6620)
- 业经(6181)
- 财(6168)
- 中国(5758)
- 农业(5501)
- 环境(4715)
- 学(4224)
- 贸(4210)
- 技术(4209)
- 贸易(4208)
- 制(4071)
- 易(4041)
- 务(3996)
- 财务(3993)
- 财务管理(3987)
- 理论(3926)
- 和(3741)
- 划(3617)
- 企业财务(3604)
- 法(3438)
- 机构
- 学院(84486)
- 大学(83124)
- 管理(32650)
- 济(31128)
- 经济(30393)
- 理学(28305)
- 理学院(27942)
- 管理学(27511)
- 管理学院(27340)
- 研究(25154)
- 中国(19600)
- 京(17445)
- 科学(15478)
- 财(14767)
- 中心(13009)
- 范(12442)
- 师范(12369)
- 江(12328)
- 业大(12057)
- 财经(12026)
- 农(11717)
- 所(10996)
- 经(10884)
- 北京(10431)
- 州(10182)
- 师范大学(10044)
- 研究所(9935)
- 院(9864)
- 经济学(9434)
- 农业(9120)
- 基金
- 项目(61313)
- 科学(48589)
- 研究(47866)
- 基金(43891)
- 家(37322)
- 国家(36960)
- 科学基金(32451)
- 社会(30425)
- 社会科(28734)
- 社会科学(28728)
- 省(24520)
- 基金项目(24343)
- 教育(21442)
- 自然(20338)
- 编号(20224)
- 划(20199)
- 自然科(19754)
- 自然科学(19748)
- 自然科学基金(19356)
- 资助(15996)
- 成果(15916)
- 发(13576)
- 课题(13337)
- 重点(13331)
- 创(13241)
- 部(13236)
- 制(12599)
- 国家社会(12401)
- 创新(12274)
- 项目编号(12003)
共检索到1184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范朝霞
《文物保护法》中的"物"属于《物权法》上之"特别物",其理应受到《物权法》的调整。现行《文物保护法》与《物权法》相脱节,过于强调对文物的公法管制,忽视了私法手段。文物是物也是财产,有关文物的物权制度应遵循《物权法》的基本原则,其财产性价值应贯穿于文物保护的整个机制。实现《文物保护法》与《物权法》的衔接,建议修订国有文物和非国有文物有关物权的保护管理制度,以私法方式突出文物的价值,达到文物公法管制与私法规制并重、保存与利用并重的目的,充分展现其历史文化价值。
关键词:
文物 文物所有权 文物保护与利用 物权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黄豆豆
基于古籍与图书、文物的紧密关系,古籍立法必须与《公共图书馆法》《文物保护法》进行区分和衔接,以维护法制统一、协调同级立法、融入既有立法体系。古籍立法与《公共图书馆法》在指导方针、服务规则、原生性保护方面应进行区分,在领导和实施部门、再生性保护、奖励机制方面应互相衔接;与《文物保护法》在指导方针、利用规则、人才队伍建设上需予以区分,在定级、管理方式、法律责任方面需进行衔接。建议制定法律位阶的《古籍保护法》,以根本性消除古籍利用的违法风险;规定衡量古籍文物属性和文献属性程度的标准,实现与图书和文物领域立法的对接;合理借用现行法中的一般规定,侧重规定古籍保护中的特有问题;尊重古籍工作的现状和取得的成功经验。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张美芳
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的藏品有相似之处,三馆的保护目标、保护原则、保存手段、利用方式、保管设备、修复技术、工作流程等也有很多相似之处,面对三大领域长期以来因体制隔阂而导致人才分别培养、研究独立进行等局面,文章对图书、文物、档案保护的学科整合问题进行探讨,试图构建一个由"藏品—藏品保护分类技术—人"三个维度构成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推动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儒述
三峡工程规模宏大,举世瞩目,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是开发治理长江的骨干工程。三峡库区位于长江上游河段的下段,受回水影响的水库淹没区和移民安置涉及的20个县市称库区,总面积约5.5万km2。三峡库区已发现853处大型文物古迹,水库蓄水后大部分文物古迹将不受影响,但少部分将全部或部分受淹。中国政府一贯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三峡工程开工后,已拨出专门经费,组织人力物力,进一步加强文物古迹调查、考古勘探,加速古文化遗址的发掘抢救,切实保护三峡库区文物。
关键词:
三峡工程 库区 文物 保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朱爱琴 周勇 陈君子 胡红兵
以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分析法对湖北省文化遗产时空演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历经时间较长,主要集中在史前至先秦时期、明朝至近代以来这两个时间段之内。2随着历史演进,湖北省新增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重心移动距离呈不断增加的趋势;移动方向呈现出先向南、再向东移动的趋势,与湖北省历史发展轨迹较为一致。3不同历史时期,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类型表现出较强的相似性,均属于集聚型。4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时空演化逐渐由"多核聚散"演变为"一枝独秀"的发展模式,从以襄阳、荆州、鄂—黄为中心的聚散分布格局发展到以武汉为中心的分布格局。
关键词:
文化遗产 时空演化 文物保护单位 湖北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潘宝明
