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06)
2023(12107)
2022(10167)
2021(9391)
2020(7542)
2019(16688)
2018(16028)
2017(30263)
2016(15307)
2015(16388)
2014(15711)
2013(14973)
2012(13022)
2011(11580)
2010(11653)
2009(11112)
2008(9907)
2007(8648)
2006(7633)
2005(6577)
作者
(39354)
(32630)
(32519)
(30369)
(20277)
(15598)
(14673)
(12392)
(12200)
(11446)
(11101)
(10771)
(10318)
(10151)
(10020)
(9645)
(9605)
(9582)
(9384)
(9338)
(7722)
(7636)
(7626)
(7572)
(7421)
(7214)
(7211)
(6971)
(6467)
(6441)
学科
(52583)
经济(52537)
(48897)
管理(48064)
(41659)
企业(41659)
(25418)
金融(25417)
(23182)
银行(23176)
(22522)
中国(21423)
方法(19846)
(19471)
技术(16437)
业经(15691)
数学(15546)
(15529)
数学方法(15320)
地方(15047)
(13666)
(13380)
贸易(13365)
(13064)
技术管理(12213)
理论(12095)
农业(12003)
中国金融(11056)
(10878)
财务(10854)
机构
学院(202544)
大学(193656)
(80159)
管理(79050)
经济(78428)
理学(68168)
理学院(67507)
管理学(66328)
管理学院(65954)
研究(60969)
中国(53262)
(38491)
(37821)
科学(35579)
中心(31545)
财经(30244)
(29569)
(27823)
(27552)
(27332)
(26616)
业大(26481)
师范(26349)
(25390)
研究所(24888)
经济学(24345)
北京(23885)
(23031)
财经大学(22564)
商学(22402)
基金
项目(138430)
科学(110803)
研究(105462)
基金(99504)
(85483)
国家(84738)
科学基金(74778)
社会(68268)
社会科(65004)
社会科学(64992)
(57735)
基金项目(53321)
教育(47963)
自然(46684)
(46421)
自然科(45628)
自然科学(45616)
自然科学基金(44794)
编号(42538)
资助(38818)
(35389)
成果(32403)
创新(32027)
(31613)
重点(30964)
课题(29883)
(28618)
国家社会(28221)
(27265)
项目编号(26229)
期刊
(88987)
经济(88987)
研究(56739)
中国(38954)
(31543)
金融(31543)
管理(31348)
(28386)
(26613)
科学(25406)
学报(24189)
教育(22161)
大学(19489)
技术(18786)
学学(18530)
农业(18126)
业经(17829)
经济研究(14357)
财经(13895)
(12056)
科技(11627)
问题(10884)
商业(10289)
(10063)
(9891)
技术经济(9493)
现代(9214)
(9158)
(8736)
(8616)
共检索到2986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游娅娜  
景区文创产品指的是依托景区文化打造的各类创意产品,不同于一般形式的纪念品设计,景区文创产品对于景区传播力提升、景区创收具有重要意义。该景区文创产品设计集合美观性、实用性、纪念性,通过现代简约的造型、具有景区特色的图案,使其能够在日常使用中为人带来共情的效果。在造型设计上,以倒圆锥几何体为灵感来源,灯架考虑传统木工艺中的榫卯构造,既赋予了文创产品几何形体之美,又赋予了工艺精致之美,同时也增加了产品使用的舒适度。在图案设计上,提取景区文化特征,以创造的卡通人物形象或景区地域特征形象为视觉图案来源,使得图纸静物被有序复刻,突出视觉图案的标识性。为了强化文创产品的精美性,秉持去繁就简的美学原则,去除了文字形式的描述或介绍,并对图案进行简化处理,留下主体构造再用色彩予以刻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曹君  肖一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不仅提高了对物质基础的要求,对休闲旅游、文化意识等精神层面的追求也愈发强烈。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资源空间被过度开发、城市的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城市的生活节奏也被逐渐打乱……城市的快速发展并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他们开始渴望回归自然、渴望去领略独具特色的小镇风情、渴望去感受平实质朴的小镇情怀、渴望去体验温馨宁静的小镇生活。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高德  
我国乡村旅游从20世纪90年代兴起,经历近30年的发展到现在已经初具规模。其中,近年来随着“文创+”思维在各个领域的拓展,旅游文创产品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动力及带来巨大发展空间。乡村旅游文创产品依托乡村生态优势、民俗特色及工艺传统,为乡村旅游增添了一抹浪漫的文化认同仪式感,同时也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有效载体。因此,以休闲旅居为主线、文创产品深度开发为辅线实现乡村旅游业的双轨融合,势必为各地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带来新契机。面向生活日常开展文创产品设计,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宋洋洋  
<正>城市作为文化的主要发源地和集中地,集聚了众多的物质性和非物质性元素。旅游是居住在不同世界、不同地区的人们进行跨文化交流、参与精神文化活动、实现在地文化体验的重要途径。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以旅游为目的的体验使城市发生创造和再创造,游客和居民的共存、城市空间所发生的创新实践深刻地影响了城市更新。文旅融合不仅推动了城市更新,同时城市更新也有助于促进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与繁荣,二者形成了相互渗透的作用模式。?
