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42)
2023(9221)
2022(7808)
2021(7060)
2020(5820)
2019(12391)
2018(11756)
2017(22788)
2016(11611)
2015(12697)
2014(11935)
2013(11231)
2012(9751)
2011(8591)
2010(8830)
2009(8532)
2008(7417)
2007(6412)
2006(5828)
2005(5043)
作者
(29448)
(24242)
(24091)
(22667)
(15080)
(11626)
(11033)
(9230)
(8993)
(8526)
(8440)
(8026)
(7619)
(7507)
(7366)
(7311)
(7183)
(7042)
(7034)
(6869)
(5770)
(5681)
(5674)
(5639)
(5549)
(5346)
(5283)
(5167)
(4891)
(4870)
学科
(40512)
经济(40481)
管理(28635)
(26835)
(24776)
金融(24773)
(22884)
企业(22884)
(21955)
银行(21952)
(21408)
中国(19679)
方法(15664)
地方(13091)
(12773)
(12390)
业经(12183)
(11675)
数学(11653)
数学方法(11454)
中国金融(10937)
理论(10214)
农业(9002)
(7928)
财务(7908)
财务管理(7895)
(7581)
贸易(7570)
企业财务(7542)
(7323)
机构
学院(149990)
大学(143711)
(55837)
管理(54578)
经济(54319)
研究(46797)
理学(46485)
理学院(45905)
管理学(44917)
管理学院(44636)
中国(41718)
(29179)
(28673)
科学(27982)
中心(24381)
(22660)
财经(22491)
师范(22462)
(22174)
(21461)
(20228)
(19631)
(19612)
研究所(19341)
业大(18165)
北京(18062)
师范大学(17958)
经济学(17625)
(17448)
(17048)
基金
项目(101228)
科学(80396)
研究(77167)
基金(72642)
(61955)
国家(61406)
科学基金(53842)
社会(50647)
社会科(48193)
社会科学(48182)
(42151)
基金项目(39149)
教育(34417)
(33593)
自然(32582)
编号(32470)
自然科(31864)
自然科学(31858)
自然科学基金(31230)
资助(28712)
成果(25449)
(23555)
重点(22554)
课题(22230)
(21791)
国家社会(21013)
(20343)
创新(20250)
项目编号(20150)
(19693)
期刊
(64948)
经济(64948)
研究(43206)
(28072)
金融(28072)
中国(27565)
(21382)
(19480)
学报(19020)
科学(19007)
管理(18778)
教育(15876)
大学(14930)
学学(14184)
农业(12881)
业经(12759)
技术(11060)
经济研究(10590)
财经(10459)
(9021)
图书(8741)
(8605)
问题(7924)
商业(7719)
(7225)
书馆(6781)
图书馆(6781)
现代(6734)
(6529)
(6503)
共检索到2253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文捷敏   余颖   谢鸿璟  
文旅融合背景下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的形象建设非常重要。文章分析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在社交网络中的公众形象,探讨其形象感知形成机理。公众感知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形象可归纳为依托环境、文化内涵、设计构思、场所功能、运营品质等五个主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感知主体—形象主体”线索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形象感知模型,分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形象感知特征,提出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形象提升对策。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曹君  肖一倩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不仅提高了对物质基础的要求,对休闲旅游、文化意识等精神层面的追求也愈发强烈。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资源空间被过度开发、城市的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城市的生活节奏也被逐渐打乱……城市的快速发展并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他们开始渴望回归自然、渴望去领略独具特色的小镇风情、渴望去感受平实质朴的小镇情怀、渴望去体验温馨宁静的小镇生活。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柯健  黄文倩  许鑫  
文旅融合推进中,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场馆是重要突破口,文化场馆间的合作共享是促进场馆功能和效益提升的有益模式,挖掘其协同发展路径有助于文化场馆充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文章采集了上海若干代表性文化场馆的网络评论文本,使用加权Word2vec词向量模型和层次聚类法生成5类文化场馆组合,形成“亲子”、“传统与当代”、“城市记忆”、“精品文艺”、“图书馆与地方印象”5个文化场馆旅游主题;结合文化元素、情感意象、游客群体等多类高频词,分析各组文化场馆合作共享的基础,挖掘各组场馆的协同发展路径;宏观层面上,提出文化场馆协同发展的若干保障机制。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马兆兴  
文旅融合为旅游院校处理传承红色文化与培养旅游人才的关系提供了新解法,红色文化与旅游职业"黏度"的增加让德技并修有了新动力,红色文化与"三全育人"的结合为提升思政工作质量开辟了新空间,基于此,可初步构建起旅游院校红色文化传承创新体系并演化出协同育人生态圈。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邓镰  
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为公共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夜间经济繁荣发展的情境下,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赋能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充分实现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是现在及未来一段时间值得思考的议题。文章采用文献调研和网络调研法,通过考察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夜间服务创新实践现状,分析其可供借鉴的经验及不足之处,提炼出公共图书馆夜间服务对策,即强化顶层设计,提供制度保障;加大经费投入,做好经济保障;创新思维模式,发掘文旅资源;丰富服务内容,打造活动品牌,以期为公共图书馆在文化和旅游融合框架下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自洋  陈一诗  肖雨滋  
图书馆文旅融合探索已成为文化事业与旅游事业共生一体化背景下的研究热点。文章立足于国内图书馆文旅融合研究现状,运用案例分析法对公共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建设方式进行分析,并根据长沙市图书馆"东亚文化之都"文献资源中心的具体实践情况探讨其可行性,提出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特色资源的建设与利用策略。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莹莹  李桂华  
