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21)
- 2023(6771)
- 2022(5665)
- 2021(5488)
- 2020(4412)
- 2019(9834)
- 2018(9592)
- 2017(17577)
- 2016(9092)
- 2015(10272)
- 2014(9379)
- 2013(9153)
- 2012(8079)
- 2011(7569)
- 2010(7249)
- 2009(6980)
- 2008(6514)
- 2007(5308)
- 2006(4658)
- 2005(4217)
- 学科
- 济(37619)
- 经济(37581)
- 管理(22407)
- 业(19497)
- 方法(16114)
- 企(14745)
- 企业(14745)
- 数学(14624)
- 数学方法(14535)
- 中国(14478)
- 贸(11269)
- 贸易(11262)
- 易(11101)
- 农(10424)
- 财(7919)
- 业经(7395)
- 制(7109)
- 环境(6763)
- 农业(6500)
- 银(6395)
- 银行(6394)
- 关系(6316)
- 行(6250)
- 学(5984)
- 融(5975)
- 金融(5973)
- 发(5798)
- 出(5752)
- 和(5240)
- 体(5073)
- 机构
- 大学(122987)
- 学院(122766)
- 济(60035)
- 经济(59256)
- 研究(46314)
- 管理(44212)
- 理学(38203)
- 理学院(37788)
- 管理学(37276)
- 管理学院(37046)
- 中国(36653)
- 京(25892)
- 财(25363)
- 科学(24832)
- 所(22158)
- 财经(20776)
- 经济学(20601)
- 研究所(20264)
- 中心(20063)
- 经(19287)
- 经济学院(18539)
- 北京(16728)
- 院(16569)
- 农(16151)
- 范(16094)
- 师范(15979)
- 财经大学(15664)
- 江(15311)
- 业大(14254)
- 科学院(14209)
- 基金
- 项目(82688)
- 科学(66628)
- 研究(63434)
- 基金(62797)
- 家(54654)
- 国家(54283)
- 科学基金(46353)
- 社会(43542)
- 社会科(41449)
- 社会科学(41445)
- 基金项目(31848)
- 教育(28919)
- 省(28587)
- 自然(27052)
- 自然科(26479)
- 自然科学(26472)
- 自然科学基金(26028)
- 资助(25769)
- 划(25234)
- 编号(24632)
- 成果(20018)
- 部(19898)
- 中国(19702)
- 国家社会(19698)
- 重点(18975)
- 发(18555)
- 教育部(17690)
- 创(17495)
- 课题(17046)
- 人文(16675)
共检索到1826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刘毅青
目前学界在反思中国文论面临的危机时,多集中在其未能充分将西方文论中国化,而是一味地简单照搬,导致文论研究与当代中国文学的实践脱节。不过,从文明阐释的角度看,当代中国文论之所以缺乏原创力,其根源在于中国现代以来面临着古今断裂,这首先是一种文明的断裂。中国文论难以有效地从传统中吸收思想资源,而中国当代的古典学研究也难以为文论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持。当代中国文论的建构只有回到中国文明的源头,才能真正获得自身话语的理论资源,才能对当代文学构成批判意义的理论。经学是中国文明的源头,经学阐释构建了中国的文明秩序。正因此,当代文论研究应重视经学的理论意义,以之作为思想根基。
关键词:
文明阐释 中国文论 重构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庆本
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1901年)中曾把中国历史划分为"中国之中国""亚洲之中国""世界之中国"三个阶段。(1)中华民族的历史,本身就是文化交流范围不断扩大的历史。"中国之中国"是华夏各民族在中华大地上交流与融合的时代,"亚洲之中国"是中华民族与亚洲其他民族相互借鉴交流的时代,而"世界之中国"则是中华民族与世界范围内其他民族相互借鉴交流的时代。范围虽有不同,但文化交流与融合的实质却亘古未变。中华民族之所以蔓延几千年,永葆青春活力,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这是中华文化的本质特征。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燕燕
主流经济学中文化往往被视为外在既定的因素,或者说文化本身是一个被经济学研究所忽视的领域。事实上文化是影响人类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文化应当被纳入经济研究的视野之内。次生市场经济是改造传统保守文化基础之上的市场经济,而传统保守文化的经济形态是封闭水平循环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封闭的经济形态只有在与外部创新文化的接触碰撞博弈中,次生市场经济才有可能得以产生。
关键词:
全球化 次生市场经济 文化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肖嘉
文学理论的阐释功能以及西方文论对中国文学的阐释力是引发当今中国学界思考最多的问题域,因此中国当代文论自身的话语建构也可在阐释的命题下寻找出路。在认识到西方文论具有局域性的前提下,对西方文论在中国的研究史及其作为阐释工具在中国的批评实践史进行梳理,是发现中国当代文论话语生长点、实现本土理论的原创性知识生产、并最终向文化自信目标迈进的方法之一。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洪岳
对于既有文化和文艺作品的理解和阐释是创新文化文艺的必由之路,甚至如存在论认为的那样,理解和阐释是人的在世方式。但在后现代之后,如何理解和阐释面临着新的问题,尤其是审美阐释何以可能?元现代理论作为吸收、融合并超越了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一种新的话语,化约为感性、理性和灵性的三维。这三者不是水火不容的,可以通过以理性为枢纽的新的"审美三元"来建构新的审美阐释学。
关键词:
