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68)
2023(17671)
2022(15127)
2021(13992)
2020(11547)
2019(26425)
2018(25957)
2017(49577)
2016(26442)
2015(29511)
2014(29407)
2013(28693)
2012(26152)
2011(23679)
2010(23614)
2009(21794)
2008(20092)
2007(17466)
2006(15620)
2005(13156)
作者
(73817)
(61287)
(60517)
(57808)
(38686)
(29275)
(27986)
(23893)
(23320)
(21654)
(21145)
(20461)
(19084)
(18960)
(18911)
(18399)
(18203)
(18021)
(17678)
(17363)
(14937)
(14817)
(14594)
(14102)
(13747)
(13554)
(13481)
(13267)
(12305)
(12127)
学科
(105311)
经济(105205)
管理(73287)
(72076)
(57390)
企业(57390)
方法(48707)
数学(42332)
数学方法(41757)
(35920)
中国(32564)
(27237)
金融(27233)
(27068)
地方(26226)
业经(25945)
(25786)
银行(25750)
(24851)
农业(24114)
(21752)
(21078)
理论(17864)
(17487)
财务(17416)
财务管理(17382)
(17114)
贸易(17100)
(16608)
企业财务(16562)
机构
大学(365400)
学院(364370)
管理(147759)
(141634)
经济(138321)
理学(128386)
理学院(126983)
管理学(124582)
管理学院(123884)
研究(115340)
中国(90930)
(75704)
科学(71833)
(64171)
(57809)
中心(55936)
(54927)
业大(53462)
(52534)
财经(52435)
研究所(50425)
(50376)
师范(49938)
(47790)
北京(47180)
(44699)
农业(43952)
经济学(42790)
(42395)
师范大学(40170)
基金
项目(257586)
科学(203271)
研究(190608)
基金(187219)
(161702)
国家(160329)
科学基金(139348)
社会(121280)
社会科(114950)
社会科学(114919)
(101265)
基金项目(100031)
自然(89320)
自然科(87269)
自然科学(87251)
教育(86608)
自然科学基金(85616)
(83939)
编号(79574)
资助(76142)
成果(63536)
重点(56925)
(55789)
(55386)
(53307)
课题(52653)
国家社会(50217)
创新(49676)
项目编号(49225)
科研(49107)
期刊
(149664)
经济(149664)
研究(99373)
中国(65727)
学报(57370)
(55123)
科学(51121)
管理(49582)
(46977)
大学(44190)
(40760)
金融(40760)
学学(40049)
教育(37126)
农业(37096)
图书(36112)
技术(30940)
业经(27683)
书馆(26906)
图书馆(26906)
财经(24208)
经济研究(22931)
(20673)
问题(19548)
理论(17834)
(17106)
科技(16861)
情报(16773)
实践(16556)
(16556)
共检索到528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汪圣   任丽娟   王通  
文旅融合为乡村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文章利用内容分析法,借助旅游地形象“认知—情感—整体”模型和互联网评论数据探究了游客对和顺图书馆等四所乡村图书馆的形象感知情况。研究发现,四所乡村图书馆在游客形成的感知形象中既各具特色,也有“最美”等共性特征。大部分游客对各乡村图书馆给予了积极评价,少部分游客给出了消极评价,游客产生消极情感与乡村图书馆的地理区位、基础设施、馆藏资源、场景体验、管理服务等因素有关。为进一步提升乡村图书馆的形象,文章提出须着重从科学规划布局、提升硬件配置、改进馆藏资源、优化场景营造、落实管理责任等方面发力。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陶成煦  完颜邓邓  
探讨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民间图书馆的发展问题,有助于为乡村民间图书馆注入发展活力,加快乡村文旅融合的发展进程,并壮大我国图书馆事业。文章从分析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民间图书馆的发展机遇出发,认为在此背景下乡村民间图书馆能够强化社会联结、拓宽资金来源、开辟发展道路。同时,立足于实际,文章提出乡村民间图书馆可以凭借自身优势为乡村培育公共精神、丰富文旅产品、提供信息服务。为推动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民间图书馆的发展,需要其自身、政府以及社会的共同努力。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潘颖  孙红蕾  郑建明  
本文选取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为调研对象,总结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同质化现状并分析成因,根据产品差异化理论和市场细分理论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差异化模式,探讨实现路径。通过深挖乡村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升级文化设施和活动;挖掘旅游数据构建游客群体画像,提供精准化文化旅游信息服务;吸纳旅游业人才参与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提升服务差异化水平等途径实现文旅融合下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的差异化,以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匹配程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莹  
陕北地区地域文化氛围相对较为浓厚,因此地域文化的融入是陕北地区城郊乡景观设计所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本文首先梳理了相关概念,其次分析了区域文化的特征和价值,然后提出了传承保护性、审美性、公众参与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设计原则,并从保护传统民居、重塑活动场所、充分利用地域文化元素等方面对陕北城郊乡村旅游景观进行了设计。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桂峰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旅游行业不断在内容和形式上推陈出新,呈现出地域分散化、布局多元化的特征。红色旅游作为旅游行业的重要分支,是集旅游休闲娱乐、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文化赓续于一身的理想载体。文旅深度融合既有利于乡风文明建设,也有助于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和村民生活水平。当前,我国红色教育基地广泛分布于革命老区和边远山区,借助红色资源开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农产品营销、巩固脱贫成果是经济的一大发展方向。本文立足乡村红色旅游景区文旅融合现状,探索文旅融合视域下农村红色旅游的发展战略,寻求激发乡村经济发展内生活力的应对之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艳  卞广萌  