关键词: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文捷敏   余颖   谢鸿璟  
文旅融合背景下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形象建设非常重要。文章分析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在社交网络中的公众形象,探讨其形象感知形成机理。公众感知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形象可归纳为依托环境、文化内涵、设计构思、场所功能、运营品质等五个主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感知主体—形象主体”线索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形象感知模型,分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形象感知特征,提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形象提升对策。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邓镰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为公共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夜间经济繁荣发展的情境下,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赋能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充分实现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是现在及未来一段时间值得思考的议题。文章采用文献调研和网络调研法,通过考察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夜间服务创新实践现状,分析其可供借鉴的经验及不足之处,提炼出公共图书馆夜间服务对策,即强化顶层设计,提供制度保障;加大经费投入,做好经济保障;创新思维模式,发掘文旅资源;丰富服务内容,打造活动品牌,以期为公共图书馆在文化和旅游融合框架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程善兰  
江苏苏州的文化旅游资源颇为丰富,城市的历史文化旅游街区已然成为苏州文化旅游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建设具有独特魅力的国际文化旅游胜地为目标,探索保护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风貌特色与切实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相结合的路径,重视社区网络、旅游功能、人文习俗的保护与开发,解决历史文化旅游街区存在问题,推进古城历史文化旅游街区的长效保护,以期助推苏州国际文化旅游胜地的形象塑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程善兰  
江苏苏州的文化旅游资源颇为丰富,城市的历史文化旅游街区已然成为苏州文化旅游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建设具有独特魅力的国际文化旅游胜地为目标,探索保护历史文化风貌街区的风貌特色与切实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相结合的路径,重视社区网络、旅游功能、人文习俗的保护与开发,解决历史文化旅游街区存在问题,推进古城历史文化旅游街区的长效保护,以期助推苏州国际文化旅游胜地的形象塑造。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田志奇  
随着观光市场发展遇到瓶颈,国家开始引领市场对目的地注入文化,提炼内容,打造更具情感体验的产品,以文化引领成为目的地突破发展瓶颈的新趋势。同时,随着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各项技术进步升级,越来越多目的地开始注重线上投入及优化,加大线上宣传力度,增加线上渠道,进行软硬件技术配套升级,加快智慧旅游目的地的建设,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刘毅飞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常州市聚焦自身定位,提出了打造“长三角文旅中轴”的发展战略,“文旅中轴”描绘了常州文旅产业发展的未来蓝图,这也是在当前文旅融合背景下提出的切合时代发展的重要战略。文旅融合赋能非遗传承能够将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从而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传播非遗文化,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文章以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地区非遗文创产品的创新开发路径为目的,以江苏常州的非遗文创产品为研究对象,从产品开发现状、文化内涵、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多个角度分析存在的问题,汲取其他文创产品成功的经验,提出了相关开发路径,以期为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袁晶  李播阳  
客家文化旅游作为独特的地域旅游资源,已成为赣南旅游产业品牌之一,客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是赣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分析客家文化旅游品牌和产品设计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客家旅游产业与客家文化融合机制,打造全新的客家旅游文化品牌。在此过程中,需要克服现阶段客家文化旅游的机制运行和品牌设计中的现实矛盾。在机制创新方面,融合媒介、产业政策、管理制度、产业链升级等制度性改革,是客家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在品牌设计创新方面,视觉符号、装饰样式和产品外观是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商品设计的外在表现。基于品牌设计理论,在产业融合论的指导下,构建以融合机制创新和品牌设计创新为核心的客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为客家旅游和客家文化协调发展提供一套可行的解决方案。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袁晶  李播阳  
客家文化旅游作为独特的地域旅游资源,已成为赣南旅游产业品牌之一,客家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是赣南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分析客家文化旅游品牌和产品设计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客家旅游产业与客家文化融合机制,打造全新的客家旅游文化品牌。在此过程中,需要克服现阶段客家文化旅游的机制运行和品牌设计中的现实矛盾。在机制创新方面,融合媒介、产业政策、管理制度、产业链升级等制度性改革,是客家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在品牌设计创新方面,视觉符号、装饰样式和产品外观是客家文化旅游特色商品设计的外在表现。基于品牌设计理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乔娜  
在“十四五”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规划背景下,文章切入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这一细分领域,从狭义文创的视角出发,梳理其他省市公共图书馆文创产品的理论模式与开发经验,在此基础上与山西本土实际相结合,以期为山西省图书馆文创工作予以参考支持。文章认为,山西省公共图书馆文创应注重挖掘在地文化、布局知识产权、吸收其他文化文物单位优秀经验、牢记初心与使命。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莹莹  李桂华  
[目的/意义]探索文旅融合的实质,从文旅融合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角度提出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路径,分析创新路径的实践样态,为相关单位的实践提供思路借鉴。[方法/过程]采用逻辑推演的方法对文旅融合中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提出4种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路径,结合具体案例对相关路径的实践特点进行阐述,提出各种路径的发展重点与突破点。[结果/结论]发现旅游客体文化属性的发挥与旅游主体文化体验的满足是文旅融合的两个关键环节,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提炼出挖掘图书馆象征意义、营造图书馆意义场域、促进游客文化身份认同、助推游客文化情境感知4种服务创新路径。不同服务路径有着鲜明的发展特色与重点,在实践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应根据自身情况,发展与之匹配的实践路径。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邓镰  
文化和旅游的相互融合为公共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夜间经济繁荣发展的情境下,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赋能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充分实现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是现在及未来一段时间值得思考的议题。文章采用文献调研和网络调研法,考察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夜间服务创新实践现状,分析其可供借鉴的经验及不足之处,提炼出公共图书馆夜间服务对策与办法,即强化顶层设计,提供制度保障;加大经费投入,做好经济保障;创新思维模式,发掘文旅资源;丰富服务内容,打造活动品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