元现代 公共阐释 理性 审美直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拉特纳·戈什 荆晓丽 谢芸佳
本文深度解析了全纳教育这一概念,并以加拿大和中国为例,探讨了全纳教育在西方国家和非西方国家的政策与实践。虽然全纳教育的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推行全纳教育需要对现行教育范式进行深刻改革,以更好地满足所有学生,特别是被排斥和被边缘化的学生群体的个性化教育需求,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教育政策制定者、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等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
全纳 全纳教育 全民教育 特殊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志文 张晓晴
产教关系作为影响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重要环节,其协调发展对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共同体理论对于产教关系的重构具有较强的适切性,可以描绘产教融合共同体理想运行模式的关键条件。基于共同体理论,对我国职业教育产教关系发展作出回答:以公共精神为支撑,凝聚共同体的价值共识;以共同利益为牵引,推动维护共同体发展的制度创新;以集体责任为纽带,打造分工明确的治理格局。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共同体 产教关系 职业院校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知辉
[目的/意义]针对中西方理解与应用Disinformation概念存在较大差异这一现状,提出中国语境下这一概念的对接、转换与重新阐释,为围绕中国问题开展Disinformation研究创造条件,进而在我国开辟新的研究领域。[方法/过程]梳理分析中西方理解Disinformation概念的差异,然后基于这一概念的3种基本属性,提出Disinformation概念进入中国语境的基本路径,即“对接→转换→重新阐释”。[结果/结论]“信息”“误导”“意图”3种属性及施众、受众两个要素,是中西方Disinformation概念对接、转换的基础和依据;从“信息”和“信息活动”两个角度,提出中国语境下Disinformation概念的两种定义,Disinformation则译为“误导性信息”或“信息误导与反误导”。Disinformation概念经重新阐释,可应用于研究中国社会现象,解决中国现实问题。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段吉方
从文本阐释的角度切入中国阐释学的当代建设是中西阐释学理论所给予的理论启示。深化中国当代文本阐释诗学的理论与实践是建设中国阐释学的路径之一。中国当代的文本阐释诗学并非是要建立一种新的阐释学理论,而是要强调重点从文本阐释的角度出发,将中国阐释学的研究与发展根植在不同文化语境的文本阐释的基础之上,倡导中国阐释学的理论与实践自文本始,经过充分的文本阐释工作,最终走出文本,锤炼文本阐释的诗学、美学与哲学特质。公共阐释论及相关论述揭示了西方阐释学与中国阐释学在文本阐释诗学构建中的理论资源,提出了中国文论话语体系建设的新思路,对推动和加强中国阐释学的当代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公共阐释论 文本阐释 对话 中国阐释学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庄恒恺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随之提升,客观上要求发展和壮大文化产业,提供更多、更优的文化产品。我国文化市场潜力巨大,需求旺盛,在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助力下,文化产业也将迎来弯道超车的绝佳时机。但面对发展机遇,也要清晰地认识到我国文化产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如文化产品质量不高,呈现低俗化、娱乐化、快餐化特点,文化市场中盗版侵权等行为屡有发生,市场秩序和竞争环境有待进一步规范等。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欣一
现代法治在中国肇始于清末民初,百年间经历了"法政""政法"两种既有联系又差异较大的类型。在学界既有的"革命范式""近代化范式"基础上,将"法治"作为分析工具揭示"法政"和"政法"的制度差异,并探讨从法政到政法的背后逻辑,可以从法理上对中国近现代法治进程进行整体性审视。
[期刊] 档案学通讯
[作者]
谢诗艺
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人们无法回避:有一些概念之于自己像空气——置身其中,随处可感,好似无比寻常而熟悉,但却无从捉摸。档案如此,文化与历史也是如此。而当它们三者交织在一起时,问题似乎更复杂,也更有趣味。从萌生到发展至今,两次热潮的推进使得中国档案文化研究大放异彩,也似乎"硕果累累"——围绕档案文化,研究者从内涵、价值、实现、传播、评价
关键词:
档案文化价值 文化心灵 档案学研究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胡岳岷 岳惠志
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条件下,农业作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也必须走市场化之路。没有农业的市场化,农业的比较效益和农民的财富增长就不可能提高,整个国民经济的市场化就根本不可能。农业的市场需求约束将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波动,因此,研究和开拓农村市场前景广阔,意义重大。
关键词:
中国 农业 粮食 市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宗美
"诗可以怨"作为中国古代原创性诗学命题之一,是对《诗经》文本的一种阐释,而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对"诗可以怨"的再阐释形成了一条跨越时空、影响深远的理论脉络。在"诗可以怨"理论的诸多阐释向度中,它与中国抒情诗学体系以及古代知识分子个体价值追求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