[目的/意义]探索文旅融合的实质,从文旅融合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角度提出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路径,分析创新路径的实践样态,为相关单位的实践提供思路借鉴。[方法/过程]采用逻辑推演的方法对文旅融合中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行分析,提出4种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路径,结合具体案例对相关路径的实践特点进行阐述,提出各种路径的发展重点与突破点。[结果/结论]发现旅游客体文化属性的发挥与旅游主体文化体验的满足是文旅融合的两个关键环节,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提炼出挖掘图书馆象征意义、营造图书馆意义场域、促进游客文化身份认同、助推游客文化情境感知4种服务创新路径。不同服务路径有着鲜明的发展特色与重点,在实践过程中,公共图书馆应根据自身情况,发展与之匹配的实践路径。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金铁龙  
在由中国图书馆学会未成年人图书馆分会、《图书馆报》在福州联合主办的2018全国少儿阅读峰会上,笔者提出了公共图书馆要积极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服务的看法,认为这将有利于扩展和优化公共图书馆服务空间,有利于提升公共图书馆服务水平。文章结合湖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在为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服务方面的实践,为国内公共图书馆开展相关活动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邓镰  
文化和旅游的相互融合为公共图书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夜间经济繁荣发展的情境下,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赋能文化和旅游事业发展,充分实现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是现在及未来一段时间值得思考的议题。文章采用文献调研和网络调研法,考察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夜间服务创新实践现状,分析其可供借鉴的经验及不足之处,提炼出公共图书馆夜间服务对策与办法,即强化顶层设计,提供制度保障;加大经费投入,做好经济保障;创新思维模式,发掘文旅资源;丰富服务内容,打造活动品牌。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许鑫   郑妍   叶丁菱  
特色文化场馆作为特色文化的承载体,在文化和旅游业的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探究特色文化场馆参与文旅融合的发展路径有助于推动区域特色文旅产业和文旅产业特色化发展。文章选取具有代表性的20家上海特色文化场馆,借助fsQCA探索特色文化场馆参与文旅融合的必要条件与组态路径。研究发现:特色文化场馆的高旅游热度不是由单一条件实现,其组态路径包括以馆藏陈列和旅游服务为核心的自身优势突出型路径、以馆藏陈列和形象认知为核心的场馆-感知平衡型路径和以形象认知和游客获得感为核心的游客感知突出型路径;馆藏陈列和形象认识在实现特色文化场馆高旅游热度的过程中至关重;当人文气息不够浓郁时,馆藏陈列和游客获得感存在相互替代关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丁莹  
陕北地区地域文化氛围相对较为浓厚,因此地域文化的融入是陕北地区城郊乡景观设计所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本文首先梳理了相关概念,其次分析了区域文化的特征和价值,然后提出了传承保护性、审美性、公众参与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设计原则,并从保护传统民居、重塑活动场所、充分利用地域文化元素等方面对陕北城郊乡村旅游景观进行了设计。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申晓娟  
在回顾当前国家层面关于文化和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标准化发展政策部署和要求的基础上,提出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面临新的实践需求。从公共文化服务的视角出发,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服务的融合首要的是把握好公共文化机构的职能定位。当前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公共文化场所与旅游景点“二合一”,二是公共文化服务向旅游服务领域延伸,三是旅游服务进入公共文化场馆。针对在文旅融合过程中出现的旅游文化服务给原有公共服务职能履行带来干扰,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出现资源难以为继的现象等问题,标准化工作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总体来看,现有文旅融合标准数量较少、标准内容仍不均衡、兼顾一致性与差异性的标准结构尚未形成,一些新兴的服务领域、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需要通过标准化手段进行规范。因此,可通过四条路径构建文旅融合视域下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在已有体系基础上调整完善,以服务为根本考量,修订与制订相结合,兼顾共性与特性。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胡奥宇  
文旅融合社会背景下,为了实现对衡阳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充分开发,文章分析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对应措施,其中包括积极制定精品路线、加强资源宣传力度、重视特色产品开发,提升文化旅游资源整体开发效果,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为湖南省衡阳市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创造良好条件。同时通过文化和旅游之间融合发展,推动旅游升级与转型,促进文化传承与弘扬。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王世强   伊巴代提·艾合买提   陈燕  
文章运用PESTLE 分析法,以历史建筑为切入点,对文旅融合背景下融入历史建筑的全民阅读推广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文化因素、技术因素、环境因素和法律因素进行探讨,旨在以新思路开启全民阅读推广服务新征程,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促进全民阅读与历史建筑的深度融合。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郑丽梅   张俊丽   周韬  
城市及其周边乡镇是城乡体育旅游耦合发展的主要载体,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区域。城市和城乡融合区域在空间上相近、产业上关联、要素上互补。城乡融合区域是城乡“要素—产业”耦合发展的关键区域。兰州市河口古镇是典型的城乡融合区域,在城乡体育旅游耦合发展中产生了集聚效应、空间溢出效应、生态价值增值效应和共同富裕效应。基于此,建议在城市外围及城乡结合部打造特色小镇,使其发挥产业综合体作用,搭建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中枢,推动城乡体育旅游产业耦合发展,赋能城乡融合和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