近代旅游业诞生以来的一百多年里,人类社会的巨大变化带动了旅游活动形式和内涵的变化,由过去的度假、消遣、疗养、休息等单纯的游山玩水而逐渐向知识度假型方向发展,通过旅游活动达到领略异国、异地文化和文明,扩大阅历,增长知识,获取信息的目的。文化旅游应运而生...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近年来,中央财政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和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作用,切实增加财政文化投入,建立健全稳定增长的经费保障机制,提高经费保障水平,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支持文化改革和发展,全国文物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就。一、中央财政支持下我国文物保护工作取得的主要成就近年来,全国文物系统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程子建 钟笑寒
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的权衡取舍是文物旅游业的核心问题。本文从这一视角出发,利用不完全合同理论,构造模型分析了两种典型的文物旅游管理体制——企业经营和事业单位经营。结果显示,企业经营的开发程度大于社会最优,事业单位开发程度小于最优。但是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保护程度都小于社会最优。最优的管理体制取决于两个因素——开发收益性及文物脆弱性。当文物脆弱性和开发收益性较大时,最优体制选择偏向事业单位,反之则偏向旅游企业。
关键词:
文物旅游 不完全合同 管理体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近期,陕西省政府法制办公布了《陕西省地下水资源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拟将重点文物保护区和已经发生严重地面沉降的地质灾害区域一起,纳入地下水禁止开采区。《条例(征求意见稿)》所称的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表以下的水资源,包括地热水、矿泉水。《条例(征求意见稿)》的内容包括:禁止在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新建可能对供水水源产生重大影响的建设项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杨 吴昊 魏彦飞 陈华
ISO质量管理原则是ISO9001族标准的核心内容,通过对ISO9000标准的质量管理原则的分析,结合文物保护工作的职能和业务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工作人员只有按ISO质量管理标准实施文物保护工作,才能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
ISO质量管理 文物保护 质量管理体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峰 史太润 张诗语
研究不可移动文物时空分布特征对促进不可移动文物整体保护利用和城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湖南省2 352处文物保护单位数据,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对历史时期湖南省不可移动文物的时空演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发现:(1)湖南省不可移动文物历时漫长。近代以来是文物出现频率最高的时期,其主要文物类型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湖南省不可移动文物总体以岳阳市君山区—永州市东安县一线为分界线,呈现出“东密西稀”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在长沙形成了一个高密度核心区。(3)形成于各历史时期不可移动文物空间分布的高密度核心区总体上表现为洞庭湖西北岸向洞庭湖南岸和湘江流域扩展的过程,且呈现出初步扩张期—收缩期—快速扩张期—高度聚集期的时空演化规律。(4)湖南省不可移动文物的时空分布演变是高程、坡度与河流水系等自然因素,经济发展、公路密度、人口密度、历史文化与政治环境等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丽华 何军 韩福文
基于文物保护单位的视角,采用文献分析方法和实地调研方法,从历史时期、空间格局、产业类型和社会属性四个维度对东北近代工业遗产进行分析。认为东北近代工业遗产的形成与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自然条件和复杂的社会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东北地区的经济政策有着直接的关系,它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打上了鲜明的殖民烙印,体现了东北人民伟大的民族抗争精神和创业创新精神,因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突出的普遍价值,并为东北近代工业遗产保护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娟 朱琳 唐昭沛 甘依霖
从社会记忆的维度,对武汉市283处文物保护单位构建"士农工商兵"的分类体系,并梳理其时间演变和空间结构特征,发现:①时间上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文化类型表现出由单一走向丰富的基本特性,可基本分为"远古—六朝"、"隋唐至今"的两大阶段,总体表现为"生存文化—手工文化—学士文化—本土商贸文化—机械文化—军事纪念文化"的过渡特征。②空间上呈现出从分散到集中,由外围城区向中心城区聚集的特征;总体形成"两轴—四斑—两圈层"的空间分布体系。这种社会记忆的演化特征体现了占社会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特征的变化,以及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这说明社会记忆的演化,受到社会群体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直接影响,主流生产力决定社会记忆的构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