后申遗时代,大运河沿线区域迎来前所未有的新发展与新机遇,运河乡村作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基础单元依然是保护与利用的薄弱环节。针对大运河沿线乡村产业面临的主要困境,以文旅融合理念作为切入点,从资源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技术融合等四方面构建融合思路:即实现文化资源整合与转换,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强化区域统筹管理,优化产业空间结构;维护运河乡村文化生态本底,重塑产业格局;赋能新战略新技术,创新产业发展链条的运河乡村产业升级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武玲  
旅游场域自古以来具有显著的文化属性,旅游业的内涵挖掘与外延拓展,亟须得到旅游文化的有效指导。在国内文旅融合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也应看到文旅融合表面化、同质化严重导致文旅融合辨识性低等多个问题,阻碍了乡村文旅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提升。为此,要通过以双创理念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科学统筹静态展览与活态传承、完善文旅融合一体化产业链条等多种路径选择,循序渐进促进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提升。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韩晔  胡娟  阴宇轩  
文旅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促进文化旅游融合机制的形成成为研究重点。文章以公共图书馆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国内外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典型实践,总结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并就其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周樱格  
旅游服务是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的形式之一。论文围绕服务内涵、业界构想、政策保障、融合优势、发展现状,归纳了日本公共图书馆开展旅游服务的进程。通过研究公共图书馆与旅游融合的四类典型案例,希望对我国图书馆文旅融合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马超  李纲  陈思菁  毛进  张霁  
为有效识别旅游产品在线评论中多模态数据对在线评论感知有用性的影响因素,探究基于用户生成内容的在线旅游产品优化方法,从数据融合分析角度出发,对旅游产品在线评论中的多模态数据进行特征融合。以旅游产品的真实在线评论数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同时使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法,进行文本向量嵌入与图片内容识别,融合图文特征向量,构建多模态在线评论有用性分类模型,进行模型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与仅包含文本或仅包含图片的单模态评论相比,图文结合的多模态评论能够更好地进行在线评论有用性预测,结合评论激励机制,提高在线评论质量,能够充分发挥用户生成内容潜在价值,为产品提供者提供优化思路,为产品消费者提供决策支持。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包磊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乡村田园风光已成为宝贵的旅游资源并带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目前,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成为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和优化农村"五位一体"总布局的重要产业。在乡村旅游发展中要重视避免重复建设,尤其是要因地制宜以山水融合的发展理念和运行实践提升吸引力,将其作为营销宣传的亮点内容,以此培育乡村旅游的区域品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姜海涛  
政策工具作为政府治理社会的有效手段,已经全面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随着乡村旅游资源的规模效应日益凸显,为解决当前乡村旅游发展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各级政府应选择适当的政策工具引导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从而为乡村旅游规划提供有效的政策依据。本文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前提下,提出了基于政策工具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柯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短视频是当下广受欢迎的新型传播手段。文章结合实例用宏观角度分析——微观提出问题——落到实处的解决思路,梳理出抖音短视频中天津城市形象建构的不足,提出解决新思路,为文旅建设文化之城、智慧之城、消费之城助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桂芹   黄欢  
文章通过文献梳理和国内外典型案例实践,构建了乡村“群落—空间—建筑”规划的理论框架,探讨了乡村规划驱动文旅融合的逻辑机制,提出了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的实施路径和策略。研究认为:(1)乡村群落规划秉持“品牌+基础+风貌”一体共治,是指导乡村群落进行文旅融合价值共创、基础服务设施现代化转型和村落“三生空间”优化的思想力量,为后续的乡村空间规划与乡村建筑规划做好铺垫;(2)乡村空间规划推进“生态+生活+生产”和谐共生,不仅有助于文旅融合深入发展和乡村振兴深入推进,还能够为人类共同体提供绿水青山,储存金山银山;(3)乡村建筑规划追求“整体建筑风貌+公共建筑样态+民居建筑特色”多维共变,延续传统建筑历史风貌、展示公共建筑地域风情和塑造私人民居乡土特色,为文旅融合提供核心竞争力。基于此,便可形成乡村规划驱动文旅融合,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递推赋能之势。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文捷敏   余颖   谢鸿璟  
文旅融合背景下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形象建设非常重要。文章分析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在社交网络中的公众形象,探讨其形象感知形成机理。公众感知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形象可归纳为依托环境、文化内涵、设计构思、场所功能、运营品质等五个主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感知主体—形象主体”线索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形象感知模型,分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形象感知特征,提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形象提升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